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195|回复: 5

[原创] 人情.论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5 09: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罢斜阳老师的人情关系,忽然就萌发出一些乱七八糟的思想来,点点滴滴,东南西北的,却不能成文,略作整理,放在这里,权当是回帖吧。 生活中的人情关系自不必细说的,哪个人没几个朋友关系啊,哪个人又是生活在真空里,凡事不求人呢?就连孙猴子遇到困难还要去求求观音菩萨呢,况我凡人,在这里我只说论坛的人情。 想来浪迹论坛也有数载,只是在家乡的同城玩,却很少去其他地方,甚至都不知道远方有何样的风景。在一个地方玩的久了,认识的人多了,虽然一直保持着不约见网友的态度,然事事难料,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让某些人相遇,相识,相知,从虚拟的网络走向现实的空间其实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起码我是这样的,我必须要承认,我是一个重感情过喽的人,因为这个毛病,总是在某些地方停停留留,因为这里有你的朋友,有你的相知,有你的相识,总不忍离开,也不舍离开,虽然发生了这样那样的不愉快。 时间久了,其实也厌倦,厌倦那些个人情世故,厌倦那些个虚假的吹捧,厌倦那些个敷衍的回复。有一阵子,迷过摄影,条件有限,没有什么好的设备,只是一个小卡片机,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就这么看见花拍花,看见树照树,那时候很希望有个人好好的指点一下,然而始终没有一个人能诚恳的指出缺点,提出改进意见,总是一味的敷衍,让我都不知道那句是真,那句是假,就那么滞留在一个懵懂的阶段不能前进。其实看过很多的照片,作为一个外行,看不出他的美感,看不出他的意义,却总有人在后面吹捧,看的多了,便觉得腻烦,便对有些人嗤之以鼻,愤愤不平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便觉无趣,好话总是好听,实话总是难听,我又怎么能要求人人都跟我一样,光捡着实在话说呢,得罪了人都不知道,这实在是很愚蠢的作为。 吃了亏,就会有进步,好话谁不会说呢,捡着顺耳的说上一箩筐,我不损失什么,你听着还很入耳,何乐而不为呢。 我不觉得这样歌舞升平的论坛有什么大的发展前途,一个论坛想要发展就要百家争鸣,虽不喜吵架,却喜激烈辩驳,对于一个新来的人,要有博大的胸怀来迎接他,而不是让人看着有种置身事外的感觉,有的地方,看着就像是一家子开的家族作坊,一小撮人在那里整的天翻地覆,虽然看起来繁荣昌盛,却经不起时间的推敲,久了,便如断流的河水,干涸。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个地方不可能人人为他驻足,却一定要保持他的新鲜感,让新鲜的血液不住的流进来,才能保持他的生命力的旺盛。 总结:论坛可以有人情,因为了人情才有留下的理由,才有了亲切感,但是人情不能过泛,否则就成了一言堂,没了生存的意义。 (思想混乱,不知所云,斜阳老师海涵)
发表于 2012-5-5 10: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觉得有意思吗? 一个本来没有的东西弄成一个关于“人情”的事件。 文中的两位新来的会员都住在盐城,我都认识。两篇文字也有一定的基础。与天涯来说,她可能孤陋寡闻了,根本不知道她们。一个人写心情文字,不考虑发表,本地报纸没有见过她的名字。另一位,早年在本地报刊发表许多,戚版主知道的。 熟人之间,带点温暖的回应,不是过错。就像早晨见面问吃早饭一样。 在这个论坛,熟人是越来越多,主要是你的文字让我们熟悉。一开始,不少会员写贴,热情蛮高的。现在,一些主力会员离开了,可能与这里与文本无关的争论有关,也有人图个安静。还有一大部分人有点“跟不上”,因为,这是一个纯粹的文学网站。她的文学性让一部分人离开了。我不排斥他们,同时要感谢他们,醉里挑灯的坚持与发展,没有他们,也没有今天! 剩下的熟人,文字在不断变化与提高。熟人之间互相吹捧,是降低文学的要求。我们在学习与交流中成长的。 文学观点有些是恒定的。但一些人还停留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水准里,他们的作品不可能好到那里去,也经不起时间的锅炉过滤。 一个作家,最终以自己的文字说话!
 楼主| 发表于 2012-5-5 10: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觉得有意思吗?首先我要声明,我写这个和你们论坛新来的2人毫无关系,因为我不认识,我也不知道谁是新来的,谁是旧有的,好像作为一个版主不看明白人家的意思就打击不是什么好现象吧,我就是以事论事罢了,和某个人无关,我也不喜欢靠打击别人活着,我就是忽然想起了一些事,想写下来,我已经说过了,是作为斜阳老师的回帖,有的是,不好明说,斜阳老师应该知道我只的是什么。 不好意思,我不是作家,我连一个文学爱好者都算不上,我就是一个闲逛者,偶尔驻足,不为谁停留,也经不起风吹雨打,好了,就算我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忽然想给你们提点建议,并且这个建议还和你们论坛的事毫无关系,别的地方的错误不能作为借鉴吗?我就纳闷了,怎么有的人就听不得半点不同声音呢。况且这个声音并没有涉及他的丝毫利益,居然说出来一大堆的这样那样的理由。
发表于 2012-5-5 10:5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文娟老师我不认识,刘红(林中雪)老师我也不认识,但是,我早就在报纸上认识刘红老师的文字,那是八十年代中期,当年,我与大勇读高中,孔令玉姐姐(我与她弟同班同学)在从教,我们也有文章见报,我们都关注过刘红老师的文字。
关于人情的问题无须再作过多的讨论了,最好少做无关文本的争论。大勇是我兄弟,也在论坛里对我的帖子提过批评意见,对文不对人的事没有什么,我们一直情同手足。
最后,谢谢楼主对论坛的热心关注!
发表于 2012-5-5 21: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该放就放,无需纠结----
发表于 2012-5-9 00:54: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情是永远也难以回避的问题,否则法律不会回避人情!连这一点都弄不懂的人,还争执个什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7-20 13:45 , Processed in 0.019213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