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775|回复: 0

[转贴] 【诗词入门】讲座二十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14 19: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正文:

        诗以意为主

        
      诗友们,大家好!

      从这一讲开始,我们来谈谈诗词的作法。

      首先,诗要以意为主。这是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

      “意” ,指的是诗歌所集中表现的思想感情。对于这个命题,古人有过很多论述。

      《后汉书》作者范晔在《狱中与诸甥侄书以自序》中说:作诗文重在内容,不要仅仅在辞藻上下功夫,“常谓情志所托,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以意为主,则其旨必见;以文传意,则其词不流;然后抽其芬芳,振其金石耳。”

      唐人杜牧《答杜充书》说:“文以意为主”,“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

      清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这些见识,抓住了诗歌的本质特征,正确地解决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符合诗歌创作的规律。

      我国先秦时期的理论家,给诗下过一个最早的定义:“诗言志”。《尚书·尧典》说:“诗言志,歌永(咏)言。”《庄子·天下篇》说:“诗以道志。”《荀子·儒效篇》说:“诗言是其志也。” 志,指的是思想、志向、抱负等。先秦时词汇不多,“志” 也包含着“意”的意思。郑玄注解《尚书》说:“诗所以言人之志,意也。” 意,即怀抱、情感等。《毛诗序》进一步解释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随着抒情诗的发展,陆机《文赋》又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缘情” 就是抒情,这并不排斥“言志” ,因为先秦的“志” 的原意本来包含情、意在内,他只是侧重说明诗的抒情作用,明确指出诗是用优美动听的语言形式来抒发内心感情的。

      以上,在中国诗史上,曾形成重志、重情和情志并举三个支派:重志的一派主张重理,强调诗的政治和社会教化作用;重情的一派则排斥说理,单纯强调诗的抒情作用;许多大诗人则属于情志并举的一派,既言志,又抒情。

      志和情,都是属于精神世界的东西,是人们内心的思想和情感,诗人们“铺采摛文”,把它们表现出来,便是诗。俄国作家高尔基说诗是“心底歌”,这与“诗言志”是一个意思。

      “诗以意为主”,就是强调诗要有充实、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则是为了把思想感情生动而鲜明地表现出来。艺术形式固然重要,一首诗如果思想空虚,感情贫乏,内容平淡,甚至立意不明,不知所云,即使辞藻华美,音韵铿锵,无处不合格律,也不是好诗,或者不是诗。
         
      “诗以意为主”,就是强调形式必须服从内容。遣词造句是为了生动而鲜明地突出诗章,不能以辞害意。
        
      《诗人玉屑》记载唐人一个“人面桃花”的故事:诗人崔护出去游春,第一年春天,在都城南庄看到一个美丽的姑娘,第二年春天再去,见桃花依旧,却不见伊人,于是他写了一首绝句《题都城南庄》抒发内心的感慨。初稿是: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当时,崔护反复吟咏,觉得“意未完,语未工”,便又把第三句改成:“人面至今何处去”。这一改,不但平仄失对,而且两次出现“今”字,犯绝句之忌。但《诗人玉屑》点评说:“盖唐人工诗,大率如此。虽有两今字,不恤也,取语意为主耳。”其实,修改之后的这一句,不但呼应了首句,又着重突出了诗人今日的感慨,改的很有必要。
        
      所以,唐代诗人常常这样,宁可不合律绝格律,也不以辞害意。


小结:
      当创作中若出现了意境很好的句子或词,但格律却不合的情况时,应首取其意境。当然,最好还是以尽量地寻找既为意境更好,亦能够合律的替换词为最佳手段。


       【网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3-29 21:11 , Processed in 0.010317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