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786|回复: 21

关于《第一次演讲》究竟是小小说还是随笔的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28 11:5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爱好文学的醉友:你们好!

      因本人最近发在小说版块的《第一次演讲》一文,引起了一个关于这篇文字究竟是小小说还是随笔的分歧意见,现想邀请更多的文学爱好者以及专业作家们参与进来,对此文做一下体裁辨别,不胜感激!
   为了活跃小说版块的热闹气氛,为了聚集更多爱好小小说的朋友,为了让大家学到更多文学知识,尤其是小小说方面的知识,本人接受芭蕉的建议,发起这么一次关于文学话题的探讨和交流,望此版块的各位版主及论坛的管理员们积极支持!谢谢!
                                                            
                                                        芭蕉叶下、鸿鹄先生
                                                                  20080228





[ 本帖最后由 鸿鹄先生 于 2008-2-28 11:57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12:25:34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关定义和理论的摘录:
小小说:
    小小说,又名微型小说,超短篇小说,一分钟小说。过去它作为短篇小说的一个品种而存在, 后来的发展使它已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其性质被界定为“介于边缘短篇小说和散文之 间的一种边缘性的现代新兴文学体裁”。阿·托尔斯泰认为:“小小说是训练作家最好的学 校。”(《论文学》)
    超短篇小说具有立意新颖、情节严谨、结局新奇三要素。即在1500字以内,要概 括出普通小说应具有的一切。也可以说,微型小说是一种敏感,从一个点、一个画面、一个 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小说——一种智慧、一种美、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 一种新鲜的思想。
    微型小说在写作上追求的目标是四个字:微、新、密、奇。
一、微。指的是篇幅微小,不超过一千五百个字。因此,构思和行文时必须注意字句的 凝炼,不允许作品中有赘词冗句。如马克·吐温的《丈夫支出帐本中的一页》。全文只有七 行字,却具有长篇小说的全部情节。
二、新。指的是立意新颖,风格清新。小说强调一个‘新’字,给读者以新题材、新知识,甚至让他们感到惊讶!(星新一《一 分钟小说选》)
三、密。指的是结构严密。在结构上,应力求时间、场所、人物都尽可 能地压缩、集中,使作品结构简练、精巧,如同微雕工艺品那样。因此,特别要在选材、剪 裁和布局上下功夫。
四、奇。指的是结尾要新奇巧妙,出人意料。微型小说的特点多半在于一个“奇”字。 中外作家的许多优秀作品就常在结尾处使人拍案叫绝。如邵宝健的《永远的门》的结尾就出 人意料。

======================================
文无定法——关于微型小说

所谓小说的基本要素不外乎人物、情节、环境。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小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的特定环境。小说要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是最传统也是最老套的要求。
(一)以微知著,以近知远。人物少,情节简单。但小而精,微而妙,以少胜多,以微观反映宏观。现实感强,迅速轻便,充满生活气息,但要写出艺术境界的“远”,使人联类无穷。
(二)博采众长,不拘一格。广泛吸取其它文章和艺术体裁的长处,可以称为“模糊小说”。
(三)取材精确,镜头小说。微型小说写的是面上的一点,这个点是运动展开的,可以称作影视中的“镜头”。一般短篇小说中的倒叙和补叙,在微型小说中要成为瞬间镜头的描写和串连,以免冗长叙述和说明。
(四)写特殊点,重情绪化。微型小说人物描写的特点是,写主要人物的性格的某一侧面,或写主要人物的情绪心态。
但情绪化心理描述的倾向很难让一般读者理解和接受,这又涉及到微型小说的第二个特点,即体裁的模糊性。
    有意识地淡化情节,类似于散文化的叙述,大概这就是别人觉得有些小说中缺乏要素的原因吧!但情绪化的描写恰恰是微型小说的发展趋向。如不被理解的冷漠,用一种混乱的意识流来表达,幻觉与现实的重叠,恰好能够表现失去理智的思维状态。但是过于晦涩,组织零乱,这也是这种小说不被理解的原因之一。
     大多数人还是遵循着经典的思路,甚至抱着猎奇、寻求刺激的心理来看。艺术一旦成了大家都喜欢的东西就开始没落了,尽管小说也曾经是那么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但谁知道今天不被人理解的东西会不会成为明天的经典呢?

[ 本帖最后由 鸿鹄先生 于 2008-2-28 12:41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12: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笔:
随笔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辞藻,严密的结构。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
写随笔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者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悟,或者是一个新观点……总之,如同邻家大婶般亲切与平易近人。
“五四”新文学时代,现代随笔的创作繁荣一时,但“随笔”的命名与内涵尚未及统一,随笔这一文体便被左翼文学排斥至文学边缘。这给当代随笔的文体研究带来了一定困难。从现代随笔的滥觞、朱自清的“散文观”、周作人和鲁迅的“随笔观”等角度入手,在现代散文众多的命名中寻找随笔的源头,以期为当代随笔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 本帖最后由 鸿鹄先生 于 2008-2-28 12:46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13: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芭蕉、凡尘:认为《第一次演讲》更接近于随笔的体裁形式;
鸿鹄先生:认为更接近于小小说的体裁特征。
那么,大家以为呢?
发表于 2008-2-28 14: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笔或日记还差不多
发表于 2008-2-28 14: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但如果情节本身是假的,作为小小说也可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14: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笔或日记还差不多,但如果情节本身是假的,作为小小说也可以”
——鸿鹄非常赞同“学友”的观念!
——我之所以把这篇文字发在小说版,正是因为这里面的故事情节不是我全部的真实。
——按照小说的几大要素来说,还是齐全的;按照小小说的写作特点来说,也还是吻合的!
——文学之友以及情节故事的真实性那判断是小小说还是心情日记的角度,可谓简单而深刻!也极易将此篇文字的隶属体裁定位下来!学习了,感谢!
发表于 2008-2-28 17:2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肯定不是随笔了。
发表于 2008-2-28 17:42: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情节无论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还是真假结合的,作为小说是可以的。
通过第一次演讲中的演讲前的这件事情,反映人间亲情,虽然有情节表现,但无典型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我觉得更偏重于把它定为一篇叙事抒情散文较好。
这纯属个人看法,不妥之处,请鸿鹄见谅啊!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18: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青青版主的参与!很喜欢你的评论,有些道理,但我有如下观念供探讨——
1、记叙性随笔: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片断作者具体而真实的经历,基本内容是叙事写人,和记叙文类似。
2、叙事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

针对青青的评论,我有如下观念——
1、 记叙性随笔、叙事性散文中的情节都很具体、完整和真实,而本文的情节故事并非我真实的生活片段,其中某些镜头画面只是为了渲染主题而虚构的。比如:父母站在风雪中候车、女儿的短信等; 这样的虚构情节更是小小说的最大特征。
2、这篇文字中的“情节”,还算让人惊奇,最起码是让文中的“我”惊奇得都感动流泪了。比如:风雪中等车的父母,女儿的短信;
     文中的“环境”描写,其实已经很是分明。从家庭坏境到室外站台,从风雨雪这环境变化的转换;
     至于“人物”刻画,每个人都有涉及,尤其是“我”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老人们的对话。

    从以上这几种体裁的些微差别、小说的写作特征和三要素来说,虽然《第一次演讲》较难区分其体裁形式,但我还是认为更接近于小小说,而不是具体完整叙述故事情节的随笔或散文。

    个人观念,望大家一起探讨!谢谢各位!

[ 本帖最后由 鸿鹄先生 于 2008-2-28 18:53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6-3 14:01 , Processed in 0.028790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