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34|回复: 1

[原创] 不孝有三(中篇小说)1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22 10: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一

那一年,宋家宝家栽了十亩田水稻,另外还种了三亩棉花。那时农业机械化的水平还很低,原来生产队里只有一台手扶拖拉机和一条抽水机船,现在已经作价归了机工个人,为群众服务时按面积收耕作费。因此,只有耕作和灌溉不需要用人工。除此而外,像收割、脱粒、栽秧等大宗农活还全是靠最原始的体力劳动。家里有三四个大劳力的人家也只能种十多亩田。家宝家只有一个忙英是干惯了农活的大劳力,但她也没干过男人干的重活计,家宝只能算是个半劳力,大女儿凤莲初中毕业后没考高中,倒也不是要她回家帮种田,她成绩不好,自知考也考不上,但那丫头才刚学做农活,要有个适应的过程。可想而知,这一年,家宝夫妇过的是什么日子。
分田到户后的这些年,农民都是将自己的田一年种两季庄稼,冬天种小麦,秋熟栽水稻或者种棉花。种麦栽秧的田平时农活不多,最忙的是收种季节。种棉花最吃工,平时也闲不下来。一过了春节就要预先整好棉花苗床,过些日子要忙着制棉苗钵子、下种、苗床管理。麦子收割后要抢睛天将棉花苗一棵棵地移栽到大田里。接下来就是灭茬、翻土、除草、施肥,到秋天还要剪公枝、摘顶心、拾棉花。因此,种棉花的人家要从早春一直忙到寒冬。这么费工的庄稼为什么还有人家种,就是因为它是经济作物,一亩棉花收成好时能抵两亩水稻的收入。
春天,庄上人听说他家拾了所根七亩多田,还准备种三亩田棉花,都觉得他家是财迷心窍,不自量力,想发财想疯了。有人说:“以前种了五亩多田,到农忙时还要村里派人去帮忙,今年不会有人去帮他了,肯定要把田种荒掉。”对此,家宝心里也没底,心想,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忙英比他有信心,她说:“别愁,车到山前必有路,我种了半世的田了,又不是没做过,当年在生产队里,我一天割过一亩半田小麦呢。”
那年春节一过,他们就有条不紊地忙开了。先是准备棉花苗床、耕翻水稻育秧的秧池,接着又购买种子和育苗用的塑料薄膜。忙英就像是大集体年代的生产队长,家宝反面像一个刚下乡插队的城里人。
幸好,这一年是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成,水稻收成不错,十亩田收了六千斤稻,那时候的一亩田能收到六百斤就算是高产了,在大集体时连四百斤都收不到。美中不足的是,因为管理没跟上,棉花收成很不理想。这里霜期早,要得棉花收成好,重要的一点是做好苗期的田间管理,促进棉苗早发,而那时节正好忙着割麦栽秧,哪抽得出空来给棉花田间苗、除草、追肥?等到全家披星戴月把十亩田水稻栽下去后,棉花田里已经长满了茂密的杂草。本来是一亩棉花的收入是应该抵两亩水稻的,但事与愿违,这三亩田的收入还不如水稻,家宝夫妇想靠棉花收入来还掉一些债的计划也落了空。
这一年,宋家宝算得上是脱胎换骨了,原来白白净净的身子晒得黑不溜秋的,他本来个子就不高,现在走路时又习惯地佝偻着腰,就像是个种了一辈子田的老农民。不过还好,他们算是闯过了第一关,虽然没能达到预期的结果。如果棉花收得好,满打满算应该能还掉一千元的债,现在他们用卖稻的钱只还掉了四百元,相当于他在乡政府领到的两个多月工资。
第二年夏收夏种时,他们遇到的困难要比第一年大得多。头一年所根家的那七亩多田是人家收的麦,麦后才丢给他家种的,这一年,他们要在不长的时间里抢收完十三亩麦子,还要将这些田栽上秧苗,其中有四亩地要移棉花苗。虽然家宝经过了一年的“培训”已经成了一个半拉子庄稼人,但他始终没学会割麦割稻,去年五亩地小麦,忙英一个人割了五天,现在的麦子长势好,密度高,不像大集体时容易收,那时麦子长得稀稀拉拉的,产量也只有现在的一大半。如果今年还是由忙英一个人割,就是天天是晴天一天不歇气也要割半个月。常言道:割麦如救火,割稻慢慢挪。意思是说小麦一旦成熟便要迅速抢收,如果延误时机遇上梅雨季节,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麦收前,忙英就叫家宝新买了三把镰刀,他想让凤莲学着帮她割点儿,去年麦收时,她就想学割麦了,忙英说:“今年就算了吧,你不曾做过,这点麦我割得起来。”后来就让她在家里烧饭洗衣裳。其实,丫头已经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大姑娘了,如果不上中学,应该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女劳力了,就是不晓得她能不能吃得下苦?家宝说:“今年我也要学着割,人家男人割得比婆娘快,我就不信学不上。”忙英说:“你就别八十岁学吹鼓手了,假如凤莲能帮我割点儿,你是有活计做的,割起来的麦把要挑上船再运到场头堆上岸,够你忙的了。”
他们家种的那十三亩麦子中有四亩田大麦,大麦的成熟期比小麦早一些,是准备留着后茬种棉花的。他们先是忙着收割完大麦,将棉花苗移栽过去,那九亩地的小麦也都“顶刀”了。有一块五亩多的小麦田离庄子有三里多路,他们计划先将那远处的割上场。开镰的那天,家宝夫妻起了个大更头,忙英先是煮了一大锅米粥,接着又摊了几锅子涨饼,这些不光是全家人的早饭,还要带一大盆粥下田去当中饭,这么远的田,中午一般都不回来,带一些米粥和涨饼下田,既能充饥又能解渴。还在上小学的二女儿秀莲已经放了忙假,正好让她在家里照顾成成。在忙英煮早饭的当口,家宝在月光下磨好了几把镰刀,他以前不会磨镰刀,在大集体时,忙英用的镰刀都是家宝老爸磨。      
天色大亮时,已经吃过了早饭,他们将秀莲叫醒了照应了几句话后便下田了。家宝挑着两大捆捆麦把用的草腰子,忙英也挑着一副箩筐,里面放着粥盆、面饼和镰刀等杂物,另外还特地带了一块磨刀的青砖和一个装满开水的暖瓶,这是特意为凤莲带的,他们夫妻俩早就习惯了在田里干活时喝河水了,怕凤莲适应不了。
早晨的天空碧净如洗,没一丝云彩,田野里缓缓刮着西南风,昭示着这将是一个晴热的好天气。
发表于 2019-6-22 16: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 再简单排版一下更好,比如首行缩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6-5 05:38 , Processed in 0.023728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