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609|回复: 4

这条熟悉的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13 09:3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条熟悉的路
王勤

骑车上班30年了, 近几年丢了永久牌自行车, 换上了电瓶车。最近天气冷,就索性放下电瓶车,走步去上班, 倒觉得走路暖和又锻练了身体,舒服。
我家到单位有三四里路. 这条路我从小走到现在, 上下班闭上眼睛都能走来回。可近30年走这路,我都是以车代步。近些日子的步行,我不再来回匆匆,而是在慢行中细细品味着这条路, 还真有点回归自然的感觉, 这条熟悉的路 勾起了我对昔日的回忆。
童年时代, 我们走着这条宽约1米的细长而又弯弯扭扭的路, 度过了欢乐的童年. 在这条路上我们打闹过, 追逐过, 滚过泥猴子, 溜过冰, 打过冻鱼, 放过风筝。冬天我们在这路边沤田里溜冰掉进窟窿里, 弄湿鞋子衣服,回到家里,也没少挨过父母的揍。无拘无束的童年趣事至今历历在目。记得一年冬天的一个星期天, 这路两边的沤田里全部封了冻, 我们几个小伙伴吃了早饭, 拎起小木桶拿起木榔头去沤田打冻鱼。打冻鱼还真有趣, 站在沤田的冰面上, 就像站在一个很大的透明玻璃上, 沤田里什么都看得一清二楚, 只要发现田面有新的淤泥, 我们就知道淤泥下面就埋着鱼, 就用木榔头使劲地砸冻, 榔头砸在冰面上, 冰下就会产生强烈的震感,鱼就会被震昏, 冰被砸出个窟窿,我们就用木板条子把碎冰拨出来,用手下去抓鱼, 抓出来的不是黑鱼就是鲫鱼。那时候沤田里鱼很多, 半天功夫就能打十来斤冻鱼。打冻鱼纯是好玩, 在冰面上我们尽情地溜冰, 把打冻鱼作为溜冰中的趣事, 当发现冰下有鱼的泥土迹象时, 小伙伴们就会围拢过来看打冻鱼的乐趣, 当我重重的一榔头砸下去时, 田面冰冻嘎巴一声巨响, 我和小伙伴们就会飞快地奔上这条路, 小黑个大体重一只脚掉进冰窟窿里的淤泥里, 我找来一根长竹杆伸过去, 叫他抓紧了我们几个人用力把他像拖猪一样拖上路, 小黑哭着鼻涕跑回家, 还挨了他父母一顿臭骂。童年的这条路, 是我们放飞童心追逐童趣的路。
进入青年时代, 这条路变宽了,去了所有的弯变直了, 成了一条宽近4米的泥土便道,两边的沤田回了旱, 我行走在这条路上读完初中和高中,参加了家乡的社会主义大农业建设,上大小河工近20个, 参加了人民公社的吨粮田建设和绿化、道路建设, 回想所走过的路, 真是步步艰辛。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 劳动力是农村生产建设的第一要素, 没有劳动力就无法搞建设。我24岁那年冬天, 新洋港水利工程开工, 公社大队生产队层层发动,动员青壮劳力上河工, 一个生产队要组织10几个壮劳力参战, 当年我是初出牛犊不怕虎主动报了名。当时上河工的人每天享受生产队里补贴的半斤米, 上了河工按出勤记工分, 一天能苦十几分工和半斤米, 也就为十几分工和半斤米而奋斗。 那时十几分工到年终才晓得值多少钱,集体年终总收入除去集体提留,再按总工分值分摊,有时10分工值块把钱,有时值几角钱。上河工的人员定了,时间也定了,个个准备了上河工用的铁锹、泥兜、扁担、铁锨等工具,还有吃的,如焦面、萝卜干和炒熟了的蚕豆、豌豆、黄豆及菜油等,每个生产队派两条船,将搭工棚用的毛竹、稻草、铁丝和上河工人员所需的粮食、用具等连同人员装运到工地。到了工地,所有人员齐动手搭工棚,工棚是人字型一丈二三尺宽,一丈六七尺长,门朝南,棚子上全都用稻草盖得厚厚的,再用草绳网在稻草上面防止被风刮了。棚子搭好了就收拾打地铺,铺也是用稻草厚厚地垫在地面上,棚子里的铺一边是横着的,一边是顺着棚子方向条着的,横着的是个大通铺,放上蓆子被子就可以挨着睡。另一边分两到三个条铺,可睡3到6个人,横铺和条铺之间是行人道,在打地铺的时候大家根据自己需求,自做稻草枕头放在蓆子下面,这样每天放下被子就能睡觉,这是上河工到工地的头一天要做的事。第二天营部召开全营民工大会, 做河工开工动员。在大河工上,县里称团部、公社称营部,大队称连部,都是军队建制。工程作战是以连为单位,一个连有一百二三十人,由于工程大,土方多,担脚远,一担泥土从河中心挑送到圩堤上要跑七八百米,一百二三十个人分4个小组,一个组两把大锹挖,20几个人挑。开工的一个星期里,大队带河工的干部交待又交待不许大担快跑,说笫一个星期是练兵阶段,不许挖大担子,领导坐镇工地监督,尽管这样小担子挑,由于担脚太远,加上早上4点半起身,半个小时吃饭,5点钟就上工,晚上挑到6点半才能收工,工时长,还是有一些人吃不消伤了身子,睡进了工棚。河工上一天吃两顿饭一顿粥,每天下午给每人两只油饼或两只馒头。早上和中午分别是半斤和7两米的饭,外加一勺青菜汤,很少能吃上肉,晚上4两米的粥,不够就自己泡焦面。虽然河工上的活很重,晚上放了工,吃罢晚饭,洗了脸和脚,就埋进了被窝里,困了的人倒头就睡打起了呼噜,没睡着的相互开玩笑,用讲故事的巧妙办法戏弄某一个人,常常弄得满棚子人哈哈大笑。工棚里都是男人,俗说三个男人没好话,工棚里所讲的故事荤素皆有,天天有新故事,大家天天用趣笑的故事排解疲劳,自我催眠。
在河工上大家相互关照如同兄弟,挖锹的人头上滴汗了,谁见了就上去换,否则是要挖伤人的,挑担子的力气有大小,小的照顾些挖的锹头小些,锹头大了也能挑伤人,大家相互照应着,做到河工上不伤一个人,如期完成工程任务。四五十天的新洋港河工,大家同甘共苦,头戴星星脚踩冰,挖锹挖得汗如雨,挑担挑得衣衫湿,走步如风肩酸痛,最终练就了一双铁脚板。
那时候冬春两季都是搞水利工程, 挑完了大河工, 春节后不是公社河工就是大队河工, 男女劳力一年到头是担子不离肩, 挑了河工回到生产队里就搞绿草塘。 妇女铲青草, 男子汉罱河泥挑河泥搞绿草塘。夏收时妇女割麦, 男子汉挑把。 挑完麦把就挑绿草塘,栽秧时妇女栽,男子汉挑, 秧栽下田, 妇女做田间管理的事, 男子汉还是罱河泥挑河泥搞绿草塘, 长年累月我们担子压肩头, 艰辛陪伴我走过了那段年轻的路。
随着岁月的流逝, 我在这条路上走过了欢乐的童年, 艰辛的青壮年,现如今我年已花甲, 这条路又变了, 变成了人们梦想中的水泥路, 行走在这宽敞的大路上, 过去的艰辛已成为后代人的故事。多少年了,在这路上已见不到挑担的, 见不到弯腰曲背栽秧收割的, 见到的是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和装运稻麦的卡车, 看到的是一张张布满皱纹的笑脸, 因为他们最懂得幸福, 也最珍惜今天的幸福, 他们在这条路上向晚辈们讲述修筑这条路的不易, 让世世代代沿着这条路永远走下去。

发表于 2017-12-14 08:5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下期醉里飞花令就叫“路”
发表于 2017-12-15 14:26: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路上的记忆太多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8 09:4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家 发表于 2017-12-14 08:59
建议下期醉里飞花令就叫“路”

分析家老师好风趣,希望下期飞花令是"路",我还写.祝老师快乐.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8 09:4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慧妮 发表于 2017-12-15 14:26
人生路上的记忆太多

感谢林超版置评,祝老师工作愉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6-11 06:39 , Processed in 0.026025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