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754|回复: 17

[原创] 爸爸的小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2 16:2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芭蕉叶下 于 2011-10-12 17:19 编辑

文/芭蕉叶下
    中秋节前一天,与大姐一起回去看爸爸。对爸爸现在住的房子其实并没有太多的记忆,这是爸爸后搬来的家,只是爸爸喜欢的家,又因爸爸居住在这里,这里也就成为我的娘家。
    爸爸退休后卖掉镇上的房子搬到了“沈家庄”,这里离集镇有一段路程,离菜场离医院都较远,很不方便。起初,我们都不赞同,但爸爸说空气好,清静,住在这里舒心等等,面对爸爸的执意,我们只好由他了。
    “沈家庄”又叫“沈家河”,是爸爸从小生活过的地方,至今这里还有几位爸爸远房的堂兄。也许在爸爸的心里,这里有着许多儿时的情结。叶落还归根,上了年纪再次住到儿时生活过的地方,时间跨越了五六十载,物事人非的沧桑变化,相信那份复杂的心情只有爸爸自己能够体会。
    自从搬来这里,爸爸就过上了田园般的生活,惬意自足。每天散步成了爸爸的必修课,清晨手捧茶杯迎着朝阳,饱览乡间四季不同之景,每天傍晚带上收音机踏着夕阳,一路上和几个老年伙伴谈政治论时事,自得其乐。
    爸爸的小院打理的井井有条,靠南墙边划出一块空地,长些时令的蔬菜,黄瓜已接近了尾声,只有一两个长僵了的小黄瓜,紫茄子结得正欢,那丝瓜藤更是没有遮拦地四处攀爬,一不小心便上了屋檐,那灿黄的丝瓜花在阳光下,散发出金色的光芒。南墙爬满了凌霄的藤蔓,橙红色如喇叭状的凌霄花肆无忌惮地开满墙头,成就了一堵令人心动的花墙。东院墙内和西院墙外各长了一棵郁郁葱葱的丁香花,每年两季花期,花开时节,花香四溢,香满了院子,香满了心。
    小院南院墙外是一条自西向东古青砖路,这是当年“沈家庄”最为繁华的地段,时常出现商贾云集,人流如织。儿时对这条路的记忆倒是清晰,因为曾在这条路上走失过,那时只有五六岁吧,爸爸带我来这里出人情。爸爸遇到熟人就一路说话一路走着,而跟在后面的我喜欢看呆,左看看右看看一不小心跟丢了。我找啊找,哭啊哭,拼命地喊爸爸,一个人哭累了就蹲在路边,那份慌张至今仍心有余悸。后来爸爸发觉我丢了,回头也拼了命的找我,原来我顺着一个岔路口走到另一个方向了。当我与爸爸再次走在这条小路上,只是淡淡的一笑。路还是以前的路,只是不再觉得宽阔。再来看路边仅剩的几间古老的商店,斑驳的墙体细碎的小瓦叙说着曾经的繁华,心头不免有一丝心酸,时间的河流可以让一切变老。
    小院四周真的好静,庄上大多房子都锁着,住着的也就是一些恋家的老人,年轻人早就耐不住这里的清静,跑到镇上或城里去了,而爸爸却宁愿舍弃集镇的繁华跑到这里安享清静,也许这就是年龄的沉淀吧!试想着,让我住在这里一两天,我觉得新鲜,如果要让我住上一辈子,恐怕也早就逃之夭夭了吧!
    沈家小院有着爸爸的情结,我迟疑在爸爸的背影里,夕阳西斜,那份宁静,那份柔和,那份泰然,那份……我似乎读懂了许多!
发表于 2011-10-12 17: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沈家小院有着爸爸的情结,我迟疑在爸爸的背影里,夕阳西斜,那份宁静,那份柔和,那份泰然,那份……我是乎读懂了许多!”
读到这里,我想起了我老家的院子和住在那里的父母,祝他们都健康长寿。
感谢美女的美文。
“是乎”是不是“似乎”?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2 17: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改过来了,呵呵!
发表于 2011-10-12 17:37: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都有恋旧情节吧,其实,这样的生活对于老人非常好,也许,我们老了之后,也会回到这片土地,与夕阳青草为伴。暖暖的文字中,铺陈出暖暖的亲情,祝他老人家身体健康!
发表于 2011-10-12 20:5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真好!
    有意,有境,有思想,有感情。
    每次走进这个小院,你或许会有新的体验,因为这个小院涵盖了生命与岁月的交融!
发表于 2011-10-12 21: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家并不只是一所房子,家更多的时候是一种环境,一种情感!读来情切,唤醒了沉眠已久的思乡情结。问好!
发表于 2011-10-13 08: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追本溯源、寻根问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的老年人很注重落叶归根的。
发表于 2011-10-13 17:4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沈家小院有着爸爸的情结,我迟疑在爸爸的背影里,夕阳西斜,那份宁静,那份柔和,那份泰然,那份……我似乎读懂了许多!
写得很好!赞一个!
发表于 2011-10-13 18:3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情文皆如清流,让人想起朱自清的背影。
发表于 2011-10-13 22:4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单国顺

        我们所见略同,我读完后也想到了朱自清的“背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7-20 12:30 , Processed in 0.008364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