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033|回复: 5

[转贴]谷歌退出中国事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5 16:4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至:维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zh-cn/%E8%B0%B7%E6%AD%8C%E9%80%80%E5%87%BA%E4%B8%AD%E5%9B%BD%E4%BA%8B%E4%BB%B6

谷歌退出中国事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跳过字词转换说明
汉漢



谷歌退出中国事件是指2010年Google公司因内容审查问题与中国政府交涉,并最终关闭中国版搜索服务,转用香港服务器提供简体服务的事件。
2010年1月12日Google公司声明受到来自中国黑客攻击,并将与中国政府谈判,要求取消谷歌中国搜索引擎内容审查,否则Google会退出中国大陆市场。
两个多月后,从北京时间UTC+83月23日凌晨起,Google公司决定将原有谷歌中国的两域名(google.cn和g.cn)中的网页搜索、图片搜索和资讯(新闻)搜索重定向至Google香港的域名(google.com.hk),并使用通过其在香港的服务器实现的未经大陆审查过滤的搜索引擎服务[1],但大陆用户搜索敏感词汇会因防火长城而导致链接被重置。
事件引起了关于网络自由言论自由的讨论,影响了中美关系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5 16: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背景[编辑] 谷歌中国的审查Google中国成立于2006年4月。当时公司发表声明称,中国版搜索引擎会遵守中国相关互联网法律,对搜索结果进行过滤审查[2]在退出中国事件之前,用户在Google中国版搜索部分政治粗口词句时,会在网页尾部显示“据当地法律法规和政策,部分搜索结果未予显示”,表示过滤了搜索结果。Google也证实其协助中国政府进行网络审查,[3]但其不向中国政府提供用户的搜索记录等信息。[4]
一些互联网用户[5]无国界记者[6]人权观察[7]国际特赦组织[8]等均批评Google协助中国政府侵犯人权。其协助中国政府审查,但不执行美国政府的同样请求,也被自由媒体运动FMM)谴责为“虚伪”。[6]2006年有示威者进行了“mass breakup with Google”活动抗议Google中国的政策。[9][10]不少反对者也认为Google中国违背了Google“不作恶”(Don't be evil)的口号[11]
与此同时,Google中国的审查也受到来自中国政府的压力,2009年谷歌涉黄事件,中国政府有关部门认为谷歌中国传播不良信息,审核不足,而对其进行行政处罚。[12]机关报《人民日报》多篇文章批评Google中国,同样声称其违反“不作恶”口号。[13]
[编辑] 谢尔盖·布林主条目:谢尔盖·布林
Google联合创始人之一谢尔盖·布林出生于苏联犹太人家庭。6岁因苏联共产党对犹太人的歧视而移民到美国。[14]童年时对苏联有恐惧。[15]2010年3月25日,在关闭了中国版搜索服务后,布林也表示,对幼时苏联镇压的记忆使其更加支持抛弃Google中国的既定政策,中国在脱贫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关于审查监视异见人士等方面让人不安。[16]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5 16:50: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过程[编辑] 声明拒绝审查2010年1月12日,Google公司在其官方博客作出一篇题为《新的中国策略》(A new approach to China)的声明[17],称公司将考虑取消Google.cn的内容审查。Google声称,2009年12月中旬,Google旗下Gmail受到来自中国“精心策划且目标明确”的黑客攻击,导致其知识产权被窃;受到来源相同的攻击的还有至少20家其他的公司,分别从事金融、科网、传媒、化学等行业(此次攻击行为被称为极光行动);黑客主要窃取中国人权活跃人士的电子邮件[18][19][20]。虽然Google并未明确指出攻击账户是中国大陆政府所为,但入侵的手段十分复杂,据与谷歌关系密切的人士透露,谷歌工程师确实追踪到中国政府或是其代理人[21]。他们使用Internet Explorer上的一个漏洞来进行攻击。[22]加上2009年内中国大陆政府进一步限制网上言论自由的行为,他们将重新审视对Google.cn下搜索信息的过滤行为以及在中国市场的运营策略。Google宣布不再愿意过滤Google.cn的搜索结果,并称接下来几周内将和中国大陆政府进行讨论,在法律范围内创建一个不进行过滤的搜索引擎。如果无法协调一致,也很可能意味着必须关闭Google.cn乃至于Google设在中国的办公室[17][23][24]
Google的声明中称本次决定是由美国的管理团队做出的,中国团队对此毫不知情,也未曾参与。有解读指,Google之所以未提前知会谷歌中国团队,是为了保护谷歌中国员工的安全。[25]
谷歌中国公关经理表示尚未知悉总部声明,需要进一步了解才能对外解释。有消息人士从谷歌内部了解到,目前谷歌中国员工已经不允许访问美国数据资源库的任何代码,并且可以带薪休假。而谷歌中国也似乎降低了内容审查的力度,一些中国大陆敏感的话题和图片内容可以被搜索出来。甚至,当时在百度腾讯搜搜网等网站还一度也可以搜到敏感内容。因此有人士认为,这显示中国国内的搜索引擎实际上使用了谷歌的技术。[26][27]
1月中旬,《新闻周刊》采访了Google的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他在采访中透露说,他们正在与中国政府就谷歌中国的去留问题进行商讨。他并不否认有继续留在中国的可能性,同时也表示公司并不仅被商业利益所左右:他们退出中国市场是“基于价值的抉择”,否则就应当遵从商业抉择而“继续参与中国市场”。[28][29]
1月14日,中国联通接获通知,谷歌公司不再授权其使用谷歌标识及应用产品的合作内容。原定于1月20日举行的两款WCDMA谷歌手机(Google Phone)上市发布会也在谷歌建议下取消。[30]据《华尔街日报》引述知情人士透露,由于考虑到许多服务前景难料,谷歌认为现在在中国市场推出这两款手机“不负责任”。谷歌并未表示这两款手机的推出将延后多长时间,也没有提供更多细节信息。[31]
Google在1月18日表示,公司只是在上周发表声明当天给予员工休假一天,好让公司能做内部的测试与扫描,确保网络的安全:“谷歌中国的员工如今已回到岗位上,公司运作一切照常。”[32][33]与此同时,北京也传出了驻华外国记者的Gmail遭到黑客入侵的消息。驻华外国记者协会18日发布通知称,北京数个外国新闻机构的记者站都有员工发现其Gmail遭到入侵,里面的电邮被转发到一些陌生的电邮地址。美联社指,他们与法新社道琼斯通讯社路透社等新闻机构的驻华站点去年9月也曾遭受病毒电邮袭击。协会呼吁会员要做好Gmail的保安措施,防范遭到“劫持”。[34]
1月19日,谷歌中国博客发表刘允和杨文洛的澄清声明指,谷歌中国的员工目前都在正常工作,部分报道称谷歌已关闭中国的办公室和员工已经接到通知将于近期离职的消息都是不实的。谷歌总部管理层近期宣布他们将会在未来的几个星期与中国政府就一些事宜进行商讨。[35]此外新闻媒体还披露,攻击行动的目标其实是对谷歌网络特定部分有访问权的人,有关行动可能获得在谷歌中国职员从旁协助,公司现正展开调查。[36][34]
[编辑] 关闭中国版搜索服务北京时间2010年3月23日凌晨,Google总部发表声明称:[1]
Google及另外二十余家美国公司受到了来自中国的、复杂的网络攻击,在对这些攻击进行深入调查的过程中,通过我们所收集到的证据表明,几十个与中国有关的人权人士的Gmail帐号定期受到第三方的侵入,而这大部分侵入是通过安装在他们电脑上的钓鱼软件或恶意软件进行的。这些攻击以及它们所暴露的网络审查问题,加上去年以来中国进一步限制网络言论自由,包括对FacebookTwitterYouTubeGoogle文件Blogger等网站的持续屏蔽,使我们做出结论:我们不能继续在Google.cn搜索结果上进行自我审查。



这是Google资讯(新闻)中国版停止审查前后的对比,可以看出非审查版“焦点资讯”的第一条新闻出现了海外网站《联合早报》的链接,而且左侧的边栏也发生了变化,恢复国际及其他地区版的标准样式,允许用户由此处跳转到其他的地区版本。


在此声明发出的同时,谷歌中国停止了内容审查,原有谷歌中国的两域名(google.cng.cn)中的网页搜索、图片搜索和资讯(新闻)搜索重定向至Google香港域名google.com.hk,并使用通过其在美国香港服务器实现的、未经审查过滤的搜索引擎服务。Google香港新设的简体字中文版首页下方书写著“欢迎您来到谷歌搜索在中国的新家”。[37][38]香港版网站为迎接中国大陆用户已经做了一些更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这些更改包括用大陆常用的简体中文显示指向谷歌搜索引擎的链接,使网站在视觉上很像Google.cn。网站还有一些链接指向谷歌只在大陆提供的产品。中国大陆用户若要使用Google香港的搜索服务,需要通过一些关口,速度可能比较慢,其用户体验与登陆其他海外网站无异。大陆用户登陆Google香港网站必须经过中国的防火长城,从而导致搜索结果被审查。[39]而且中国政府仍可以撤销Google.cn的经营许可证,并有能力屏蔽或干扰大陆网民登录谷歌设在香港及其他地方的国际或地区版网站。中国官员则称将打击把用户从中国政府批准的“.cn”域名转向提供被政府认为是非法内容的网站的行为。[40]不过,香港特区政府23日表示,不会审查网站内容,而且完全尊重信息自由。港府在声明中说,香港对登录网站没有限制,无论是香港本地网站,还是中国大陆网站。[41]
Google在22日曾指,公司将把访问Google.cn的大陆用户导向其未经审查的Google香港服务。Google发言人说公司将继续在中国大陆提供地图和音乐搜索服务,并将保留在中国的销售和研发业务。[40]截至22日,谷歌移动和视频搜索等部分产品仍受到网络审查。谷歌发言人杰西卡·鲍尔(Jessica Powell)说谷歌移动日后也将被导向香港,只是因为技术原因而有所推迟。[42]
Google首席法律顾问戴维·德拉蒙德(David Drummond)表示:“从今天早上开始,我们已停止了在Google.cn搜索服务上的自我审查,包括Google Search(网页搜索)、Google News(资讯搜索)和Google Images(图片搜索)。 它完全符合法律要求,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中国大陆用户对信息的访问。我们十分希望中国政府尊重我们的这一决定,尽管我们知道,用户对Google服务的访问有可能随时被阻止。为此,我们将密切监测网址访问问题,并制作了一个新页面,用户可以实时地了解到在中国哪些Google服务是可用的。”他表示,中国政府“在我们讨论的过程中非常明确地指出,自我审查是不可协商的法律要求。”[1][43]
据道琼斯通讯社报道,Google 24日表示,不排除把部分员工从中国大陆调往香港或其他地方,但目前没有采取这种措施的计划。[39]
现时中国大陆地区用户如果未经任何技术处理直接访问谷歌中国的域名,并不会受到防火长城阻拦,但如果用户试图搜索中国政府认为敏感的关键词,则与google.com.hk的连接将会被防火长城强行中断一段时间。与对google.com的处理方式完全一致,敏感词也基本相同。《金融时报》24日指,中国政府已开始加大力度屏蔽Google香港的搜索结果,诸如在海外皆可正常搜索的中国领导人姓名等,皆会遭如上之连接重置。[44][42]此外,Google在声明之同时创建了一个“谷歌服务在中国大陆的可用性”网页,供用户查看Google的网页搜索引擎以及YouTubeGmailBloggerPicasa网络相册Google协作平台等服务在中国大陆地区是否可用,并在24日更将此网页连接加入google.com.hk简体版首页。[45]该连结已于4月1日移除。
3月30日,不少中国大陆用户反映无法使用Google.com和Google.com.hk搜索服务。美国时间30日晨,Google声明,他们在搜索页的网址中使用的一个名为“gs_rfai”的URL参数[46],结果由于包含了“rfa”字样,与在大陆被封锁的自由亚洲电台的网址和英文缩写巧合,遭到了中国的防火长城的屏蔽,使得大量的大陆用户无法访问Google的搜索页。Google称问题正在解决当中。[47]数小时后,Google搜索页的URL参数未变,但封锁被取消。Google也进一步声明,该参数于几星期前就已被使用,但当时未被封锁,因而应该是防火长城的URL封锁规则改变的缘故。[48]
google.com.hk繁体中文默认开启了SafeSearch功能,以审查色情粗口词汇(不包含政治审查),但可以设置关闭SafeSearch。简体中文界面中则无法将其关闭。而在中国版iGoogle的搜索建议中仍然具有原来的政治审查,但搜索无碍。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5 16:5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各方反应[编辑] Google公司
  • 而据1月14日援引《中国日报》的报道。Google公司方面表示,即便同中国政府的谈判未果,谷歌中国(Google.cn)因不能在中国提供未过滤搜索而关闭,也不会影响Google.com对相关中文语言搜索服务的支持。[49]据《华尔街日报》引述知情人士的报道,若Google.cn关闭,谷歌也将保留其在华的办公室,并继续改进中文版Google.com的性能。谷歌承认,预计届时Google.com会时不时被中国政府屏蔽,就像以往曾经发生的那样。[31]
  • Google建议个人用户为电脑加装安全程序,为系统打好安全补丁,更新网络浏览器,对于网络请求个人信息时要时刻提防,保护好个人隐私。[17]目前Google已经对其邮件服务器进行全面加密。[50]
[编辑] 政府[编辑] 中国政府
  • 彭博社报道,中国工信部发言人王立健在事后表示,目前不了解具体情况,不便作出评论。中国外交部亦直接拒绝评论。[51]
  • 13日正午时分,四大门户网站开始采用同一则标明来自人民网的稿件。与之前各门户网站编译的详细版本相比,这则稿件引用了谷歌高层不愿意继续审查“谷歌中国”搜索到的结果的表态,去除了对中国政府及网络攻击、入侵邮箱的指责。自此起,原有的谷歌新闻、评论链接开始变为失效,编辑们赶制的专题亦不再出现,网易亦关闭了相关新闻的网友评论功能。[52]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中宣部已经发出命令禁止谷歌退出中国事件的深度报道,国新办要求网站删除网友向Google办公室献花的文章及图片。[53]
  • 1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针对谷歌退场一事回应说:“中国的法律禁止任何形式的黑客攻击行为”,“中国互联网很开放,中国政府鼓励互联网的健康发展,而有关管理措施符合国际通行做法。”[5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10年1月15日表示,尚没有接到谷歌申请退出中国市场的报告,并称无论谷歌作出任何决定都不会影响中美贸易关系。[55]
  • 3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局负责人表示谷歌公司违背书面承诺、停止过滤并就黑客问题指责中国的行为是完全错误的。中国政府“坚决反对将商业问题政治化”,对谷歌公司的指责和做法“表示不满和愤慨”。[56]
[编辑] 美国政府
  •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对位于美国的邮件服务器受到黑客攻击及偷窃代码事件发表声明,呼吁中国政府作出解释,她说,这起事件引发了“严重的担忧和问题”。[57]
  • 华裔美国商务部骆家辉2010年1月13日敦促中国确保谷歌和其他美国公司的营商环境“安全”。[58]
  • 希拉里·克林顿1月21日就网络自由问题发表讲话时严厉批评中国政府,说谷歌事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表示“美国政府敦促中国当局就迫使谷歌公司宣布撤出中国的网络攻击事件展开彻底调查”,并希望“中国方面确保对这一事件的调查和调查结果的透明度”。[59]
  • 1月22日白宫发言人比尔·伯尔顿表示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同意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的看法。奥巴马对谷歌遭黑客攻击事件一直感到忧虑,要求中国政府做出解释。[60]
  • 3月23日美国国务院表示谷歌的做法是商业决定,国务院并未介入。但也认为信息自由为普世原则,国务院将继续与中方讨论互联网自由的问题。美国白宫则重申了支持互联网言论自由的立场。[61]
[编辑] 香港特区政府
  • 华尔街日报》就Google将中国大陆的搜索服务迁移香港一事向香港政府查询,港府重申香港并不会审查互联网,完全尊重信息自由,而进入以香港为基地的网站也没有任何限制,包括从中国大陆进入。[62]
[编辑] 中国[编辑] 网民

网友在中关村谷歌中国总部献花。


  • 中国Twitter用户对此反应剧烈,并纷纷在更新中加入“#GoogleCN”等表示关注,“#GoogleCN”、“Google”和“China”亦很快登上Twitter热门关键词榜并曾超越关于2010年海地地震的“Help Haiti”[63]
  • 有北京网民到谷歌在中关村的总部献花以示声援,他们不满政府箝制互联网发表意见的空间[64]。但有网民称献花的举度遭到保安阻拦,保安称献花需先申请,否则属“非法献花”。
  • 人民网1月14日转述中共中央机关报主办、《环球时报》旗下的环球网当日在进行中的在线调查,超过半数的受访网民表示“谷歌退出不会对其使用互联网产生影响”,另有约70%的受调查网民认为“中国政府不应接受谷歌提出的条件”[65]。随着消息的公布,之后的投票出现逆转。对此,环球网自称是“有人对环球网的调查发动干扰”[66]。环球网声称“逾七成受访网民认为谷歌事件实为美国政治操作”、“谷歌退出中国源于与百度竞争失利”等[67][68],但中国大陆作家韩寒在博客中质疑这个网络调查结果[69]
  •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有谷歌中国用户称,如果政府出于报复而再次屏蔽谷歌的国际搜索网站,他将尝试“翻墙”以继续使用谷歌[70]
  • 有中国网民发表和传播一篇名为《致中国政府和谷歌的公开信》的网络文档[71],其中的一位发起者指出中国政府与谷歌之间的黑箱谈判事实上漠视了用户的权益,并质疑中国政府和谷歌公司以往的审查过程是否透明,以及审查标准和相关法规是否清晰,过滤的内容是否涉及公共利益[72]
  • 英国广播公司记者在北京做了街头采访,有谷歌用户表示谷歌的行为“不太负责任”、“对用户来说就会很不方便”。也有人认为在中国就要“遵守中国的法律”、“许多东西在中国是心照不宣的,不必那么较真”,谷歌此举非经济行为属于政治问题[73]
  • 英国每日电讯报3月23日对谷歌事件和中国的谷歌用户群进行了分析,认为尽管百度主导整个中国的搜索引擎市场,但谷歌在中国的中等收入阶层中还是占有一席之地。其中,上海“富裕工薪阶层”在谷歌退出中国内地之前是谷歌搜索引擎的忠实用户,不过报道在调查了上海的“谷歌用户群”后得出结论:“谷歌并没有赢得他们的同情”[74]
  • 部份网民认为谷歌不满中国网络审查制度而撤出是有骨气的表现,因而以其同音字派生出潮语“骨哥”[75]
[编辑] 竞争对手
  • 谷歌中国的竞争对手百度首席产品设计师孙云丰事后在自己博客中发表名为《关于谷歌退出中国》。[76](转载时谬传以《Google市侩,我感到恶心》为题)的博文,并在文章中就该事件对Google做出负面评价。认为Google是“市侩分子”,“因经济利益退出”,却用Gmail信箱被攻击来“涂脂抹粉”,他对Google“感到恶心”。此言论在网上遭到很多网友批评[77],孙云丰后来关闭了此文。其他转载此文的网站也陆续删除相应文章,据称是受到了百度方面的压力。[78]
  • 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百度负责广告销售的员工表示,百度已经安排逐个联系Google的广告客户,其“内部调侃这是捡钱计划”。花旗证券分析师凯瑟琳·梁在研究报告中也认为,百度可能会抢到谷歌留下的中国市场份额的大部分。[79]
[编辑] 韩寒
  • 1月14日,中国大陆作家韩寒接受了土豆网的采访,记者问韩寒对Google退出中国有什么看法,韩寒对此很惋惜,他认为很多先进的网站都离开了中国,中国互联网将变成最大的局域网。但采访录影在发布后几个小时,在中国各大网站均以“违反相关法律”为由被删除和禁止再次上传,目前只能在YouTube和少数中国国内小型门户网站网站才能看到[80]。1月17日凌晨,韩寒就此事发表一篇名为《我只是在猜想》的博文[81],但就在发表后不到几个小时,该文章的博客地址页面就显示:“很抱歉,该文章已经被加密!”字样。该文章的转载版本也被大陆各重要媒体删除及禁止传播。
  • 韩寒在3月25日更新的博文《十块钱更实在》中表示谷歌是一个很好的公司但有一个失策:谷歌高估了自由,真相,公正等在中国很大一部分网民心目中的价值,所说理由无法让这个民族的大部分人民认同和共鸣。他讽刺称:“一个能吃转基因粮[82]地沟油菜三聚氰胺奶,打劣质疫苗针的民族,他们的忍耐力是你所不能想象的高,他们的需求是你所不能想象的低。”[83]与之前的有关Google的《我只是在猜想》一文相同,此文现也已显示被加密。
[编辑] 媒体
  • 第一次声明发出后,中国各大网络媒体曾做过报道,但随后都将谷歌退出中国事件从主要新闻报道中删除,并且回避了谷歌声明中的网络审查,大多将谷歌中国退出中国原因解释为“谷歌中国在华业绩不佳”或因“在华劣迹”而运行不良。[84][85]
  • 在Google正式宣布关闭中国版搜索服务后,由于中国官媒的舆论导向,中国各大门户网站,几乎一边倒地支持政府在谷歌问题上采取的立场。美国之音称,有大陆著名门户网站只显示对政府有利的言论。香港《南华早报》报道说,中国各大网站和媒体均接到上级宣传部门的口头电话通知,在谷歌问题上,要和政府保持一致。[86]
  • 中国大陆的主要报纸,除《环球时报》等评论类报纸对谷歌退出中国进行评论之外,其他报纸和网络媒体基本对谷歌持谨慎态度,而环球时报中文版认为谷歌“向中国政府挑战”,钻中国“一国两制”的空子,“跑”到了香港,“违反”中国法律。[87]
  • 2010年3月27日,《重庆晚报》在“悦览室”版面中刊登了一篇名为《网络神兽古鸽迁移记》的文章, 普遍认为这是以隐语的方式记述谷歌部分业务退出中国大陆市场一事。随后文章的网络版已被删除。[88][89]
[编辑] 其他地区[编辑] 媒体
  • 卫报》在其文章中说,Google的网络审查与另一家公司百度相比都是保持低限度的,这为别的企业树立了一个榜样,那就是多为用户想想而不是仅仅为了商业利益。Google为在中国的员工的潜在威胁考虑,所以是由总部作出决定而没有中国分公司员工参与。[90]
[编辑] 其他IT公司
  • 雅虎发言人向《华尔街日报》表示雅虎站在Google这边,反对侵犯用户隐私的行为。[91]而雅虎的中国合作伙伴阿里巴巴则认为“雅虎上周就谷歌事件做出的声明和支持谷歌立场的表态,由于缺乏事实根据,因此是草率的。阿里巴巴对此并不同意。”其创始人马云表示,自己愿意提供中国政府所要求的任何信息,阿里巴巴始终遵守中国各项法律法规。[92]
  • 微软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表示,这次的事件是“谷歌自己的问题”,“每个大公司都在遭黑客攻击,我不认为这是互联网安全环境的一个基本变化”。鲍尔默还表示,微软公司在中国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
  • 美国惠普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克·赫德也认为,中国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市场。据悉,来自中国消费者的强烈需求是去年美国技术产业的主要支柱之一。
[编辑] 专家
  • 2010年1月23日,CNN注销安全技术专家Bruce Schneier的评论,指出Google向美国政府提供后门,使黑客得以入侵Google的服务器。[93]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5 16: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影响
  • Marketwatch报道,在1月13日谷歌宣布可能退出中国后,当日竞争对手百度股价大涨13.71%,同时谷歌股价跌约0.6%。[94]
  • 3月23日根据DoNews的统计,当日百度股价上涨1.77%,谷歌股价回落0.45%。而自2010年1月份谷歌宣布考虑撤离中国以来,百度股价共上涨44.5%,Google股价跌近6.5%。[95]
  • 域名注册服务商GoDaddyNetwork Solutions宣布停止.cn域名注册服务,但公司称与谷歌事件无关,停止原因是中国要求域名注册公司向政府提供域名申请人的身分证明文件的彩色图像、商业许可证和已签署的书面合同,GoDaddy只是不愿把客户个人信息上交中国政府。[96]
  • 由于防火长城使大陆访问Google搜索服务不稳定,导致其中文搜索的流量出现了大幅下降。一些广告客户向英国《金融时报》表示,他们将转向百度等其它搜索引擎。[97]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5 16:5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8-24 02:29 , Processed in 0.014047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