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戚思权 于 2016-7-25 20:44 编辑
近日,母亲特意从乡下带来了几斤野生黄鳝,看着这些野生的黄鳝,让我想起童年的往事,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小时候晚上乐此不疲的去田里捉黄鳝的趣景,那真是一件最让人无比愉快的事情,,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那年代,晚上的乡村田野非常热闹,远处近处,东西南北,到处是星星点点的灯火在闪烁,那是大人小孩一起出来捉黄鳝,他们提着煤油灯或手电筒。每当夜幕降临,我就与同村里几个要好的伙伴,挽起裤腿,捋起衣袖,打着赤脚,头戴草帽,左手挑灯,右手拿钳,腰间挂着小鱼篓,沿着田梗或田垄走到无人的那片下到田里去。
晚上捉黄鳝,要比白天捉惬意得多。因为捉黄鳝一般都在夏天,夏天的中午是黄鳝吃食的高峰期,但这时的太阳也最晒人,我常常被晒得满头大汗。晚上捉黄鳝可以躲开炎热,偶尔还有微风。尽管晚上有些蚊子叮咬,但是还是比较喜欢晚上行动。晚上捉黄鳝大多使用黄鳝夹,黄鳝夹是由竹片做成的。两根长80多厘米、宽4厘米的竹片,被削得滑滑的,在竹片的三分之一处刻上规则的小芽,竹片中间钻一孔,用铅条将其固定,这样黄鳝夹就做成了。夹黄鳝的时候,只需要将竹片分开,对准黄鳝夹下去,两边的竹芽自动合到一起,黄鳝就夹住了。当然,竹片上的小芽要打磨光滑,如果过于夹或粗糙,竹芽会刺进黄鳝的肉里,可能造成黄鳝受伤或被夹死。
那时我们家附近的池塘、小沟、稻田里,晚上只要用手电筒照过去,就能发现黄鳝或温和地躺在水草下面,或慢慢地游动着。用黄鳝夹夹黄鳝是有一定的技巧的,要不惊动黄鳝,就得小心地将夹子张开,然后迅速地向黄鳝的中间部分夹去。夹得力量也要适中,重了黄鳝就会受伤或被夹死,轻了则会让黄鳝悄悄溜走。因为久经捉鳝锻炼,经验老到,只要黄鳝被照着,必定被捉,十有八九不落空。那时一个晚上,可捉到半篓子或满满一篓子黄鳝,开心得不得了,有一种满载而归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除了挑灯捉黄鳝外,童年时还学会了采用竹编鳝笼诱捕黄鳝。鳝笼也是自己动手编织的。砍来梗竹,破成筋,削成篾,编织成长30-40厘米,直径15厘米左右两端较细的竹笼,在笼的下端7-8厘米处,编上5-8片带有倒刺的簿竹片,形成倒须的小口,直径约5厘米左右,使黄鳝能自由地从外边钻入,而不能退出笼外。鳝笼诱捕黄鳝,属于“守株待兔”,它很适用于深水、混浊无法照明的田野和池塘捉黄鳝,第一下午先把鳝笼装上烧烤得香喷喷的蚯蚓饵料,同时用木塞或草团塞紧笼口,然后将一只只鳝笼在傍晚时分按入稻田、池塘、水沟里,喜欢夜间觅食的黄鳝嗅到鳝笼里散发出肉腥味的蚯蚓就会在食欲的引发下,挣开竹片的弹性而滑进倒须的小口去。“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竹片反拢后,它们就找不到出口而困于笼内,待第二天取笼收鳝,这些皮肤滑溜溜、活蹦乱蹿的黄鳝就成收获甚大的战利成品了。黄鳝又滑又难抓,有技术的人徒手可抓,用中指配合食指无名指用力突然夹取黄鳝,但有时候黄鳝小就很有难度了。
每晚,要巡回三次。遇到情况好,一晚居然能获得好几斤。等到集市日把黄鳝拿去卖掉,有微薄的收入可以购买学习用品时或者缴学费、撕布做新衣,也有的被父母哄去买油买盐但想到那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喜滋滋的、甜蜜蜜的。他们也会把一部分小黄鳝和一些弄伤了的黄鳝在家杀了吃,那随着饭勺、锅底的响声,喷香的气味弥漫着屋前宅后,全家都可美美吃上一餐,算是全家人改善伙食。
如今我已经进城工作多年,很少有时间到乡村去了,夏季每当菜场有黄鳝上市的时候,我就想起了童年捉黄鳝的趣事,那个美好的回忆永远粘贴我的童年记忆深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