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332|回复: 0

你看那满树杏花绽如雪(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25 10: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见到朱杏玉的那天,她的办公桌上正巧放着一袋从老家带来的杏子。“我老家门前种有一棵杏树,这棵杏树到底有多老,没人能说得清楚,只是在我出生的那个月,满树杏花绽如雪。”当记者问及她名字的由来,朱杏玉立时打开了话匣子。

  短发、圆脸,眉宇之间智慧闪烁;步徐、音柔,举手投足透着从容。昔日杏花树下的怀梦少女,如今已是三尺法台上的一抹亮色。从地处偏远条件艰苦的人民法庭,到全省首家常驻式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再到“门诊式”诉讼服务中心,朱杏玉用22年的时间,讲述了一名基层法官的成长故事。

  “虽然人很累,但我的心从没觉得苦!”

  1993年学校毕业后,朱杏玉一脚踏进了武进法院神圣的大门,正式开始了她的法官生涯。初进法院,朱杏玉主动要求到湟里人民法庭工作。湟里法庭位于武进西北角,地处偏僻、路途遥远,条件甚为艰苦。但初出茅庐的她“不管不顾”,这一呆就是十二年。

  如何快速转型成一名法官,这是朱杏玉就职后遇到的最大的一个问题。为了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跟上法院工作的节奏,朱杏玉给自己定下了两个“不分”原则:事情不分分内分外,只要到自己手上绝不马虎对待;同事不分业内业外,待人秉持谦虚谨慎态度,力求做到见贤思齐。

  因为法庭里没有女同志,很多时候,同事们都把朱杏玉当成男同志。赴外省执行、凌晨执行等“苦差事”,她从不落下。为了寻找一名被执行人,三伏天里朱杏玉和同事在滆湖的柴油船上暴晒近3个小时,回来后暴露的皮肤全都红肿脱皮,好似火烧;为了让几十名农民工安心回家过年,朱杏玉和同事连夜赶往青海,在零下20度的寒风中苦苦等待,最终用诚心感动了企业老板,成功追回货款,将工资及时交付到民工兄弟的手中。

  朱杏玉总说:“今天最晚也是早。”为了赶这趟“早”,她临产前一个月,加班赶写裁判文书直到晚上12点;产后不到3个月,主动要求提前上班并参与庭里的大执行。法庭同事田卫强说:“朱杏玉上班准点但下班很少有准时的。有时候晚上6点多了,她还在调解,但是她女儿放了学还在校门口等着。我们就帮忙把孩子接到庭里,陪她做作业,辅导功课。”

  从书记员到审判员,朱杏玉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田野乡间辗转奔波。为了工作方便,她把一头长发理成了干练精神的短发。圆脸熬成了尖脸,眼角熬出了皱纹。朱杏玉心中的法律之树,在基层肥沃的土壤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湟里法庭老庭长陈和生说:“朱杏玉的办案质量,不管是调解案件还是判决案件都是出类拔萃的。调解案件反悔的基本没有,判决的案件,99%都是维持原判。”

  回顾12年的法庭生涯,朱杏玉感慨万千:“说心里话,当时确实很累,总觉得觉睡不够,但是我的心从来没觉得苦。”

敢于尝试产生“武进经验”

  针对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收案多、涉诉信访多和审理难、调解难、执行难的“两多三难”现象,2010年,武进法院在区交巡警大队设立全省首家常驻式交通事故巡回法庭。朱杏玉受命担任巡回法庭庭长。

  面对这个全无先例可循的“新生事物”,朱杏玉用一句话坦言了自己当时的状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但十多年的一线法庭工作经验又让她充满信心,“只要是老百姓需要的,认可的,我就大胆闯、大胆试。”

  按照当时的创设思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将沿着“创设平台、驻点办公、多方联动、协作共赢”的路径稳步发展。朱杏玉认为,巡回法庭的建立和发展重点难点都在“多方联动”上。如何将法院、公安交警部门、保险公司和人民调解组织四方联动调解机制的优势发挥到最大,成为了朱杏玉工作的重中之重。

  “当时要和外地的保险公司达成合作,谈了很多次,但是一直没有谈成。后来借助我们当地的保险行业协会,才最终促成了这次的合作。”当记者问及创设之初什么事情觉得最难时,朱杏玉平静得好似在说一件工作中极平凡的小事。

  2013年年初,退休教师马成骑电动车横穿马路时被一辆飞驰而过的汽车撞倒。同年7月,马成将肇事者和保险公司告到了武进法院。本以为会是一场持久战,但是递交诉状后的一周,马成就接到通知前往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参加调解,并在调解成功后,当场就拿到了十万元的赔偿款。

  在朱杏玉的带领下,道路交通事故赔偿纠纷处理进入“快车道”,案件审理周期由原来的75天左右缩短至22天,调解撤诉率由原来的30%上升到79%,当事人自动履行率超过95%,“便利、有效、低成本”的“武进经验”在全省法院系统推广。

“我是不完美的完美主义者”

  今年三八妇女节这一天,武进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女干警都收到了一捧美丽的向阳花,送花的不是别人,正是曾经的信访老户徐修明。年事已高的徐修明在诉讼服务中心干警的帮助下,解开了多年的心结。而用他自己的话说,最要感谢的就是朱杏玉。

  2011年年底,武进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正式投入运行,朱杏玉担任负责人。上任后,朱杏玉倡导“服务在司法起点”的理念,建立晨间提示制度,推行“责任制服务”,开展服务承诺,实现首问一站式服务,努力解决群众诉讼中的问累、跑累、诉累。

  2012年4月,安徽人张某、王某因无法讨回某厂拖欠的5万余元加工费,至武进法院请求立案。朱杏玉查看起诉材料后知道,这起纠纷若进入诉讼程序,张某、王某很可能因为证据材料缺失而败诉。面对这样一种情况,朱杏玉没有简单地回绝当事人,而是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找到了被诉单位负责人,通过调结促使双方结清费用。最终,这个困扰了张某、王某两人五年的问题在一周之内便得到了解决。

  服务跟上去了,老百姓的满意度有没有跟上去?诉讼服务中心成立后不久的一件小事,让朱杏玉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思考。

  一天上午,一名行色匆匆的当事人跑到法院来立案。因为相关材料未准备齐全,窗口的工作人员耐心地向其解释,下次来立案时还需携带哪些材料。但就在这时,当事人突然有些情绪激动,对窗口接待人员的语气也极为不善。

  见此情景,朱杏玉陷入了沉思:如果当事人带着情绪来又带着情绪走,不论服务再怎么贴心,老百姓都不会买账。认识到这一点,朱杏玉开始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

  在朱杏玉的牵头带领下,诉讼服务中心与常州大学法学院共建“法律诊所”,每周定期由教授“坐诊”,平时则由大学生志愿者提供法律服务;与区司法局共建“法律援助站”,专门派人提供法律援助。

  “我希望能够给当事人提供一个完美的‘就诊’环境、完美的‘治疗’过程、完美的‘愈后’结果,现在我们还有很多不足,但是我们希望诉讼服务中心能够一步步继续接近完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6-2 14:40 , Processed in 0.017730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