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487|回复: 3

期盼过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9 08:3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期盼过年
汪树明

五十有五的我,被网上年味的文章撩得心痒痒的,越近年根越盼望着年早些来到,那期盼迫切的心情不亚于小时候。
小时候盼过年,盼的是能穿上新衣服,得到压岁钱,吃上大糕果子,放鞭炮,看社戏。
现在盼过年,我盼的是一家人团团圆圆。
小时候,全家人都在一起,体会不到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随着结婚生子,两个女儿在外求学、工作,家里一下子冷清多了。春节里,一家人团团圆圆在一起,感到特别的喜悦与幸福。年前,当听到她们回家的消息时,就盼望着她们早点到家。从她们上车那一刻起,我就一路电话追踪着,离家还有几十分钟的路程,就迫不急待地赶去车站接站,哪怕是半夜三更,再寒冷的天,也是兴奋异常,心中也是温暖的。在女儿那边,她们更是思家心切,没到放假时间,就早早地预订了回家的票,整理好行李,购买好送给父母的礼物,在放假的第一天,犹如出笼的鸟儿,振翅奋力飞向家的方向。去年,我的女儿在苏北的小加油站,加油站只有两名加油工,即她和当地的一个小女孩。为了回家过春节,她们自己调班,女儿以连续值班7天的代价换取三天春节团聚机会(因来去路上耽误一天)。我们做父母的,更是为子女的归来忙碌着,收拾她的卧室,擦洗窗子,洗晒枕套、被套、床单,被胎晒得蓬松暖和。空调试了,台灯试了。收拾好女儿住的,又为女儿准备吃的。二子喜欢吃汤圆,妻子记着买了糯米,淘净加工成粉;小大喜欢吃藕饼,妻子买来又白又胖莲藕,绞上肉糊,花上半天时间,切、夹、炸。马齿菜馅的包子是为二子准备的,大菜和肉馅的包子是为小大的准备的。就连那香肠也是两样的,肥肉多的是小大喜欢的,瘦肉多的是二子喜欢的。冰箱里塞满了儿女的口味。女儿回来的行李箱中,也塞满了对父母的爱,穿的吃的都想到了。
我盼的是亲情的流淌。
过年,是晚辈向老人表达孝心的好机会。在年前为老人购买一份合适的年礼成了大多数成家后男女节前固定节目。来不及买的,送上一份压岁钱,让老人自已购买,总之那份孝心不会遗漏的。我的岳父母、父母在世时,我再忙,哪怕是三十晚,也要将年礼送到他们身边。过年,也是兄弟姐妹亲情的大流淌,每逢过年,在农村的大姐、小舅老爷、亲家公,都会将过年用的米、面、油、菜送到我家。大姐70多岁了,每年过年前,她都骑着三轮车来去四十多里,给我家来米、油、杂粮。我不忍心收下,可又拒之不了,想折成钱、送几瓶酒给姐夫,可固执的大姐像打架似就是不收。三姐家住在县城灌河堤南,从碎砖破瓦堆中开垦出一小块地,种上花生,年前就关照我别去买花生了,她一颗颗把籽粒饱满的花生挑出来送到我家。我的挚友春,以前在响水就经常给我送酒,调离响水后,年三十开车几百里将好酒、当地名特产送到我家。他自己没时间,就托他哥哥骑车送来。我要说感谢,他总是说,这点东西不算什么。我能送他们的,几乎没有什么。我明白,无论是亲戚还是朋友,我们之间礼尚往来,是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上的,送者真诚,不图回报,我收之有愧,但又拒之不得。因为是他们的心。
我盼的是亲友间的相逢。
现在,不论农村、城市,成年的子女大都飞出了家,不是在外求学,就是异地谋生;农村中,年轻的父母,把年幼的孩子托付给公婆或父母,夫妻外出打工,一年中难得回家一两次。亲友间平常很难相聚到一起。春节到了,在外打工的人,无论是风光无限,还是失意落魄,有钱没钱都想回家过年,而家中需要操办的喜事,也都尽可能选择在春节。从初二开始,喜事接二连三,鞭炮不断。或是新人结婚、或是孩子过生日、或是为老人做寿。平时难得相聚的亲友,此时,一个电话、一张喜帖,就骑着电瓶车、开着轿车纷至沓来,当老板的、打工的、种田养殖的,见面都是笑容满面,带着相逢的喜悦,谦让着坐到了一起。常来常往的子舅老表,堂哥姨姐,当然不会生疏,但多年不见的亲友,记忆还会有点模糊,坐下后稍加提醒,就恍然大悟。他夸你发福了,你赞他更精神了,亲热地拉着呱,谈论着子女、工作、生活、老人的身体。在桌上,吃什么菜没人介意,但喝起酒来,却是认真的,长辈的、年纪大的,小辈恭敬如宾,起立敬酒;同辈份的,互相谦逊有礼,礼尚往来。散席后,少不了又是一番亲热,互邀着到家走动走动。年轻的,也少不了互加一下微信,拍张照片留念。未能见到的想见的亲友,都无限遗憾。昨天,妻小时处得最好的堂姐姐,与我在大舅老爷家乔迁喜宴上相逢,见面就追问我妻怎么没来,失望、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我盼的是红红火火的热闹年。
看到我的同龄人写的忆过年的文章,无一不遗憾现在年味之淡,流露出对儿时过年热闹的留恋。不错,那时有社戏、龙船、麒麟可看,蒸馒头、炸肉圆、做豆腐,忙年的氛围也浓,但我却感觉现在的年虽然忙得少了,但由忙变买,年过得红火、热闹。且不说吃的丰富,再不是以前的馒头、肉圆、豆腐几样,山珍海味尽有,只要你的胃撑得下,不用担心没钱买;也不说穿的,孩子们穿的不再是我们当年眼巴巴的一件蓝卡其上衣套着旧棉袄了,无论是孩子大人都是新衣新裤新鞋,家里的衣橱总是嫌太小。单说那街头火红的对联、大红的灯笼、喜庆的中国结、五颜六色的窗花,映红了街道,映红了一张张笑脸。而我们小时候,想买张年画都不易,只有一副红纸对联可贴。记得有一年,大哥他们买回的是知青金训华烈士牺牲的年画,父母都抱怨不吉利,但还是贴在了墙上。现在年画已没有人再贴,取而代之的是琳琅满目、火红喜庆的饰品。到了年三十,家家户户大红的灯笼挂起来,大红的福字贴起来,更是装扮出浓浓的、火红的年味。晚上,大红的鞭炮响起来,五彩缤纷的烟花在空中盛开,璀璨夺目,美不胜收。守岁再不是我儿时和哥哥们守着如豆的孤灯,而是有热热闹闹、充满欢声笑语的文化大餐春节晚会。与之同来的,还有同事间、朋友间、网友间一条条温馨的祝福,甜蜜着你幸福着你。
我留恋儿时的年,但更喜欢现在的年。
发表于 2017-1-19 14: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期盼过年的心情,都是一样一样的,呵呵
发表于 2017-1-19 16: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好,您的稿件将在醉里挑灯微信公众平台春节特刊推出,谢谢,请勿投往其他公众号平台。
发表于 2017-1-20 07:52: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年味渐浓年已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6-13 02:07 , Processed in 0.028966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