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396|回复: 4

地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1 22:2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地  铺
孙成栋

        平生睡过各种各样的铺,木板铺、蹦子铺、钢网铺、席梦丝……不一而足,却惟独对儿时的地铺特别难以忘怀。纵然已经远去了三十余年,仍仿佛就在昨天。
        记得小时候每逢过年,我们细伢子都好象乐翻了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可以到处走亲戚。也难怪,五天大年是大伙儿一年到头最快乐祥和的日子,谁不带着满心满脸的喜气出去走亲访友呢?一大家子团团圆圆、和和美美,伴着大麦冲子的浓香和清脆的鞭炮声,欢歌笑语在每一个人的心头流淌。但那时农村生活条件有限,人多床少,晚上睡觉似乎有些窘迫。这可难不倒智慧的“劳动人民”,俺们有“地铺”!所谓地铺,就是将稻麦的秸秆铺在堂屋的地上,上面再铺上被褥,就成了可以同时睡上十几个人的“超大”铺。
       我父母两头的弟兄姊妹加起来有十多个,因此每年的拜年都会成为春节“大戏”的主旋律,从初一紧锣密鼓地一直“唱”到初五。每“出访”到一处,睡的自然都是地铺,但大家对睡地铺一点都不感到“掉价”,因为它不但松软而且暖和,更重要的是热闹:大大小小十几口子聚在一张“铺”上,其乐融融话家长,柔音娓娓诉亲情,摩肩贴耳送祝福……这样的温馨和惬意,在“小铺”上是很难感受得到的。
       印象之中舅舅家的地铺睡上去最舒服。舅舅家坐落在蟒蛇河畔一个叫张铺的小村里,兴许是因为蟒蛇河水的甘甜,抑或是由于当地泥土的肥沃,再加上那里年年风调雨顺,所以小村庄里的庄稼总是葳葳蕤蕤,长势似乎特别旺盛,每季的稻麦总要比其他村庄亩产多上百十来斤。而顺理成章的是,稻麦的秸秆也比别村的个长、质韧、材软、色均、味清,让人无论是看上去还是摸上去都分外熨贴。在我看来,这样的秸秆做地铺,真是用对了地方。
        通常酒饭一结束,将亲戚们安顿到厢房里打扑克或是拉家长后,舅父和舅母就开始忙着为大伙儿准备地铺了。舅舅家的东山墙下是一个小山似的草垛,那也成了地铺的材料源泉。舅父母总是先用双手在草垛的中间部位扒开一个小洞,然后用铁钗将最靠近垛心的秸秆钗出来。舅父说,这样的秸秆由于没有经受风吹雨淋,所以睡上去更加干爽、松软、舒坦。约莫个把钟头后,舅父家的堂屋地面上就均匀地铺上了一层金黄的秸秆,厚厚的秸秆蓬蓬松松、齐齐整整,在白炽灯泡的映照下,散发着温暖而柔和的光泽,宛若一块偌大的、金碧辉煌的地毯。
        等到灯火阑珊时分,玩累了、乐够了的人们一齐将疲惫的身子抛向地铺,顿时,一种软绵绵、脆生生、轻悠悠、清爽爽的感觉漾满全身。躺在这由秸秆铺就的“天然席梦思”上,只觉得一丝丝泥土的清香涤荡心脾,一缕缕阳光的气息轻抚肺腑,让所有的倦怠一下子如潮水般退去。大人们躺在地铺上快乐地唠嗑,翻身时秸秆发出窸窸窣窣的脆响,犹如木屐在雪地上漫步,又若春蚕在桑叶上舞蹈。我们小孩则笑着闹着在人丛中穿梭、翻滚,甚至偷偷从被底下抽出几根麦秆吹起了“麦笛”。直到皎洁的月光透过木窗格洒落在地铺的边沿,大家才在幸福细浪的拍打下进入梦乡,梦里依然是香喷喷、甜蜜蜜、红火火的话题……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如今,当年睡在地铺上的长辈已渐次离我而去,地铺也渐渐湮没进岁月的深处。可是,留下过无数美好回忆的地铺,依然时常轻叩我的心扉。尤其是去年的一个秋日,我沿着蟒蛇河畔的小道为舅父送葬,透过滂沱的泪水,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垠的稻浪,是地铺温暖的源头,更是我澎湃不息的心涛……
        我知道,地铺已成为我心灵的永恒温床。



发表于 2017-1-11 23:09: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几十年前我在马沟的一个叫东孙庄的村子里也享受过“打地铺”
发表于 2017-1-12 15: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这样的地铺确实是享受呢,主要是有那浓浓的亲情啊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 16:25: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温暖情节一去不返了
发表于 2017-1-12 19: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暖难忘的“地铺”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6-13 02:54 , Processed in 0.011438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