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465|回复: 13

孝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6 18:3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朱石领 于 2012-10-31 11:01 编辑

孝 子
                                               文 /朱石领

  袁老太在地里干活时突然晕倒,等被邻居发现已没了气息。

  袁老太只有两个女儿,大兰和二兰,母亲去世,女儿自然要在第一时间赶回来。可是两个女儿回来后,跪在母亲尸体旁,无论如何使劲,愣是一滴眼泪也挤不出来。当地风俗,老人去世必须有儿女“哭丧”,哭的越厉害,说明儿女越孝顺,否则老人到了“那边”就会受罪,被“小鬼”欺负。

  两个女儿哭不出来,这可急坏了众人,“孝子”一天不哭,这个丧就一天“发”不出去,老太太就要放家里一天。可无论叔叔大婶们如何引导,姊妹俩就是一声不吭,被逼急了,大兰倒先发起火:我就是不会哭嘛,叫我怎么办?

  大兰哭不出来是有原因的。在大兰记忆中,自从6岁那年父亲去世后,挨打便成了家常便饭的事情。家务活干不好挨打、偷吃零食挨打、带不好妹妹也要挨打。让大兰一辈子无法原谅母亲的是,15岁那年她和二兰一起考上县重点高中,母亲却以拿不出学费为由让大兰回家务农,后来二兰上了大学,毕业后进城工作,再后来当上领导,在大兰嫉妒的眼神的注视下,二兰一路幸福的成长。尽管大兰后来和丈夫搞水产生意发了家,也在城里购置了房产。但大兰依旧对当初辍学的事情耿耿于怀,一提起这事,大兰就对母亲恨得咬牙切齿,大兰说,要是当初母亲把读书的机会给她,她一定比现在的二兰更风光。大兰逢人便说是母亲毁了她的前途,是母亲耽误了她一生的幸福。

  按大兰的说法,母亲一直是偏向二兰的,二兰应该和母亲感情深才是。其实不然,二兰说起小时候的事情也是一肚子苦难,二兰说她在18岁之前从来没穿过一件新衣,都是捡姐姐大兰剩下的。最让二兰伤心的一件事是那年高考,正是二兰需要营养的时候,母亲却把家里的鸡蛋偷偷拎到街上去卖了。二兰说,我现在的体质非常差,一吹空调就感冒,一吃鱼翅就拉肚子,就是那个时候落下的根。

  让二兰和母亲关系走向决裂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3年前,年近7旬的母亲不顾她的强烈反对,硬是把邻村一个鳏夫领到了家里,这还不算,他们还堂而皇之的去民政室办了结婚证。二兰明白,一旦母亲哪天提前“走了”,那个和自己毫无关系的鳏夫便可以厚颜无耻地平分母亲的房产了。二兰通过亲戚向母亲转达了她的意见:除非母亲将那个老头赶走,否则这辈子休想她再回来了。

  而如今母亲果真提前“走了”,一想起结婚证的事情,二兰就气不打一处来。带着这样的情绪,无论二兰如何酝酿,也无法使自己掉下半滴泪水来。

  老太太的尸体已经放家里三天了,再不发丧尸体就要臭了,可一双女儿依旧没有掉泪的意思。几位长辈开始研究对策,有人想了个主意,现在的丧事乐队里专门有“代哭”这项业务的,何不请代哭者代替她们以“孝子”身份去“哭丧”?

  把这个方案一提,大兰二兰爽快地答应了,姊妹俩罕见地大方表态:只要能将母亲尽快“送走”,钱不是问题。

  乐队很快找来了一对“夫妻演员”,男的又黑又瘦,芦柴杆似的,蓬头垢面,可能是从“上家”赶场子刚回来。女的倒不错,很有福相,又白又胖,身高不足一米五,极像了一棵包头菜。根据情节需要,今天由“包头菜”主哭,“芦柴杆”负责打下手。

  大兰从皮包里数出一沓钞票,一甩手说,这是500,代我哭半个小时的。一般代哭每次十分钟左右,主家给个30、50块的,大方的也就一百块左右,可大兰一出手就是500。看在钱的份上,演员们以最快速度进入状态,就见“包头菜”表情瞬间由喜转悲,“包头菜”左手掩面,右手拿话筒,一头趴在门口的桌子上,旋即,“大兰”悲切的哭声便通过扩音器传遍整个村庄:“欧……我的亲娘哎欧……你睁眼看看你的大兰哎欧……你咋狠心丢下我走了欧……”。不愧为专业演员,哭相逼真、场面凄切。

  轮到二兰时,二兰当然不甘示弱,堂堂一个局长岂能被暴发户比下去,二兰从奥迪车上拿出一个信封说,这是一千,给我哭1个小时的。 “芦柴杆”和“包头菜”的眼睛顿时绿了,已经多少年没遇上这样大方的雇主了!“欧……我的那个亲娘哎……你睁眼看看你的二兰哎欧……你咋狠心丢下我走了哎欧……”。“二兰”的哭声更为豪华气派,几乎是声嘶力竭、顿足捶胸,只哭得在场的大爷大妈们跟着一遍一遍抹眼泪。

  从哭出第一声开始,二兰就掐好了时间。为了和大兰挣面子,一千块钱已经让她的心隐隐作痛了。“代哭”是有行规的,千万不能超时,一旦超时,价钱就没谱了,全凭代哭者乱要,主家还不能还价的,否则就不吉利。

  眼看一个小时到了, “芦柴杆”却没有上前劝的意思,忙着和一旁的跳肚皮舞演员打情骂俏,二兰上前用胳膊捅了他一下,意思说时间到了。“芦柴杆”这才极不情愿站起来,去拉扯哭得正起劲的“包头菜”,“芦柴杆”拽着“包头菜”的衣袖劝慰道:好了别哭了啊,人死不能复生啊,你就不要太伤心了啊。按正常程序,只要“芦柴杆”一劝,“包头菜”就应该顺水推舟止住。可今天不知为何,“芦柴杆”连续劝了两次,“包头菜”却没有停的意思,每次“芦柴杆”把她拽起来,她又“扑”地一下爬到桌上:欧……我的亲娘没了啊……我伤心哩……你们就让我多哭一会啊……。而时间就在这一拉一扯中不知不觉超过大半小时。

  这让二兰心口针扎一般地疼,却又不能发作,二兰后悔刚才不该一下子给那么多,惹得这对无赖讹上了自己。更要命的时,今天他们准备讹自己多少,她一点数都没有。

  “包头菜”依依呀呀哭了快两个小时,二兰实在坐不住了,又掏出300块钱塞到“芦柴杆”手里说,我身上钱都给你们了,快把她拉起来吧。收好了钱,“芦柴杆”这才来了精神,“芦柴杆”楼着“包头菜”的肥腰一边拽一边说:二兰啊,我们知道你是个孝顺女儿,但你不能再哭了啊,哭坏了身子你妈妈也会伤心的啊……

  “包头菜”这才呜呜咽咽、抽抽泣泣站了起来。二兰终于松了一口气。可紧接着再次出现令人惊愕的一幕,就见包头菜摇摇晃晃转身冲进屋内,尖叫着“噗通”一声趴倒老太太尸体上:我的亲娘唉……你咋这么狠心丢下我就走了唉……,天!这次来真格的了。

  二兰彻底懵了,眼看着“包头菜”在用拙劣的手法明目张胆地向她讹诈,却想不出任何化解办法。就在二兰满脸涨红、不知所措的时候,有个人却在幸灾乐祸,她就是大兰,大兰暗自庆幸自己没被讹上,大兰几乎是看戏一般欣赏着二兰狼狈不堪的窘样。尽管是自己亲妹妹,大兰却一直看不惯二兰,看不惯二兰平时颐指气使的样子。

  就在此时,耳尖的人听出了“包头菜”哭声中的变化:我的亲娘哎……你睁眼看看你的大兰哎……;我的亲娘哎,你睁眼看看你的二兰哎……。“包头菜”抑扬顿挫的哭声中左一句大兰,右一句二兰,——“包头菜”极富创意地将原本代二兰的“哭丧”变成了姊妹俩都有份了。

  大兰显然没料到会出现这样的意外,脸色陡变,大兰恨恨地看着“芦柴杆”装模作样地搂着“包头菜”:好了啊不能再哭了啊,有你们这对孝顺的姊妹俩,你妈这辈子知足了……,可“包头菜”就像一个断了线的木偶,“芦柴杆”手一松,她又“啪”地又瘫在地上。

  包头菜每一声哭喊对于大兰二兰来说无疑就是一种折磨,她们不知道接下来这对无赖会如何狮子大开口,一想到自己平时精打细算省下来的钞票马上就白花花地“心甘情愿”送给别人,姊妹俩的心口就炸裂一般的疼。更让她们感到无助的是,众多亲友竟漠然地任由这样的敲诈发生,无一人上前阻止。

  在“包头菜”持续的“表演”中,大兰终于坚持不住了,就像小时候挨了打却无处诉说一样,大兰哇地一声哭出声来,就在大兰哭出声的同时,二兰也咧开大嘴狼一般地跟着嚎叫起来。姊妹俩的哭声后劲十足,彻底盖过了“包头菜”,壮观的“哭丧”场面终于爆发。

  旁边主持丧事的一位长辈见状兴奋地大喊:哭了哭了!孝子哭了!

  旋即,鼓乐震天,鞭炮齐鸣,发丧开始……
发表于 2012-8-17 18:4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好!真是黑色幽默。看来朱版的精力开始放些文学上来了。这篇很精彩!起码我挑不出什么毛病来。也有我们的地方色彩。赞一个!
发表于 2012-8-19 15: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些日子从央视法制频道上看了一个节目:一个年迈的老太太状告自己的几个不肖子女忤逆不孝。其中她的两个女儿——都已经是抱了孙子的人,在法官面前死命不肯赡养老母,说是自己年幼时经常受到母亲的虐待,就像人家收养的孩子似的,吃不饱,穿不暖。那老太太也没请律师,听了两个女儿的话默然无语,这也就等于承认了女儿的指责。法官很年轻,根据最后的判决来看,也责怪了老人的不是。我在下面看着,急得几乎要骂娘:我的天哪,这两个闺女做孩子的时候,正是国家遇到经济困难的时期啊,吃得不好,穿得不好,那都是正常情况,全中国都这样,甚至于还有人家逼得卖儿卖女的呀!哪里是父母亲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啊?
作家的创作素材来源于现实生活。也就是说,《孝子》中的人物,不是凭空捏造的。
大兰和二兰都责怪母亲没有疼爱她们,没有能够及时地满足她们幼时物质方面的需求。从二兰已经当上了局长看,她们的孩提时期还是人民公社时期,那个时期,物质就是极度匮乏的。一个年轻守寡了的母亲,能独力把她们领大成人,特别是还能培养出一个大学生来,真正是劳苦功高十分不易的了。可是这两个“孝女”,对母亲的一片苦心毫不悯惜,反而血海深仇般的记住母亲的种种“不是”。从袁老太太年近七旬改嫁、死在农田里来看,这一对活宝闺女从来没有尽到自己的赡养职责。这样看来,老娘死了,哭不出眼泪来也就不足为怪了。
文中哭丧的场景描摹得活灵活现,两个女儿的种种丑态也刻画得毕露无遗。死在地里、临老改嫁等细节虽然仅是只言片语,可是极具匠心。
我们这一带,称死去父母的人为“孝子”,从这点意义上来说,这篇小说的标题叫做“孝子”是恰当的,而且还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但是从小说的主要情节上来看,似乎用“哭丧”还要更贴切一些——一孔之见,不足采信。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8-19 15:5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老榆树


    有见地!
 楼主| 发表于 2012-8-19 21:4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老榆树
谢谢您的精彩点评,我还真的为题目到底选“孝子”还是“哭丧”犹豫过,最后感觉还是”哭丧“比较切合文章的主题。
发表于 2012-9-21 22:3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总写小小说真是一绝呀,这是一篇很不错的小小说,学习了!为什么不投稿呢?
发表于 2012-10-16 12: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可以投稿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7 21:5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碧玉水净
好久不投稿了,已经没这个激情了哈,都不知道往哪投了
发表于 2012-10-20 20: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辈子不会去写小说了,读了朱统领的小小说感到人间世态炎凉,古来父母皆操劳,孝顺子弟谁见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0 22:42: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辈子不会去写小说了,读了朱统领的小小说感到人间世态炎凉,古来父母皆操劳,孝顺子弟谁见了
徐洪清 发表于 2012-10-20 20:44



   呵呵,是什么原因让您发誓这辈子不写小说的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3-29 06:13 , Processed in 0.029219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