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893|回复: 5

[原创] 战地寻访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27 11:4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战地寻访记

                     
     薄雾笼罩群山,虽看不清晰,但那翠绿的山脉,逶迤的河流, 村落梯田依稀可见。这条人迹罕至的碎石路是战后新开辟的,也是通向八里河东山的主要通道。面包车在这条曲折崎岖的山道上左冲右突、上上下下、颠颠簸簸,不时经过深涧峡谷,转过一座山又遇一道岭。眼前掠过的是成片的芭蕉林,甘蔗地,高低起伏、树木繁茂的山峦和各种奇花异木。山高、林密、坡陡、弯多,那坡度大多在40—50度,那弯也多有60—70度。车过险要处,不仅自己心里发毛,也为驾驶员老赵捏着一把汗。
     我们几个战友这一行是相约到三十年前战斗过的地方寻访的。当年我们部队在这一带遂行防御作战任务,我们几个虽然来自司政后、战斗连队各个部门,但都在一线阵地上待过,因而一直有亲眼看一看当年战斗过地方的冲动。当年我们是借着黄昏暮色悄然来到这群山环抱的陌生阵地的,今天,面对这连绵起伏的群山,谁还分得清哪是哪啊。所幸我们聘请的驾驶员老赵就是当年支前的当地民兵,他不仅驾驶技术过硬,对这一带地形地貌、对当年部队的作战情况也非常的熟悉和了解,就自然充当了我们的向导和解说员。同行的老周当年是作战参谋,在老赵的引导下我们确定了站立点后,老周就显示出他作战参谋的精干、准确和机灵来了。“大家看,那就是八里河东山,那里就是敌方阵地!”八里河东山是我们部队当年坚守的防御阵地,在我的映像里,当年的东山上树木被炮弹削去了枝桠,远看就是一根根树桩杵在那,而眼前的东山层林尽染,树木繁盛,哪还有当年战场的影子啊!大自然自我疗伤恢复的功能是非常强的。我们的目的地是要上到东山主峰1175.4高地——“八十年代的上甘岭”上,在碎石路尽处,老赵说,下一段路要靠大家自己爬了,于是我们就在茂密的杂草丛林中,沿着羊肠山道拾级而上。这石阶路估计也是战后为便于驻防部队巡逻和人们来参观而修建的,两边不时有雷区的警示碑,我们只能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战时这边境线上交战的双方为了防止对方的侵入都布满了各式地雷,因而触雷伤亡的事在这里是屡见不鲜的,我们战友当年就有好几个是触雷伤亡的。这雷区也给边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老赵告诉我们,这里的边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触雷致残的人。这战争的后遗症可不会像大自然恢复那么容易啊!这段山路虽不是很远,但要往上爬也是相当费力的,同行的大何人高马大,加之心脏不适,走到一半就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了,只得停下休息,其余的几位战友坚持着相继攀上了主峰。主峰上当年战士坚守的陈迹还在,瞭望台,猫耳洞, 简易工事……让人遥想当年,感慨万千。在一处洞穴的门上,用红漆骇然书写着“贪生怕死莫入此门”几个大字,似乎告诉我们这里当年处境的险恶。是的,作为八里河东山的主峰,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自然生存环境也异常艰苦,保障供给非常困难,而且常遭敌军炮火袭击,所以被誉为“八十年代上甘岺”。八里河东山与西侧的老山隔江(盘龙江)相望,眼前,敌方的大青山,小青山,那拉口,猛洞等前沿阵地尽收眼底。这里确实是边境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难怪敌我双方在这块地方你争我夺耗时近10年时间。我们当年没有上过主峰,只在东山的附属阵地上待过,现在登上主峰,才对当时上级的摆兵布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从东山主峰下来,我们沿线又寻访了当年的其他附属阵地。“这里是炮阵地,那里是炮兵的观察所,那山头上是某部指挥所……”参与过当年布防计划的老周一路介绍着。“停车,停车!”在一块悬崖绝壁处,有战友惊呼,指认这里就是吊竹山,当年这里几十米的瀑布凌空而下,是通往东山阵地的必经之处。当年我也拄过竹杖在这里留过影,因而印象深刻。然而如今这里已不见了瀑布,只留下了崖壁。老周介绍说,当年敌特就是从这悬崖瀑布上下来破坏了我们设在东山的雷达站的,给我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可见一线防御也是防不胜防的。
     沿线的小山村就分布在谷地山坡上,八里河村,马鞍山村,天保村,芭蕉坪村……这些边境山村当年饱经炮火袭扰,也是一线部队驻防守卫的地方。老胡当年的团卫生队就安扎在天保村旁的一个山洞里。30年了,山村变化很大,要找到住过的山洞谈何容易,我们在村庄东寻西找,几个年轻的山民自然不记得当年的情况,这时一位老阿婆笑盈盈地迎了上来,冲着老胡就喊:“胡军医,你还记得我吗?”老阿婆叫王正怀,今年已经77岁了,身子硬朗,衣着整洁,慈眉善目。当年山民们为了躲避炮火,绝大多数人都跑到山上去了,王阿婆冒着生命危险为子弟兵烧茶送水磨豆腐、与干部战士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是当地有名的支前模范。王阿婆拉着老胡的手诉说着卫生队为山民们送医治病的件件往事,硬拉着大家到她家里坐一坐,还捧出热气腾腾的玉米棒子给大家吃,并告诉我们是子弟兵为边民赢得了安定环境,你看天保村变化多大,山民们大多数都住上了两层楼房了,她家两个儿子两上两下的楼房就挨在老两口住房旁边,这些都是托解放军的福啊。离开天保村我们来到了芭蕉坪村,这里当时是团部指挥所所在地,我们的车子在“帐篷小学”的门前停下来,帐篷小学是当时的守军为了解决山民小孩上学困难所创建的,作为一所战地小学,子弟兵的爱民行为名声远扬,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和关注。如今,当年这里的帐篷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设施完备的整洁校园。走进校园,看到一群孩子在操场奔跑嬉戏,快乐的玩耍,有的在打乒乓球,有的在做游戏,有几个小男孩在二楼教室的走廊上扶着栏杆向我们热情的打招呼,对着我的镜头,孩子们做着各种鬼脸,一点也不胆怯。遇到年轻的马老师,她告诉我,目前帐篷小学有80多名学生,这些大山里的孩子不仅享受免费教育,学校中午还为孩子们提供一份免费午餐。我为这些边疆山区的孩子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而由衷的高兴。
     老山战区是一个整体。老山、东山互为依存,既然来到战区,老山也肯定要去看一看的。老山是当年防御作战的主要防御方向,与八里东山互为支援,对外介绍老山战斗实际上也包括东山在内。上老山的路明显地要好走多了,基本上都是水泥和沥青路面,沿途我们看到很多工人在铺设沥青整修路面,一看就是上等级的公路。路好走,人也感到轻松,不觉时间就到老山主峰了,当时那感觉在东山上看到的东西要比老山更丰富些。其实,老山当年所承受敌军炮击和进攻的压力是很大的,付出的代价也大。你看老山主峰,当时硬是被炮火削平了2米才形成了现在的一块平整的场地。场地迎面竖立着当年拔点战斗中第一个冲上主峰的张大权烈士雕像,让人肃然起敬。在通向前沿的堑壕口,为便于人们参观了解,建起了老山战斗简易陈列室。这里已经成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走过陈列室,我们沿着堑壕,一路看去,猫儿洞,烽火台,屯弹洞,暗堡等。面对这些遗迹,听老赵绘生绘色的介绍,我们仿佛又听到了当年震耳欲聋的枪炮声。站在老山主峰,敌方的阵地近在咫尺,这犬牙交错的阵势,可见当年坚守的不易。放眼望去,通向对方河江省的道路清晣可见,老赵告诉我们,前不久对方公路上军车活动频繁,似在加强-线防备力量,这是要引起我们警惕的。从老山的阵地上转一圈,我们在一组当年流行于前线干部战士之口的歌曲石雕前站立良久,“血染的风采”、“望星空”、“十五的月亮”、“母子情,两地书”、“小草” ……这些都是当年阵地上的战士十分喜爱的歌曲。今天重温这些歌曲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是啊,当年我们的战士在前线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浴血奋战,牺牲奉献为了什么呢,这些歌曲正是表达了他们的心声啊!
     在寻访路上,我们的行动自然地受到了边防战士的盘查。守卫八里河东山的是边防某部“钢七连”,年轻的中尉连长得知我们是当年的参战老兵时,一个立正敬礼表达了他的敬意。其实我在心里想,这些年轻的官兵长年守卫在祖国的边疆,责任重大,条件艰苦,还时刻面临着生死考验,他们才是更值得我们尊敬的人。老赵告诉我们,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前后双方边界勘定之后,边境就恢复了常态。设在船头的天保口岸双方的贸易往来十分频繁,两边的人员车辆办了通关手续后,进出很方便。我们下榻在船头,在小镇上散步,看到盘龙江的沿江风景带正在加紧建设。傍晚,江边的音乐喷泉引人注目,边民们悠闲自得,打球、跳舞、露天小吃、逛贸易集市……一派休闲安逸的景象,你哪里想到这里当年是敌方重点炮击之地。可以预料随着双方关系的进一步改善,船头必将成为一个繁荣的边贸集镇。
     寻访期间,我的脑海里时常萦绕着“战争与和平”的字眼。我在想30年前的那场战争为我们赢得了几十年宝贵的和平建设环境;我在想当前东海,南海上空阴云不散,我们国家周边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在想和平年代国人的国防意识应该如何确立;我在想我们如何推迟战争,避免战争,争取更多的和平环境-----。我想的更多的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树欲静而风不止!侵略者是没有任何道义可讲的,当年他们能置国际惯例于不顾,抢占边境“骑线点”蚕食我领土,骚扰我边民,谁能保证他们不会故伎重演呢?侵略者是跟贪官一样不长记性的,只有你的拳头足够有力,才能让他不敢妄动。只有常备不懈地扎牢篱笆,才能不给盗贼空子可钻。一句话,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没有边境的安宁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离开当年的战区,我们又走访了当年我们部队临战训练的的驻训点,通过当年的见证人记下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它印证了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的颠覆不破的真理。回昆明的车上,路旁的一丛丛凤尾竹一如欢迎我们的到来,以优雅的身姿向我们招手告别。
发表于 2014-10-28 20:4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双方争夺的战场,现在在我们境内吗?
发表于 2014-10-31 21:5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向老兵们致敬!向为祖国安宁而献身的英雄们致敬!和平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更应珍惜!
发表于 2014-11-1 01: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夏春华
   完全赞同!
发表于 2014-11-20 10: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30年的时空交错跃然呈现,猫儿洞、烽火台、屯弹洞,高山、密林、陡坡,见证着战争与和平,还有严总笔下可爱的凤尾竹频频点赞。
发表于 2014-11-20 12: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一个,拜读文章,拜读经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6-11 23:37 , Processed in 0.040221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