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831|回复: 2

[原创] 书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28 21: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淡雅、细腻、真情、博爱
——孔令玉散文集《陌上纤花浅浅开》读后
郭本余
每年总要读不少的书,但大多数是报告文学、小说、影视剧本或史学类的书居多,而真正读散文的却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有二:一是以为散文缺少完整的故事情节,很难引人入胜;二是因为本人喜欢写一些有故事情节的文章,散文写得不多。由于这二者的缘故,故而散文读得不多也就可以理解了。当然,对于名家大家的散文,比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和《荷塘月色》等,我却是读过多次的,有的句子甚至能背下来,这自是美文的功效罢了。读散文少,尤其是读女性作者的散文就更少了,这主要还是受前几年“小女人散文” 非议的影响。
但就在最近,我这观念有了变化,盐城市散文学会主席赵永生先生向我推荐了一本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东方文学丛书中的散文集《陌上纤花浅浅开》,集子的作者就是一位女性。我在闲暇之余,翻读了几篇后,怎知却有了亦发收不住要读下去的兴趣。从该书的扉页上得知,该书的作者叫孔令玉,是江苏省阜宁县人,虽说不上是散文大家,但她从事散文写作也有经年,自1986年以来,已先后在全国各地的的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600余篇,并已是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及阜宁县散文家协会副主席。此等女子不看其文,便知是一位才女了。
细览《陌上纤花浅浅开》一书,能打动人的地方,也正是其书处处所体现出来的真情和博爱,文笔的淡雅细腻则在其次。该书共四辑,开辑“乡土情愫”是一组重点反映农村生活的散文,比如“挂在屋檐下的秋”、“麦苗青青”、“稻子弯腰的时候”、“乡村的味道”等等,无一不抒发了作者对乡村岁月的眷念,对田园风光的赞美;二辑“世间至爱” 则是一组篇篇充满了人世间博爱的散文,这爱中既有人类间相互的爱,也有人对生活的爱、对动物的爱、对自然的爱,爱之真切,发自内心,溢于言表;三辑“悲欢人生”却又别具一格,其实,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本是常情,也是人世间的一种自然现象,但在作者的笔下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四辑“生活感悟”显示了作者的诸多感悟,这感悟中既有对悠悠岁月和人间百态的感慨,也有对自己仍至别人生命历程的感慨,
《陌上纤花浅浅开》可能是出于女性作者之手的缘故,文笔淡雅细腻,文字直朴无华。写人时,近乎白描;说事时,娓娓道来。让人读起来非常顺畅,没有阻隔。如 “挂在屋檐下的秋”,开篇就这样叙述“又是秋天。度过长长寂寞时光的屋檐一下子热闹起来,一溜儿排开的是:长而尖的红辣椒、金黄饱满的玉米棒子、笑意融融的葵花盘、编得粗粗的长辨蒜……挨挨挤挤地占去精心钉在屋檐下所有的铁钩”。这段描述活脱脱呈现给读者一副深秋时节,农家院落的屋檐下那五颜六色的丰收景象。又如在“今夜风清月明”一文中,作者有这样一段描述“一轮明月悬挂在空中,月光照射在无边的绿野上,给人一种难以言喻的幽邃的美。承载岁月无尽沧桑的村庄,这一刻显得温情脉脉,似一位羞答答的少女,清风中,荡起一脸轻颦的浅笑。”这些文字在直朴无华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淡雅的修饰,使人读后简直就是一种情感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悦。
立意新颖、深远,这是《陌上纤花浅浅开》散文集的又一见长。人们常说,散文贵在立意,一篇立意好的散文读后,其意自见,且大为收益。《陌上纤花浅浅开》在立意上很有新意,它不仅表现在文章主题的立意上,同时还能将标题与主题及文章的立意融为一体。如在“渡过心河”中,作者描述一位从乡村走出来的女孩,在省城一所师范学院毕业后,为了报复过去曾抛弃自己母亲的恋人——A君,为母亲追讨所失去的尊严,而甘愿到A君当校长的学校去教书,意在寻找报复的机会。可在经受一系列的变故后,女孩最终决定:渡过心河,走出迷惘,把所有恩怨放飞。文章的结尾,作者又点题到:“有缺陷才叫人生,红尘中,我们又何苦让缺陷扩大,更不必为此让心停滞不前。”这种立意与当前所实施的构建和谐社会的举措,无疑有异曲同工之效。同样,这种高境界的立意在“责任”一文中又有了显现,作者叙说纺织女工的丈夫在一次施工中,不慎从脚手架上摔下,造成左下肢骨折,颅内出血,近于瘫痪,并要不断治疗才能逐步恢复,在这种情况下,她不离不弃,在安排好家小后,毅然去日本打工二年,用汗水换来了治病的钱,帮丈夫重新站了起来,有人问她图个啥,她说:他是我丈夫,他就是我的责任。听这话,回得多么有力,说得多么干脆,直叫做男人的都来羡慕。此外,还以那篇“挂在屋檐下的秋”为例,今年的秋天丰收了,屋檐下挨挨挤挤地挂满了各式各样种子,这些屋檐下的种子在干嘛呢?它们不是就在静静地等待着下一个繁华的秋天吗?是种子就会发芽,勤耕耘就能丰收。人类社会不也如此吗?今天的付出就昭示着明天的成功和辉煌。
本来,散文是没法也不好直抒胸臆的,但在《陌上纤花浅浅开》散文集中,这种直抒胸臆却随处可见,有的段落甚至还充满了哲理。如在“守望”一文中,作者讲述了妻子对丈夫的守望、外祖母对儿孙们的守望、伯父对田地的守望,最后,作者真切地说“守望的人生,是充实的人生。守望有时还很漫长,甚至还遥遥无期充满艰辛,但守望的过程毕竟充满了希望。”又如在“依恋”一文中,作者描写邻家的父母住上了别墅,用上了电器,却依恋旧时用的烧草灶;来自云贵的侄媳虽然嫁到了鱼米之乡的江苏,但却还依恋着穷乡僻壤的家乡好;做教师的农村女孩虽然来到城里工作,但依然依恋着饱受沧桑的母亲。最后,笔者写道“无论你有过怎样的人生,无论你人生的路走多长,总有一种原始的纯朴的情愫,在你的心底潺潺流淌,再现代的时尚,再时尚的现代,都有无法将她割断。”
此外,《陌上纤花浅浅开》还采用了多种的修辞手段,其中隐喻手法使用得最为成功。如在“留守女”中,有这样一种表述“我的泪,早已不听使唤的蜂涌而出,和泪水一起涌出的,是我日落等待日出的惊恐。”把留守女长久的等待与内心的孤独,以泪水的涌出来很形象地表现出来。又如“女儿河”中,作者讲述了一对乞讨的夫妇要饭来到女儿河畔,在乡亲们的资助下,在女儿河畔搭建茅屋住下后,生下一对双胞胎女儿,并用勤劳的双手把一对女儿培养成人,再等女儿们要回报他们时,他们却相继患了不治之症双双而去,使一对女儿陷入了思念父母的长久痛苦之中。这种痛苦的思念作者用长流不息的河水来比喻“静静流淌的女儿河,你纵能流过岁月的额头,却流不出母亲温柔的怀抱,流不出父亲宽厚的胸膛。”文章把“女儿河”、女儿河畔的一对双胞胎女儿、思念如同长流不息的女儿河水一样,巧妙地串联起来,可谓是构思精巧,匠心独运。
乡情乡恋乡思
――读孔令玉的散文集《陌上纤花浅浅开》
杜万里
1
有人说,对于故乡的情感,只是在走离后的思念,似乎走得多远,思绪就有多长,一切的美好与纠结,都在回忆中。而孔令玉从没有走离过她的那片土地,但她的散文集《陌上纤花浅浅开》,却充满了浓浓的乡情乡恋与乡思 乡情,是一种对家乡的爱,这种爱,在孔令玉的散文中,更多的是体现在对家乡的赞誉之情。“又是秋天。度过长长寂寞时光的屋檐一下子热闹起来,一溜儿排开的,是长而尖的红辣椒,金黄饱满的玉米棒子,笑意融融的葵花盘,编得粗粗的长辫蒜……红的似火,黄的如金……大老远望去,有种暧暧的感觉……”(《挂在屋檐下的秋》)。孔令玉把家乡的美定格在自家的屋檐下,又从屋檐下的挂件,把乡村四季收藏,而收藏的又不仅仅是五谷丰登,还饱含农民对生活的惬意,这样的惬意,让你读着就有了感触,一种特别的温情――“夕阳下,卸去浓妆的田野显得辽阔而又旷远,抹着云彩的天空飘着袅袅炊烟,临近村口,只见老伴从屋内端出一壶酒,老爷爷也不顾在一旁奶孩子的孙媳妇,急急坐在老伴刚做的饭菜旁,抿上一大口米酒……(《日子》)。在孔令玉的散文中,把社会和谐写在了平常的日子中,通过这一瞬间,将农村一个四世同堂之家幸福生活跃然纸上。文学工作者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书写生活,关键是心态,没有一个向上的对生活充满爱的激情,是难以写出让读者赏心悦目的文字的。
2
乡恋,是孔令玉散文告诉我们的另一种心情,那就是不舍,是挥之难去的不了情。这种恋,更是一种深深的爱。而孔令玉又把这种恋,通过一个个人物具体化,恋家乡,恋亲人。这是孔令玉散文的一种境界。落叶归根,是一个久远了的关于乡恋的话题,现在不再是乡恋的唯一,落叶归根也是一种心境。一位老人因为远在他乡工作的子女的牵挂,他不得不离开家乡去与子女生活,安享晚年,但是他的乡恋并不因为他的走离,或许更甚。“夜来了,穿越田野的风拂过老人的白发,泪水溢出眼窝,滴落在脚下的土地上,老人情不自禁的双膝着地,用颤抖的手捧起一把黑土……”(《最后的依恋》)。这是对家乡的依恋,但他不得不走离,只能将这样的依恋存放心中。孔令玉在《一只蓝花碗》中,把对亲人的思恋写得入木三分――“……每到吃饭的时候,母亲便第一个将蓝花大碗盛得满满的放在父亲的坐位上……母亲对我们要求很严,父亲没回来是不准提前吃饭的……父亲回来从没有过端起碗就吃饭,而是将蓝花碗的饭挨个儿加些到我们的碗里……父亲去世后,那只大碗被母亲收到了箱底……母亲去世后,我带来回来,现在放在我的柜子里,虽没用得上,却常常见着的,入眼的是蓝花碗,入心的却是父母。”夫妻之爱,父爱母爱,以及子女对父母的爱,通过一只蓝花碗表现得淋漓尽致,读了让人被这样的爱所动容。
3
乡思,是孔令玉散文的一种纠结,是除了对家乡不舍之外的思考,这种思考体现在对人的生存环境、生存状态的反思与人性的关怀上。“除了春节,村庄里几乎没有年轻男人的身影,他们把老人把孩子把整个村庄都交给了一群女人。这群女人,照顾老的,养育小的,伺弄几亩地,养群鸡鸭鹅……再在孤灯黑夜里想一些不为人知的心事……(《留守女》)。这是写留守女生活的。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放弃了自己的追寻,把希望押在守护上,她们守护的不仅仅是家,不仅仅是家乡的那块土地,而是远行人的归宿,是社会和谐。因为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必须有个家。有家的人才有牵挂,有家的人才能踏实做事老实为人,因为有了责任。人人有家,社会才有和谐安定。这就是留守女的作为,但是,“……夜晚,我蜷缩在被窝里,强迫自己入睡,可越强迫大脑活动的频率就越高……突然就觉得窗外似乎有影子在晃动……望着这些黑影,心跳得比屋外的钟摆声还响……还没有从昨夜的惊恐中安定下来,又一个黑夜又来了……那时,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在黑夜里安安稳稳地进入梦乡……”(《留守女》)。这是留守女的“寂寞时光”,这样的时光与其说是奉献,倒不如说是折磨,有时,奉献就意味着折磨当外出打拼了男人在外事业有成也步入“花丛”时,就不再是墙外的黑影让她无法入睡了……“那个女人已怀孕5个月了,等孩子生下来,给她一笔钱,从此不相往来……”(《留守女》)。我们总是想让每一个人都活得有尊严,可我们没有够足的基本,让每个人都活得有尊严的要素不具备。但是“我”完全可以让自己活得有尊严,这是孔令玉散文一个亮点。“那个在赌场上一辈子没有赢过的人,在一次醉酒后一头栽进了村后的池塘里,娟子的母亲用汗水伴着泪水还清了丈夫留下的债务……”(《今夜风清月明) 在整个文学作品中,农村题材的越来越少了,这除了队伍结构的变化外,主要原因是生活问题,有的作家远离了农村,对农村与农民不甚了解,没有了激情;有的作家并不愿意把触点伸到农村,因为村里“那点事”没有卖点,同样没有激情。其实,在我们这个以农业为主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里,农村农业农民是个永远也回避不了的话题。孔令玉长期工作在农村,也特别关注农村与农民,所以她的散文更情深意切,并承载着一份担当,读后让人挥之不去。
发表于 2011-3-1 15:4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孔姐的文字
发表于 2011-3-2 23:5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论坛专门弄个专栏,精心探讨,共同进步是我们的事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4-18 23:58 , Processed in 0.016521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