梦里花开 发表于 2008-4-27 13:51:46

盐城:我眼中的文学现状 [姜桦]

  个人思考所得。但愿不要伤及大家的感情。 (2008-04-26 02:35:27)
个人思考所得。点到名的,未点到的,舒服的,不舒服的,大家皆文学圈中人,团结一致向前看!
      盐城文学发展到今天,有过优秀的小说家吗?有过最优秀的诗人吗?有过一流的
      散文家吗?有过一篇稍微入流的象模象样的杂文吗?
      没有!
       没有,所以才需要我们说真话,来扒光它的“皇帝的新装”,大家真诚地来讨论一
       些问题。
       因为没有,所以更需要大家一起努力,脚踏实地,力戒空谈,做好自己的人,写好自
       己的文(小说诗歌散文童话杂文等等),为盐城文学事业的繁荣做些实实在在的努力。
       作家无老少男女;贫富贵贱,能帮作家说话的,除了作品,无它。
      让我们一路高唱:
      向前进,向前进,文学的责任重,作家的性情真……
                            上:尴尬的现在时
一、小说好比日白斜(xia)。
盐城的小说从来就没有过辉煌期。不用到全国的平台上,即便是在省内,也无有能进入二、三梯队的。这是我一贯坚持的看法。
老丁老沈。作家老丁(正泉)20世纪 80年代初曾经以短篇小说《拣豆》引起关注,后又有《哑姑》为人所瞩目,但赢得更大声名的似乎还是因为由小说改编而成的同名电影,那时候,盐城尚未有作家写电影的,丁的声誉日盛自然不足为道;东台作家沈锋,也以小说示人,后有长篇小说《飞石》出版。在沈锋的创作中,《飞石》无疑应该是投入作家大量心血的作品,,我曾经作者签名本一册,却未有机会一读,但我知道读者反响平平。其后,两位作家因文名而步入政界,功成名就之后,也就顺势而下,20年再无新作问世,“一代名家”似乎早已是文路已断,堪称悲哀;老作家朱剑,据说一直在写小说,长篇小说《青石堡》是他一辈子都忘不掉的得意之作,却不知,20世纪70年代出的大众读物早已经不能拿出来说事。这干巴小老头儿退休后闲居老家写长篇写剧本写命题的所谓报告文学(作家也是人,也希望听见金币辉煌响声洪亮),可是要命的是:陈旧俗套的叙事方式和对的阅读的封闭已经使得他远远落后于今日之文学(21世纪),结果,《太平庄记事》虽然耗时多多,洋洋百万言,但终究难成气候;剩下的三五个中老年作家如虹雷陈志平等,虽早些年都写过小说,在《雨花》等省一级杂志发过作品,但现在或转行从事新闻工作或退休赋闲在家,少有新作问世,实则也已经远离了文学;其中最可爱着者当数射阳人L某,虽不写作多年,但时常以作家自居,见面一个哈罗接着一个哈罗,殊不知,作家和诗人不同,一朝为诗人,终身为诗人,一个作家不写作,谁还记得你?倒是在盐城文坛一直无甚名姓和基础的120急救中心司机张劲松,凭着一股风火劲,楞着苦心追求,默默辛勤耕耘,结果功夫不负,偶有新作问世。
谈盐城小说创作似乎还有两位不得不提到。这就是陈明和王大进。陈明,盐都人,早年随老作家李有干之后学写小说,他的代表作品《雾韵》曾经入选全国性的小说年选,这在盐城众多小说家中似不多见,其后,陈明还写过少量的小说,气象喜人,本可以成就为一个非常出色的小说家,但陈明就职于文化局,并且曾经负责一个剧团的管理工作,本职工作是写剧本。令人新禧的是,一个作家转行写剧本,还真地在另一领域里颇有作为;这反倒让其他自诩为小说家的人更没有面子;王大进——早已经调省文联,但是我宁愿将他说成盐城人,是从盐城这块土地走出去的作家。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还记得他在我家里喝酒的场景。当时的王大进还是射阳六垛乡的一个回乡青年,但火焰灼烫的小说梦似乎正涌漫着他的一颗心。一碟花生米,一盘炒鸡蛋,当时王大进最大的愿望是能到乡镇报道组,一方面能混口饭吃,一方面能继续写他的小说。数年后,大进辗转走进了农垦系统工作,最后由省农垦进入省文联,目前为省文联专业作家。不管王大进是否承认自己是盐城走出去的作家,但依照我的理解,王大进的今天确实与盐城的乡土风水滋润哺育分不开。他也是目前唯一能与盐城稍有些渊源联系的代表性作家。
但是,多年的乡土浸潆,盐城这块土地上也走出了不少优秀小说家:老辈的李国文、顾骧姑且不说,目前在全国卓有影响的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女作家程青(北京);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魏微(广东);当代年轻新锐小说作家的代表鲁敏(南京),还有早已出了国的九丹(著有长篇小说《乌鸦》等)。但这一切似乎又与盐城无涉。当这些人面对目前暮气沉沉的盐城文坛,盐城除了是他们的故乡,其他,这些作家当中,会有谁会说自己的文学发韧于盐城这片土地,是从盐城走出来的作家?
二、散文:排除法:在2000人中留下20人。
放眼盐城文坛(文学),散文可以说是目前盐城最繁盛也最复杂的文学品类,可惜的是缺乏梳理归类。盐城拥有一支庞大的散文作者队伍(粗略估计不在2000人以下),但水准参差不齐,上下起伏过大。2000人中,以排除法在2000人中留下20人。这20人水平相对齐整,正沿着一座山的山腰吃力但执著地往上爬,余1980人则基本属于业余以下的水平。所列如下:
1、在刀尖上咳血的人——孙曙、宗崇茂、孙立昕、严红卫、林黛,宋步明。
我的印象,此六人堪称盐城散文的第一方阵,乃盐城散文乃至整个文学(文学意义的散文而非文字)最优秀者。六个人,我说他们的实力体现于自己在创作上的各具特色。孙曙执著于盐城生长、不偏不倚;孙立昕深入黄河故道,声色情调;宗崇茂视文学如生命,从西北神游归来,带回一身剑气尚未完全发出;林黛和严红卫皆幽居乡间僻壤,林黛的文字和其心灵一样干净,不染半丝杂尘;严红卫左手做诗,右手为文,对文学的灵敏反应使得他诗文皆秀,但生活的困惑(顿)也造成了其性格上的严重缺陷(希望不至于伤及人格)。宋步明,50年代出生的老大哥,铁杆文青,写作年龄逾30年,虽然写作量不是很大,但一颗永远不老的青春诗心让人敬佩。
2、书房里悠雅地写作者——金鑫,柳易、梦瑜(刘红)、王海燕、邵建红,张晓惠;此组也是六个。六个散文作家中,我最早熟悉的是柳易,最喜欢王海燕和邵建红。喜欢她们在文字面前的那样一种幽雅悠闲的姿态。对二位文字的喜欢是在夜晚时分发现的,有些像“心生欢喜”,我不想说所以也就不具体展开;柳易原名德军,姓刘,早年写诗时用过笔名刘安,近几年在网络世界游走自如,书评写的绝佳;梦瑜(刘红)是盐中教师,代高三,繁忙的工作之余,偶有作品见诸报端,多写个人小体会小感觉小经验,但这“小”有时小得十分美丽(不是华丽),可见背后有老匝的笔力;夜读唐诗的金鑫,走的是另一路,我一直将他的夜读看作是在乡间烈日下田埂上的辛苦劳作之后的休憩,所以我不担心唐诗读多了他的眼镜会不会从鼻梁上滑下来。张晓惠,市作协分管散文的副主席,依她的创作成就不能称做盐城散文的领军人物,但出生于50年代的这位大姐在上世纪90年代染指文学,一个曾经的舞蹈演员,突然华丽转身成一个作家,出书无数,实在是勤勉可堪。
3、陷入深度惯性的写作机——丁立梅。此女作家作品丰盛,作品有一定的读者;但似乎已经陷入惯性写作的泥潭。一个作家,或者是一个普通人,每个人都会有一种自己的生活姿态。作为一个作家,我更愿意看到他(她)写出来的是生活最本质(本真)的一面。□□梅,一个来自乡村但在城市工作的中学教师,她的有关人生情感的小文字尤其是超女级别的读者的追捧,已经让她红得半边紫(让我想起当年的汪国真),但小文字(小蚊子)飞得多了,便感觉翁翁地相似,有时候甚至觉得是事先录好了音循环着放出来的。更不可理喻的是,丁作家的文章感觉不到人间咽火(即使有也好象是坐在被窝里用蚊香熏出来的,她笔下的人哪怕是再普通的人也不吃喝拉萨,总是终日捧着花朵吟唱)。听说由于约稿太多,如今已经是每日一文、每夜一文(唉唉那个累呀),实在是忍无可忍。
说到丁□梅让我想到另一个女作家——我前面提到的勤奋可堪的女作家张晓惠。张晓惠的出现于盐城文坛堪称风景,作为一个曾经的舞蹈演员,丰富的人生故事亦如风景,张晓惠就是靠写这些风景起家并且为自己赢得了读者,但风景写的多了,读的多了,风便不稳定,景有时候也会“对焦”不实——我要说的是:生活阅历的局限和认识的轻浅已经使之露出了半个衣角。作为读者,作为朋友,建议:(1):投身火热的生活;(2):改变一下饮食的结构,多吃粗粮蔬菜多吃骨头多吃盐(盐城不缺少盐),不时检点了再上路。我们期待你走得更好。
排除法,在2000人中留下20个人。前面说了13个,还剩7个。已故的王敦洲可以算二个(一人顶俩);七十辞世的张霖老先生可算一个半吧。两个和一个半。这说的是实情话,放眼当今之盐城文坛,堆叠挪摞,挑拣分剔,堪与王、张匹配配比肩者,没有;或者有,但我鼠目寸光老眼昏花,视而不见。
还剩下三个半,一帮写诗的偶尔写些散文,竟也有一些气色,诗人散文家,加一起算两个;还有一个半是谁,因为不得而知所以值得期待。
三、诗歌:在唯一的高地引吭放歌。
去年5月,“春天送你一首诗”的现场迎来了参加诗歌活动的诗人叶文福。这次纯粹有诗人自己组织的诗歌活动在盐城造成了空前绝后的影响。会间,老叶说:盐城的文学,诗歌应该是唯一的高地了(大意)。当时,我听出了其中的语重心长。在盐城这块寂寞清贫但是多盐多胆汁的土地上,从来不乏诗人的歌唱。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的沈彦、袁万祥、张咏晨到八、九十年代的孙昕晨、姜桦、义海、刘德军,直到今天的风子(汪洋)、严红卫、祁洪升、刘炜、张大勇、孙蕙、陶天真,等等,一大批诗人群体簇拥在缪斯的旗帜下,他们的声音是盐城文学最强有力的声音。
诗歌,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以来都是盐城文学的唯一高地。1985年末,在中国诗歌风云漫卷的新诗潮中,以由础耕、文海、南岛等八人诗歌合集《青春的白鸽》为发端, 1989年春天,安徽《诗歌报》推出的孙昕晨、姜桦作品专版(盐城二才子诗歌专版),2000年底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男朋友——江苏青年诗人七家》等等都在全国诗歌界造成了虽不深远但绝对广泛的影响,这一状况延续经年,至近几年更现精神。粗略统计,以盐城诗人义海、姜桦、刘安(刘德军)、风子(汪洋)、严红卫、刘玮等为代表的一批诗人的作品相继在《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刊》、《作家》等多种国家级杂志上发表;从1999年开始,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分别主编的诗歌年选,每年都收入盐城诗人的作品(代表诗人:姜桦、义海、严红卫、风子、刘玮);而在各类诗歌大赛中,盐城诗人更是获得了多项奖项(代表性的有:《诗神诗歌奖》一等奖(1996年,刘安);《诗神诗歌奖》一等奖(1997年,刘安);《诗神诗歌奖》二等奖(1998年,姜桦);《诗刊》社“大地之歌”诗歌一等奖(1999年,姜桦);《星星诗刊》“娇子杯”诗歌大赛银娇子、蓝娇子奖(2000年,义海、姜桦);《诗歌刊》社优秀诗集奖(诗集《大地在远方》,姜桦);《扬子江诗刊》“民生诗歌”奖(2008年,姜桦)等)。
盐城诗人的诗歌创作基本植根于黄海滩涂的母体,为生活和土地歌唱成为诗人们近乎一致的主题。不久前,在回顾2007年的盐城诗歌现状时,我曾经写过一篇《从2000——2007:盐城诗歌报告》,对新世纪以来的盐城诗歌现状进行了一番梳理。重点点评了几位诗人的作品。因文字较长,故引标题如下:
姜桦:滩涂上的永远的歌手
义海:梧桐树下的性灵写作
严红卫:用田野露珠般的声音歌唱
祁鸿升:灵魂在网络世界中游走
孙蕙、陶天真:夜莺,夜莺;溪水,溪水,
刘炜:白天是生活,夜晚是诗歌
张大勇:火热生活的咏唱者
除此,盐城还有一些优秀诗人,如高承、孙连崇等,近几年活跃于网络的第三条道路的代表诗人雷火;荒诞主义诗人祁国、袁杰等,都以自己的创作在各自的地域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领地;而其他个别作者,尽管在本地报刊发表作品较多,但在诗歌界还没有什么影响,就诗歌艺术本身而言,可以说尚未接触到诗歌的本义,这绝不是对诗歌作为一门艺术的认识的差异问题,因为,任何一种文学品类都有其标准,就诗歌本身来说,诗歌之所以成为诗歌,就因为:诗歌是诗歌。
特别要提到说到孙蕙。孙蕙早几年因诗成名,近几年是歌散文诗歌摄影小说一齐上,在下深感钦佩。然老夫又担心:飘飘哈隐士,人的精力有限,过多地涉猎会分散你的精力吗?
4、小小说:异军突起三大少:邓洪卫、徐社文、范进。
小小说作为一个文学品类,因为其特殊的表现形式,近几年兴盛日隆。在盐城,小小说作家们对小小说的探索做出了努力,也取得了较大成绩。代表人物有:获得全国小小说金麻雀奖的邓洪卫、获得紫金山文学奖的徐社文、被称为小小说新少的范进。在这里,为了记忆的方便,我姑且将此三位称做盐城小小说三大少。
除了小说、散文和诗歌以及小小说,盐城其他的文学品类,杂文除以针砭时弊见长的农民杂文家徐恒足、沈耕夫(已故)外,基本在三流水平之下;报告文学则更是基本处于长篇通讯外加几个修饰形容词汇的极度低水平状态。恕不枉费读者宝贵的也包括我的并不太宝贵的时间。不谈。


                下:希望在别处

“ 其实,在钱声嘈嘈的时代,凡是还搞文字的,都值得敬重,至少盐城的文学还没有绝种,还有未来。但是目前充其量也就值得这么说说而已”。
      以上是我摘录的作家孙曙的一段网谈。孙曙的谈话中还提到了诗人、批评家孙昕晨曾经提过的“真正进入文学写作”的概念,孙曙说:“以此衡量,我们都有点发虚。我们的东西,连批评的分量都未到,何谈入流?”
   盐城文学走到了今天,昂首阔步自我感觉良好,但当我们真正走近,所谓的“盐城文坛”实在是一身“皇帝的新装”而已。那么,一身“皇帝的新装”的盐城文学,说到底缺少什么?
1、缺有灵性血性的把文学当作生命当作毕生追求的真正的大家。
真正的大家,应该是严格意义上的诗人。他们为文学和文字而生,或者说起码都有诗人气象。20世纪80年代,好朋友王敦洲,于文学文字,就是一只纵身扑火的飞蛾,我从他的身上看到过这种迹象,敦洲一生咳血写作,可惜在渐渐走向颠峰时英年早逝;70而去的老医生张霖,一辈子救死扶伤、治病救人,退休后捉笔为文,张老文学于他完全是寂寞身外事,无所欲无所求,所以他写得好,越写越好,也算得上是,遗憾的是,当我们更多知道他的时候,老人已经身陷病榻。今年3月末的一个早晨,为散文集《花香鹤影》的约稿,我辗转找到他的电话号码,电话那头告诉我的竟是:老人已经于去年秋天辞世(在盐城多年,我怎么就不认识这个值得尊敬的寂寞老人?)
但是,但是………除此,盐城还有这样具有诗人气象的优秀作家吗?没有。或许有一批稍微具备了一点成为优秀作家的潜力和热力的,比如诗人批评家孙昕晨,但已经于十年前离开了生活了近20年的城市去了无锡;义海博士,身兼诗人翻译家学者三重身份,因担任着太多行政事务沉没于俗事;还有孙曙,虽然数年如一日仔细探究盐城生长的秘密,为文学文字而生而绝的气象初现;还有宗崇茂,为了文学别妻别子;二十年长梦不醒带着精神的镣铐跳舞,努力欲使自己的人生更加接近于文学,但生活远比其心灵更加沉重,因此,至今我似乎仍未看出什么太强烈的光亮,大家气象。因此,在最近的三年五年八年十年之内,盐城要出现真正的具有绝对分量绝对影响的大作家似不可能。
2、缺让一个让优秀作家开心生长的政治、生活环境和心理环境。
盐城文学的情况,作家诗人的情况,大家都清楚,只是心虚不愿意或者不敢说出来而已。文学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其重要作用和存在意义的重要性人所共知。它就像农民种的粮食稻米织女所织的温暖布匹一样包裹着人民的生活。道理毫无异议,大家不说都懂,但是在盐城,这样的环境有吗?没有。
盐城的各级党委、政府部门一直强调要把盐城打造成文化大市、文化强市,但作为文化领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的文学似乎不在文化之列。因为种种原因,盐城的文化奖评选中甚至没有任何的文学奖项;更别说以政府部门组织的专门的文学评奖了;盐城的文化似乎只有悲苦欲绝的淮剧、花拳锈腿的杂技、甚至是残草柳编,等等。最近的一项非遗保护工程,甚至将几十年前街头上挑担卖艺的糖人制作工艺也作为一项遗产来保护,政府对文学没有半点投入,对作家作品没有任何的促进扶持和奖励措施。作家的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想请创作假那更会被看成诧异。而这样的状况在周边地区的扬州、淮安等都不存在。
作为作家(尤其是业余写作者)的培养基地,地方性的文学杂志和报纸副刊应该是承担此任的主体,但是,盐城曾经有过的一本很不错的《海霞》文学杂志没有了,地方党报的 “丹顶鹤副刊”编辑水平低劣,所刊登的文学作品几与文学无缘,尤其是诗歌,质量之恶劣已非内行人所能忍受,报纸副刊也成了一些个人小团体的愉悦阵地,不说也罢;倒是《盐城晚报》因为有一两雅士操心,目前成了盐城广大文学作者最后的一块园地;值得真诚的褒奖和激赞。阜宁的一帮文友成立散文家协会,打出散文之乡的牌子,借助内部编印的文学刊物《绿叶》提携幼学,且不说此想法是否单纯,进步大小如何,但就坚持二字已经让让刮目。坚持,坚持总有助于进步。
   以上是政治和生活层面上的。还有来自作家(作者)个人的。我在前面提到了文学“可以是敲门砖”。首先要指出这句话应该说是不对的,但是它确实又是存在的。盐城的作家,十有八九都有过把文学当作敲门砖的过程,大家都这么来的,也许当初确实是缘于热爱。我本人也一样。为了生计(生活),有时候不得不向复杂琐碎的生活低头。所以,这一下子就矮了八分(写到这里我想到了阿赫玛特娃,想到林昭)。盐城的作家诗人,为谋生活(生存)写作者居多,有多少是为生命在写作的?这一点,早些年苏州诗人车前子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苏北诗人写作上想的太多,负担太重(其实每个作家写作时都存在着某种负担),我当时不服气,还与他有过小辩论,我说我们的写作是轻松的,环境好,从没有负担。现在想想,那完全是心虚,死要面子。
盐城的诗人作家,为了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写作,为了改善自己的境遇写作,为了稿费写作,少有为了自己的声名写作的,更别说为了什么生命写作了。一直在这么一个层次上,盐城不会出什么大家,不会,真正的作家。杂文家出不了,散文家出不了,真正的作家诗人更出不了。当然,作为一种爱好,大家这么玩玩,也无妨。
3、缺少真诚交流的氛围。
盐城的文学没有相互的真正批评的真诚的环境。盐城的作家不必要相互吹捧,谁谁著名诗人著名作家,可是出了盐城,除了诗人,除了儿童文学尚有一二优秀者(李有干,韦伟),其它,全国有几个人知道盐城的某一个什么作家?没有,一个也没有。少年的时候总希望自己能有个什么桂冠戴在头上,现在,有谁介绍我是著名诗人什么的,我就难为情。我那么著名还要别人介绍吗?就象我不需要向儿子介绍谁是“李白”一样。所以我就是一个写诗歌的,一个偶尔也写写散文的诗歌作者,而且还经常写一些次品。我的人生经历和阅读都限制了我。写作多年,我知道我自己到底值几斤几两。我曾经不止一次地说过,写到老死,我也就是个三流四流的作家诗人。(我一直提醒自己;别总是要争一流,脚踏实地地从十向前数行不行?)所以,我只能一行一行,一节一节地写,自己满意了,再考虑别人是否满意。时至今日,我更期待的是朋友间的真诚批评。殊不知,作家诗人之间的批评最珍贵,大家都是同好,所谓的相互批评,基本都是基于帮助、友爱而进行的。如果不是相互关心,谁关谁什么匹事。

盐城文学已经堕落如此,不甘沉沦的是我们的作家自身。“爱恨交加。盐城是我们的文学母体,文学,谁也不能拯救,从来就没有救世主,全靠我们自己。愚公说过: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一代代爝火不熄,终有盐城文学的‘黄金时代’。九州码头都能出现盐城人的身影,此起彼伏,遥相呼应,那是我们的愿景”。(孙曙语)
“从来就没有救世主,全靠我们自己”。现在,是子夜时分的盐城,800万人的城市,起码有2000人的梦是醒着的,还有2000人半醒半寐。那是漫游于思想星空的文字的独行客。我感动于他们对于盐城的文学的奉献和努力,春夜寒凉,我试着给他们加一件薄薄的衣裳,也许不那么暖和,但是起码,不是一身皇帝的新衣。
盐城,我的为了文学和文字孜孜以求的朋友,为了盐城文学的繁荣,我建议:
1、大家埋头专心写作,象农民种地工人绣花一样,一锹一锄,一针一线。作家写作是一种具体而实在的劳动,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古语说:积跬步而至千里。用于写作,亦然。
2、倡导真诚团结。有机会,大家聚一聚很好,但切不需要三天两头泡在一切。大家见面要多掏心窝子,多说真话,少诋毁,那样对自己对他人都有好处。
3、相互提携。盐城的文学怪现象之一就是老不带新,文人相轻的恶俗还在。世界那么大,真正的好作家,好作品,大家谁也不能淹没谁。

我从1980年代开始写作至今,前后已近二十五、六年。20多年,没有大的进步,但我一直在坚持、在努力这——坚持,努力,我知道是我唯一的出路。
关于盐城文学,拉杂这么多。这是我20多年写作的心得,也是创作和生活给我的启发。盐城文学发展到今天,尴尬胜于信心,辩解更显拙陋。也正因为此,才更需要我们说真话,来扒光它的“皇帝的新装”,真诚地来讨论一些问题。大家脚踏实地,一起努力,为盐城文学事业的繁荣做些实实在在的努力。
作家无老少男女;贫富贵贱,能帮作家说话的,除了作品,无它。
“其实,在钱声嘈嘈的时代,凡是还搞文字的,都值得敬重的,至少盐城的文学还没有绝种,还有未来。”让我们一路高唱:
向前进,向前进,文学的责任重,作家的性情真……
让我们一齐努力,用辛勤的心血和汗水,舒展心灵的自由的臂膀,迎接盐城文学 “黄金时代”的到来。

水调歌头 发表于 2008-4-27 17:24:51

  我没有时间去淘盐城这块宝地的金子!今天拜读了贵作家对盐城文坛的阔论!欣赏了作者的高见!但也不完全苟同的地方!我觉得作者怎么把文学与大家和小家紧紧的粘连在一起呢!在如此的快节奏的生活时代里!你就是出了几本大作品,可能让读者去接受你不太容易!其实追求文学不一定就一定拿多少大作品就是大作家,关键是我们如何去发扬光大文学的功能!我认为盐城的大家是有的!因为是我们没把我们推销出去!敢于吧自己的作品推向社会,让更多的读者在你的作品里慢慢的感受文学魅力!你就会成功了!

梦里花开 发表于 2008-4-27 17:35:18

  姜桦的文字一向是优美的.甚至优美也是他的一种限制.
但在这篇文章是真的文字..
盐城的确没有什么人把真的深邃的干净的文学搞好!
而什么也能写写,说说的,最终不是文学!
盐城现在还没有什么严格意义上的大家.

发表于 2008-4-27 18:50:16

  首先我对作者的分析感到惊叹,最起码对我熟悉的几个作家的点评是客观和真实的,我看到了作者的对盐城文坛痛心疾首的神态,和对盐城文坛的一种真正内心的关爱。说好话和说直话孰轻孰重,孰好孰坏,我想知道好丑,明辨是非的人都应该明白。
当然写文字的终极目标不是成为大家,能引领时尚、倡导传统,对现实社会有一个深层次的挖掘,不忘自己的社会责任,就是成功的。
再说,成为大家,只能成为很少一部分的梦想,能成为盐城人在文学路上的标杆和灯塔毕竟寥寥,但我们希望有,希望有这样的大家能贴近我们,用他的光辉给我们更好的引领。
按照道理来说,在这样的文字下面,我应该是沉默和观望的,最多是看到精彩处,击节鼓掌而已。
文学之于我,很遥远,但我希望自己默默前行,虽不能攀登,但希望去靠近,再靠近。
我特别赞赏为文真诚相帮的观点,虽然我认为这有小圈子之嫌,但转念一想,正是这些小圈子很好的发展了,才会有大圈子的繁荣昌盛,才会更好的激励一种比学赶帮超的气氛,才会于世于己大益。
谢谢姜桦先生精彩的盐城文学总结。

天涯倦客 发表于 2008-4-27 21:38:04

   此文引起我深深的思考,最受震憾的是作者对于盐城文坛的忧患意识。
    写作不是功利的东西,能不能成为大家不应是写手念念不忘的问题,但是正如作者所言“作家无老少男女;贫富贵贱,能帮作家说话的,除了作品,无它。”(由此可见大家是读者或社会对于作家创作成就的评判)。
    或许文中对某些作者的评论有些过激或有失客观,但我相信这只代表作者的个见,既然是个见,就难免其局限性。
    而作为一个真正成熟的作者,当然会更希望听到真言,而不是一味的奉迎,因为我们真正缺少的东西是批评和指正。
    学习楼主敢于直言的精神,正面盐城文坛现状,呼吁更多同志者努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写手。

芭蕉叶下 发表于 2008-4-27 22:01:21

谢谢姜桦先生精彩的盐城文学总结。
对于文中所提及的作者,对于他们的文字总是在《盐城晚报》上零星接触,有时也在《读者》上一睹其风采。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来说,对于他们的文字,我总是怀着敬仰的态度,但作为盐城文学坚守者,你却有着另一番感慨。深入细致的分析后是鼓舞人心的希望——向前进,向前进,文学的责任重,作家的性情真……
让我们一齐努力,用辛勤的心血和汗水,舒展心灵的自由的臂膀,迎接盐城文学 “黄金时代”的到来。:victory:

河海洋 发表于 2008-4-27 22:19:50

前进中总有人在不断提醒前面的方向,先生就是这样的人!谢谢!

  :victory: :handshake
谢谢!审视就是辨别方向,除了感谢之外,只有敬佩啦!立足盐城这块土地是盐城文人的根!

发表于 2008-4-28 06:40:00

  这本是一个转帖,但我想这很有保存并有置顶价值,因为在这个主题下的外延是有力和有利的。
生活中的事情都不能让脑袋袖手旁观,没有思想就会变成行尸走肉,虽然对于个人来说,会随着环境境界而导致视角的差异,但是否有这样的心胸,是否有这样的客观眼光面对别人,抑或面对自己,都需要一种勇气和责任。
我对很多对文章的理解都牵涉到学生时代的那种考虑背景动机之流,感到悲哀,飘荡的灵魂最好不要是无本之源,把精神无限制的分隔开就会流于一种程式,就不会再激起共鸣和对内心的震撼。
评价一个人、一件事、一个现象,只要是客观的,是真实的内心表达,即使偏颇,总要比那些藏着、掖着、捂着甚至糊涂着的,要令人尊敬。没有一定的悲悯,没有大爱,没有客观冷静的总结,没有仔细推敲,是不会有这样的文章。
让那些可怜的自得和短视见鬼去吧!

梦里花开 发表于 2008-4-28 06:41:59

  我看到这么多的评论,好,真好!

天涯倦客 发表于 2008-4-28 11:50:58

    上午我和姜桦先生联系过了,他表示愿意将此文发在醉里挑灯和大家交流。
    因此,此文作为原创在散文版块置顶,而不作为梦里花开朋友的转帖对待(因为按照论坛规则,转帖是必须发到《他山之玉》版块的,那是专供转帖的版块)。
    谢谢姜桦先生对醉里挑灯的支持,也谢谢梦里花开朋友的热情真诚参与!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盐城:我眼中的文学现状 [姜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