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888|回复: 15

[原创] 桃花美,芳草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9 14:3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单国顺 桃花美,芳草鲜, 春游何处去? 苏北桃花源; 千树万树捧云霞, 一片艳阳天。 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古黄河大堤,横亘绵延,煞是壮观,让人有种走上黄土高坡的感觉。 古黄河实际上是一条“悬河”。阜宁县境内的羊寨、芦蒲二镇皆背依古黄河。当过去的一切都成为历史,而落下的有形物质只能是一方水土时,却给人们提供了再造文明的有利条件。古黄河堆芳草鲜美,红绿相映,蕙风和畅,被人们誉为现代版的“桃花源”。桃花源的人们得水土之利,风情之美,别有滋味的生活着。 这里有独特的地理条件。黄河故道实际上是淮河的尾闾,因昔日黄河夺淮、黄淮合流而改变了地理格局,渐而出现了如今的古黄河大堤。淮南淮北由此而分,而秦岭淮河一线又一直是我国地理上的一条重要分界线;“桃花源”所在的古黄河大堤正是处在这特殊的地理位置上。如今的古黄河再无“黄患”之忧,给予人的是安谧宁静。登上古黄河大堤,人们只觉得天高地阔,心旷神怡。这里气候宜人,春荣秋枯。高则有岗(堤)东西平均宽度为1.5公里;低则有禾田、池塘。古黄河大桥高架在古渎之上,登临则有“欲穷千里目”之境界。329省道从这里经过,南通阜城,接204国道;北通涟水,接连宁高速公路。 这里有深厚的文化背景。这里有淮河文化作铺底,后来黄淮合流,又重叠上黄河文化的浑黄色彩。历史的车轮在这大堆上辗过,留下了道道痕迹。大堤上,河滩边人们时不时地会发现一枚古币。“古河之水天上来”、“咆哮万里触龙门”的气势并由此带来的泛滥之灾,古代的人民都深深领教过。位于古黄河大桥南不远的活通坝,是国民政府当年导淮留下的遗迹。工程因抗战爆发而停止。厚厚的沙泥之下,因埋着无法挖掘的大铁板,群众称此为“铁板塘”。这里不仅是古战场,也是打击日寇的重要战场,著名的单家港战斗就发生在这里。古黄河滩的枪声在新四军军史和盐阜革命斗争史上留下的是一声脆响。这里曾经是新四军军部所在地、中共中央华中局所在地,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遗址还在,那老式的房屋应该算是党史中的一页。 由桃花源里那只桀骜不驯的石雕羊,人们想到这里曾经有过羊城的军营,想到羊寨的来历,想到羊的精神品质。由石雕古代村妇的塑像想到黄河的儿女唱出来的生存与生命之歌,她在翘首盼望着什么呢?是出河未归的亲人吗?由桃花源那浑重巨大的石碾,人们想起存在于古黄河畔几千年的农业文明。桃花源所在的古黄河堤有沉甸甸的重量,它是自然和人双重因素造成的,是一种拦截灾难的栅栏,也是一种历史文化的积淀。 这里有和谐的社会环境。被称为桃花源的地方,人们自然联想到晋时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写的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其乐也融融,无世无争的理想社会生活图景。生活古黄河畔的人们,远离城市生活的喧嚣,远离城市工业的污染,他们按照自己的生活规则悠然自若地生活着。他们并不在乎财富的多少,不在乎功利得失。他们满足于自由酣畅的呼吸,在勤劳奋斗中努力提高生活的质量。这里民风淳朴,很少争斗;人与人相融,人与自然相融。这里有构建和谐社会所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存在着。 这里有优美的生态环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谐的环境造成了生态的优越。这里的空气好,天蓝水碧;水土好,花开得也鲜艳。每到春天,千树万树桃花盛开,烂漫如霞;加上洁白的梨花,灿灿的金菜花,耀眼的苹果花,这里汇成了花的海洋。就连脚下细小的野菜花也亮丽得动人。加上这时的万丝杨柳着地垂,绿意撩人。春天该有的色彩,这里都有了。 桃花源内花草树木品种繁多,雪松、银杏、黑松、香樟、合欢、桂花、广玉兰、梅花、石榴、水杉、紫荆、红枫、月季、黄刺梅、芍药、多品种的菊,可谓群芳斗艳,琳琅满目。古黄河堤是三季有花,四季有景,几十种花草树木进行了有机地搭配和组合,绝不落下叫人有什么遗憾的地方。 树多花多赢来了鸟多。这里有众多鸟类在此栖息生活,包括树鸟和水鸟。啄木鸟、白头翁、翠鸟、黄鹂、白鹭、云雀随处可见,没人干扰它们的生活。这里的鸟语连片而喧,从春唱到夏、从秋唱到冬。 这里“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几处农家的碧瓦粉墙掩映在果树幽篁之中,成为桃花源抒情曲调中和谐的音符。每到春天桃花盛开的季节,有许多人来这里观光踏青看桃花。开着轿车来的,骑着摩托来的,络绎不绝,或情侣,或全家,或三五个朋友,他们观赏一下古黄河的风情,听一听鸟语,闻一闻花香,荡一荡秋千,调节一下生活,那是最惬意不过的了。这里已增设了一些附属设施,包括秋千架、铁索桥、蒙古包,以供游人观赏娱乐。原活通坝所在处还建起了一座小拱桥,我曾为之作铭︰“纷纷旧事,走进历史。有铁沉埋,何须磨洗。填补缺憾,建桥于此。花开不败,水流不止。”羊寨镇人民政府把每年的4月8日定为桃花节,是很有意义的。数年前,著名书法家尉天池曾在这里欣然写下“苏北桃花源”五个大字。 桃花源的桃花有名,桃花源的水果也有盛名。得益于古黄河的沙质土壤,这里果树品种繁多:苹果、鸭梨、无花果、水蜜桃……相间有致。“桃源”牌红富士苹果1999年被评为“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2002年被评为省无公害产品。2003年初这里被拟定为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桃花源是一方自由的乐土和自然生态园。如今到桃花源漫游,不用渔人问津,自有通衢大道相通。 朋友们,不要辜负这大好春光,不要辜负桃花源里的一片艳阳天,桃花绽开千万张笑脸等着你。
 楼主| 发表于 2012-4-9 14: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桃花的季节,翻出这么一篇旧作来,骗骗文友们。
发表于 2012-4-9 18: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下课,看到这样大气的作品,早已把课堂上的疲倦忘在了脑后! 说实话,纪实的东西虽很能反映作者的能力,但是历史和自然的发展过程是不能更改的,加之一些地理原因的独特性,往往在宏观上限制作家的想象力和构造力。我读完这篇《桃花美,芳草鲜》,不由得心头一震。平心而论,如此从把历史,把自然,把人文环境揉合在一起,娓娓而论,侃侃而言的,我敢说,如此的表现手法,在这个论坛上无人能及(或说至少现在无人能及)。于此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作者驾驭不同写作手法的实力。 这篇散文,看似散的漫不经心。但是在散的背后,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种别致的景色,这景色绝对的超越了桃花的美,也超越了芳草的鲜! 欣赏+学习!
发表于 2012-4-9 21:4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往日废沙滩,今日桃花源。此地留下我这位游子童年走向青年太多刻骨铭心记忆,这里是生我养我的故乡。经过多年来的沧桑巨变,在每年的春天,当今的桃花源里,流水潺潺,百花齐放,游人如织。而我这名“昆山种子哥”,一名真正意义上苏北桃花源的主人,却因为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分身乏术,不能回家看看,感觉十分遗憾。好在有故友知音,将精彩呈现。拜读《桃花美,芳草鲜》美文,我在字里行间,品味故乡那道独特的人文风景,也是一番享受。
发表于 2012-4-9 22: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年去过桃花源,吸引我的不是桃花,而是碧水蓝天,绿树成荫,微风过处,花香阵阵。读了单老师的文章,更让我对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了解。
 楼主| 发表于 2012-4-10 06:3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斜阳老师的阅读并作高评。最近几天我在想,怎么提高写作的硬功,所以我想到了写说明文;当然这一篇不属说明文。我以前写过一些说明文;最近因编绿叶文学刊物,需要一些介绍地方物产方面的文章,故又写到说明文。以前教中学语文,教科书上有一些经典的说明文给我留有深刻的印象,也对我现在写作说明文帮助很大。如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景泰蓝的制作等等。我觉得一篇介绍某种文化或物产的说明文要比那些写家庭生活和个人情感的闲文要重要得多。这些鸡毛蒜皮式的闲文不缺乏,许多人在写,一个人也可以写许多;但那些比较准确地介绍地方某种工艺或园艺的说明文写的人就少了,实际上是需要的。所以,我建议文友们写一写说明文;这能体现写作的硬功。
发表于 2012-4-11 16:3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美的"桃花美.芳草鲜.''好美的桃花源.有时间我?定到桃花源去.
发表于 2012-4-11 20:5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显然,这样的文字与桃花源匹配。斜阳教授的评点很中肯。我就景物本身发出一点不同的声音:本来要去一览春光,得知有了人工的设置,这个念头就淡了。怪不得我对人工痕迹的排斥,因为,自以为是的人类已经没有人再能阻止他们急功近利和利欲熏心了。不管这本来是不是个景点,我还是不希望在自然天成的风景里看到太多的“人”……
发表于 2012-4-11 23: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社会快节奏的发展中,历史的足迹正在被人们淡忘,尤其小镇野史,更加鲜为人知。因此我赞赏单先生,让当地的后生了解过去,也让我们获得了文学的享受。因有单先生,阜宁幸甚!!!
 楼主| 发表于 2012-4-12 19:5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写了苏兄的家乡,因而苏兄感到高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7-20 09:05 , Processed in 0.016667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