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34|回复: 1

[原创] 苏北情歌(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1 10:3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家   境
       就在这个典型的贫穷的苏北农村里,却有着一位美丽的姑娘,她没有普通庄稼孩子的粗鄙与野性,不像他们的黝黑与粗糙,反之,她却有着不太合群的娴静与美丽,似乎肥沃的土地将所有的养分都用来滋润了她,年方十五而亭亭玉立,白皙的脸蛋上挂着一双闪亮的大眼睛,浅浅的笑容里透出两个可爱的酒窝,她的嘴上总残留着淡淡的春风一般的笑意,眼里又有明亮的阳光闪过,似乎整个春天都写在了她的脸上。虽然红棉袄上辍满了补丁,由于营养不良而略显羸弱,但她却总能以干净整洁的仪容和温柔可亲的笑容,让人欢喜,让人愉悦。她兄妹三人,十七岁的哥哥在家务农,九岁的弟弟在大队学校上学。父亲四十多岁了,一米七五的个子,脸上一脸的麻子,队里人称沈麻子,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每天过着日出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平时穿一身土布衣,脚下穿着草鞋,叼着一个旱烟袋,劳动空闲时间能抽两下,对于他来说是一种享受。他也有着农民的精明,在那动辄就会割到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每家只能养三只鸡,一头猪。可他家养十几只 ,每天放出三只散养,其它的关在家里。后期抓的松了,农闲时到墓地挖棺材板,做成瓦夹子卖给砖瓦厂,挣来钱贴补家用。小日子却依旧紧紧巴巴,有了上顿没下顿。沈麻子平时脾气特别不好,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对巧云母亲就拳打脚踢,砸锅摔盆来出气,对三个孩子管教就更为严格,每天早上除做饭的都要外出去捡粪,打猪草,不够斤数不让吃饭,还要挨打。母亲人们称大凤子,老实本分,从没有跟左邻右社,红过脸,吵过架。家有三间土坯房,用土脚(泥土做成的砖头大的坯子)堆成,为了防雨水冲走土墙,周围用破草帘护在墙皮。麦杆草糊上泥土作为屋顶,木条框插干芦柴就是大门。家徒四壁,堂屋里只有一张破旧条台和一张破烂的饭桌,几张长条木凳,厢房也只有简单的用竹子做成的床和破烂不堪的衣柜,西侧搭一土坯屋支起锅灶当作厨房。
                                                            相   遇
     一个风寒料峭的正月初十,年味还未散去。“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纹,短日有冷光。”万木依旧凋零,坡上更不见青青草,只有一丛丛被寒冬侵蚀得枯黄的芦苇在风中瑟瑟作响,所剩无几的芦花随风飘舞,显得势单力薄,又无可奈何。虽然春节过后花花草草还没有恢复往日俏丽的容颜,一样的阳光,普照苍茫大地,总有几许温暖。麦子们正安分守已地在麦田里打盹,全然不顾大自然的冷漠,与其同在的油菜则多少有点弱不禁风,那就苫上一些稻草吧,权当御寒的冬衣。虽然是春天,但天气异常的寒冷,气温在零下十几度,恰好春节前下了一场大雪,雪一融化,地面结上一层薄薄的冰,而河面却厚可行人了。然而,再冷的天气对于淘气的男孩来说也是无关痛痒,怎么也减不了玩耍的兴致与乐趣。而此番时节的乐趣就是用木疙瘩做成“黄牛”,放在光滑的冰面上用鞭子抽打它,“黄牛”如陀螺般旋转,就是苏北的传统民间游戏“抽黄牛”了。
今天正是新学期开始的日子,巧云在大队学校上完了两年的初中,聪慧而上进的她自然是名列前茅,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公社高中。公社中学离巧云家十几里路程,要路过三个村庄、几座小桥和打谷场,步行一个小时左右。早晨,巧云挎着自己做的红书包,怀揣着录取通知书和母亲给的五元钱学费,踏上了上学之路,道路虽泥泞,心情却很愉悦,穿过了小村庄,跨过了独木桥,越过了打谷场,到了学校。只见学校大门朝南,铁门门楼上挂立着毛主席像,下方是“毛主席万岁”五个大字,左侧是吴桥中学的木匾。穿过校门,映人眼目的是八幢平房校舍,高矮不齐,排列错落。空地上间杂地生长着不知名的花树,一片衰残景象,尚有点点薄雪残留,与屋顶和球场、空地上的成片的白连成一片,在太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十分剌眼。日头升高,校园也渐渐热闹了起来。
巧云来到自己所属的高一(三)班,一进教室,就看到了黑板上写着的
“欢迎新同学”
几个粗大有力的大字,讲台上围满了报名登记的同学,中间则坐着一个戴着眼镜,身穿灰咔叽布上衣的四十多岁的男老师,正在给核对录取通知书的报名同学花名册打记号,开五元钱学费的收据。巧云见同学们报名的人差不多了,从包里掏出录取通知书和学费放老师的面前。看到录取通知书上沈巧云的名字,老师不急不慢将眼镜向上推了一下,抬起眼皮看了她一眼,拿着巧云的录取书同花名册核对了了一下,然后打了勾,带有一口上海腔的语调问道:
“你是沈巧云”。
巧云腼腆回答:
“老师,我就是沈巧云”,就算是认可了巧云的高中生身份。老师将学费收下并开了收据,巧云拿着收据到教务处领书本,课本有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政治等课本。拿到崭新的课本,巧云心中有着一份说不上来的亲切与感动。
今天是报名领书的一天,领取完书后,巧云便肩挎书包急匆匆往家中赶。刚出校门,便听到后面有个人问道:
“你今年也上高中一年级?”
回头看去,有一个长相憨厚的男孩同样挎着黄书包,正滑着泥泞快步往前赶。腼腆地回答说:
“是的”,
“我也是今年报名的学生,在高中一年级二班。”
巧云这才鼓起勇气仔细端详了一下男孩,一米七左右的身材,国字脸、大眼晴,双眼皮,憨笑的脸上透着一份亲切。全身着灰色的补了又补缝了又缝的工作服,脚下是一双草编的棉鞋,却也干净整洁,全身上下流露着一份精神气,显得很有活力。
“你叫什么名字?”
“沈巧云,家住在燕子角大队第三生产队,就在前面村庄,高中一年级三班。”
“我叫耿彪,家住在新北大队第二生产队,我路过你们队”。
就这样从认识到熟悉,两个人边走边聊,当要过到一个由木桩组成的的五六米长左右的小桥上时,看着颤颤巍巍的湿滑的桥面,早上来的时候桥面上泥土冻上,走上去还可以,可是由于太阳的照耀加上来来往往的行走,桥面显得湿滑了,当巧云看到桥面这样有一丝害怕,有心想让耿彪先过去,等一会儿耿彪过去自己再慢慢过桥,可心细的男孩还是看出了巧云的心思,便大大咧咧地向巧云伸出了手。
“来,我帮你一块过去”。
巧云不好意思,脸一下子红了,望后退了一步,耿彪便笑道“不要紧,我挽你过桥不要怕”。
巧云更是过意不去了,脸上有种辣辣的感觉,犹豫了一下便拉住了耿彪伸了半天的手。就在两手相触的刹那,全身好想过了电一般,一股热流席卷而过,巧云忽然感到一阵眩晕。过了桥后,急忙松开了手,连声谢谢都难以说出口。就这样,不知不觉来到了巧云家方向的一个十字路口,两人就要分手了,到底还是耿彪先开了口:
“明天,我在这里等你?”
这时巧云倒好像来了勇气:
“不要麻烦了,今天谢谢你了。”说完向家的方向走去,寒风正劲,可脸上那份潮红与热辣的感觉却始终无法褪去。等跑远了却又忍不住地又回头看了一眼,耿彪早已离去,但似乎那个熟悉的长着一棵破败的槐树的村口,变得可爱了起来,突然有了点看头。
发表于 2014-11-21 18:5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9-9 04:49 , Processed in 0.019917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