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418|回复: 2

从淮安歌谣看旧时婚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10 16:5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淮安歌谣看旧时婚俗
赵长顺
最近,偶得一本民国期间出版的《淮安歌谣》集,系淮安人叶德均先生所作,文集收录了62首淮安歌谣,大多数是儿歌,也有一些歇后语、谚语。细细品读,觉得很有味道,很上口。有的歌谣,小时候好像也唱过。其中,有一部分歌谣是写男女婚姻之事的,从这些歌谣可一探淮安旧时的婚俗。
首先,淮安旧的婚姻是必须有媒人的,在《淮安歌谣》中有一首叫“小黄狗”歌谣可以充分说明:
小黄狗,
看看家,
我到南园去栽花,
一朵未栽了,
双双媒人到我家。
涮涮外锅烧壶茶,
涮涮里锅炒芝麻。
芝麻芝麻你莫炸,
我与媒人说句话。
芝麻芝麻你莫动,
我把媒人朝前送一送。
淮安的媒人形象也和一些电影小说里的媒人形象差不多,大多有三寸不烂之舌,能说会道。就在那首《小黄狗》的歌谣中,还有一段“听听媒人说的什么话”、夸讲小大姐的插白:
小大姐,
会下面,
下在锅里一条线,
下在碗里一大片。
公一碗,
婆一碗,
两个姑子两碗半。
搭板底藏一碗,
遇见花狸猫,
打坏一个蓝花碗。
这首歌谣既说出了小大姐不但会做事,也会处事。没过门,不但考虑到公婆,还考虑到了两个小姑子。更有意思的是,小大姐深爱着自己的未婚夫,不好意思表白,悄悄在搭板底下藏了一碗,是打算留给未婚夫的,想不到不知从哪里跑出了一只花狸猫,使自己露了相,这首歌谣既生动,又有趣味。
其次,淮安的婚俗有母亲哭嫁、陪被褥和鞋子等风俗,有一首叫“大蚕豆”的歌谣是这样写到的:
大蚕豆,
格崩崩,
妈妈养我一场空。
大大(父亲)抱上轿,
妈妈哭到关帝庙。
红旗杆,
绿搭板,
开开柜,
大红褥子大红被。
开开箱,
大红鞋子十八双。
麻纳底,
线纳帮,
丝线锁口闹嚷嚷。
另外,旧时的淮安人结婚之前,男女之间有的几乎没有见过面,有一首叫《新打的茶壶亮汤汤》歌谣是这样唱的:
新打的茶壶亮汤汤,
新买的小猪不吃糠,
娶了个媳妇不吃婆家饭,
眼泪汪汪走娘家。
走一程,哭一里,
遇见哥嫂插黄秧。
哥问道:“什么事?”
“人家嫁个高汉子,
我嫁个矮地牢。
站起来不得条柱高,
睡下来没有枕头长,
搭板底下穿裤子,
鸭蛋壳里伸懒腰。
这首歌谣唱出了一个新婚妇女对婚姻的不满,表达了对婚姻自由的渴望。女儿成家后,对娘家的一般都十分眷念,却往往受到嫂子的冷淡。比如有一首叫《亮月一出亮纱纱》有这样一段:
亮月一出亮纱纱,
照上河南大姐走娘家。
左手拿把伞,
右手抱个小娃娃,
一直走到外婆家。
外婆看见心欢喜,
外公看见笑哈哈,
舅舅看见也罢了,
舅妈看见苦吧吧。
说明了大嫂对小姑子回娘家不太高兴。还有一首叫《小葫芦》的大致上与这首歌谣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
小葫芦,
凹凹腰,
我是妈妈的小姣姣,
我是大大的小宝贝,
我是哥哥的小妹妹,
我是嫂子的掏灰爬,
窖得嫂子不发芽。
这两首歌谣都表达了姑嫂之间的紧张关系。歌谣虽是歌谣,但也不难看出一个时期的世态炎凉。据了解,《淮安歌谣》集的作者叶德均先生是中国现代古典文学家、曲艺理论家、民俗学家。1911年生于淮安,1934年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1946年任湖南大学副教授,1948年任云南大学教授。1956年含冤自杀,年仅45岁。今年是叶先生近世60周年,谨以此文作为纪念。
发表于 2017-10-10 17: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歌谣怕是很少有人会了,这样的集合真不错,让这些风俗文化为后人所了解
                                         
发表于 2017-10-10 18:38: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歌谣,民俗文化的精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3-29 22:12 , Processed in 0.018650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