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040|回复: 9

串篇的碎言十三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29 19:37: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串篇的碎言十三章

文/碧云天下      

1
       你也真别说,梅子的小碎碎叨叨,娓娓道来,有滋有味。晨曦中慢慢地品味这优美的文字,顿感一股小清新,穿越时空而来,不只是喜欢,如果真想描述的话得再加上两个字“非常”喜欢。
          如此唯美的文字,温馨,暖心,淡雅,天涯倦客语:优美抒情的语调,独特的语言风格,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淡淡情怀。确实,在这个人心浮躁尘埃喧嚣的季节,梅子的文字总给人透明的阳光,难怪了不久前与崇茂兄谈到梅子文学时,感慨如此勤奋如此高产的作者,盐城唯此一家!


2

       早上还三那买黄烧饼油条,拉呱到杭州那早上也有大饼油条,还三师娘说了句:老百姓的日子,那都一个样。由此想到了今天推出的梅子文章,似曾相识的乡村老式农具,在那都有这么几种,大江南北,那种曾经经历过的日子,也如一个模子倒出来一样。农耕文化,那些石碾碌碡草耙竹篮子,无一不打上一个特定时期的文化符号。
        远去的,是早已淡化的那些记忆,还有那些曾经林林总总的石匠铁匠补锅锔碗篱笆匠,匠人,手艺人,除了隅尔在文字中重现外,也就失传或者讲被遗忘在这一两代人吧,尚如再久一点的话,重提只怕在“历史遗产”。
       消逝的是表象,文字的重述我想更多的是对曾经的历史的回望。


3

       传奇里的卜子哥真的写的活灵活现,一个我心中的偶像,一个激励前行的标杆,一个小村人心里的传奇和一个挣扎在生活中的真人,反差的不是失落,而我和卜子哥共同隐藏的是小村人对梦想的渴望、对美好的向往。

4

       小城在串场河的怀抱中,有桥可通途。
        古老的瓢城,曾经有名无名的桥多达百座,登赢桥南门桥东閘桥北閘桥毓龙桥,每座桥都是有故事的地方,每座桥都是出传奇的地方,每座桥都可浓笔重彩,每座桥都可为诗为画。


5

        几十年,三代人,老豆腐坊的豆腐香能真正的经久不衰,料真货实是本,百姓认得就是这个理。时下唬弄百姓的东西太多了,而真正的老字号靠得还是百姓的口碑,哄的上当长不了,吹的牛皮终会破。
        美文米家豆腐让我想起了阜宁硕集卜页,真正的绿色豆制品,买卖在我们盐城都是绝对的名品牌,只是6.23龙卷风灾中硕集正处重灾区,不知重建中怎样了,最好的地方品牌,应该总是最有生命力的,相信定会刼后重生!

6

       丰富的精神早餐:有雅美的女儿红,多看一眼也会微熏,有青翠的盐蒿菜,嚼一口韧劲依然。
       秋风起了,晓晓主席带我们走进滩涂,豪情的剑南春也好,诗意的女儿红也罢,远眺天之蓝,吟听海魂曲,醉意盐蒿红,滩涂探秘,多么美好地期待……

7

       历史呢?耻辱呢?血性呢?! 这年头丢失的还有什么?尊严?是的,一腔热血在世风败坏的吹刮中冷漠了。信仰?也算一个吧,都说信仰迷茫在为钱的路上。
        哭泣的圆明园成了高雅的景观,犹如伤痕深处紋了身,美的艳的足可打情骂俏。唉!晓晓写出的这良心的文字,良知的文字,能否唤醒梦途中人?


8

       梅子风那肯定浓郁着梅子味,知道风的是梅子,风知道的还是梅子,四季的风走过梅子的文字树后,才有了风的味道——乡野春光的味道,旷野暮色的味道。


9

        小城的蝉声这几年又略多了些,据说蝉儿也有大小年。水涝年,蝉儿疯,想想也有道理,蝉出土,钻一个圆圆的通孔,土都让雨水泡的软塌塌的,蝉儿的生命钟也给唤醒了,这么一拱拱,出土,脱壳,羽展,雄鸣。爱呀,知了……


10

        如果有耐心,回头再看一遍,这个词组叫耐看。对,这说的是有点牵强,一组或一首能让人看完,觉得还要看的,叫做耐看。当然耐看不是好、不好的区别,只是看诗的人的潜意识的动作。我用耐看而不是耐读,确实看诗的人已是少之又少,读诗的人更是这少之又少人群中的百分之几吧,还是叫赏析好,这组作品,我赏析……

11

       八十间未拆迁之前,临近学校围墙上有一株长了几十年的花,每每五月盛开时,都成了婚纱摄影师的取景点,那些最漂亮的女人,穿着最漂亮的婚纱,与花齐艳。
         其时走来过去的我总以为是株玫瑰,那天早上,花的主家也繁花万千下看着,我说了句:你家玫瑰真好看;那知花主人轻轻回了句:不是玫瑰,叫蔷薇,五彩蔷薇。
        好没面子的我却认识了记住了有一种花叫蔷薇。

12

       苏州和盐城,一种割不断的血脉关系。
        打“洪武赶散”至今,这块广阔的盐碱地上,来的来,去的去,寻根的考证的,走进走出在历史。
        打我们父辈起,红一代中已经有过一次规模不小的苏南回迁。四五十年前,特殊年代的下放和知青,又短时期让苏州人在苏北寻亲落户走了个来回。改革开放后,新一代盐城的大学生及打工者,呈抱团般又占领了苏州几乎所有的新城区。
        在苏州,他们有一个名字:新苏州人,安居生子后,他们的父一代,也大都成了苏城的常客了,历史,又一个轮回而已。

13

       谷子诗评,看得出是用心写的。
       两首,《中国安吉》较出色,谷子之评也此为重点,到位,无拔高亦无压分。
       诗是当世小令,流派多江湖重重,只写自己喜闻乐见的不一定有人首肯,风格是个人的,想传承的是二千年诗之大成,诗高诗低本无标杆,只愿多泳诗海,一份坚守而已,你的那句诗话: 把不是事当成一件事来做,足以。


发表于 2016-11-29 21: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29 22:2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30 09: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碎碎念随手记下,日后说不定能拓展成一篇完整的好文章,敬佩老师这样的习惯
发表于 2016-11-30 22:5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越来好。

此文点到为止,是精品。
发表于 2016-11-30 22: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留言串烧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0:5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呀,所以叫碎言串串
发表于 2016-12-10 21: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虽是碎言,字字真心情,句句耐读。为大哥点赞,为大哥喝彩!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0 21:3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夏春华 发表于 2016-12-10 21:09
虽是碎言,字字真心情,句句耐读。为大哥点赞,为大哥喝彩!

发表于 2016-12-12 00:24: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斜阳 于 2016-12-12 01:46 编辑

写得好--------特别是第七节,仿佛在“尘与土“中我看到了“云和月“,欣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6-10 06:22 , Processed in 0.020864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