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808|回复: 3

[原创] 母亲手中的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2 16:3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母亲一生中曾也有过一点小权力,执掌过全队七八十号人口粮和粮食仓库的大印.这是她一生中的荣耀,是一个让乡亲们最放心的掌印人.   母亲是一个诚实的人,她一生中育有四男二女,虽然她没有文化,但她却知书达理,教子有方.对夫敬重,对子女严格,对乡邻亲和.她做任何事总是礼让三分,从不与人争高低,上至七老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十多岁的孩童,都对她十分的尊重.队上的干部对她更是好评有加.    记得那还是大集体的年代,我们这里的村还是称大队,村民小组叫生产队,生产队有自已的队场,有会议室,有猪场,有羊场,有牛场,主要的是有粮食仓库.粮食仓库还分社员的口粮,种子粮,集体公粮.以及余粮.不管是那一种粮,只要存在生产队的粮食仓库里,都要盖粮印.那时上级有规定仓库光有保管员还不行,尤其在开仓库时必须还有生产队会计和掌管粮印的人一同到场,三人到齐了才可以动用仓库的粮食.一般的生产队动用粮食大都是收获粮食归仓,社员分口粮,集体缴公粮,付饲料粮.平时动粮时间不是太多,基本上在这种情况下,都是需要盖粮印的.   生产队对于选掌粮印的人很重视的,要出身好,思想好,品德好,忠于职守,不调皮捣蛋,在群众中有威望.不知怎么的,在生产队社员评选会上,母亲竟被选上了,选上的那天母亲很激动,那高兴劲就象现在的人中了500万大奖一样,竟然兴奋一夜没睡好.她把粮印藏到了房间的木箱中,甚怕被别人偷走.母亲履行职责十分的认真,不管多忙,只要队上的干部一喊就到,而且坚持到粮食收或分结束.其实,干这个粮食掌印工作,一年到头也没几个工分,我记得大概就是记三十分工,那时的工价,好的时候一分工七八角钱,也就二十多块钱;年景差的时候,一分工也就二三角钱,最多也就十块钱不到.但我母亲从不因工分多工分少而不尽职.在那个年代,母亲把掌印当成了一种荣誉,一种信任,一种职责.记得有一次,我那时也已是十三四岁的大孩子了,队里干部来叫母亲,正好母亲下地干活去了,家里也没其他大人,我就主动拿着印去了粮库,半路上遇到了刚回来的母亲,母亲看到我一个小孩自作主张拿印,狠狠的把我唬了一顿,从此我再也不敢去动这个印了.   母亲为集体办事就是真格实在讲原则,不管是谁,违反集体规定,违反原则的事,她坚决不办.那时生产队干部多,除队长会计保管员外,还有三个副队长,有两个劳动组长,有劳动组记工员等,对母亲来说他们个个都是她的上司,谁也不能得罪.然而母亲却不这样认为,她曾说过:我掌粮印是社员们集体选的,大伙信任我,我就要为大家执好这个粮印.记得有一次,队上分口粮,家家户户都按会计名单分了口粮.可到了中午吃中饭的时候,有一个干部家属来说要分口粮,要母亲再到仓库去一下,母亲觉得这家干部上午已分了一次,而且是保管员的亲戚,会计又不在场,觉得其中必有文章,母亲就认为要喊会计核实一下再分,在母亲的坚持之下,这个干部家属并托词说以后再分而走了.   母亲一生就是这样一个人,她不攀高,不附权贵,坚守人穷志不短.那时我们家里人口多,粮食常常不够吃,是吃了上顿愁下顿,有人说那时跟干部处好了关系,何愁没有粮食吃.可母亲她认为宁可勒紧裤带,也不白拿集体一粒粮.母亲一直把掌管粮印当成是她一生中至高无尚的荣誉.   几十年过去了,粮印早已成为陈年旧事,可母亲在那个时期的一种精神,深深的烙印在我的心中. (王阿林) 地址:江苏省东台市唐洋广电中心 邮编:224233 电:18912519350
发表于 2012-5-12 23:3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母亲就是孩子的丰碑,相信您也如您母亲一样。
 楼主| 发表于 2012-5-13 09:35:4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版主!母亲是儿心中的灯!
 楼主| 发表于 2012-5-14 10: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7-20 09:07 , Processed in 0.010692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