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486|回复: 7

天妃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9 21:56: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碧云天下 于 2017-2-10 14:19 编辑

天妃闸

老盐城系列之十三

文/碧云天下


       刚读到老盐城渔民的风俗,摘录如下:
       渔船习俗~“满载会与满载酒”
      “旧时,渔民们在汛期出海之前,要举行贡会, 贡会的宗旨是“龙王保佑,满载而归”。因此又叫满载会。下海若能满载而归,便认为是龙王发了慈悲,船主须备足酒菜,拜谢龙王。然后全船人开怀畅饮,一醉方休,称之为满载酒。此俗已延续许多年,直至现在,渔船出海归来,家家都有饮酒放鞭炮的习俗。开网门每年的正月初,渔民出海之前,都要举行开网仪式。 这天船主装点香烛、恭奉三牲(猪头、鸡、鱼),船主领头,阖船渔夫人人跪拜海神,祈求出海平安,然后,众船民在船主家吃“满载酒”。酒后,由船老大主持祭网仪式:敲锣鸣炮,将渔网平放海滩上,请一孕妇在网上剪2~3个眼,然后再拖网上船,起锚开航。开船是,先将船调个头,谓之“攘风”。无风是,船老大站立船头,领头高喊“哦嗬嗬哦嗬---嗬”,叫做唤风,说是风在天上转,船上要人唤。”
       老盐城印象系列在创作整理中,格外关注些点滴,所以读后我首先想到了一点:同为沿海地区,海神妈祖民俗在盐城的流传状况,有没有可寻可觅之处?联想到盐城旧八景之一的“铁柱潮声”的天妃闸和天妃宫,那时,那里供奉的天妃不就是妈祖吗。
        天妃,宋代天妃娘娘,又称天后娘娘,简称天妃,俗称妈祖。是流传于我国沿海地区的传统民间信仰。是历代海运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过去,我国民间船舶都在船舶上立妈祖神位供奉,海上航行启航前要先祭妈祖,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天妃原为民间的神话传说,相传妈祖的真名为林默,又称默娘,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因林默娘救世济人,泽被一方,被历代朝廷赐封。南宋绍兴年间敕封她为灵惠夫人,后又晋封为灵惠妃。元代因倚重海运,故官方和民间都进一步尊崇天妃娘娘,极其重视天妃娘娘的祭祀,元世祖为此特地下诏书封妈祖为“护国明著天妃”,并书曰:“惟尔有神,保护海道,舟师漕运,恃神为命,威灵赫濯,应验昭彰”。明初郑和下西洋,对天妃的崇祀更为重视,永乐七年(1409年)加封其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清朝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加封其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仁慈天后”,雍正、乾隆、道光、咸丰年间先后10余次对其加封,至同治十一年(1872年),天后的封号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嘉佑天后”,达64字之多。由此可见,明清朝庭对天妃的重视。妈祖作为特定信仰,从产生至今经历了1000多年,起初作为民间信仰,后来成为道教信仰,最终成为历朝历代国家祭祀的对象。2009年10月,妈祖信仰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盐城北门外的天妃宫,又称天妃庙,也是有史可寻的,这是一段许多文章引用过的资料,光绪《盐城县志》记载盐城县天妃宫:“在北门外二里,旧志曰天妃庙,万历八年,(1580年)知县杨瑞云建,国朝乾隆六年重修。”明人胡希舜在其盐城县《重修天妃庙碑记》中记载:“天妃者,海神也,凡濒海郡邑,咸建庙崇祀之。其神最著灵异,郡邑之人有所祈祷于神者,皆应之如响。”历史上的盐城沿海虽为产准盐之地,然盐民渔民官府同样敬尊其为海神,立庙祭祀。
       天妃宫旁的天妃闸因天妃官而得名,前生为通惠桥,清乾隆四年春,由泗州知州汪文煜、盱眙知县叶本、河标游击胡成三人督建改闸,两年后建成。光绪二十三年天妃闸因闸门失灵重修,重修的天妃闸一分为二,南五孔、称大闸;北二孔,称小闸。两闸之间为夹河小岛,夹河小岛形似一条头西尾东的游龙,这里的居民就称靠近串场河的一段叫“龙头”,而最东侧那段小岛就叫“龙尾”。天妃宫就位于“龙头”之上,建有东、西二宫寺院群落,几百年间香火茂盛,连绵不断。
       1946年,老区人民为悼念不幸遇难的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曾将天妃闸改名为叶挺桥,并刻石纪念。
        天妃闸闸上、闸下水位差较大,水流急,非缆绳系船不能停泊,故闸下置铁柱以系船。每当水急潮涌,浪击铁柱,铿锵之声盈耳。清人高岑《铁柱潮声》诗云:“策马春城草色浓,石梁东畔访遗踪。高擎碧汉神光远,突立中流剑气冲。骇浪奔腾淹日月,惊涛洄涨吼鱼龙。荒原寂寞空千古,安得骅骝一笑逢”。老盐城旧八景之一铁柱潮声由此而来。
        天妃闸位置新洋港河,古称洋河,里下河地区腹部排水入海的主要河道之一。新洋港河串城而过,西起蟒蛇河,穿串场河,通榆运河,经南洋岸、黄尖至新洋港闸入黄海,解放后,新洋港河历经八次整治,1969年改天妃闸为204国道公路桥梁,时称北门闸桥。1975年,在疏浚新洋港工程中,拓宽天妃闸段河道,新洋港河向南岸拓宽几十米,拆除了天妃官,在天妃闸原址上新建北闸大桥,从天妃闸到北闸大桥,几十年间重建多次,从木桥、水泥拱桥到现在的斜拉桥。
        历史上有名的天妃宫,早以不复存在,建国后的一段时期,妈祖因神话传说的迷信而与新时代有违,加之小城离海越发的远,渔民的祭祀多以不便,文革中更是首当其中的遭到冲击,扩河道建北闸大桥拆除残缺不齐的天妃宫,是特殊时期的需要,似乎也没有易地重建的必要,比如小城的永宁寺,易地重建后的香火多旺盛。敬拜妈祖在时下的沿海城市特别是海峡两岸已是国策级的大事,那些在我们这个小城的历史上曾留下浓墨笔彩的妈祖信倾的天妃宫,天妃闸的历史,同样可以让一代代小城人从中解读出更多传统民间信仰的发展史轨迹,也是小城作为沿海特大中心城市前生的一段历史的标志。




发表于 2017-2-12 07:4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里的渔民也有“出海祭天,回港拜神”的说法,尽管现在渔民出海作业的方式与旧时有了翻天的变化,但是这种“祭天拜神”的行为却一直延续,甚至形成了一种文化,不能不说这是“天与神”神奇力量所在。
发表于 2017-2-13 17:49: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写得太好了。让我多一点了解盐城的历史了。
发表于 2017-2-14 22:2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学习,碧云大哥的作品总能让人有所收获。
发表于 2017-2-15 20: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听到妈祖这个词汇,是从福建、广东沿海一带城市传过来的。盐城过去隶属沿海城市,供奉妈祖,建天妃庙、天妃闸也就顺理成章了。天妃闸见证了老盐城的又一段历史,袁老师不愧是盐城的一部活字典。
发表于 2017-2-23 15: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第一次知道盐城还有天妃宫这样的地方,去过泗阳,那有个妈祖文化园,还觉得很新奇,当时还纳闷,妈祖不是福建广东一带的,怎么苏北也有,没想到家乡也有。地方文化真是一部厚重的史书,需要我们去挖掘!
发表于 2017-2-23 16: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有机会去看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6-13 04:41 , Processed in 0.030494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