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116|回复: 35

[原创] 味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11 18:4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味  道
                                                  芭蕉叶下/文

    儿子:妈妈,每当星期天的时候,我都能闻到家里有母亲的味道,真舒服!
    母亲:你怎么想起说母亲的味道?
    儿子:星期天妈妈不用上班,我也不用上学,可以整天和妈妈在一起,我可以玩玩具,可以看动画片,觉得很开心,就想起说母亲的味道了。
    母亲:那你说说什么是母亲的味道?
    儿子:很温暖,很舒服。
    母亲:还有呢?
    儿子:柔柔的,软软的。

    行走在夏日的街头,脑海里突然闪现出我和儿子对话的往事。母亲的味道,多么富有诗意的叙述,却出之我那六岁儿子之口。当时的惊喜依旧延续成现在的快乐,使我忍不住一路回味一路浅笑,都因为有了这“味道”……

    味道是什么?我细细咀嚼,发现如果就字面解释,味道的体验应属味觉范畴,它是附着物体并由其携带,一般是通过人的鼻、舌品闻而感知。最常见最基本的味道有酸、香、甜、苦、辣、咸、腥、臭等。可在现实生活中,除了这些,味道还悄然占领了感觉的阵地,我们总是有意无意间将各种味道与抽象的感觉相匹配,从而把内心的感受进行具体而形象地表述成味道。儿子口中“母亲的味道”,其实就是想表达,内心那种能和妈妈在一起的温暖幸福的感觉;同样“家的味道”就是表述一种家的感觉,这种感觉亲切、温馨、甜蜜、快乐等等,各人的感觉也许不一样,但都有一种让他深深依恋的味道。

    味道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蕴藏在岁月与天地之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并时常调动着我们的各种神经和器官,去体味去品尝去感知已经过去或正在进行的各种各样的味道:如成功的味道,失败的味道;乡村的味道,城市的味道;阳刚的味道,阴柔的味道;童年的味道,黄昏的味道;鲜花的味道,枯枝的味道;炊烟的味道,泥土的味道……这些味道,是最纯正最营养最丰富的养料,不断滋养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多彩的人生变得更加五光十色。
  
    可以说世间所有的生灵与物体都有自己的味道,顺应“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的道理。在这些味道中,总能找到相近或相似的味道;而彼此能适应什么样的味道是与生俱来的,其中的奥秘恐怕连现代科学也难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气味相投”者,我想无论在生理上或者心理上一定会有一个不外显的链接密码。虫小如蚂蚁,它们就是靠气味来分辨敌我;再如狼群,它们用各自独特气味的小便划分出彼此的领域……人与人之间的志同道合,何尝不是味道的吸引?

    性格决定命运,味道塑造气质。如果说性格是与生俱有的,那么味道是后天养成的;如果说命运是天生注定的,那么气质是可以塑造的。当然,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也有不同的味道。特别是我们女人所焕发出的味道更是别样的美丽:十八九岁的花季少女算是一种青苹果的味道,于青涩中飘忽着一股清香,清新怡人,朝气蓬勃;三十岁左右的淡雅女人该是芒果的味道,妩媚的外表下渗透出成熟的香味,韵味十足,怡然大方;六七十岁的蹒跚老妇应是干果的味道,风刀霜剑雕刻成的满面皱纹里,呈现出的是一种沧桑之美,历经风雨,内涵丰富。

    古往今来,人们常常用“香”来描绘女人的味道,如“闻香识女人”、“天香国色”、“怜香惜玉”、“香消玉损”等等,将本来看不见摸不着的“香味”在女人身上有了具体的色彩与形态,多了一份生动,也多了一份意味,更多了一份绵长。
  
    “想念你的笑,想念你的外套,想念你的白色袜子,和你身上的味道,我想念你的吻,和手指淡淡烟草味道……”不知不觉哼唱起辛晓琪的一首《味道》,看来爱情也在意那份味道。

    人生多体验,生活多味道。穿行在马路上的我,身裹酷暑火热的味道,时而左眼品人,时而右眼观景--只觉得夏日真是一个让女人们生动的季节,无论是姑娘还是少妇,无不展示着自己的美丽;无论是含蓄还是袒露,无不靓丽着各自的芳姿。七月的街道成了流动着“鲜花”的河,女人们的靓影便成了这条河里最鲜艳的花朵。看人行车驰去,似波起浪涌来。不用说,这就是夏天的味道,原来夏天的味道是如此的异彩纷呈……




[ 本帖最后由 芭蕉叶下 于 2008-7-11 20:05 编辑 ]
发表于 2008-7-11 19: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味无穷。
发表于 2008-7-11 19:30:53 | 显示全部楼层
  细细的看了几遍,突然觉得我知道芭蕉的味道了~
发表于 2008-7-11 21:47: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评《味道》及论其他

  评《味道》及论其他 常常游走于几家网站,如小小说作家网、北京精短文学论坛网等,但觉得还是家乡的醉里挑灯论坛网特有人气,一是高手如云,二是佳作如蚁,真正是怎一个“热闹”了得! 这不,我刚刚品尝过1980年的白斩鸡(鸡在1980),就在《鲜花开满村庄》的日子,住进了《遥远的草房子》,正抢救一个《啊,我不想活了》的人,突然闻到了一股《味道》。这是什么《味道》呢?我静下心来,特地闻一闻,尝一尝。 说醉里多佳作,还真不是诳语。我一尝这《味道》,就觉得这味道很纯很正,既没有像过时的油氽猪肉皮那样——走油;也不像发霉的豆腐乳那样——变味。而是一盘透着香气,冒着热气,溢着鲜气的时令菜蔬,让你觉得新鲜,让你觉得窝心,让你觉得爽气------ 人立天地间,周围无不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味道,香、甜、酸、苦、臭、辣、咸……百味杂陈,应有尽有。也许我们司空见惯,也许我们见怪不怪,从没有对味道有过什么研究或探讨,最多是恶臭的避开,芳香的深吸,根本没想到要把味道变成文章,像芭蕉叶下仔细揣摩观察后,调制出一篇让人感到《味道》鲜美的作品来。 作品开篇,是一段母子对话,从这段对话里,很巧妙地引出了“味道”这个作品的主题。这种写法倒也新颖别致,让人自然而然地进入作者所营造的一种“味道”里。 味道是什么?作品回答得很清楚。但作者并不是就味道而写味道,而是从味道延伸到感觉,把抽象的感觉物化成形象的味道,从而表达一种体验,一种感知。事实也是如此。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把感觉说成味道,如恋爱的味道,回家的味道,失败的味道,降职的味道等等。诸如此类的味道,实际上是一种感觉,是人们对于某件事情的认识、感受、承载等等的心理和思维活动,是在抽象状态下的一种体验和感知。作者把抽象状态下的心理思维活动,进行具体而形象化地表述为味道,让读者不得不佩服作者特别的表现手法。 在这里,我也读过作者的几篇作品,从总体上来讲,作者的文笔还是清新的,语言也是优美的,但美中不足,仍感到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可是读这篇文章,我感到和以前相比,作者的作品明显少了一份粗糙,多了一份凝练;少了一份稚嫩,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功利,多了一份推敲。就本篇作品而言,读后确实让我眼睛一亮,无论是谋篇布局还是语言叙述,都比以前的作品有了较大的进步。其中有些句子也是值得我好好学习和熟记的,如“性格决定命运,味道塑造气质”;如“六七十岁的蹒跚老妇应是干果的味道,风刀霜剑雕刻成的满面皱纹里,呈现出的是一种沧桑之美,历经风雨,内涵丰富”;再如把六月的街道比喻成流动着“鲜花”的河,人行车驰去,波起浪涌来;还有“时而左眼品人,时而右眼观景”等等,这些句子,虽说不算经典,确也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慢慢咀嚼。 在醉里,有人问你知道曹文轩吗?你知道李国文吗?你知道王大进吗?你知道曹敏吗?说实在话,前两人,因他们大名鼎鼎,我知道;后两人,因我辈孤陋寡闻,不知道。但一个都不认识。对于后两人,看了介绍,方略知一二:原来是我们盐城籍的作家,在文坛上斩露峥嵘,风头正健。我祝福他们,并期待他们出更多的精品力作,成为我们盐城人的骄傲。但毕竟他们不是醉里的一员,我倒是希望醉里的朋友们能出名作品,能出大作家。其实有不少中生代还是有实力的,如:盐夫、吴茂华、张大勇、牛伯一、宗崇茂、孙立昕、斜阳、江北川、无悔、江南好等,希望你们新作不断,力作不断,美文不断,像明星一样光耀天空;也希望新生代的如:天涯倦客,芭蕉叶下、叶落凡尘、河海洋、夏春华、文学之友、孔令玉、戚涤尘、孙蕙、海霞、祥子、悠然等,能够好风凭借力,直上九霄云。当然要想成功,要想出成果出作品,一要有基础,二要有毅力,三要靠运气,四要靠------等等。要有虽皓首穷经,不坠青云之志的气概,这样才能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最后,再回到作品《味道》,要问我对《味道》的感觉如何,我这里套用一句广告词,对芭蕉叶下悄悄地说:你的《味道》,真是,好极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22: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戚涤尘 于 2008-7-11 19:06 发表
回味无穷。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22: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叶落凡尘 于 2008-7-11 19:30 发表
细细的看了几遍,突然觉得我知道芭蕉的味道了~

有机会告诉我哟,看你猜的对不对,哈!
发表于 2008-7-11 22:2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机会告诉我哟,看你猜的对不对,哈! [/quote] 甜甜的酸酸的,有营养味道好!妈妈。我要喝,娃哈哈果奶!!!怎地脑袋里突然想到了这首歌!?
发表于 2008-7-11 22:2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这个题目,的确不太好写。芭蕉能写成这样,真的很不错!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22:35:05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原帖由 大地有泉 于 2008-7-11 21:47 发表
评《味道》及论其他
常常游走于几家网站,如小小说作家网、北京精短文学论坛网等,但觉得还是家乡的醉里挑灯论坛网特有人气,一是高手如云,二是佳作如蚁,真正是怎一个“热闹”了得!
这不,我刚刚品尝过1980年的 ... [/quote
看着大地先生洋洋洒洒这么一大段跟帖,都激动的不知说什么好了。没有想到这样一篇拙文能博得先生细致入微的评论,真有点“受宠若惊”,万分感谢!
努力平静心头的那份激动,上上下下看了几遍这比原文还精彩的帖子,惊叹大地先生小说写的好同时,评论也是写得如此的得心应手。真的是佩服!《味道》这篇文字早在心头酝酿,上个星期敲打下来,却迟迟不敢贴出,因为深知论坛如今是高手如云,怕自己的稚嫩的文字“吓着”大家,所以写好后就一直放着,隔段时间就修改修改,尽量做到“精致”。呵呵!所以今天才小心贴出让大家指正。
作者的文笔还是清新的,语言也是优美的,但美中不足,仍感到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可是读这篇文章,我感到和以前相比,作者的作品明显少了一份粗糙,多了一份凝练;少了一份稚嫩,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功利,多了一份推敲。”
——谢谢先生能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新生代的芭蕉,我将继续努力学习!
另外大地先生对醉里以及盐城写手的祝福,让人感动!原来文字真的能够结交真诚!


[ 本帖最后由 芭蕉叶下 于 2008-7-11 22:55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22:5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鸿鹄先生 于 2008-7-11 22:28 发表
就这个题目,的确不太好写。芭蕉能写成这样,真的很不错!

谢谢鸿鹄,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6-1 09:11 , Processed in 0.031754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