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88|回复: 4

【醉里飞花令·国庆】秧苗青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5 23: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秧苗青青
孙成栋

       因为放心不下难舍“田缘”的父母,在孟夏时节的一天下午,我回了农村老家一趟。
       一路上,在村头、在田间,在秧苗葱茏滴翠的气息里,时时听到那熟悉又陌生、悠远又接近、清晰又依稀的“咕咕”声,那声声韵律鲜明的天籁,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哦,是布谷鸟的叫声!尤其是黄昏时分,那牵动天下农人播种情结的布谷声声,更加清脆而绵长,也勾起我对童年插秧时节的斑斑记忆。
       30多年前,家乡的农业生产还处于“传统状态”,基本靠人力、畜力操作。每年的插秧是群众心头的一件大事,因为这关系到家家户户全年的粮仓是否丰足、日子是否飘香。通常,每当布谷鸟开始啁啾的时候,大片大片的农田已经在乡亲们没日没夜的突击劳作下,被耕耙得平平整整。而先期下种的育秧池里,此时水波粼粼、秧苗青青,宛若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又仿佛经历了一场湿漉漉的新绿之梦。
       在此起彼伏的布谷声中,插秧这场“大战”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一触即发”。而此刻,乡亲们犹如插在弓弦上的箭,早已做好了大干一场的准备。我们小孩则对插秧充满了好奇,特别盼望着能跟随父母去秧田里长长见识。父母一来出于让我们感受劳动的艰辛,二来也想多个小帮手,所以一般总会爽快地答应我们的请求。
        这一天,父母总是起得特别早。我还沉浸在梦乡里,厨房里就隐约传来母亲“呼哧呼哧”拉风箱的声音。我连忙揉着眼睛一骨碌爬起来,只见厨房顶上炊烟袅袅,父亲把挑秧的柳筐放在了大门口,只等吃过早饭,便好快点去秧田里劳作,有一大堆重活计在等着他呢。这时,在灶间忙碌着的母亲透过腾腾的热雾,叮嘱父亲别忘了将竹椅子带上。我问父亲为什么要带竹椅,他说是拔秧苗和插秧累了休息时坐的,毕意在水田里弯腰干上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如果不稍微喘口气,一般人是吃不消的。
       匆匆将早饭端上桌,母亲来不及吃一口,只是拿了两个米饭饼,就三步并作两步地向秧池赶去。之所以特别着急,是因为要争分夺秒地“起秧”,即先把秧苗小心翼翼地拔起,然后一株株双手合握成一把,用细秸秆拦腰捆成一扎扎,再将其几步一个地间隔摆放于秧池里,等父亲前来运送到秧田里。这是插秧的第一道“工序”,其效率高低直接影响到当天整个活计的进展。
       早饭后,父亲领着我赶到秧池里时,母亲已经差不多将整个秧苗都打了捆。顾不上休息一分钟,母亲将剩下的半只米饭饼三口并作两口地吃完,又立即帮父亲将秧苗装筐。挑秧是一项特别累人的体力活,也是农忙里一件通常专属于男子汉的“苦差事”。只见父亲那老茧比铜钱还厚的肩头,压着一根晃晃悠悠的桑木扁担,挑着两只装满沉甸甸、水淋淋的秧苗的大柳筐,赤足跋涉在狭窄而泥泞的田埂上。那一眼望不到头的羊肠小道,既湿滑又黏软,父亲每走一步都分外艰难,额头上的青筋根根暴突,小腿帮子绷得紧紧实实,将十个脚趾紧紧地、牢牢地嵌进烂泥里,才不至于滑倒。随着父亲“吭哧吭哧”的喘息声,夹杂着扁担“咯吱咯吱”的颤动声,田埂上留下一串串深深的脚窝和淋漓的汗迹。如此这般十多个回合,才能将秧苗全部担完。
        约莫一个多钟头后,一捆捆秧苗被全部“转移”到它们的新家园——待插的秧田里。伫立秧田边,只见满眼一片白茫茫,恍若置身于浩淼无边的泽国。插秧之前还得抛秧,就是把秧苗捆子一个一个大致均匀地抛到田里,为的是等会儿插秧时顺手就能拿到,以便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我跟着父母只抛了几捆秧就累得虎口发麻、胳膊酸痛、满身大汗,心想,怪不得父母不允许我们浪费一丝一毫粮食,原来那每一粒谷穗里都凝聚着大把大把的汗水!父亲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一边手脚麻利、富有节奏地抛着秧,一边语重心长地告诉我说,拔秧抛秧插秧虽然只是一项看似简单的手上活儿,却需要十足的硬功夫,玩不得半点假。
       等到正式插秧时,母亲这位插秧能手也迎来了属于她的“表演时刻”。母亲插起秧来极为娴熟,腰身灵巧地闪跃腾挪,双脚轻盈地款款移步,仿如进行着优雅的舞蹈。只见她左手大拇指一挑,一束秧苗就自动“跳”出来,总是六七根一撮,既不多,也不少。我还没来得及眨眼,母亲的右手就来了个“蜻蜓点水”,水花轻溅处,秧苗既不浅,又不深,每一撮都“咬”着泥亭亭玉立。近看田里如同绘下了一条条整整齐齐的绿线,远观恰似铺上了一方方绿意盎然的绒毯。母亲真像一位魔术师,刚才水田里还是一汪白,转眼已被她“织”成一片青;又像一位乡土诗人,用地为纸、心为笔、汗水为墨,一气呵成地抒写下绿韵依依的诗篇,让我在一旁看得如痴如醉。
       那一刻,我对母亲越发地钦敬:想不到,日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母亲,用她遍布茧花、裂纹和肉刺的双手,将插秧变成了一种“艺术”!可就在我忘情欣赏母亲的英姿时,蓦然发现水面上漾开一道道细微的涟漪,定睛细看,原来是母亲的汗珠滴下所致!绿影婆娑之间,目睹着手起汗落、一路退行的母亲,我的崇拜里又夹进缕缕心疼。
       傍晚时分,插了一整天秧的母亲累得汗流浃背、膀酸腿疼,腰几乎直不起来,浑身的骨头仿佛散了架一般。尤其是那双手,每一根手指都被水泡得惨白而浮肿,变形得不成样子,连端晚饭碗时都颤颤巍巍。而小腿上更是惨不忍睹,被蚂蝗叮吸后的皮肤上血迹斑斑,一片清肿。可等待着母亲的,是第二天的继续劳作……
       …… ……
        “吃晚饭喽……”母亲的一声“开饭号子”,将我的思绪从记忆中拽回。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仿佛是弹指一挥间,父母的青丝已染上霜华,可那片秧田还在,那布谷声声还在,那水畦间的一抹抹青翠还在。透过父母慈祥的笑容,我的眼前浮现出那浸透艰辛的每一个日子,那难以忘怀的每一株秧苗。
       第二天一大早,我怀着些许忧虑,与父母一起向被他们视为“命根子”的秧田走去。我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年岁渐长的父母身手已远不如年轻时敏捷,如何完成栽插几亩地秧苗的“苦活计”?虽说近些年农村里机械化耕作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可我老家所在的小村底子薄弱、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机耕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而我家的几亩田又处于全村的“边角”地带,哪一天才能享受到机械化的便利呢?可当我走到我家秧田的田头时,一下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偌大的水田里,秧苗已经齐齐栽下,一株株翠绿的小精灵生机盈盈,仿佛正在向我招手微笑呢……
        “昨天没告诉你,就是为了给你个惊喜!”母亲仿佛猜到了我心里的“小疙瘩”,乐呵呵地走在前面,带着我来到不远处的邻家秧田边,顿时一台正在运转的插秧机映入眼帘。只见这台小巧轻便的“插秧神器”上满载齐刷刷、绿油油的秧苗,随着操作人员的娴熟驾驶,机身轻盈地走过水面。水花微绽处,一株株秧苗整齐有序地植根沃野,那份快捷与从容,令最资深的插秧能手都自愧不如。在歇息时,插秧机手告诉我,整个村子的机插秧这两天就可全部完成,而如果手工插秧,一个星期都插不完。
        “爹娘啊,你们迎来了又一次‘解放’!”尽管早就听说插秧机的效率比手工插秧有革命性的提高,但面对眼前的实景,我还是不由得在心底里发出深深的感喟。见我满脸欣喜,父亲也感叹道,这几年小村在周边发达村居的带动下,也渐渐“跟上了趟”,机械化耕种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而且日益普及。今年,镇里又一次加大对农民购买现代化农业机械的补贴力度,大伙儿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全村一下子增加了多台插秧机,机插秧头一回实现全覆盖。“要是在以前,插秧季节到来前小半个月,我就开始焦心思了。”母亲的欣慰之意溢于言表,“如今,没费什么事,我连鞋子都没脱、手指都没湿,几亩地的秧苗就已全部栽插下去,不但方便快捷,而且还能节约成本,提高产量。”
       插完这片田,插秧机迅速向远方的秧田驶去。放眼远眺,青青的秧苗在怡人的晨风中曼妙轻舞,晶莹的露珠在丰润的秧叶上熠熠闪亮,父母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都被幸福浸泡得舒展开来,宛若一朵朵盛绽的菊花。
        “咕咕咕咕——”此刻,披着灿烂的晨曦,布谷声再一次响起,有一缕缕光芒从青青的秧苗上漫过,似乎在流淌着一种蓬勃的希冀……


发表于 2019-8-6 17: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嗯,现在农村插秧根本不是问题了,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9-8-6 20:19: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农业机械化,农民的又一次解放!
发表于 2019-8-7 06:54: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不是嘛,机械化的农业,产量还高。
 楼主| 发表于 2019-8-7 22:50: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碧云天下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3-29 19:42 , Processed in 0.429572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