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091|回复: 11

[原创] 情钟朱家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7 2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情钟朱家角(散文)

□ 戴  冰

不久前,我们慕名探访了江南水乡名镇朱家角。
朱家角,位于上海西郊淀山湖畔,属青浦区。这里环境幽静,河港纵横,有九条长街沿河而伸。若从空中俯瞰,漕港河和它的支流恰好在这里形成一个巨型的白亮的“大”字;又浑似一个巨人,头在北,脚在南,正张开双臂,在这片绿野上欢快地奔跑,热情欢迎八方游客。
我们从“头”部进入,沿河两岸,毗连着江南特有的民居、酒楼、茶社、店铺,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更有杨柳依依,石桥卧波,灯笼高悬,舟楫穿梭,一派清新明丽的水乡风光。
越往里走,越是精彩,仿佛徐徐打开的一幅水墨画的长卷。其精妙处,便是临河而建的千栋明清建筑,虽然色彩有些黯淡,但至今仍保持完好,古色古香。而繁华处,尤以“长街三里,店铺千家”的北大街为最。
“北大街”,因街窄楼挤,只能望见一线天,故又称“一线街”。青条石铺就的两米多宽的街上,照例是两边比肩林立的店铺,照例是游人如织,照相机“咔嚓咔嚓”。但我们却听不到那种司空见惯的扰人的叫卖声、游客的喧闹声。商家们淡定得很,只是浅浅地笑着,耐心地接待游客;游客呢,则像一尾尾鱼儿,静静地徐徐地游弋在那些窄窄弯弯的长街小巷。
古镇有“课植园”、“放生桥”、“圆津禅院”、“城隍庙”、“上海手工艺展示馆”、“童天和药号”、“延艺堂”、“翰林匾额博物馆”以及“大清邮局”等诸多人文景点,宛若星子般散落在河畔街巷。我们重点探访了“课植园”、“放生桥”、“大清邮局”和“童天和药号”,其他的,因时间紧,只能一掠而过。
课植园,在北面入口处的西井街,占地96亩,又名“马家花园”,建于1912年。园主马文卿当年耗银30余万两,历时15年才建成。整座花园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与当时西洋的建筑文化有机糅合,成为中西合璧的庄园式私家花园。园内分课园、植园。“课”,即课读;植,乃种植。“耕可致富,读可荣身”,“课植”二字,体现了园主平生的志趣。这是中国耕读社会文化的形态,反映了中国百姓耕读持家的平和心理,也是当时一般中产阶级以及士大夫们的共同的价值取向。我们在课植园,不但领略了园主的藏书楼、镜清堂、百蝠亭等旧日的亭台楼阁,而且深深陶醉于“稻香村”中的旧式水车、风车以及瓜棚、菜圃、草垛、茅棚、鱼塘、莲池等充溢着乡野气息的化外之境。虽说格局小了点,但精致小巧,情趣盎然,足令久居城市的我们流连忘返,也使我们这些挣扎于红尘俗世中的灵魂,获得片刻的安静。
放生桥,为五孔石拱,位于镇东首,它宛如一道长虹,横跨于漕港河碧波之上。桥长70.8米,宽5.8米,高7.4米。因其长、大、高,而称“沪上第一桥”。明隆庆五年(1571),由慈门寺僧性潮募建。九十年代,为开发旅游业,在桥畔重修放生池、放生亭。这里本是积德行善之所在,然而那些把鱼高价卖给游人放生的贩子,虽说满足了游客们行善积德的愿望,但他们自己却难免有坐收渔利之嫌。这同佛家的宗旨,同这建桥的初衷,似乎相悖。但在当下一切皆商品、一切皆为利的大潮中,又似乎是见怪不怪的了。
桥下,临水搭建的廊棚之中,满是天南地北的中外食客,他们一边细细品尝着朱家角的美食,一边悠然地欣赏着沿河的风景和游人;而他们自己,却一不小心又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定格在游人的相机里。两岸众多的餐桌沿河一字儿排开去,其场面之大,繁盛之状,确实令人大开眼界。
大清邮局,在清代金石学家、“吴中七子”之一的王昶纪念馆斜对面。大清邮筒,这个老古董连同同治年间建立的大清邮局,虽历经100多年的风风雨雨,却依然原模原样地屹立在古镇的西湖街上,这恐怕在全国也不多见。它不仅明白地佐证着古镇的历史和文化,而且也让人们清楚地了解我国邮驿演变的漫漫历程。大新街上的老字号“童天和药号”,依然旧日的格局,老式柜台,前店后坊。入得门来,只觉一股清心的药香扑面而来。“百年老店济世多”,沧桑尽管沧桑,但传统依旧,至今仍在造福一方百姓。
朱家角是古老的。早在1700年前就已形成村落,宋元时成集市,明万历年正式建镇;朱家角是繁荣的。它以布业而兴,曾衣被天下;因米市而旺,曾日进5000—7000石,至今仍在繁华着,1991年被列为上海“四大名镇”之一。朱家角又是在水上的。这里河港密布,家家枕河而居,街街顺河而延。它同江苏的周庄、同里、甪直,同浙江的西塘、南浔、乌镇等一样,彰显着江南水乡古镇的一切。水,船,石桥,小巷,石板路,马头墙,粉墙黛瓦的民居,明清时代的老建筑等,构成了江南水乡人文景观的主要元素。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无疑是幸福的。这里空气明净,环境宜人,没有噪音,没有污染。在这里,你不妨乘一叶扁舟,携两三好友,(酒就不必了),尽情漫游于碧波之上,穿行于柳荫拱桥之下,听桨声欸乃或船娘放歌,赏两岸游人与临河建筑,不失为人生一大乐事!
朱家角还有它的独特处。它近乎原始,质朴,纯净,没有漫天铜臭;它不事张扬,没有喧哗,从容淡定,静若处子;它胸襟开阔,海纳百川,没有媚态,也不势利。在这里,你只要不入某些景点,你就无需买票,尽管在大街小巷中大摇大摆,四处游逛。即使你不买东西,也不会遭遇白眼,更没有拉客宰客的现象。这与有些地方迥然不同。——这就让我不禁钟情迷恋起朱家角来了。
然而,我钟情的朱家角啊,在这世风日下满是铜臭的当下,你还能否守身如玉、不负众望?我想,你,能,应该是能的!

(大约2200字)
2011,6,6于射阳河畔未已斋
发表于 2011-7-18 00: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一处景致都有他特别的人文与历史景观,朱家角没去过,但欣赏完楼主的文章,大概有了个映像。  问好并远握!
发表于 2011-7-18 08:53:08 | 显示全部楼层
神往!问好戴老师,欣赏+学习
发表于 2011-7-18 16: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常在报上欣赏到戴老师的文章,这回又欣赏到了一篇,写得真好!只有懂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才能写得出来.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1-7-18 21: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情钟朱家角

谢谢各位关注与鼓励。向大家问好!
发表于 2011-7-18 23:3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先顶一下,因为好的文字需要静心品味的。有空回头再拜读
发表于 2011-7-18 23:4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戴老师我帮您统计了一下,是2102字。
发表于 2011-7-19 09: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朱家角,啥时去玩玩呢
发表于 2011-7-19 13: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原帖由 戴冰 于 2011-7-17 22:58 发表
情钟朱家角(散文)

□ 戴  冰


上海朱家角,与我居住的昆山淀山湖镇相毗邻,两地相隔十公里路程,阅读戴老师的佳作,感觉身临其境特别消受!
发表于 2011-7-19 20:48:10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致来自观察,精彩来自真实,浓郁来自质朴!
      此文人文气息很浓。通过对朱家角内部结构和建筑的介绍,不禁让人了解了朱家角的历史,更让读者懂得了什么叫历史文化,以及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
     通篇文字动中有静,静中含动。动静相得益彰,好的不得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6-10 03:47 , Processed in 0.033113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