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六和塔小记 文/河海洋 一月的一个周六清晨,清秋打电话说一起去杭州吧?欣然应允。去年的暑假和国庆,一年中去杭州游玩了两次,给我一个感觉:杭州是一个来了千回也不会厌倦的城市。旅行需要一种说走就走的冲动,任何的准备其实都是多余的,徒增负担和烦恼而已。 翌日,她说不如我们去六和塔吧,网上的评论不错呢。六和塔,位于钱塘江之畔的之江路上,是一座修建于宋代的古塔,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而最重要的是登上六和塔俯瞰钱塘江以及钱塘江大桥是一份难得的奢侈。对于古建筑,我有一种稍纵即逝的胆怯,生怕哪一天由于文物保护的需要,就禁止了攀爬与靠近。像这样的例子是不少的,无论你有多么的虔诚,可远观而不可触摸的禁令是愈来愈多了的。 六和塔建在江边的一座小山上,如今想要靠近她必须首先进入六和塔文化公园,俨然这座主题公园是一是为了文化的需要,另外其实也是对六和塔这座千年古塔的保护需要。售票处没有旅游图,也没有任何的简介,我们只能用自己的眼睛去阅读她的古韵。古塔掩映在一丛丛树林之中,满山起伏的绿色仿佛是她的外衣一般,在江风的吹拂下,似有仙风道骨。攀上百十级台阶,露出一块空阔地天地来,我们来到了塔前,迎接我们的是一道门——浄宇江天坊,古老是石柱上紫藤缠绕,那些紫藤的茎或粗或细,紧密的沿着牌坊的石柱缠绕前行,不知道是从哪里开始,也不知道到哪里结束,在冬天的寒冷中裸露的紫藤像一位情人一般紧密地缠绕着爱人的臂膀,若有声,似有情。清秋说,你们过去,我帮你们在牌坊前合影,后来我又帮他们夫妇在牌坊前留影纪念,我们的身后是四柱三门的浄宇江天坊,浄宇江天坊的身后是六和塔,高高地矗立,巍峨地雄姿,俯视着每一个前来瞻仰她的过客。这座矗立千年的古塔,年年岁岁守望着滔滔江水,怎又能让哪一个过客入了她的法眼! 塔的正身前,是一座乾隆御笔诗碑,只可惜我不能认识其中的几个字,徒有艳羡罢了。走在塔廊下,清秋问:“这六和塔有几面啊?”我们答不知道啊。我们说数数吧,于是三个人绕着塔转。后来是保安告诉我们这座塔有八面。于是,我们也就放弃了继续数数的念头。进的塔身,从里面往上爬,顺着箭头指示的方向,我们爬上了第一级台阶,台阶在塔身的内部,螺旋式上升,一楼是没有扶手的,我们爬了一半就有些后怕,不约而同地说应该在台阶的两边加设扶手,也能助一臂之力啊!她先生恐高,爬了一半不想爬了,后来我们鼓励他爬到二楼,眺望一番江景再下来,而我们继续向上。登上二楼的塔廊,从一扇扇窗口可以眺望塔外的景象,下面的房屋,山路和远处的之江路、江水和钱塘江大桥可以看得更加分明,真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啊。我们才上了二楼便有了如此不同的景致。 从塔的这一边走到那一边,再从那一边走到这一边,观望完了之后,我们继续向上爬,他向下到别处游玩。果不其然,到了二楼向上的台阶两边就有了木扶手,虽然台阶更加的陡峭,但因了扶手的帮助,就降低了爬塔的难度。从塔顶向下回来的途中我们发现,从二楼开始的每一层台阶,最下面的一部分是木台阶,然后是石头的台阶,众多的游客在塔内攀爬,不时传来咚咚咚的踏木的声音,一会儿又是噔噔噔的踏石的声音,真是十分的美妙。不由地想起其实在许多古代的建筑中,其实都蕴含着这样的一种美的韵律的,不免惊叹不已! 途中我们遇到了一个独行的小姑娘,年纪很轻的模样,像是一个大学生。带着一部单反相机,自在自得的穿行在古塔之中,那轻盈的姿态以及拍摄时的专注不免令人感染。自由真好,青春真好,而有一份生活的趣味真好。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如果没有一种健康的生活情趣,不仅是一种悲哀,其实也是一种危险。古语早就说过“闲则生非”嘛。最吸引我们的是每一层塔身上的砖雕,据介绍上记载,六和塔内的砖雕有174组之多,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应有尽有,更有各种吉祥物,精美的回纹、云纹、如意、团花等图案,由下而上一一瞻仰,恰是走在一道精妙的砖雕艺术长廊。如果说脚下的这些砖雕展现的是一种至简的素朴之美,那么头顶上的彩绘浮雕则是一道华丽的盛宴。无论是楼梯的顶部还是每一层塔身的顶部,那些华美的彩绘浮雕布满每一寸空间,即使斗拱之间的位置上也没有遗漏,清秋说你赶快拍下来,有龙,有龙凤等多种艺术取材,我们读不懂其中的意味,但猜想一定是和吉祥等寓意有关。龙凤在古代一直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伟大图腾,唯一的记载只在传说之中。 当我们终于到达第七层的时候,管理人员告诉我们已经到达顶层了,我们想不是数好的十三层吗,怎么七层就告诉我们到顶了,是不是太高的地方不给上了啊,我和清秋在猜测中来到临窗的塔廊上(后来在塔下的六和钟声处,看管铜钟的人员告诉我们六和塔外十三层,而内七层,里面是每两层算作一层的)。因为天气不是很好,远望钱江云雾迷蒙,对岸只是一片轮廓黑乎乎地隐约不清。江面上一叶扁舟,是那样的小,像一只皮划艇似的飘荡在水上,人只能见其轮廓而已,几艘运货的大船正向钱塘江大桥的方向行驶,别的除了荡漾的水波之外,什么也没有。真像一块巨大的画布上,只有如此简单的几笔,却韵味无穷,让人想到人生,想到宇宙,想到很多大和小。 站在塔顶上俯瞰,钱塘江大桥这座写着中国骄傲的大桥,像一道长虹横跨碧波之上,就像是上帝写下的“一”字书法似的,展示着她永恒的威仪。沿江而下的之江路上川流不息,人来人往,传递着美好的人间烟火气息,更远处是西湖群山,迤逦绵延,不绝于眼,是另一种气韵。而转身过来,则是渺茫一片,清秋说这边好像更加宽阔,我说那里是珊瑚湾,更远处是杭州湾。正在我们放眼远眺时,耳边传来一阵一阵鸟鸣声,只闻其声,不见其身,这塔边的山峦早已成了百鸟栖居的乐园。这鸟鸣与塔上的铃铎及滔滔江水声,交相辉映,真是一曲浑然天成的神曲,巍巍钱塘江,浩浩千百年,哪一日的潮来潮退不是活在这千年六和塔的法眼之中呢?溯源千古,当年钱王修建六和塔正是为了镇伏钱塘江大潮的,而如今却成了观潮的佳境,令无数慕名而来者仰慕不已。 真是上山容易下山难,登塔亦如是。虽然艰辛,而登塔带来的内心的兴奋和敬畏,却是非亲身登临所能体会的。在六和钟声的祈福卡上,管理员问我写什么,我说就写吉祥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