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686|回复: 12

[原创] 水乡荷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31 22:3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水乡荷池 水乡荷池 文/江南好 正值荷花初开,荷香沁脾的盛夏,应朋友之约去水乡看荷。从小城驱车到水乡的洪流桥,也就四十分钟左右。一路上几个同住城中,但很少见面的朋友,显得特别亲热和健谈。
水 乡
到了洪流桥,水乡的面貌尽现眼前,纵横交错的河道四通八达,完全替代了光滑平整的水泥路。各式各样的水泥孔桥、砖拱桥,随处可见,把散落的农户紧紧相连。最有水乡特色的要数河面上那大大小小停泊的船只了,木船多于水泥船和铁驳船,船体坚实而有章法,船身华丽,大多经过装饰,油光锃亮,与过去那种只有一个敞棚,几块旧木隔置着船舱的老样子,已判若两样。 小集镇的忙碌是从一早就开始的。站在桥头就能看到,规模不大的码头上,不成序列的挤着几十条船,把河两侧堆排得满满的,使本不算宽的河道,更加拥挤不堪,只能勉强供单船通行。早晨的天气还不是很热,水上人家,在各自干着私活,几位不能完全听懂口音的大嫂,在边说边用手势比划着交流各自的信息。 水乡的水,没有那么娇嫩和拘束,自由地挥洒,肆意地狂奔。熙熙攘攘的芦苇和留着长发的水草,并不能打动水姑娘的心,透澈见底的水质,没有一点羞涩和扭捏,徜徉在每一条船体的周围,亲热得像一只找到家的家雀,欢快而又有点造势。几只肆无忌惮地家鸭,在不远的水面上转着圈地嬉闹,严然主人的模样,从不把来去匆匆的过往客人放在眼里,偶尔有船只经过,惊吓出来的“呱呱”嘶叫,也是它们本能的抗争,从不顾忌打破水乡的宁静。 青杨河是水乡的干流,也是小集镇通向荷池的唯一水路。要想去荷池看荷花,只有走水路了。从洪流的土码头到荷池大约有四五里路程,细心的朋友,早已安排一艘水面快艇在码头等候。快艇的速度比一般的船只快得多,站在艇侧面,手握着护栏,整个人就像飘逸在快艇前行划过的风中。艇前行时,头高高地昂起,像一只争斗的公鸡,把平静的水面硬生生的分成两半。艇尾翻起的白色浪花,极速向两岸扑去,那劲头,好像要把河底整个掀起。穿行而过的河道上,有两张硕大的网,高高地支在河面上方,让城里的孩子开了眼界,墨绿的网线,把天空分割成若干个同样大小的方块,有点像隔在天地之间的一层滤片,那是专捕顺流而下的鱼的网,当地人叫它“扳罾”。走到快一半的时候,一座横卧在河面上的水泥孔桥,惊出了我们一身冷汗。桥孔的跨度很低,随着夏季雨水的增多,水量饱满,桥像漂浮在河面上的水墨丝带,紧紧的缠绕着水面,留给艇的空间很小。艇通过时,我们都迫不及待的向它低头致敬。 两岸飞速向后退去的芦苇、蒿草和杨树,以及渐去的村落,告诉我们离荷池不远了。
荷 池
过了两道泄洪闸,青杨河的南岸出现了一条圩堤。艇的速度在减慢,不远处的圩堤上,并排着有两幢简陋的砖瓦房,是乡下最常见的人字型房子,半身浸陷在灌木丛中,两排整齐的杨树从屋子的后面经过,宁静中,有点孤寂。此时此景,让我想起了,好多影视剧中描述的“高人”、“隐士”,常隐居在深山老林中,安逸、清远,与世隔绝。 小屋唐姓主人,已经早早的站在屋后自家修建的简易土码头上,等候我们了。朴实的中年男女,没有刻意的装扮和精心的梳理,像对待家里人一样,亲切而内敛,那种乡村才有的纯朴和憨厚,让我们一下子亲近了许多。 绕道房前,让我们所有的人眼前一亮。圩堤内,被碧水绿波隔开的三块“品”字型荷池和远处的云紧紧相连,浑然一体。没有路径的荷池,只能靠小木船代步。一向稳重的老单和天涯,再也控制不住急不可待的心情,麻利的爬上小船,想近距离的感受荷的魅力和美丽的“花仙子”。 两条木船在荷池主人的指点下,顺着水道向前慢行。急速地照机快门的“咔嚓,咔嚓”声,无法表达,此时,大家对荷池的激动心情。我站在船头,看着近在咫尺的荷叶,一顶挨着一顶,挤满了上千亩的荷田,那种大方的,充翠的,透着清凉的绿,安慰着炽热的夏季。长在上层的是成熟的叶,仰望着长空,像一把倒立在水面上的绿伞,深情的呵护着幼小的“弟妹”。偶尔有两三粒随风在叶面上来回游动的水珠,光着粉白的身子,极像一颗失去大部光泽的珍珠。堤的侧边,有几株卷缩着,没有完全撑开的叶,黄嫩嫩的挎着两个圆形的筒,就似一件疲倦的女孩睡衣,打着皱摺,跟着风在打哈欠,摇晃着身子,像没睡醒似的。长在水道上,有一两枝贴在水面的荷叶,让人最是怜悯,平展的被固定在水面上,没有多少自由,偶尔跟着水的波纹抖动一下,那也是象征性的牵扯一下衣角,从不愿把自己的心思表白。 在一个高处的土埂上,我们站在了荷池的最前沿。荷叶把整个水面遮掩得严严实实,不透一点风雨,松软宽厚的荷叶,摸在手里光滑而凉爽,尤如水做的一样。几个忙着留影的朋友,摆着各种让荷池理解的姿势,想强行把自己与眼前的绿色融为一体。两位怕晒的女士,挑选了两支又亮又大的荷叶扣在头上,装扮成阿拉伯传统妇女的模样,引来了几只可笑的蜻蜓不时的追踪。 荷花还没有到盛开的季节,偶尔一朵早熟的白莲,在众叶烘抬下,落落大方的接受夏日的盛情款待,它那美妙高傲的风姿,悄然挺立在叶的顶上,像领舞的白衣少女,踩着绿叶的肩膀,纯洁而典雅的独自陶醉在海的深处。白莲的花瓣大而散,黄绒绒的蕾,护着几只小眼睛莲心;粉红的饰边,漫不经心的向四周扩散着。虽没有湘莲和睡莲那么妖艳,具有可观赏性。但白莲的那种高贵、圣洁和灵气,却从没有人怀疑过。 荷的主人,知道我们的兴致和心情,尽可能的把我们引向花多叶茂的东南角。小船在水中穿行,随行的蜻蜓数胜过蝴蝶和蜜蜂。一只躲在暗处,好像还没有吃早饭的青蛙,见到慢悠悠的小船和打扮得有点奇形怪状的人群,偷偷的移开了身子,不动神色的隐匿他处去了。池中成形的花苞不少,丰满的体态,粉红的外衣,特别能吸引人的眼睛。一支盛开的荷花,一支含苞欲放的花骨朵,一支鲜嫩的荷叶,一枚嫩得发涩的莲篷。不停渴求的声音和主人乐此不疲的笑容,让我们十分感动。 游性未尽的我们,带着颇丰的收获,准备往回返。一只追寻而来的蜜蜂,缠着小杰手中的荷花,不知是索要,还是贪恋?游斗中,让孩子们兴奋了好大一会儿。 返回的路上,荷池的主人向我们透露:他们全家来这里已有七八年时间了,女儿也从这里跨进了大学校门。我们环顾四周静悄悄的树林和矮草,除了那肥得流油的白鹅、精干的草鸡、两只看池的狗,就是荷池的主人夫妇。 望着唐姓夫妇目送我们回城的眼神,我不敢猜测。城市喧闹的夜晚,让人很难想象这里的寂静!我在想,这也许有荷的境界呢!
发表于 2008-7-31 23:2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生动。如同水乡的水一样甜蜜,绵软。如同圣洁的荷花一样,清爽,干净。
发表于 2008-8-1 07: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完您的文字,我感觉到了水的的灵性以及荷花的的大气。整篇文字自然流畅,错落有秩,足见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 欣赏+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08-8-1 09:51:1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海洋和斜阳的点评,请多纠正。
发表于 2008-8-1 15: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读到你的大作,也是写荷花的,看来马家荡之行不虚啊。 文笔细腻。能把水乡与荷池并到一起写也许会更好。
 楼主| 发表于 2008-8-1 17: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勇老师的点评!向你学习!
发表于 2008-8-1 18: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8-8-1 21: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少聆听丝雨浸尘的点评,今日甚感欣慰!!
发表于 2008-8-1 22: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的读完江南的又一篇文章,感叹江南之能写,且写得如此细腻、周全、有条不紊——这点,我们还颇有点相似呢!但我发现,能写会说者,往往会让文章显得臃肿起来,不知江南是否有此感觉? 这让我想起了你那篇《蝉缘》,洋洋洒洒好几千字,写得虽然不错,但的确需要静下心来用一份耐心去看。 就这篇而言,如果是我,我会用《看荷》为题,把水乡、荷池的小标题去掉,就以“看荷”为线索,串联起对“水乡”、“荷池”的描写,这样会显得更为流畅、明朗,更能形成一条线,水乡的笔墨不宜多,一带而过即可,这样,可以省下不少笔墨来刻画荷。 另外,个人觉得这篇文章的结尾处应该再加以升华一下主题,让人看后能从此篇文章中得到些什么…… 以上只是鸿鹄个见,仅供交流!万望江南勿怪为谢!
发表于 2008-8-1 22: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把荷叶比喻成伞,把荷花比喻成少女,能否有谁来点新花样?期待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6-12 16:06 , Processed in 0.023209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