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3998|回复: 61

[原创] 不写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7 19:3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      有不少人向往作家。既然向往,便要不停的写点什么。可事实是,即使不停地写,也未必能成为作家。但是如果不写,是肯定成不了作家的。于是这些人心里很矛盾,很纠结,不明白应该如何写,怎样写以及写些什么。    有人对文学的喜爱程度达到了忘我的程度,不停地写,写的也很用心,但是就是成不了作家。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这些人成不了作家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只知道写些什么,而不知道不应该写些什么,或是少写些什么。    鲁迅说过,不要看到一点就写。现在有的人想到一点就写,随心所欲,粗制滥造,文笔越来越油滑,作品越来越肤浅,还自以为妙笔生花。殊不知既浪费了纸张和网络资源,又浪费了读者的时间,鲁迅先生谓之“谋财害命”。    显然,要懂得不写什么,比写什么难得多。    在生活中看到一点,不写。看到两点,不写。看到三点,不写。看到四、五点,看到各种生活现象的交叉点,看到一层、两层、三层生活的内涵,再动笔。在沙里淘金,淘出来的才是真金。     一个成熟的作家总是要根据自己的气质,修养和生活积累来确定自己应该写什么和不应该写什么。什么都能写的天才至今还没有诞生,自以为什么都能写的傻瓜倒是比比皆是。      懂的不写什么,在写作当中会付出很多,得到很少。这样做,从价值法则看,不合算;从艺术法则看,很合算。因为只有真正的艺术作品才有价值。可见,要想成为作家,还要经得起名与利的诱惑。那些拼命炮制“文章”的写作机器,是靠金钱来做润滑剂的,所以不会靠谱。      要坚持不写什么,还得有点头脑,有点风骨,不东张西望,不摇头摆尾,不见风使舵,不哗众取宠。走自己的路,不管别人怎么说。      如果我们的作家把那些内容完全雷同的写作数量减少一半,作品的质量可能会提高一倍。      如果我们的作家还不懂得不写什么,作品的数量可能会“增产”一倍,但是那就有点悲哀了。                                                11月15日草于经济系教研室。 注: 此文未经本人同意,不得转载、借用、套用,以及任何以盈利为目的网络商业运作。谢谢!!
发表于 2011-11-17 19:46: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名牌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就是计算机高手。
发表于 2011-11-17 19: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戚涤尘 于 2011-11-17 20:15 编辑

作家应该有的放矢,谋定后动。
发表于 2011-11-17 19:47: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作品光数量多,也没这个必要,不停地写也不需要那么拼命。要靠它来生活那都是异想天开,有,也只是少数。写作对我来说[不代表大多数意见】吊吊味口而已,享受码字而已,没必要那么耗在上面,写得出来就写,写不出来就不写。躺在铺上,夜里想起来了再说。实在啃不出个字眼,就做其他事情。整天屁股耗在凳子上拼命的写我吃不消,座不住。不如每晚弄个二两小酒米西米西,还能回味一下喝醉的死相,说不准还能冒出点码字的名堂。反而蛮好的。玩笑话哈哈
发表于 2011-11-17 19:4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梁衡老师曾经说过,一年只写一篇散文。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7 20: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您说的非常 Right! 有个人不仅computer非常出色,而且还是个优秀的analyst!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7 20: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朋友,您说的很精彩! 写文章就要“有的放矢”!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7 20: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对!如果为了写作而写作,那是件很累的事! 可有人呢,偏偏喜欢那样做,还不时的自鸣得意!多那个呀.....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7 20: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互学习! 不是有这么句话吗,“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多而在谋”。文章也是如此。好的文章,一篇足以让人终身受益。
发表于 2011-11-18 11: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欣赏,对写作者有指导意义,加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4-25 01:31 , Processed in 0.016711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