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93|回复: 2

醉里10月飞花令·自由《践行誓言的生命之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9 10: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践行誓言的生命之秋
                                                           作者:邵玉田

      若为自由故,有一种灵魂,像一面旗帜,不管岁月流逝多么久远,始终在人们的心中高高飘扬。
曾分别拜谒过三位英烈,一次在福建长汀,罗汉岭半山腰,挺拔的柏树林“瞿秋白纪念馆”里;
      一次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刘志丹看望伤病员”雕像前;
      一次在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面对那玻璃罐防腐液中一颗怒目而视的头颅……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那一刻,我静静地伫立,没有流泪,除了震撼,只有敬仰,浑身上下热血沸腾。

      1934年,瞿秋白走到了生命的深秋。再一次被王明等人抛在组织之外。如他这样有光芒有才气的人,总会让那些机会主义的人看到自身的黯淡,随便给个理由,就摔掉了一个让自己害怕的包袱。当时的他,患有严重的肺结核,拖着病弱的身体,带一个小分队在福建乡郊野外打游击,衣衫褴褛,装备简陋,战士的脸上写着疲倦和惊恐,像一群越冬的鸟儿,时时在躲避暗处猎食的枪口。一个雾蒙蒙的清晨,战士们实在是太饿、太累了,刚一歇脚,地方反动武装保安团就包围上来,战友邓子恢拉着他撤退,而精疲力竭的他不愿拖累大家,隐蔽在灌木丛中,让邓子恢带队伍冲先出去。敌人很快发现了他,当时不知他就是瞿秋白,但白色恐怖下的人,不个个都是有品性的人,叛徒指认了他,而他,则以一种幽默的方式来回答——“之前,权当我写了一篇小说。”
      国民党部宋希濂以为手中有了一条大鱼,深知硬来不起作用,企图以柔克刚。可对手想错了,如他这样有清澈人格和坚实底线的人,早就看透了许多东西。优待也好谄媚也罢;是陷阱还是圈套,都不屑于顾。他说死亡无非是一个绵长的梦不再醒来的沉睡。于是,了无牵挂,静心读书,勤奋写作,安然入睡。
      宋希濂无奈之下收起了温情的底牌,然而却不知道他一个外表文弱、性格温顺的人,有着无比强大的内心,柔弱的身躯蕴藏着无法折断的气节。6月18日,一觉醒来,知道这是他最后的一天,于是换了新洗衣服,泡上一杯茶,点了一枝烟,翻开一本唐诗,在等待刽子手们的到来,如一潭深水似的沉静。离开监狱前在纸上写下:“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那一行诗,墨迹淋漓,字体飞扬。
       走向刑场的路,绿意葱茏,阳光从密密匝匝的枝叶间泻下,斑驳有致,竟然被看成有几分诗意,他觉得:这哪里是赴死,分明是回家。来到罗汉岭一片草坪上,他停住了脚步,对刽子手大声说:“此地甚好!”面对着敌人的枪口,凛然而坐,这样的姿态,让尘埃落下,让不羁的灵魂远行。

      2001年去延安,记住了伟人一句话:“没有延安这块土地,我们就下不了地。”湖南话“下不了地”,即立足生存。意思十分明确:没有延安,就没有共产党的生存和发展,就没有抗日战争的胜利,就没有今天的新中国。
      红军长征途中,中央政治局为选择红军落脚地,曾七次开会商讨:一选湘西,二选川黔边,三选川西北,四选川黔滇边……均因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而未果。1935年9月20日,中央红军抵达甘肃南部的哈达铺。中央领导从国民党报纸上得知,陕北红军和苏维埃政权仍然存在,喜出望外,终于有了这个“落脚点”。
      然而,出生入死,建立这个“落脚点”的,正是被伟人称为“群众领袖,民族英雄”的刘志丹。他受党派遣,修业黄埔,投身北伐,一往无前。在“四一二”大屠杀,革命处于低潮的1928年,以时任中央陕北特委军委书记的身份,回乡在永宁山组建了保安县第一党支部。1930年10月他又率领党团骨干,于甘肃太白镇夺取陇东民团枪支,并建立了南梁游击队。接着与谢子长结辔,双雄联袂,共建西北红军,开创陕北工农政权。从此,统领陕北红军,驰骋千里高原,“百战声名敌胆丧,赤旗插遍陕甘边”。为扩大革命武装,他又以“胸海纳百川”的胆色和气魄,开创统战工作新局面——独创“三色论”,收编众草莽,改造哥老会,腐朽化神奇,青史留宏篇。人称他,党员典范,人中骐骥;打土豪,分田地,乐在百姓欢乐后;察民瘼,伸民怨,忧于邦国忧患前。他冰心铁面,官囊空虚,民众口碑载道,信天游高歌刘青官!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党的功勋,一位百姓的好官,左倾路线却屡组冤案,欲内部清除而后快。伟人毛泽东一声“刀下留人”,方才奇冤得雪。
      这时候的刘志丹,同样已步入了生命之秋,为粉碎敌人对延安一次次的围剿,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一日,在山西中阳县三交镇,几番与敌激烈鏖战之中,不幸被飞来的流弹击倒,血染征衣壮别杀敌阵前。牺牲后所遗之物,除党的文件外,仅有两支香烟。

      三道崴子,东北一个极普通的地名。但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地方,因为杨靖宇而有了异样的品性——成为一块血的圣地,一块让民族震慑和无比崇敬的灵地。
      杨靖宇,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1927年入党,1928年在河南、东北从事党的秘密工作,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九一八”事变,他领导东北抗日联军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威震东北。被党的六届六中全会誉为“冰天雪地与敌周旋7年多不怕艰苦奋斗之模范”。
      几段历史的细节,见证了将军怎样的一个生命之秋。
      一个月圆无言的夜晚,将军走出了栖身的密林,想找到一点点东西能维持自己最低限度的能量。四个砍柴的村民,将军承诺多给钱,求他们回去带点食物和棉鞋来。而这些化装的“顺民”当面劝降未果,又到汉奸那里告密,引得四面八方的日伪军如蝗虫般围了上来,将军伤病缠身,数日粒米未进,一点气力没有,如何摆脱得了像无赖鬣狗一样围捕的敌人。迂回了一阵之后靠在一棵大树后面喘息。敌人一遍遍高声以“锦衣玉食,禄位享乐”规劝,而回答的只是一颗颗坚韧的子弹。发疯的敌人下令进攻了,霎时枪林火舌,劈面刺来。将军举枪撩到了冲在前面的几个敌人。左腕中弹,仍以右手持枪应战。最后只听他血液里金属撞击的一声鸣响,轰然倒下。
      将军遗体被里三层外三层的士兵守着。敌人喝酒喝到半夜,神经凌乱,当官的又来到将军身边,想要亲自摸一摸遗体,确认没有了呼吸脉搏的遗体是不是真的就是杨靖宇。接下来的日子,一伙战争狂人,非但“一点没有感动快乐”,反而“呜呜的哭了起来”(据当时的伪《协和》记者报道)。将军的遗体被弃于村头,用积雪潦草掩埋。事过七日,遗体又被从雪中起出,做了假首以“遗体完整”,择日按日本规矩隆重举行“慰灵祭”。说日军满洲地区司令官野富昌德吓得夜夜恶梦萦绕,寝不安枕。
      将军殉国后,残忍的日军竟然对其割头剖腹。在弥散着凝冻血腥气的医院,日本人想看看这个中国人血肉之躯,蕴有怎样的能量超越物理的极限,能在零下42度的寒冬里坚持了这么多的时日。他们真的惊呆了,仿佛一股冷气击倒了所有在场人,主刀医师惊恐得手指痉挛,手术刀訇然脱手,铛地一声坠地。呆痴了的那一刻,发现将军的胃袋中,尽是尚未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
      岁月也许会让我们舍弃很多、很多,但一种向上的精神、一种纯洁的灵魂不应离我们而去。为践行誓言,献身如此绚丽的生命之秋,将永远被后人仰视和缅怀。
发表于 2020-10-9 12:21: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一份自由都有感恩的理由!
发表于 2020-10-9 17: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悲壮!为践行誓言,献身如此绚丽的生命之秋,将永远被后人仰视和缅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4-20 22:07 , Processed in 0.014737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