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杜乃彤

对晚报副刊选稿的两点意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0 19: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涯倦客 于 2009-12-10 16:12 发表
乃彤版主的建议非常诚恳,令人感动。但是凭心而论,晚报副刊办得还是不错的,也刊登了很多新人,包括外地无名作者的稿件,让我们一起祝愿晚报办得更好,更如人意吧,责之深,也表示爱之切,呵呵。

我比较赞同天涯意见,对晚报副刊有些看法和想法很正常。我有些稿件一般先投登瀛,如果不用,再投外地。
因为编辑对本地作者和稿件还是有感情的,还是可能优先考虑的,他们不选用,可能稿件一时太多,就会有遗珠之憾,也可能稿件不太适合版面要求,但并不说明否定稿件自身。而外地报刊编辑对贸然来稿,可能不太信任,毕竟还有文抄公,来骗取稿费的现象。所以建议向熟悉的编辑投稿,相互信任嘛!
当然本地不用的稿件,完全可以向适合的报刊和适合的栏目投一投,毕竟还有录用的可能!
其实许多醉里朋友,大量在外刊发稿件,肯定有许多宝贵经验,还望他们来谈一谈,最适合的。
罗嗦了,个人看法,各位见谅

[ 本帖最后由 胡益民 于 2009-12-11 12:53 编辑 ]
发表于 2009-12-11 14:2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同意天涯的说法,我们就是写写的。
发表于 2009-12-12 08:4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盐城晚报》上发表不少文字。
盐城一些人知道我,跟晚报有很大关系。
晚报发表我的诗歌,是不多见的。后来总编规定杀死诗歌。就没有诗歌了。
在杜逊桂编稿时,我有一200多字的散文诗弄了两笔字,把他的工作分数扣了。
后来离开,我的文章封杀。
过几年,与吴长青遇施东明主任,才开始出来。
再封杀。和崇茂遇胡荣主任,又能露面。几篇稿子以上头条多。
一般还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胡荣主任不薄“老臣”,不杀新人,不拒“情人”。坚持恢复诗歌栏目,功劳也!
在朝廷做事,不容易啊。理解万岁!

建议《盐城晚报》恢复专栏作家稿,提高层次,提高品位!
发表于 2013-5-5 15: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我是“帽子” 于 2013-5-5 15:25 编辑

我是今天才看到杜老师这篇文章的,建湖的名家,报刊上读的不少,因为我是一个业余爱好者,都只闻其名,未曾谋面。我只见过三人,但不出名。第一个叫杜学连,和楼主本家,是我1993年在盐城《乡情报》打工时的民间文学作者;第二个叫张云(大概是建阳的),93年她在盐城万丰公司打工,爱好文学,有一次她约我到新世纪文化城看电影,我说没钱买票,她说她买,我没去(我就像呆梁山伯,呵呵),一直到现在也没再会过;第三个叫肖家骅,芦沟的一个独居老者,爱好新闻写作。我2004年去蒋营、沿河、庆丰送货时,偶遇其并和他吃过一回饭。也不知老人家现在怎么样了?《盐城晚报》,我对她一直有好感。我20几岁时,写的新闻上了不少,其中头版头条两篇,还有一篇获得首届江苏城市晚报新闻大赛二等奖。文学作品,长这么大我只投了三篇,全部采用。94年写的《我的大学》登在“万家灯火”副刊头条,编辑杜逊贵;96年底写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编辑范进;还有一篇“我和盐城晚报10年征文”《我和晚报的不解情缘》编辑季惠凤。后因生活奔波所迫,近20年没动过笔。现在又不会电子邮箱投稿,所以没投过也没上过。我倒是有好几回投诉,认识了该报新闻部张兆领,2010年他还派记者刘波(阜宁合利),到我家采访解决了问题。你文中所讲,有一定道理,现在是龙大掌门,估计情况有好转。恭祝多出大作!
发表于 2013-8-3 11: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赞同杜版主的意见,晚报也应该有个不成文,一个作者稿件在一定时间,不能多次刊登,作为老作者,一些水平较高的同志应该发扬风格,少给晚报副刊投稿,减少编辑同志自身的压力,我建议晚报副刊设一个小专栏,刊登一些草根文学新人的文章,尽管他们写的文章水平很一般,有的很吸引力,作为报纸也应该培养一批文学新人为目的,把晚报副刊办成大家的精神家园。祝愿晚报越办越好!
 楼主| 发表于 2013-8-8 17:5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今天才看到杜老师这篇文章的,建湖的名家,报刊上读的不少,因为我是一个业余爱好者,都只闻其名,未曾 ...
我是“帽子” 发表于 2013-5-5 15:21


感谢您三四年后还能就这个旧帖作如此详尽的评说!
我也是一个老文学爱好者,而已。对晚报,天涯说得对,责之深,因爱之切,晚报是我走上文学道路的第一个引路人。各位提到的几位编辑老师,也都编过我的稿子,都有资格称为我的文学导师。真的很感谢他们!09的时候,发出此帖,是有原因的,当时对一些情况也不是太了解,后来遇到了解生主任、胡荣主任、青云主任……都作了交流,理解了他们,也让他们了解了我的初衷……这儿就不多说了。很赞同他们的编辑思想,也很佩服他们的坚持!
您提到的杜学连,是在下的老父亲,是一位淮剧编剧,曾经为建湖乃至盐城的淮剧事业费尽大半生心血,他的戏(秦雪梅吊孝、陆秀夫、丁黄氏、两担粮、剃头匠与理发师等,盐城上年纪的人都会哼唱一两段……),远比他的人出名,默默无闻一辈子,把青春都交给淮剧了。现已退休。感谢你记得他。
发表于 2013-10-27 11: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3-29 03:46 , Processed in 0.012910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