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38|回复: 0

【国庆征文】阜宁牡丹别样红﹙报告文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28 07:4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阜宁牡丹别样红﹙报告文学﹚
单国顺


周友雪,阜宁县合利人,今年八十三周岁,却不失朱颜;高个,阳刚,智慧;目尚明,耳尚聪,步仍健,腰不弯;意气风发,精神抖擞。
他是一个农民,却有创造性思维。他一生没有离开田园,却一生都在想创造奇迹。他把栽培一年四熟葡萄、盆植银杏和专意培育牡丹当成他人生的三部曲。他身为农民,却在培育牡丹上耗费四十余年心血,创造了关于牡丹花的童话。
周友雪立志种养牡丹缘于父亲的病。1959年至1961年,正是国家最困难的时期,这时的周友雪身为农村基层干部,年富力强,朝气蓬勃,在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潮中奉献着青春、热情、智慧和干劲。
但,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父亲病倒了。
父亲的病很严重。那时无法想象能到大医院去检查和治疗,实在是条件太差了。但病总是要治的,就找地方上的土医生,开方,抓中草药。
土医生开的药方中需要一种药引,这药引谓牡丹皮。牡丹皮是什么样子,周友雪不知道,也没有见过;其实一般人都没见过。事情难就难在药店里没有牡丹皮。周友雪几乎跑遍方圆数十里的所有药店,都没找到牡丹皮。
父亲病了五十多天,终被死神招去。那时正是1959年。父亲死时50岁。父亲临死前给他的遗嘱就是,长出牡丹来,搞出牡丹皮来!
周友雪发誓,这辈子要长活牡丹,开出许许多多的牡丹花,弄出成堆的牡丹皮来,让家乡的人们见到这富贵人家的花朵,让许许多多像他父亲这样的病人得到牡丹皮,保住这不可再得的生命。
其后,他的大半生的时光和精力都耗费在牡丹的培育上,以致他的生命都同牡丹连结在一起。


周友雪通过数年努力,从阜宁、滨海、射阳搜集了四本牡丹。有了这四本牡丹,他踌躇满志。他想要拥有自己的牡丹园,让父亲的遗愿和自己这么多年的期盼,开出理想的花朵,让天香国色在这偏僻的小村散发馨香。他扦插、嫁接,再扦插、再嫁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此相互作用,不断变异,纷呈“精彩”,赢得满园的姹紫嫣红。然而他培育牡丹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受时代和政治因素的影响,周友雪的牡丹受到过一次严重的甚至可以说是致命的摧残。
“文革”期间,在农村,能够给农民带来一些经济利益的果树,也被看成是资本主义的尾巴,统统割掉。他家有八十棵大梨树,大劫之后仅剩五棵。同时也殃及了他的牡丹。当时周友雪虽是大队书记,但面对如此形势,也只是默默无语,甚至连长叹一声都不给他可能性。但无论如何我们是要佩服周友雪的冰雪聪明,他只是把牡丹齐泥铲去,而留下了牡丹的根。有根在,就有希望,只待来年春风一吹,新的生命将会再次萌发。
春天终究是要来的。
历史进入了新时期,各种情况都发生了变化,人和人的关系,人和土地的关系,都渐渐地变了。人们逐渐适应了这种种变化。
周友雪在自己的园地里成功种养过一年四熟葡萄,成了园艺专业户。1988年,周友雪被评为“农村科技致富能手”,获得了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颁发的获奖证书。他个人还面向全国举办了一年四熟葡萄栽培学习班。在那个时候,他是风流人物,也真正体验着“劳动光荣”的快乐。
女儿长大,逐一出嫁了,周友雪少了帮手,种葡萄也觉困难了,这时,他决定另辟蹊径,改种银杏。银杏在全国饱和后,周友雪又别出心裁,搞起了盆种银杏。盆种银杏,不仅有经济价值,还有观赏价值。1998年,周友雪矮化银杏栽培嫁接取得成功。他随即撰文总结经验。 1990年3月21日的《江苏科技报》三版上刊登了周友雪题为《白果枝接,当年挂果》的文章,图文并现。那时,周友雪是轰动全国的。全国数十家媒体宣传了他,他关于矮化银杏栽培技术的论文也获中央电台征文一等奖。
可以这样说,那时周友雪先种葡萄,继而种银杏,都是物质生活的需要,是以经济为目的,他赖此的确提高了家庭的经济收入,解决了生活问题。在别人眼里他是能人。此外,他也从来未放弃过长牡丹。对于这一点,别人未必理解。牡丹不能给庄稼人带来任何经济收益,在别人眼里那是旁生枝节,不务正业。但别人哪里知道,这是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是一种梦,是慰及心灵的东西。


周有雪的家前屋后,算起来有3亩土地,特别是屋前的园地,坡上坡下连成一体,面积可观。这片土地有灵性,适合各种花果树木的生长。当物质生活得到保证并达到一定水准以后,周友雪不想在这块宝地上再长什么经济作物和果木,他决定集中力量长牡丹!
周友雪白手育牡丹,靠的是自己的智慧。起初,周友雪尚未见到有关培育牡丹的专门书籍,更未出门拜过师学过养育牡丹的技术。但他相信,牡丹就如同一个人一样,有生命的基本条件水土,更主要的是有受惠于天地的灵根,不会长不成。后来他得到一本书,叫《牡丹全书》,喻衡著,他始接触到有关牡丹的专门书本知识。
一般的书本上不主张牡丹扦插,周友雪从实践中总结出,扦插的效果超过嫁接。嫁接费工、费时。也许是周友雪真的天赋灵性,他插一支活一支。
周友雪的牡丹园渐成气候。
然而劫难有定数。周友雪1990年春天种了50棵牡丹。1991年9月25日一夜大雨, 50株牡丹苗全被淹死。周友雪心痛至极。但到了第二年,又出了 5棵牡丹苗。周友雪谢天谢地谢神仙,对此惜若生命。再从5棵开始。他不相信5棵繁衍不出一个花团锦簇的世界来。
到如今20多年过去,周友雪的雪天牡丹园何等有气象,万紫千红加素白,什么一枝双头,花开二度,阜宁红,中国红,真是无奇不有。谷雨时节牡丹开,满园春光荡漾,花团锦簇,美不胜收。另外,园内还有芍药、月季、绣球花等20多种名贵花木与之相辅相成。看那牡丹,白的纯洁,粉的娇艳,红的妩媚,紫的高贵;昂首的落落大方,低头的顾盼生姿,高低有致,那花瓣一片片、一层层,那花朵一朵朵、一簇簇,向人们展示国色之丽,天香之奇。春天的精华极有分量地偏重这一角。
周友雪认为,“万物都是有感应的,花草侍弄它,它也有感应。”“有灵就有魂。”周有雪始终认为他的牡丹是有灵性的。


周友雪付出四十年心血培育牡丹,到底有哪些突破呢?
“牡丹大体上都是在4月15日前后开放。我的牡丹有三个打破千年历史的突破。一是时间上的突破。比如我的夏牡丹,在5月15号左右开花,也就是立夏前后。还有九月份开花的牡丹,秋牡丹,已经连续八九年了,也固定了时间,9月23日开花。第二个突破是开出了双头牡丹。有十年了。我收全了十年的资料。如今已不是一枝两枝,满园都有。第三突破,就是我的牡丹能一年四季开花,就一个品种,一年能开三次花。”
其实他还有一个突破,那就是雪天牡丹园中出现了牡丹的稀有品种黄牡丹、绿牡丹。这些稀有品种不是从外面引进来,也不是同外面的某种牡丹杂交而产生的,完完全全是从他雪天牡丹园萌发的。这些珍品的出现,犹如石破天惊。
在周友雪的牡丹园里,他培育的牡丹一枝两头,并蒂开放,甚为奇异。据培育牡丹的专家喻衡教授讲,只有唐代有记载,因其奇异而称为“花妖”。他指着其中的一个“花妖”对观者说,“它自行弯曲,开出双头花来,两朵,大花是粉白色的,小花是粉红色的。”
他又指着那些大花盘,说,“这个花是我杂交出来的,奇就奇在它花瓣特别多,有200多瓣。”
“这个牡丹也是我刚刚才杂交出来的,它很矮,在我们此地它能做盆景,因为我们此地牡丹都是高杆多。”
“那是黄牡丹。”
“那是绿牡丹。”
周友雪如数家珍。要知道,在任何牡丹园里,这些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


周友雪培育的牡丹新奇品种迭出,自然需要诸多的命名。他说:
“我的牡丹命名大都以地方名称、人物名称来命名的。我有蛤蜊港牡丹,有阜宁红牡丹,有白天鹅牡丹,有桃花源牡丹,有金沙湖牡丹,这些都是以本县地方名称来命名的。有喻衡牡丹、孙坚牡丹,这些是以人名来命名的。也有以特殊纪念日来命名的,比如9月23日左右开花的牡丹,能开到10月1日左右,我将它定名为国庆牡丹。还有许多品种,到现在还没有命名。这些牡丹品种都是杂交出来的。”
以特殊纪念日来命名的,周友雪牡丹园中还有一株牡丹,每年十一月八日准时开放,——“十八大牡丹”。到2016年11月8日已连开五年。初开那天,正逢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故周友雪将此花命名为“十八大牡丹”。这是祥瑞之花,征兆着政治清明。周友雪站在这株牡丹前喜不自胜,表明了他向往政治清明的态度。
“我育出的阜宁红牡丹,植株高大,花色鲜艳。这让我看到了希望。我还要培育出盐城红、南京红、中国红的牡丹来,一路红,形成红系列。”
周友雪有鸿鹄之志,此语掷地有声!
周友雪诸品牡丹中,还有一种特别的命名,是以他妻子的名字来命名的。这里寓含着特殊的意义和深厚的感情。尽管他妻子当初反对他倾其力量和土地来培育牡丹,但见老伴执意长牡丹,十头牛也拉不回头时,她又默默地支持,全力地配合,从精神上生活上予以慰安和照顾。周友雪也以特殊的形式表示感谢,以妻名命花名。
以地方名称来命名的,带有很浓的乡情;以人名来命名的,含有友情、亲情。


周友雪自从看到《牡丹全书》的主编喻衡的名字后,便有心寻找喻衡。他终于弄清楚喻衡是何许人也,山东农业大学教授,著名的牡丹专家。他给喻衡写了信,讲了自己的情况。开始,喻衡并未引起重视,像他这样的农民,做牡丹梦,想在培育牡丹上有大作为,实在令人难以置信。当看到周友雪给他寄去的牡丹新品种照片,不由他不吃惊,不禁对这位乡下老者刮目相看。他很快给周友雪来了信。信中说,“知你在困苦条件下,仍坚持奋斗创业,这种精神很感人,更值得我向你学习。”信中热情洋溢,对周友雪由衷敬佩。一年两次开花的牡丹,引起了老教授的关注,为此他对周友雪寄予了厚望。他在“尽力保护好,管理好,培养好”字样下加了着重号。其后,周友雪埋头培育自己牡丹的新品种,每有大获,必然向喻衡教授报喜。喻衡不以等闲视之,来信中由开始的“同志”改称他为“牡丹老友”,以“同行”谓之,肯定了他培育牡丹的成果,并对他提出了希望,予以良好的祝愿。
黄牡丹是周友雪雪天牡丹园中诞生的神品,花盘大,重瓣,有百多片花瓣,色金黄。此品种并非从他处买来,似乎是天赐周友雪。喻衡教授对此也是惊喜异常。黄牡丹在古代也是稀有之品。古代的名牡丹即有“姚黄”“魏紫”,可见黄牡丹的难得。周友雪雪天牡丹园中居然诞生了稀世之品黄牡丹,自然引起了牡丹专家喻衡教授的偌大兴趣,并为之兴奋不已。
就这样在书信往来中,周友雪与牡丹专家喻衡教授结下了非同寻常的友谊。如今喻衡已成古人,周友雪一一实践着当年的意愿,牡丹一支多头,四季开花,黄、绿等珍品的出现,梦幻成了现实。
周友雪深情怀念故人喻衡教授。


周友雪培育牡丹从不声不响开始,终至于红红火火,轰轰烈烈。
县老促会主任缪振华,是阜宁老县委书记,2006年,他曾带领老促会一行人来到周友雪的雪天牡丹园参观。他惊异于满园牡丹的天姿国色,惊异于眼前这个70余岁老人的育花技艺,敬佩不已。他视周友雪的牡丹为“国宝”,回去后即著文。2006年的《大江南北》杂志发表了缪振华的《农民博士周友雪》一文。此杂志发行面广。此文影响甚大。北海舰队政委宋鸿文读了此文,欣然为周友雪题词:“蛤蜊港牡丹创始人。”南京空军司令韩德彩﹙中将﹚也为周友雪题词:“蛤蜊港牡丹誉神州。”
是牡丹总是要散香的,而且香飘千里。周友雪的牡丹终于引来了倾慕者,他们仰人慕花,不辞路远,登门拜访周友雪。他们知道周友雪是能人,是隐逸者。今年88岁的上海高干孙坚到周友雪这里来过四次。他也是看了《大江南北》杂志上那篇《农民博士周友雪》文章慕名而来的。孙坚谦和,温文儒雅,与周友雪一见如故。他敬重周友雪,对周友雪侍弄牡丹给予肯定和寄予厚望,认为周友雪的牡丹必然引起园艺界的重视,吸引世人的眼球。孙坚诗书画俱能,还为周友雪写诗作画。
2009年国庆节,深圳大学教授、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董立坤主任,专程来雪天牡丹园赏牡丹二度开花。他是从报刊相关报道和中国牡丹门户网站上得到的信息。他真诚地说:“真是个农民牡丹博士,让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国庆长假。”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时任中国新四军研究会会长的周克玉上将了解了他的情况,也挥笔为他的牡丹园写下“阜宁牡丹别样红”的题字。
周友雪以花会友。与周友雪交往的友人不乏诗人、作家、画家、书法家、艺术表演家和记者。诗人词家和为文者来此采风,把这里当着创作基地,他们写诗属文,赞美牡丹,也颂扬周友雪其人。画家们来此写生,他们给周友雪送来了诸多的书画作品,多以牡丹为主题。
周友雪培育牡丹完全是在封闭状态下进行的,他没有到过洛阳、菏泽这些牡丹之乡或之都观摩过,他的牡丹崭露头角,进而秀色骄人,2016年8月,菏泽市牡丹研究所所长、农艺师赵海军也来虔诚地拜访他。可以想象,周友雪的牡丹非同寻常,他培育牡丹的技艺已臻高境,可谓绝伦。


当阜宁红红了之后,有人开始重视周友雪,南京某处有100亩牡丹园,他们拟高薪聘请周友雪前去主园。周友雪谢绝了。他的生命之根在阜宁,他的牡丹也在阜宁,他和阜宁血脉相连。他离不开生他养他并且养育他牡丹的故土。
我们忽而感觉到周友雪是诗人。他有一颗诗心,心灵在诗里畅游,时而翻起浪花。他营造了无限的诗意环境,姹紫嫣红的牡丹花、芍药花就是他写就的诗的语言。其实他是生活在诗中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3-29 07:46 , Processed in 0.016302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