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79|回复: 6

【醉里飞花令 时间】忙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14 12: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西风独自凉 于 2019-4-14 12:18 编辑

    我们上学的时候,学校要放四次假,除了现在大家熟悉的暑假寒假外,还有春种秋收时节的两次忙假,每次十天左右。夏忙假在每年的五月下旬,秋忙假在十月的国庆节左右。
    建国初期,百废俱兴,第一要务是解决全国人民的吃饭穿衣问题。粮食和棉花从哪里来?当然是要从地里来。两次忙假,尤以夏忙假为最。春不种,秋无望。季节不等人,春末夏初,麦子黄了,棉花要下种,玉米要下种,稻子要插秧。一到这个时节,农人们恨不得一个人撕成两瓣用,恨不得昼夜不睡觉。这个时候学校的老师学生怎么在书房里坐得住?
    通知一到,学校立刻放假。同学们回到了家里。那个时候,是人民公社制度。家里是没有田地的,所有的田地全是生产队的,所有的农活都是队里统一分配的。高年级小学生和初中生,全部和“妇女劳力”一起。低年级的小学生编成组,由女老师带队,做“力所能及”的劳动。身强力壮的男老师则分进“大劳力”组。
    小朋友们的“力所能及”劳动,非常轻松快乐,每人拗只小竹篮,排好队,在老师的带领下,唱着歌,那些歌曲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人民公社是枝花》,其中的歌词唱道:
    人民公社是枝花呀,
    花开千里香万家。
    制度优越方向好呀,
    人人都把公社夸……
    到了地里,大部分时间是在收割完毕的麦行里捡麦穗,把那些掉在麦根下的,嵌入泥土的麦穗一枝枝的捡进篮里,要做到颗料归仓。没有麦穗捡的时候,就是打猪草。那个时候生产队都有养猪场,猪都是以吃青饲料为主,搭以少量的糠粮。我们从小就认识了多种猪爱吃的野菜,有那些阿苦菜,蒲公英,马齿苋,灰条菜,还有盐硷地上成片的咸盐蒿。现在说起来好像是恶作剧,当年给猪吃的那些野菜,如今大部分都成了有钱人的盘中餐。
    打猪草比捡麦穗更有意思,我们可以借口找猪草为名,远远逃出女老师的视线,尽可以山高皇帝远,去做一些我们想玩的事。比如钻进小沟里去摸鱼摸虾,爬上大树去采桑椹,以至跳进大河里去洗澡。等到玩够了,匆匆的揪上一篮青草,送到老师那里交任务,半天的劳动就结束了。
    到了十五六的年纪,我们读到完小或初中的时候,在乡亲们眼中已经是很了不起的知识分子了,(那时候我们全大队(现在叫村)没听说谁家有大学生,高中生也是稀罕物。)放忙假时,就要编进妇女组去劳动,再也不可能像小朋友那样快乐了。
    妇女组其实是生产队里劳动最苦的组。每天一下地就是最折磨人的劳动。就说那个割麦吧,一人一把镰刀,一人一行麦。我们那儿的田是新垦区,做得很规范,东西横有排河,南北竖有条沟,河沟把田分成一块块长方形,每块宽二十丈,长六十丈。一行麦就是六十丈,合两百米长。那些村里的“铁姑娘”们,到了麦行前,低头弯腰,挥动胳膊,唰唰唰…,一行不到头,不作兴直一下腰。早上天一亮就下地,中午吃饭休息个把钟头,再一直干到天黑,每天十多个小时的劳作。几十个人一齐下地,一个挨着一个下了趟,谁都不甘于落后,那种劳动的时和量,别说是没正常下地的学生娃,就是在地里做惯的女人们,经过一个麦收季节,哪一个不脱一层皮,掉一身膘!
    我最初的劳动技能,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中炼成的。第一次跟着妇女们去割麦,大概是在上初中以后的第一次忙假吧。个子长得有大人们那样高了,怎么还好意思跟在小朋友后边去捡麦穗。咬着牙抓起了镰刀柄,站到了麦行前,是下了好大的决心的。看别人做起来那么轻松平常,到了自己手里就不行了,右手拿不稳刀柄,一刀高一刀低,刀尖常常扎进泥里;左手拢不住麦把,抓住一半,撒了一半,丢得一地麦穗。看着别人都上前了,自己还掉得老远磨蹭,麦芒刺得浑身发痒,汗水迷红了双眼。刀钝了,别人几下又磨得飞快,自己去磨刀,却越磨越钝。一天下来,巴掌心上起了一溜血泡,腰酸疼得睡不下来。幸好当时的大人们对我百般照顾,教我握刀,帮我磨刀,让我不要着慌,不要急着追赶他们,能割多少是多少。一个夏忙假下来,竟然学会了割麦,基本上能跟得上趟了。
    在忙假里,有时白天劳动一整天还不算,夜里还要打夜工。那么多麦子收上了场,要趁着晴天脱下粒,晒干扬净进仓。脱粒的事就要在夜里做。起初打场全靠牛,用牛拉着石碾子,在铺着麦子的大场上一圈圈地转。赶牛的把式唱着“号子唻唻”在前边走,我们就拿着铁叉扫帚板锨跟在后边翻、扫、拢,最后把麦草撤去上堆,这种劳动,是一种悠闲的慢节奏;后来有了柴油机脱粒机,机器隆隆响起后,人们就要分成几组,一组往机口里喂麦把,一组在机肚下出麦粒,还有一组清除脱粒机吐出的麦草,好像是工厂里的自动流水线,人们好像是流水线中的机械,是一种枯燥的快节奏。
    忙假的那个忙呀,时间总是不够用,当年口号是“向老天要时间!”,“战天斗地夺丰收!”。白天连着黑夜地战和斗,总觉得觉不够睡,好像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有一堆麦草,倒下来就能痛痛快快睡一觉。回到学校以后,同学们互相比的是,谁晒得最黑,谁手掌上的老茧最厚。忙假后的第一次作文课,题目必定是《忙假记事》,我们从捡麦穗、打猪草,写到割麦,慢慢觉得自己好像不是小孩子了,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在六七十年代农村长大的孩子,那些插过队下过乡的知青们,肯定有过同样的记忆和感觉吧?在以后的日子里,是不是觉得和那个麦收中的劳动比,学习上的以及以后工作中的那点小辛苦,能算得上什么呢?
    不记得是从那一年起,放忙假的这个制度被取消了。而农村的麦收好像也没有那么忙了,麦子熟了,人们都在等收割机,钱一付,机器从地里一转,麦草撒在了地里,麦粒运回了家。那些个镰刀锄把,不知道有没有人还留着了。古语有云“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髦的口号也说:“时间就是金钱”。当年的忙假,把青少年学生当廉价的劳动力使用,那个所化的时间和取得的物质收益比,真的是远远不值的。可是从对年青人意志品德的磨炼培育上来看,却不是简单地用金钱可以衡量的。
    五月又要来了,人们在打算,五一假时,带上孩子们到哪儿去旅游,也许有家长准备带着孩子到老家农村去,享受一下采摘的快乐,体验一下汗水的辛劳。
发表于 2019-4-14 18:56: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农忙,似乎是较遥远的事了。收割耕耘,不是全部也差不离八成以上机械化了,况且农村的青壮年真的进城的进城,外出务工的务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收割耕地,有钱就行,方便的了。
发表于 2019-4-15 10:24: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小学时,每年都有忙假。
发表于 2019-4-15 15: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我好像也放过忙假,不过印象不是太深,因为很快分田到户了
 楼主| 发表于 2019-4-16 08: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碧云天下 发表于 2019-4-14 18:56
农忙,似乎是较遥远的事了。收割耕耘,不是全部也差不离八成以上机械化了,况且农村的青壮年真的进城的进城 ...

说些陈年旧事,回忆旧日的时光,谢谢碧云版主来读。
 楼主| 发表于 2019-4-16 08:4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家 发表于 2019-4-15 10:24
上小学时,每年都有忙假。

早晨好!

小学时的忙假好像都盼着放,长大了真的要回家干活的,忙假便不那么有趣了。
 楼主| 发表于 2019-4-16 08:4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慧妮 发表于 2019-4-15 15:17
我记得我好像也放过忙假,不过印象不是太深,因为很快分田到户了

慧版早晨好!
八十年代初期开始不放忙假的。高考中考恢复后,先是毕业班不放,一两年后都不放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3-29 16:27 , Processed in 0.027961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