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380|回复: 6

心宽寿长(作品编号:06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25 14: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心宽寿长
       母亲今年八十二岁,耳不聋,眼不花,腰不弓,精神矍铄,一天到晚笑哈哈。
       母亲长寿的主要原因我觉得主要有三点:心态好、健忘、好动。
       在农村婆媳争吵是常有的事。有些老人,说起媳妇的坏处如数家珍。而我兄弟三个,妯娌三人从未与母亲发生过一次口角,究其原因,主要是母亲的大度和健忘。
      我们偶尔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母亲过后就忘记,从不放在心上,而总是用放大镜放大我们身上的优点。她常说:“儿子是自己养的,媳妇是自己找的,你如果只看他们的好处,他们的缺点也变好了!”正因为母亲用大海般宽广的胸怀包容着我们,妯娌三个想忤逆都没办法忤逆!
      我哥在公路边开了个诊所,诊所离老屋有一里路,父亲去世后,母亲一直住在哥哥的老房子里;我由于在镇上工作,在镇上买了房子,老家的房子一直空着;弟弟在上海打工,家里房子也空在那里。母亲像一位守护神,一人守护着三个家。
      逢年过节,我和妻子买点小礼物、买套衣服给她,她总是一直埋怨:“你们把钱瞎用干什么,孩子要上学,才买房子的手头紧,我不要你们买东西!”可我们一走,她就能立即穿上新衣服拿着礼物全农庄炫耀:“看,这是我媳妇刚买的,多漂亮呀!”
      有时星期六我们把她带到镇上来玩,她星期天就要你送她回去,说一个人生活惯了。就是寒假、暑假,我们带她来玩,她也玩不了几天就要回去。我逗她:“妈,您家里是不是有一头‘金牛’?如果有我把它牵到我家,等您回来再牵回来。”她只是笑笑。你如果不送她回来,七八里的路程她就自己跑回来,叫你拿她没办法。其实我知道,母亲是不肯离开她的根!母亲每次从乡下到我家来,总要提着小篮子,篮子里总是满满的蔬菜。里面的物品随着时节的更替而改变:春天是野菜、黄花草、小青菜、韭菜,接着就是嫩蚕豆、豌豆角,前天母亲带来的是茄子、辣椒、黄豆角、豇豆角和水灵灵的小青菜。
       母亲一到我家,立即就把所带的蔬菜物品分成好多份,除了留一份我们自己食用,剩下的全部送给左邻右舍,说是让人家尝尝新鲜。母亲的大方是出了名的,在我们那个农庄上,没有人不喜欢她的。平时我们回老家买点苹果、橘子等水果给她,她能把整个农庄全散下来:“尝尝,这是我儿子和媳妇刚买回来的,多新鲜呀!”
      母亲一生劳苦,尽管已耄耋之年,仍然不辍劳作。兄弟三人的家里被她收拾得井井有条,屋前屋后的空地都被她种上了蔬菜。我们叫她不要做,可她偏不听。
       母亲年轻的时候,是十里八乡出名的剪纸能手。我记事起,那时大队经常开大会,经常要剪标语,所有的字全部出于母亲之手。不论谁家有什么喜庆的事,都要请母亲为他们剪一些大红的纸样,张贴在家里以增添喜庆的气氛。母亲无论是剪“双龙戏珠”还是“鸳鸯戏水”,都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母亲的绣花更是远近闻名,小小的绣花针在母亲手上,上下飞舞,如行云流水。
        那时母亲特别忙,白天要到集体干活,晚上总有三三两两的人上门来索取剪纸,人们要得最多是绣花鞋上的花样。母亲总是有求必应,根据来人的鞋子尺寸大小,一剪子下去,一副栩栩如生的绣花样就出来了。有些人不会绣花,母亲就手把手地教,直到教会为止。
        绣花最讲究的是搭配绣花线的颜色,颜色搭配得当,能让整幅画艳丽无比,充满灵性。所以,母亲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人家,一幅绣花哪里需要用什么颜色的线来绣。那时,我们周围几个村庄中老年妇女穿的绣花鞋的花样,十有八九出自母亲的手。
        到了八十年代,母亲的手艺曾一度荒芜:许多人都赶时髦图省事,买皮鞋或胶鞋穿,就是做布鞋,也是做松紧口的,不需要绣花。尽管没有人向母亲索求绣花样,但闲着的时候,母亲仍经常拿出一张纸剪剪,从不间断。其实我知道,母亲是怕这门手艺荒废。
        现在,好多人又返璞归真,重新穿上了布鞋。一双手工纳的鞋底的布鞋在市场上卖到四五十元。有好多大娘大婶,又穿上了绣花鞋。也确实如此,布鞋穿在脚上舒适,尤其在夏天,更显出它的优势。
          现在,我每次回老家,总能看到我们庄上有几位大婶在母亲那里玩。原来,她们是向母亲索要绣花样的。母亲戴着老花镜正在为她们剪花样。你看母亲神情是那样的专注,动作仍是那样灵敏。一会儿功夫,一副双龙戏珠的绣花样就剪好了。母亲抬起头,脸上溢满笑容:“老了,眼睛不中用了,剪出的花样有点走样了!”几个大婶都说很好。的确,母亲剪的绣花样线条还是很匀称流畅的。一会儿功夫,母亲就为每位大婶都剪了几双绣花鞋样子。
      每天吃过中饭,母亲与庄上几位六七十岁的老人打打扑克,玩十一点,我们这叫“扒呆子”。开始赌注是蚕豆或黄豆,一次一粒豆;现在是一次一角钱。有时一场下来,也能输赢几角钱。有一次回老家,我特的换了几十个一角的硬币带给母亲,母亲那高兴劲就甭提了。
      傍晚,几位老人就到田里走走看看,赏四时风景,观太阳落山前的奋力一搏。
      我们农庄上的人家都喜欢与母亲交往。谁家有什么困难找到她,她是倾其所有帮助且从来不要回报,而她哪怕借人家一盒火柴,她都要想方设法还给人家。她经常教育我们:“吃亏是福!世上只有一个巧,你与人相处如果感觉到讨巧了,那么人家就一定吃亏了。如果你每次都讨巧,谁还愿意与你相处?”母亲的话对我们很有用!
       从母亲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很多!
                                      兴化市大营中心校:陶俊国     
                                                                      邮编:225767
                                         邮箱:taojunguo8@126.com4
发表于 2009-8-25 16: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09-8-25 16: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析家!
发表于 2009-8-25 16:4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陶老师!
 楼主| 发表于 2009-8-25 17: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张老师!
发表于 2009-9-27 08: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不错,但不符计生征文要求。
发表于 2009-9-27 08: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对醉里的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6-12 02:41 , Processed in 0.033992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