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59|回复: 9

[原创] 也谈大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7 11:2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也 谈 大 师 单国顺 看了网上谈大师,颇热闹,各抒己见,各执一端,是耶非耶,自不去管它。既是说大师,鄙人也不甘做旁观者,欲将所感逞一吐之快。 大师通常的解释,就是指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凡大师须在品和学两方面都要达到超级程度。近百岁老人季羡林被今人奉为学术泰斗、国学大师,尽管有人说他在学力上于大师的称号还稍逊一些,就是说称大师还是显得软些,但他力辞国人和学术界送他的大师桂冠,人品上没得说,更何况他在学术和文学创作上还是取得赫赫成果的,这样有名有实的人称大师实不过分。再说,这么大的国家若没有这样的大师压压阵脚,怕是不行。被称为大师的人,应该说在他所研究或从事活动的那个领域,他就是巨人。对这样的大师,大家自然是恭敬有余,可望而不可及。事实上这样的大师很难与我们这些基层的普通人照面,高山仰止,我们只能有“仰”份儿。这样的大师真是太少了,即使他真愿意走到民间来,国人这么多,国家这么大,我们也很难有遇到的机会。 坏人、奸人是不能成为大师的。即使他学问或艺术取得的成就再高,人们还是不把他放在大师的席位上。宋朝有个大奸臣叫蔡京,是个大书家,而北宋时期的四大书家“苏黄米蔡”中的“蔡”,并不是蔡京,而是蔡襄。“苏黄米蔡”,哪一家都是大师级别的。这不是蔡京的字不够格,而是他的人品不够格。再比如说现代史上有一个郑孝胥,书法上自开一派风气,如果他不去做汉奸,不成为伪满洲国的总理,人们必定以书法的一代大宗师来褒扬他。书法事小,变节事大。 大师当然不是自封的,好像也不经专门的部门批准或认定。但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自有大师成名和享名的理由。名副其实的大师才是真大师。有的大师在世时,并没有人称他大师;只是在他死后,学界觉得他的成果实在是丰硕,才尊称为大师。大师一般是不以大师自居的,甚至他不认为自己是大师。对于这一点,他不是表现在口头上。他的心里没有大师的感觉,行为上也没有那种伪大师的作派。大师要经得住历史的检验,过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他仍然不负“大师”的称号。从现实来看,往往是伪大师的数量远超过真大师。伪大师的自我感觉往往是良好的,他认为自己是当然的大师,理应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 我对大师有另一种解释,大师就是高级老师或高级师傅。这样的大师在民间实在不少。在某一行业里,常有称技艺熟练、且有一定工龄的人为大师的。比如说,几个木匠师傅在一起工作,大家会叫手艺好、年又长的那一位为大师。在敝县,我跟几个画家很熟,常听到别人当他们的面,称他们为某大师。恐怕我们谁也不能站出来指责这些木匠们或画家、非画家们:你们称他为大师不对、不妥!你们这是对大师的盲目崇拜! 以上两种大师并非是永远不能相交的两条平行线,有时他们就出于同一源点。我同意“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一由来已久的说法。某一行业的“状元”,当算大师无疑,尽管有些行业很卑微。敝县也算出过大师,连环画家赵宏本、钱笑呆两位都是敝县人,在中国连环画史上也是作过大贡献的人,画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大名鼎鼎。特别是赵宏本,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到80年代年迈辍笔,共创作连环画300多种,为上海连环画“四大名旦”之首,被称为中国连环画的一代宗师。他们算不算大师呢?当然算。他们少小从苏北农村到上海谋生,当学徒,画连环画,这种职业在当时很低贱,被人瞧不起。新中国成立后,连环画登上了艺术的殿堂,成为一种高尚的艺术种类,赵宏本等人大显身手,终至于成就卓著而受世人瞩目和景仰。赵宏本这样的大师就是从一般的工匠中脱颖而出的。 在一种公众场合,称某人为大师,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表敬重。只有称大师才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对某一个人的尊重,表达自己的那份爱慕的感情。二是在没有其他合适称呼的情况下才产生的如此称法。如果称老师,亲切是亲切,但自己又非同辈和学生辈,存在着一定的交往距离,那么就尊敬为大师吧,管他够不够大师的资格。三是夸大抬高了的一种称法。这是交际的需要,用一句方言就是架起来说。好比我们到哪个部门去办事,明知那人是科长,我们会叫他局长;是副科长的,我们必定叫他某科长,千万不能把那个“副”字带出来;是办事员的,我们最好也要叫他主任,这样办起事情来顺利些。四是一种戏称,一种调侃,多少也带点讽刺意味,当然是善意的讽刺。当面称某人大师,背后基本上不称大师,这也并不意味着口是心非。交际是交际,实际是实际。 所以说,大家对“大师”二字,切不可太认真! 大师叫得多了,叫得泛了。自然就没有了多少含金量。这好有一比,“和尚”本来是专称那些身份地位高、道行也高的男性僧人;后来大大小小的男性僧人都称和尚了。这和尚也就叫得泛了,就没有多少含佛量了。 前文提到过木匠,其实“木匠”也是一个很高级的称呼。“匠”是指在某一方面造诣很深的人。精思巧构称为“匠心”。你称某木匠为“木匠”,等于称他为大师,但他不见得懂得这“匠”的含义,一定不怎么高兴,认为你在贱称他,是一种不尊重,最起码你得叫他一声师傅才是。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就称他“师傅”吧(也许称“老板”他会更高兴些)。我们叫别人“木匠”的时候,自己又何曾理解“匠”的含义?事实上是我们叫错了。但约定俗成,错也就不叫错了。 说“我们自己就是大师”,这大概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优势,意思是鼓励人不要妄自菲薄。但我不同意“我们自己就是大师”的这种观点。称为大师的毕竟是凤毛麟角,不可能人人都成为大师,至少我成不了大师。我的资质平平,一无建树,不要说成不了国宝式的极品大师,就连“高级老师”或“高级师傅”这样的民间大师都成不了。想成为大师并不是件坏事,问题是成不了。大师有大师诞生的条件。大师还有成为大师的奋斗过程。 目前有些地方很重视名人文化。一个文化名人放在全国也许他不是大师,如果放在一个地区,比如说省、市,他可能就是大师。这个地区把他当成大师来敬奉,为他建纪念馆,我看这也无可非议。他享受大师的荣誉和待遇有何不可呢,他毕竟代表了这个地区某一方面的文化最高成就。 一个重视大师的时代,是科学文化和生产力迅猛发展的时代,意味着一种进步。回顾历史,我们国家或者说我们这个世界确有不重视大师,甚至想消灭大师的时代,那时不正是黑暗和愚昧像铁一样沉重地压在人们头顶上的时候吗? 我的文章结束了,但大师这个话题没有结束。
发表于 2008-12-7 12:5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12-7 16: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文坛泰斗到民间艺人,单老师这个“大师”的范畴定得广,定得深远,文章分析得有理有据,作者思路清晰,道理服人,很钦佩!
发表于 2008-12-7 17:4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单老师文章的理解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能成为大师者,不仅要有创造性的成就,还要有高尚的人品!
发表于 2008-12-8 16: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大师的探讨,不是我辈可轻言的,用历史上的话说,就是是非功过自有后人来评说,醉里的大部分会员,都是文学爱好者,对于某位大人物的喜好,也仅属个人好恶,真的喜欢他/她的风格的话,多读读其作品,多了解其人,获得一些文学滋养,是一种提升,也没有必要放在嘴上穷念叨啊。 这个问题还是不要讨论的好,免得伤了感情!大师不需要我们来为之辩论,自有评说!
发表于 2008-12-8 17: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河老师的回贴也有大家风范了!
发表于 2008-12-8 17:4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大师真累。
远东河马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12-8 18:2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远东河马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12-8 18:2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8-12-8 18:55: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多,大师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7-12 03:36 , Processed in 0.025740 second(s), 13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