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493|回复: 10

[原创] 张冠亚的茶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6 17: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江南好 在企业界,张冠亚是个小人物,更是一个后生。 认识张冠亚前,并不知道她会煮茶,更想不出,她会在会客时,每次都是一边谈事,一边亲自为客人煮茶,煮茶也就成了她谈事的一个部分。 因编辑《阜商》杂志,有幸在黄河集团接待室与她对面而坐,中间是一条红木茶几,茶几上多了一壶新茶,是台湾的高山茶。我对喝茶煮茶方面的知识知之不多,过去只是偶尔喝茶。用小杯品茶,虽然有点不解渴,同行的老陈一边品一边点头,我也感到,同样的茶叶,不同的人、不同的手法泡制出茶的味道还真是不一样。看着她手拿装满开水的紫沙小壶,由上向下,由远至近,浇在泡茶的壶上,茶壶在一次又一次淋漓尽致的畅快中成就极品,让人喝上一杯就爱不释手。 张冠亚的出生地和成长的经历都和茶无关,父亲张忠泉在创业中领悟了一些茶道,对煮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生活之余一边品茶一边思考,茶成了他创业路上的伴侣。张冠亚一直跟随父亲生活,耳濡目染,她也慢慢地学会了煮茶,更多的时候,她逐渐从父亲煮茶中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和做事的门道。 煮茶是张冠亚从父亲那里学到的第一套本领,也是她从父辈手中接力的开始。在外人眼里张冠亚是标准的富二代,她的学业道路和父辈所积攒的财产,都要比同龄人优越,但知道内情的人就不会这么认为了。 张冠亚十二岁时就跟着父亲从山东并州老家来到阜宁,她目睹了父亲在江苏省阜宁经济开发区创建黄河药业的创业全过程,那些艰难困苦的日子,一直深深的烙在小冠亚的心中,也培植了她的坚韧和坚强个性,那时的她唯一可做的就是蹲在父亲身边帮父亲煮茶,用茶水接待客人,或是给父亲解乏,看父亲沉思时的深远目光,看父亲决断时的锐不可当,看父亲在困苦中击不垮的身影,看……她瞑瞑中感到作为创业者子女肩上所要负起的责任和将来所要挑起的担子,她就是那嫩嫩的茶叶树,注定要为泡一壶好茶而努力。 张冠亚从国外留学归来,她首先到上海一家高端外企,从最底层做起,以此作为“试金石”进一步打磨自己。一次和外商业务洽谈时,因沟通交流不畅而进入疆局,初出茅庐的她一时有点措手不及,她欣然起身,拿出了煮茶的工具,洗杯、选茶、泡制、浇煮、入杯,静静地,现场没有一点声音,她的专注和客人的目光都在茶具上。一股清香莹绕而出,轻咂一口,那份甘苦由口入心,会心而笑的客人主动打破了商谈的气氛,他们认为张冠亚是个认真做事的人,更是一个懂得商业规律的睿智青年。 听张冠亚介绍企业发展规划和做人的一些道理,透着年轻人特有的阳光和朝气,她不拒知识,不据常理,言谈之中有股霸气和闯劲。她到阜宁任职时间并不长,处事风格却为大多数人所知。张冠亚衣着简单,蓝花碎格衬衫和牛仔裤,不知是什么颜色的鞋,一点也没有给我留下印象。她很少像其他女孩子那样把时间花在化妆上,一把松散的长发拢在脑后,山东人的粗简和豪气尽显。黄河集团落户阜宁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了,父亲张忠泉的影子成了公司的精神支柱,她从心里感激父亲打下的基础,但她从现代管理和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感到创新的重要,她对职工说:一壶茶泡了很久而不换,就会索然无味。改变生产模式和产品结构,她跨出了自己企业决策的第一步。 和张冠亚交谈,更多的是享受过程。她告诉我们:今年初,父亲有心把阜宁的企业交给她管理,先试探性的找她聊天,在与父亲的交谈中,张冠亚听出了“弦外”之音,她没有显露,内心却是那样的凝重,又是那样的激动。经过一夜的思考,第二天一早,张冠亚简单收拾好行李,等在门外,父女俩在门口遇上,相视而笑,父亲对女儿的聪颖十分自信,他知道女儿已做好了充分准备。她对父亲的理解也是心领神会。一件小事,能让我们看到一座大山。她深有感悟的说:“做人就要像泡茶,功夫下到了,味道自然香。”
发表于 2010-9-6 19:5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阜商上选用的文章吧,呵呵,看了老师好几篇文章了,所介绍的人儿都和商有关呢 改天俺也到阜宁投资,您得帮我也写一篇啊
 楼主| 发表于 2010-9-8 14:5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的帖子

  嗯,都是我采访过的人物啦!我没有单独采访过你,哪里有话说呀!
发表于 2010-9-9 20:3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江南好 在企业界,张冠亚是个小人物,更是一个后生。 认识张冠亚前,并不知道她会煮茶,更想不出,她会在会客时,每次都是一边谈事,一边亲自为客人煮茶,煮茶也就成了她谈事的一个部分。 因编辑《 ... [/quote] 做人就要像泡茶,功夫到了,味道自然香,精辟!
 楼主| 发表于 2010-9-11 08: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的帖子

  这是“泡”出来的道理呀!
发表于 2010-10-10 23: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写企业家,不直接去写其奋斗历程与骄人业绩,而是另辟蹊径写茶道,使人物形象更加形象,使通讯报道富于文学色彩,写得真好,值得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1 22: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的帖子

  过奖了,无悔老师,每个人都有他们的独特的地方,写出来挺有趣的.
发表于 2010-10-17 08:4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她很少像其他女孩子那样把时间花在化妆上,一把松散的长发拢在脑后,山东人的粗简和豪气尽显。黄河集团落户阜宁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了,父亲张忠泉的影子成了公司的精神支柱,她从心里感激父亲打下的基础,但她从现代管理和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感到创新的重要,她对职工说:一壶茶泡了很久而不换,就会索然无味。改变生产模式和产品结构,她跨出了自己企业决策的第一步。
发表于 2010-10-17 08:4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经典很深奥的人生哲学!——一壶茶泡了很久而不换,就会索然无味。所以生意和商场也不能一成不变,必要时一定要改变生产模式和产品结构~~~~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8 08: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的帖子

  谢谢老师的来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7-21 04:55 , Processed in 0.034253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