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612|回复: 6

【范仲淹散文奖】:范堤烟雨(散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6 14:3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吴茂华 于 2017-11-6 15:01 编辑

                                范堤烟雨(散文)

                                吴 茂 华

   凭栏远眺,大江东去,苍天在上,可曾见范堤烟雨?
   国之疆土,西高东低。从青藏高原到崇山峻岭;从丘陵坡地到平原湿地;从滩涂海防到汪洋东海;百川归大海,江河扬其波。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国的母亲河,由西往东,九曲回肠,数易其道,曾改水道入淮,途径阜宁羊寨出海。非今日过东营而入海,可见其桀骜不驯。
   北宋天圣元年,数人风尘仆仆打马踏上盐碱地,水网密布的里下河平原会让坐骑为难起来,一叶扁舟踏浪行,更便宜西溪盐仓监范仲淹下察民情,上书修堤。天圣二年,四万余众,兴筑海堰。北起阜宁,南至启东,六百华里,突起海潮,溺毙百人,惊震朝廷,府中同僚,多有不合。填土围坝,时工时继……
   写作此文者,就生此处。不止一次,面对年华空悲切。与我同生同长者,每人经历繁杂。故土一直在贫困里沉沦,本乡才俊,南上金陵,北下齐鲁,绝非易事。面孔终年如一的乡民,一生难得去回县城。闯荡江湖,改变命运,光宗耀祖,立碑故园,少之又少。
   吴氏德尧公乃家父,作为旧时代边缘人,混饭比别人更成问题。作为问题少年,六岁离家出走,一路往南,走到上海。作为清廷帝都同样奢华的怪胎,让肤色迥异者摩肩接踵,与普遍的中国菜色脸庞不同,红光满面者散发出新潮而腐朽明媚而暧昧的气味。人到哪里都要生存。从小机灵的父亲一到上海就迅捷与租界一厨子勾结,将洋人与疑似洋人老爷太太们吃剩下的米饭,一淘箩六文钱转手父亲,再以十文钱分卖给饥民,每天净赚四文,落个饱肚。不属个肥差,也算半个。一九二六年的父亲比无数仁人志士更早一步到十里洋场,倘若有幸结识党组织,能给中共要员周恩来潘汉年送送报纸什么的——小时候看电影里报童,恨不得自己就是。而父亲比我更有机会做报童。从看《渡江侦察记》到《战上海》再到《霓虹灯下的哨兵》,父亲三十不到,人生中最为光辉之年,可为军管会一员接管工厂,让人民当家作主。再找普通女工成家,生儿育女。“阿拉是上海人!”,不是至今沦落苏北的小赤佬穷瘪三猪头三。毕竟住在好几万一平米的房子跟住在好几百一平米的房子感觉不一样,那是躺在钱堆上与草堆上的区别。
   童年的我比别人更渴望读书,节衣缩食,购连环画,没看完带到大舅家。没想到大舅接过书简单翻几页,指画中人物,荣辱不惊,轻描淡写,说皮定钧找过他。
   外祖父家是耕读人家,全家劳作,供奉长子念私塾。外祖父在水车旁仰天长叹:大清完了,民国还在风雨中飘摇。读书人中举入阁机会灭了。一家少识字人遭人欺凌。识字断文的大舅奉命成婚,子女跟着出世。解放前,大舅提着脑袋就在地方组织里做事了。皮旅进驻苏北扩招地方干部编入部队追随大军南下过江。大舅家因家庭拖累走不了。两年前掩护中原李先念部安全突围后,皮旅逆行迎着数十万国军从夹缝里冲出包围圈,几乎毫发无损。创造这军事奇迹的天才年轻将领乃中原军区一纵一旅旅长皮定钧。五五年评衔,“定钧有功,由少晋中。”毛主席一锤定音。当赫赫有名的皮定钧亲自登门做工作未果,这同时决定了大舅今后人生的走向,只能在后港村里做着小村官。解放前就入党,为人忠直友善,腹有诗华的大舅六十多岁郁郁而终。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渡大江。多少南下地方干部随军收复南方诸城,同事叔父入无锡文化部门要职,同过江战友官至安徽省副省长。如果大舅迟点结婚,追随大军剩勇追穷寇,该是别样人生!以根正苗红的大舅之聪慧才智,不难胜任一定官职,子女早进院校深造就职。用不着如今还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了。表兄表姐成了高干子女,日后对我也能有点关照。事与愿违。
   天圣二年,历时四载,潮水东退,烟波浩渺,范堤昂立。盐业兴,百业兴。民安物裕。护佑盐民,政绩卓著,可见其一。翻读宋史,叹息颇多。江山蚕食,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放眼世界,屈指可数,登峰造极。太子饱读诗书,倾心艺术创造,登基后更甚。古代文士,活在宋朝,最好归处。名相安石,奸相蔡京,三起三落,不掉脑袋,皇权奇迹。写出传世之作的范仲淹不知为什么没进入唐宋八大家?划粥断齑,昼夜勤奋,考学进职。秉公直言,屡遭贬斥。屯田久守,军中一韩,西贼骨寒;军中一范,西贼破胆。乃北宋守疆戍边名将韩琦与范仲淹。可见范公,善文能武,沙场秋点兵,西北望,盘弓射天狼。
   堰成灶立,麦黄桑绿,生机勃勃。后连泰楚,北接海州,屏障牢固。无水倒灌,柳眼凝眠,桃思含雨,鹭宿芳草,仙鹤长鸣,芦花比肩,獐走鹿隐。沧海桑田,斗转星沉,晨出暮归,横笛牛背,古今盐城,盛景犹在。当年范公,另就新职。留有憾事,触景不能生情,有感不能抒发。未留惊世笔墨,落在盐阜。《岳阳楼记》是诗人心声,才气冲牛斗;更是为官之道,造福人民。上忧庙堂,下忧黎民,进退兼忧。范公不仅是文章大家,更是济世良相。
   本来进学乃大舅,放牛娃二舅偏爱读书,站学堂外偷听半年,被本家私塾先生挥手招进,对答如流。登门求情外祖父,免除书资入学跟读,成为当地佳话。由兄弟而同窗,品学兼优。曾听家母说二舅暗恋过一女,离家出走上海。二舅比父亲晚十多年来沪,他们一生相遇很少,竟然没有一次交流过十里洋场的逃亡经历。在等表姐曹文芳写的《我们的父亲》那本书时,赶上征文期限将至,就弃了二舅在上海的故事。
   在下不是在写小说。那厨子莫名其妙失踪,顺手推磨,紧接着是父亲在上海玩失踪,回苏北。好歹父亲是过了江的,同样过了江的二舅又回到西乡故土,低下头来教书育人,一生桃李无数。本来可以过江的大舅大显身手,却与命运女神擦肩而过。而横槊赋诗的曹孟德手握雄兵百万面对天堑大江,不敌知曲有误的周郎十万东吴兵。呜呼,上帝啊,一代枭雄的人生;一个贱民的人生;一个才子的人生;是同样的不可逆转!
本人早年弃学做工,平常痴书,妄想作文留史。不知天高地厚。至今自费出一书,数篇文字填充报刊角落 ,反响平平。年少读刊,像《鱼鹰》这样质量一般的小说不会出现在我的记忆里,而作者偏偏是曹文轩,名字古朴,生疏中透着芳华,同名者不会多,当时以为小说作者与表兄同名罢了。
   表兄身处京华大都,我退居乡野村舍,家逢大事,才有一遇,忙忙碌碌,搭话不多。作文投稿,四处碰壁。仅请他代谢冕教授为诗集作一序 。时至今日方悟:文学不能靠谁帮忙。
   范公入职西溪,胸藏无数文墨,时不留待 。内守扑忠,外修景行。一缕文脉,随风飘逸。
   公元二零一六年四月四日,国际安徒生文学奖评委会主席帕齐•亚当娜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宣布,来自盐阜水乡的曹文轩作为中国作家首获殊荣。同年八月二十日,携小妹曹文芳同赴新西兰领奖。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范公献辞东汉严子陵,应用自身经历作为后世参照,何曾写的不是自己?
   凭栏远眺,大江东去,苍天在上,可曾见范堤烟雨?那烟雨下范公留下的一缕文脉今又何在?
   那一缕文脉压得我实在太重,几无喘气可能。是表兄曹文轩轻轻托起这缕来之不易的文脉,并传承下来!
                                                                        
                                                                                                                                       2017年11月6日  星期一  匆草。
发表于 2017-11-13 12:5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甚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30 17:25: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茂华老师激情澎湃大作,领略范堤烟雨之无穷秀色!
发表于 2017-12-6 15:42:33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来,一股文气冲盈而入江河,滔滔不绝。历史与现实交相辉印。
发表于 2018-10-2 08: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人物和自身经历,相互融合。
发表于 2018-10-13 19: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写了范堤烟云,今人重复古人云,自已的不多,所以,没有了所以😊
发表于 2020-6-28 15:41: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纳兰容容 于 2020-6-28 15:46 编辑

1、

应该写范仲淹当时修建的情况,这样才契合历史。比如:堤的起止、长度。最初时,起点应该是大丰附近。到了至和年间,后人才修到吕四。这些,具体还是需查阅资料。
明代以后,阜宁至吕四的海堤统称为范公堤。
宋朝的时候,范公堤这个名字,还没出现。

2、天圣六年,堤岸完成。历时四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4-17 04:30 , Processed in 0.117341 second(s), 1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