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064|回复: 5

浸没在历史风尘里的村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21 10:4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条河,一弯碧水,一片绿色掩隐着一座村庄。
      射阳河是盐阜地区最大的河流,许湾庄是射阳河流域最古老的村庄。
      射阳河发源自朦胧古镇的三岔口,急匆匆一路向北,在许家湾甩头扭了个陡弯,骤然向西急行而去,拐弯处的村庄便是许湾庄。
      许湾庄,相传这里是远古时期渔民出海的避潮墩,明代洪武初年,江南苏州府的许姓人家迁居于此,垦荒煮盐,经过多少个寒来暑往,苦心劳作,村庄渐成规模,遂以姓而命地曰“许湾”。清代道光年间设许湾里,民国时期改设许湾乡,村庄南边的马泥沟为阜宁和建湖两县的界河。
       许湾庄地形殊异,景物俱佳。明末清初的松江府名儒何绮嵩游历北方时在许湾停留小住,在他的笔记中留存有关许湾庄的记载:许湾,阜邑西南一胜境也,然则上承高宝兴盐诸派,下通当尖双洋诸口,幽篁茂林中村落数百家,皆许氏子姓……清代光绪癸卯年夏,翰林院学士刘场驻足许湾庄,曾撰文:予尝从北方来,泊舟于射河东湾,登岸凭眺,见有庄基数十亩,左临射湖之渊,右据新河之固,前有沟曰马泥,后有湾曰龙爪,地势甚形便也。俨舟行于湖上,仰塔立于目前,渔舟弄笛,响穷黄浦之滨,僧寺鸣钟,声断丹沟之野,风景甚可观也。先贤名士笔端的寥寥数语,尽述了许湾庄当时之风貌。
       许湾庄历史久远,人文荟萃,境内有将军堰遗迹。据历史记载,将军堰为明代上将军许国保所筑。许国保的有关事迹,光绪十一年版本的《阜宁县志》载录:许国保世居许湾,勇力绝伦。明嘉靖年间,有钦使乘巨舟出海,遭飓风,潮骤落,舟搁海滩不得下,保邂逅见之,奋右臂推舟,遽入深水。钦使骇异,荐诸枢府,授武职,从征辽阳,屡建勋绩,进上将军典都护卫。至今在阜宁西南地区,仍然留存着许国保将军的许多传说。
       雄踞于射阳河大堤上的许湾庄,东有集市,西有古渡口。据清代光绪十一年版《阜宁县志》---建置---津梁篇记载:许湾渡在许湾里,始设明洪武年间。在射阳河上19道渡口排序中位列第二,是东部沿海连接两淮地区的主要通道。许湾集市始兴于清代道光初年,由于这里水陆交通便利,远近商贾,云集于此,因而成为阜宁南乡规模较大的集镇之一。三十年代末,日寇侵占阜城后, 屡次从水路劫掠烧杀许湾庄,昔日繁荣的集市顿成一片断壁残垣。
       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亡的时刻,从许湾庄走出一批保家卫国的热血壮士,投身血雨腥风的抗日战场。将军堰的许为定,当年才十九岁,目睹日军的暴行,按捺不住胸膛的怒火,瞒着家人,报名参加新四军,后在陈集战役中壮烈牺牲。东庄的许步彩老人,幼年时拜淮剧名家何益山为师学习武生,他天资聪慧,在师傅的指导下进步很快,15岁就成为戏班的主角,经常和后来成为淮剧表演艺术家的周筱芳同台演出。当战火燃烧到家园的时候,他的内心深处历经一番激烈的抉择,毅然离开心爱的戏剧舞台,投入到艰难卓绝的抗日洪流中。他们都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平凡人,但他们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一个普通百姓最朴实的家国情怀。
        按常住人口及土地面积的排行,许湾庄是全镇最大的自然村,几十年来一直冠据榜首,处于“龙头老大”地位。近年来,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老百姓纷纷进城打工定居 ,许湾庄与“龙头老大”位置已渐行渐远。沟硕公路的贯通,延续几百年的古渡口因无流动客源而自动撤除,集市也是萧条冷清,多数房屋早已无人居住,即便有在家生活的人,也都是一些老年人,很难见到年轻的面孔,往昔那种人声鼎沸,车水马龙的场景已永久定格在人们的记忆深处了。
       历经了几百年风霜雨雪,古老许湾庄像一位行走在时光隧道里的垂暮长者,他怀揣着固守的留恋从昨天走来,又步履蹒跚地 走在通往明天的路上,他那渐长渐模糊的身影,终就会消融在滚滚红尘中。
       岁月沧桑,有恒久,有轮回。

发表于 2018-7-22 15:4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真好!
    不是捧您啊,我读完之后,感觉没有一句废话。文章很短,但徐湾庄历史人文,地貌现状尽显其中!赞一个!!
 楼主| 发表于 2018-7-22 16: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斜阳 发表于 2018-7-22 15:43
写得真好!
    不是捧您啊,我读完之后,感觉没有一句废话。文章很短,但徐湾庄历史人文,地貌现状尽 ...

谢谢斜阳老师点评
 楼主| 发表于 2018-7-22 16: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斜阳 发表于 2018-7-22 15:43
写得真好!
    不是捧您啊,我读完之后,感觉没有一句废话。文章很短,但徐湾庄历史人文,地貌现状尽 ...

谢谢斜阳老师点评
发表于 2018-7-23 13:22: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的车轮为盐阜这块土地留下过“江宁文化”,“淮东文化”,“河东文化(黄河)”,等等。“洪武赶散”中,苏州府相当的一部分人来到了盐城。“古朴的江南文化”,是明朝以来盐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半工半农,百河之邑。盐阜文化,蒸蒸日上。”
发表于 2018-7-23 13:25: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的散文很棒,我为我是马泥沟的一介草民感到自豪与骄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3-29 23:58 , Processed in 0.010990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