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99|回复: 3

醉里飞花令·命运《五十年,秋思浩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22 19: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十年,秋思浩荡

                                                                作者:邵玉田


       如果说,春天的花儿,是草本的,娇嫩、柔弱,让人怜惜的,那么秋天的花儿,它就是木本的,灿烂、磅礴,可以让人去赞叹。
       秋天,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季节。
       我们的生命,可以穿越秋风秋雨而得以成长!
                                                                               —— 题记


                                                                           (一)
       五十年前,他们风雨同舟,一起出发。
       十年时间,在苏北农村同一战壕,他们互帮互助,相依相伴,那应该是一种风雨兼行的跋涉。
        五十年前的秋天,这一行,三百三十三人,乘坐同一条船队,浩浩荡荡,来到盐城的青墩人民公社插队落户。
       他们是与共和国同年岁的新一代知识青年,他们响应祖国的号召,带着许多的憧憬和梦想,来到苏北农村,理想是按照中国农耕文明的传统,在这个沉甸甸的季节,用“秋思”和“秋光”,去历练成秋天的丰厚和鲜艳,让一直流淌着的色彩,去践行和发出闪耀的光芒。
       穿越了五十个春夏秋冬。
       同样在秋天。
       同样是11月2日,这是个烙印在心灵深处的日子。
       如今,青丝变白发,他们再一次相约盐城,回访人生中的第二故乡……
       他们说,我们就是要在五十年后这个秋天,用它全部的果实和落叶,俯下身来,向大地感恩。
       秋高气爽,阳光灿烂,82人,分乘两辆大巴,从无锡出发,上锡澄高速,跨越江阴长江大桥,转宁靖盐高速……两辆大巴,像一对亲兄弟,携手同行,向着心灵的那个目的地不断靠近,再靠近。
       这是一条回家的路,必然有一种回家的期待——如同孟郊《游子吟》所说的那个“游子”,即便走得再远,离开时间再长,也无法忘记五十年前,建在了盐碱地上,为遮风挡雨的那个知青小家,有我当年栽下的丁刺槐,为其疏浚过的小池塘。还有心里惦记着的那里的父老乡亲。
       五十年前坐船,三天三夜的路程,如今才三个小时,就来到了盐城西高速出口,一路上“美丽乡村”的景致,还没有完全看够,上青年高架、入西环高架……一座新建城市的倩影,已经呈现在他们的眼前了。俯瞰高架路两边,绿色葱茏之中,一座座现代化建筑,拔地而起;宽阔网状的BRT公交线、购物广场、繁荣的街市、城市绿地、公园水榭,镶嵌在鳞次栉比的高层居民楼之间。
       在怀疑自己的眼睛,如此美丽的城市,她是盐城吗?
       原先千年的古镇,五十年前“一条马路、一个警察管两头”的盐城,今天,她焕然一新,以绰约多姿的容貌,正张开双臂,迎接已盼望得太久的这批特殊客人。

                                                                            (二)
        如果说,五十年前,从无锡三里桥出发,那种离别是一种壮烈,那么今天的重逢,他们的心已经被春花秋月荡涤得格外的宁静和宽广。
       上个世纪的七九年,大批知青回城,但仍然有一小部分留了下来。
       四十年,人各一方,再聚首,那种浅浅的,“怅望千秋一泪洒”的感觉,涌上心头。
       先一天,从深圳赶过来的一位,在机场当第一眼看到有人捧着“接机花季融”那几个字的时候,六十七岁的他,禁不住“唰”的一下,两行热泪,流下来了。
       更甭说,八十人,相聚、相拥的那一刻了。
       记得,清人赵翼曾有“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的感叹。就是说:分离的人,在秋色中团聚,总是去追逐时光,回首流逝的年华。在宾馆门前一下车,寻找自己想见的那个人,四目对视,慢慢回忆起对方当年的模样,然后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迟迟不肯分开。
       站在一旁的我,难以释怀了,老泪纵横了,真的被那个场面所打动了……这可能是赵翼诗句的脚步,若有若无,踩到了我的心上。
       因为,老伴也是其中的一分子,所以十分有幸,我才有机会来到了现场,感受到了这份“相约半世纪”沉甸甸的浓情厚谊。
       当天下午,他们兴致勃勃,集体参观了盐城市规划馆和新四军纪念馆。盐城的每一寸土地,是海盐煮就的,她闪耀着晶体发出的光芒;然而,盐城这一方热土,又都深深植根着红色的DNA,是用“铁军精神”、抗日将士们的一滴滴鲜血染红的。相隔四十年,看到了盐城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人感到由衷地欣慰,也感到无比的自豪。
       与此同时,一种自信油然而生。
       因为,这一块土地上,同样有自己曾经洒下的汗水。
       因为,他们曾经为这个城市的建设,添过一砖一瓦;因为,这里的一段砥砺人生的经历……它虽属微小的力量,但由此而汇聚成了滚滚洪流。


                                                                               (三)
       在下榻的宾馆,晚上,一场即兴发挥的联谊会。
       可能是,对那一段时光最浓缩、最精炼的情感抒发。
       一种朴素的情怀,唤醒了人心中掩埋的情感。
       自创作品朗诵和那个男声独唱《我们这一辈》:“学会了忍耐理解了后悔,酸甜苦辣的酒,不知喝了多少杯……”有人说,才到知青组,第一次学烧饭手忙脚乱,结果一锅饭底下糊了,上面还是生米。
        有人说,第一次走上独木桥,摇摇晃晃一脚落了空,掉到了水里,却因此学会了游泳。
       有人说,第一次下水田,被蛇吓得乱叫。等等,等等。
        正是那些若干个“第一次”,反复历练,他们学会了各种农活——做田里的营养钵、刈旱草、插秧、割麦、割稻、采桑、养蚕;
       又正是那些若干个“第一次”,慢慢地,他们懂得了什么是生活、怎样去生活——吃着自己种的粮食和蔬菜,用自己养的鸡和鸡蛋招待兄弟知青组来访的同学,内心升腾一种力量——学会做生活中努力拼搏的人。
       做自己该做的事,能够把该自己做的事做好了。
       女声表演唱《小背篓》:“多少欢乐多少爱,多少思念多少情”,阐述了人在流光中的一段自持,心上的留痕,一次次的实践,使自己尝到了“梨子的滋味”。
        诗歌朗诵《四十年,我们共同成长》:“从昨天到今天,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我们拼搏奋斗,我们“致敬一个伟大的新时代”,与之共同成长,我们一直在路上!
        男女声二重唱《相逢是首歌》:“眼睛是春天的海,青春是绿色的河……分别是明天的路,思念是生命的火……心儿是永远的琴弦,坚定也执着”。
       互帮互助,相互取暖,他们一直相信,无论前方等待我们的是什么,只要我们的心抱在一起,我们的心灵就会宁静而宽广。
       为此,今天,才会有资格,像最后一个节目《老有老的骄傲》所诠释的那样——努力着实现自己的梦想,终久会去拥抱一个美好的未来。
      他们说:
      回首青春岁月,我们无怨无悔!
      我们走过的每一寸时光,都是诗意盎然!

                                                                             (四)
      情感的力量,可以穿越时空;
      因为,时间赋予了情感更深的意义;
      时间,刻录了光阴的故事;
      时间的温度,融入了我们的心扉——
       让距离产生美。
       之前不久,当这批老知青得知,他们将有一次回访第二故乡的机会。于是,就把自己渴望见到的那些“老乡邻”的名单,早早地报过来了。让留在盐城的老知青,为他们事先联系,“牵线搭桥”,按时赴约。
去青墩的那天,一个个,大包小包,拎着上车,全都是无锡的特产,或是有人知晓“老乡邻”的特殊需要,专门置办的药物和保健品。
      抵达青墩街道,映入眼帘的是“欢迎老知青回家”那些标语横幅。会场内外,挤满了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一大群一大群的村民,“老乡邻”们喊叫着他们的名字,颤颤巍巍迎上前来,将这些客人围拥成了一个个的人圈,有的话匣子还未打开,竟然就卡住了,只是紧紧握住他们的手,不知道从那一句先说起。
街道和村里,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改革开放,四十年家乡的变化,让他们心潮激荡;问候体贴的话,一遍又一遍,在耳畔萦绕。尤其是当热情的村民,把他们带到了原来的那些“老乡邻”的家里,看着仍然健在精神矍铄情同父母一样曾经照顾过自己的老人,情感再一次爆发了。
      四十年前,离开这里,四十年后,又得以重逢,不是亲人,已经胜过亲人。老人用他粗糙的双手,抚摸着他们的脸庞。掉了牙齿,说出的话口齿不太清楚,但对每一句双方都能心领神会,他们一边流泪,一边频频点头回应。
       春雨不曾错过一寸土壤,老乡邻们对当年的这些知青们点滴滋润,在四十年中生根发芽,不断壮大,如今已经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
       听着乡亲们温暖的话,喝着乡亲们清香的茶,品尝着盐城人的老味道“八大碗”,老知青们的心,完全被融化了。
     下午四点,这批特殊客人,踏上了归程。
      在这样的氛围中,又要来一次不忍目睹的告别,我在写这一段文字时,几乎心已经碎了。
      老大爷送来的南瓜,老大娘捧着的玉米,老兄弟扛过来的麦片、当年打下新米,还有东邻西舍拎过来的黄豆、豆角干等等,把车下面的行李箱塞得满满当当的。乡亲们最朴实的一句话:“不值钱,千万千万,要带上我们的心意!”
       离去的车子,已经开远了,伫立在村头的乡亲们,依然不愿散去。一位老人的嘴里,呢喃细语,断断续续,不知道在说什么,但大家谁比谁都清楚,他想说的是什么。
       有人说,这是2018之秋,蓝天和阳光下的一次告别。
       恰恰是我此时此刻听到的一首新歌《蓝天下》:“没有溪水,河流无以壮大,没有你的幸福,我们无以为家……”
       深以为,所指的正是“老乡邻”和“老知青”。

                                                                     (五)
        当生命真的成为一首诗,各种意象拂过心灵,而得以留下的,才是我们想要的真正意味。
        我在他们筹备这次活动的微信群里,摘录下了三位朋友交流的文字。
       首先是无锡九中高一(1)班,插队盐城青墩洋湾一队姜淦萍的一段文字:
      “ 那段经历确是人生的一份财富。就我个人而言,通过插队,返城以后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都算不上难,吃的苦都不算苦了。”
      “而在艰难困苦中结下的知青情,就尤显珍贵了。这是我的知青岁月最大的感悟。”
       接下来,是无锡九中初三(6)班,插队盐城青墩兴隆村王天时的一段文字:
       “今天我们重返盐城,欢聚一堂,追忆逝去的知青岁月,百感交集,难以忘怀。
作为一代知青,虽然‘芳华’不再,但是我们必将青春永恒。
      岁月追溯,岁月感悟,岁月愿望,才是对本次聚会乃至整个知青生涯的一个纪念和总结。”
      三是无锡九中初三(6)班,插队盐城青墩旭日村孙敏的一段文字:
     “生活的富足不至于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拥有多少快乐;真正的成功,不至于拥有多大的事业,而在于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幸福的家庭。”
      前者,关乎对知青那一段经历实践所得到的体验;
      第二位,阐述了筹备这次回访第二故乡的思想出发点;
      而后者,则是晚年生活的至高境界。
       确实是这样。在之后四十年的人生旅途上,因为有这样一段历练,他们当中,有许多人考进了大学中专,做了光荣的人民教师,三尺讲台,辛勤耕耘,桃李满天下。有的进军科学技术研究的高地,为祖国的科学技术进步,默默地作出奉献,其中就有获得国务院津贴的人。有的在国企发展,成为了一名做大产业,创立国家优质品牌的生力军。有的在机关单位工作,继续发挥自己的文艺特长,尽心尽责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服务。有的转岗下海,站立潮头,在商界创业创新,追逐梦想,成了事业上的成功人士,有的从赤脚医生起步,专研中医国学,到“悬壶”为民众服务。
       如今,都退休了。
       一部分人,安享城市生活的欢愉;还有一部分人,却又回到农村,享受“守拙田园”的安宁……
       五十年,秋思浩荡。
       五十年再聚首,相逢是首歌,祝福是你我。
       相信,会心的读者,一定能够从我的文字里,读出字面背后的情感,品砸出更加丰富的蕴涵。
            (作者: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发表于 2018-11-23 08: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文字,无须多言,命运尽在不言中……
发表于 2018-11-23 09:11: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的命运,也是国之运。
发表于 2018-11-28 09: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情感饱满,抒情味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3-30 00:00 , Processed in 0.014350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