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694|回复: 1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记张敬在跟随杨靖宇杀鬼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23 17: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记张敬在跟随杨靖宇杀鬼子
顾少俊
我曾经两次到江苏丰县采访东北抗联老兵张敬在。在我所采访的抗战老兵中,他是给我印象很深的一个。他在杨靖宇手下两年,打过好多仗,身上多处负伤。一次战斗中,一颗子弹从他的右脸颊穿进左脸颊穿出,嘴里的牙打掉好几个。第一次见面,他用手中的破拐杖做了一个瞄准开枪的动作,说:“当年杨司令带我们打伏击,一下子干掉上百个鬼子。”
张老发白如雪,皮肤黝黑,让我不禁想起东北长年积雪的兴安岭、长白山,想起那里肥沃的黑土地。他那满脸的沟壑分明是陡峭大山间的深谷,疲惫的眼神藏着熊熊战火、滚滚硝烟。

张敬在是徐州丰县人,30年代到东北谋生。在东北,老百姓不能提“中国”两个字,学校里唱满州国歌。
一年冬天,大河边上,停着一辆带蓬子的卡车。张敬在看到十几个中国老百姓拿着铁锹敲打着河里的冰,岸上站着几个端着刺刀的日本兵。天冷、冰厚,十几个人好不容易在冰上敲开了一个大窟窿。日军从卡车上拉下几个中国兵,打死后全部推到冰窟窿里。有老百姓悄悄告诉张敬在,那几个中国兵是抗联部队的。他们的头子是杨靖宇。张敬在第一次听到杨靖宇这个名字。 
1938年,张敬在参加抗联部队。连长张念祖见张敬在为人机灵,把他留在身边做勤务员。那时,东北的抗日形势已经恶化,日军在东北的兵力达8个师团,全力围剿抗联部队。张敬在参加抗联部队的第二天,就被一伙日军包围在一个山沟里。
面对汹涌而至的日伪军,杨靖宇临危不惧,两挺机枪守住山口,日伪军一时攻不上来。趁此机会,杨靖宇命令张念祖带人从后山退出。下了山,只要穿过一条峡谷,进入原始森林,日伪军就无可奈何了。
日伪军预先在峡谷两边的高地上设下了埋伏,居高临下,严阵以待。日军的小炮打得非常准,走在队伍前面的抗联士兵倒下一片。张念祖组织敢死队冲了几次,都被日军密集的炮火击退。
张念祖准备亲自带敢死队再冲一次,杨靖宇从前面山口赶过来制止了他。
在一处巨石后面,杨靖宇对张念祖说:“看来从正面直接冲出去困难很大。”张念祖说:“冲不出去,我们会全军覆没。”说话间,几发炮弹在巨石前爆炸,飞起的沙土簌簌直下,落起杨靖宇的大衣上。杨靖宇抖了抖身上的尘土镇定地说:“别慌!肯定冲得出去。正面佯攻,组织两支精干的小分队,从两侧迂回上去,消灭两边山头上的敌人。”说完伸手拿过一个士兵手中的步枪,看着山谷前的日军机枪手,略一瞄准,“叭!”的一声,远处日军的机枪手头一歪倒了下去。一旁的张敬在看呆了,那日军的机枪手离得很远,在张敬在眼里那日军机枪手的脑袋只有苹果大小,杨司令一抬手就把那日军干掉了,真神!
张念祖将敢死队分成两路,自己亲率一路,翻山越岭,插到右翼日军山头的背后。先是一阵手榴弹,接着机枪扫射,日军没有防备,招架不住。几乎同时,攻袭日军左翼山头的小分队也顺利得手。山谷中的抗联士兵们顺利冲出包围圈,进了原始森林。
原始森林里古木参天,古藤缠绕,不见天日,枯死的大树倒在地上。地上尽是树叶和枯草,不远处还有野兽的吼叫声,听得人心慌。杨靖宇对这一带很熟悉。他和警卫部队走在前面,不时地回头提醒后边的人:这里不能停!不能掉队!……
在一片灌木丛林里,张敬在发现许多鲜红的草莓,他口渴了,随手摘了一颗。杨靖宇看见了说:“这种草莓有毒,不能吃!”
部队穿过原始森林时,天已近黄昏了,依山的夕阳变成了一个有气无力的红圆球。杨靖宇指着面前一座山说:“再加把紧,密营就在前面。”
抗联官兵们翻山越岭,攀藤附葛,走过一条坎坷的羊肠小道后,眼前是一片开阔地——这地方就是抗联的“密营”。部队到密营时,太阳已经下山了。在东北,没有太阳温度立即就降下来,张敬在感到身上冷飕飕的。杨靖宇在路口安排了岗哨,让炊事班升火烧饭。
这里的房子都是依山而建,房顶铺的是结实的原木,原木上覆盖一层碎石,碎石上面是厚厚的泥土,泥土上长满了野草,伪装得和自然山体一样。日军一直怀疑这一带有抗联的密营,侦察机几次超低从密营上空飞过,都没有发现这里的奥秘。
这个密营较大,有枪械所、药房、仓库、医院等。这座密营是杨靖宇精心设计的,可以容纳千人。密营周围是一大片高高的枫叶树,树上挂满了火红的枫叶。抗联战士们给这个密营取了个“枫树密营”的名字。
几口大锅埋在地上,灶台下面有暗管。这些暗管全部通往一个山洞。那山洞很深,出口在另一座山的半山腰。密营这边烧饭,远处山上的森林里起烟雾。密营东边有一颗高大的古树,爬上去可以清楚地看到山下的情况。山下有一条公路,经常有日军的卡车来回经过。
密营的医院里有两名女医生,一个姓姚,30多岁,大家叫她“姚姐”。还有一个姓王,20岁左右,是姚姐的助手。密营较大,细心的姚姐把伤员分散安置,一处安置几名伤病员。姚姐和小王在抗联部队好几年了,救活过很多抗联战士。
炊事员在烧饭,官兵们原地休息。杨靖宇看看伤员,然后到部队转转,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
杨靖宇在张敬在身边停了下来,张敬在是新兵,看到杨靖宇有点紧张。杨靖宇伸出大手,摸着他的头说:““东北是个好地方,山里的野蘑菇、野山菜非常好吃。但并不是所有的野蘑菇、山菜都能吃,红色的野蘑菇不能吃,野芹菜有毒不能吃。”杨靖宇给张敬在讲哪些植物能吃,哪些不能吃,哪些能做药。张敬在认真地听着,不断地点头。在他眼里,杨靖宇不但会打仗,还是一个大学问家。
                                             二
晚饭后,月儿高高挂在树梢,碧空如洗。营地上点起一堆堆篝火,火中的木柴发出“噼噼拍拍”的声响。高树上的积雪在微风中摇摆,抖落的雪花在跳跃的火光上飘舞。每一个人都尽可能把冰冷的身子靠近火光,一张张青春的笑脸被灼热的火烤红。
杨靖宇站在一颗大树下,神色威严。警卫排长跳到一块岩石上,高声叫道:“大家肃静!不要讲话,不要交头接耳,听杨司令讲话!”听说杨司令要讲话,立即全场寂静。
杨靖宇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话:“这些年,我吃过不少亏,上过不少当,但也长了不少见识,增加了阅历,懂得在最困难的时候,心里也要想着光明;在顺利的时间里要多想想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千万不能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这些密营就是在仗打得很顺的那一段时间建的,想不到,现在派上大用场了。”
杨靖宇指着周围的枫树继续说,“我把密营建在这里,除了发现这里地势好外,也是看上这一片枫叶树,这些枫叶经过霜打过后更加鲜艳。我们抗联战士就要有枫叶的这种精神,不怕打击,不怕挫折,不怕困难。现在咱们虽然势单力薄,但我们个个要尽心竭力,为国御侮。哪怕受到更大的牺牲,也要坚持下去。
“几个月前,我们在公鸡岭的伏击是成功的,那一次我们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和食品。以后,连续几次出击,都是损失小,收获大。前一段时间一连串的胜利冲昏了我们的头脑,这次差点上了敌人的套。现在东北抗日的形势对我们不利,但请大家不要忘了,我们是抗联的队伍,没有任何退却的余地。抗日,就是要坚决斗争到底,直到把日本鬼子全部赶出中国!今天我们损失不小,牺牲了好几个同志。明天,我们要敌人加倍偿还!”
张念祖悄悄对张敬在说:“明天有仗打了。”
第二天中午,杨靖宇带部队赶到伏击地。
张敬在埋伏在山沟东侧的一块大石头后面。日军就要到了,杨靖宇命令士兵们就地隐蔽,不要挖工事。西北风在沟谷间呼啸着,一棵粗大的枯树枝被刮断,砸在张敬在旁边的岩石上。
张敬在悄悄问身边的张念祖:“杨司令怎么选这个地方伏击,还不让我们挖工事,鬼子开炮咋办?”
张念祖笑了笑,拍拍张敬在的肩膀:“杨司令今天让鬼子做活靶子给你打,到时你只管瞄准放枪就行了。”
张敬在不明白,张念祖指着沟底说,这地方当地人叫:“冰趟子”。春、夏、秋三季泉水经过沟底,流到远处的大河里。冬天,下面山沟的水就结成冰了。张敬在想起小时侯,家乡的小河里结冰,在冰上行走时滑倒的情景,恍然大悟。
谈话间,前面的枪声响了。杨靖宇派出的小分队诱敌深入,把鬼子引进了“冰趟子”。
“冰趟子”的进口处很窄,杨靖宇在两边都作了埋伏。日军全部进了“冰趟子”后,杨靖宇下达作战命令,信号弹一响,山沟两边的枪响了。
日军企图从前面冲出去,但走不多远就纷纷滑倒。张敬在见沟底的日军橡皮球一样滚来滚去,他手中的步枪开始点名了,“叭!”一个日军不动了。“打中了!”张敬在嘴里发出兴奋的欢呼声,又瞄准下一个……“干掉好几个了!”张敬在身子从岩石后面直起来瞄准。这时一颗子弹从张敬在的右脸颊穿进左脸颊穿出,嘴里的牙打掉好几个。张敬在用手捂着嘴。几乎同时,一颗炮弹呼啸而至,在他旁边的岩石上炸响。张敬在脑子里“嗡”的一声,恍惚中听到杨靖宇司令大喊:“快!把鬼子的炮手干掉!”以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张敬在醒来时,已在密营的医院里了。他看见姚姐戴着口罩,满头是汗,看到张敬在醒来,高兴得笑了。姚姐用山里的野草自制了一个“土药方”敷在张敬在的脸上,那“土药方”比云南白药还有效。
杨靖宇到医院看伤员,姚姐指着张敬在说:“脸上的伤十天半个月后就会好,腿上的弹片必须立即取出来。目前麻药用完了,我担心他受不了疼。”
杨靖宇上前握着张敬在的手问:“你是抗联战士吗?”张敬在点点头。“怕死吗?”张敬在摇摇头。杨靖宇果断地一挥手:“立即手术!”
“杨司令的手好大呀!”70年后,已过鲐背之年的张敬在坐在天井里,看着远处的天空喃喃地说,“他的大手把我的手全包住了,我感到心里暖烘烘的,跟着这样的司令,前面就是刀山火海,也敢往前闯。”
张敬在躺在手术台上,姚姐的手术刀朝那他腿上的弹洞探去,黏稠的血随着手术刀的一次次探入,一股股往外挤。张敬在额上的汗水一层层冒出来,颗颗汗珠汇聚成一条条细流往下淌。他顽强地不吭一声。
张敬在腿上的弹片不止一个,有一颗弹片夹在骨缝中,手术的时间超出了预想。当最后一个弹片,扔到搪瓷盘上时,伴随着“叮当”之声,张敬在疼得昏了过去。

张敬在在“密营”养伤期间,杨靖宇在“密营”附近又一次成功伏击一伙下乡“扫荡”的日伪军,俘虏了1名日军和3个伪军。这4个俘虏都受了伤。那日军胳膊受伤了,一直忍着不吭声。那3个伪军1个大腿中弹,另外两个,1个手指被打断,1个伤在腰部,痛得直叫。
杨靖宇身高近2米,力气大,武功好,枪法精,但心肠却极软,抓到伪军从未杀过,受伤的伪军,都给他们治伤。他认为,伪军是中国人,中国人不能杀中国人。每次抓住伪军,他都耐心教育。放伪军回去时,杨靖宇总不忘叮嘱一句:“中国人不能出卖中国人,要不然对不起祖宗!” 
 这次,杨靖宇照例没有为难他们,命令医护人员给他们包扎了一下放了。杨靖宇见那日本兵年龄很小,动了侧隐之心,想了想也放了。
放回去的那个日军被关东军的一个头目丢到火里烧死。另外3个伪军吓得连连求饶,并保证,一定在3个月里,帮助皇军抓住杨靖宇。这3个伪军积极活动,终于找到“枫树密营”的地址。日军没有贸然出击,他们在“枫树密营”周围安排了眼线。
日军偷袭密营时,张敬在的伤刚好。
一天大早,日军获得杨靖宇到“枫树密营”的情报后,调集上千兵力前来捕捉杨靖宇。一时,密营的南边、西边、东边枪声大作,只有北面没有敌情。
杨靖宇心中一惊,密营暴露了,以后再不能用了。他立即命令警卫员帮助姚姐收拾药品,带不走的东西通通烧毁。当时,杨靖宇身边能作战的人员只有200多人,大家有点紧张。有人向杨靖宇建议:“从北面转移出去”。杨靖宇摇摇头:“北面可能是个口袋,大批日军在那里等着我们往里钻呢。”他一边命令士兵们在南边阻击,一边派张敬在到北面去侦察。
张敬在在密营生活了一个多月,这里的地形都熟了。他手脚并用很快爬上密营北边的山头,这时红日已从白雪覆盖的群山背后升起,把东方的天空染成一片桔红色。
张敬在向前方仔细张望发现,远处森林里的树枝不断地晃动,在朝阳的照射下,隐约可见一个个闪亮的日军钢盔。
张敬在赶紧下山报告杨靖宇:“北边森林里有大批日军。”杨靖宇立即下令:“从密营东南角的一条小路出去。”杨靖宇带警卫排断后。部队离开密营后,天空开始下雪了。万里江山披冰戴雪,天地连在一起,白茫茫一片。刺骨的寒风,卷着雪花,在山谷间飞旋咆哮。
抗联战士们在风雪交加中行军,手上、脸上冻得红肿开裂,露出一条条血口子。杨靖宇走在队伍前面,一边走一边和士兵们说着话:“日本鬼子早晚会滚出中国!最后的胜利肯定是我们的!中国不会亡!……”战士们听着杨靖宇激昂的话语,感到踏实、温暖、有力量。
下午,气温陡然下降。抗联士兵们呼出的水气很快在眉毛上结成白霜。感到舌头在嘴里都冻直了,话也说不出来。前面的队伍靠到一座陡立的山崖下边躲避风寒。
“快离开这里!防止雪崩。向东,奔老虎山!”杨靖宇从后边赶过来大声下着命令。
队伍刚离开悬崖,山顶上的积雪迸裂,排山倒海而下,转眼间,山谷口就被崩塌的雪填满。走在队伍后面十几个抗联士兵被大雪冲倒、掩埋,幸亏埋得不深,很快被救了出来。
张念祖回头一看,说:“好险啊!如果在山崖下多待几分钟,这支部队就全完了。”
几十年后,张敬在谈起“雪崩”仍心有余悸,他说:“雪崩比海啸还要可怕,人埋在雪下边,有天大的本领也出不来。”

部队顶着寒风又走了两个钟头,有人提议休息,杨靖宇不同意,指着前边隐约可见的大山说:“天黑前,必须赶到老虎山密营!到了那里才能休息。”
在老虎山密营住了几天,杨靖宇派亲信小孙到山下太平镇上买药。
小孙在太平镇上碰到表哥王伯如。王伯如原来也是杨靖宇部队的,在一次战斗中被俘,很快叛变,日军情报机关把他发展为情报员。王伯如叛变的事没有人察觉,因为从被俘到叛变只有几个小时。后来,日军精心安排,让王伯如“成功”越狱。王伯如遵从日军情报机关的命令,在太平镇上开了一家药店,暗中收集抗联部队的情报。
小孙见到表哥,认为是亲戚,不加防备,王伯如三言两语探到杨靖宇的落脚点。
大队日军包围了老虎山密营。杨靖宇决定兵分3路,分别从北、东、西3个方向分散突围。张念祖带的部队向东移动,吸引日伪军的主力。杨靖宇的警卫排战斗力强,冲开一条血路。突围出来的部队在野狼谷汇合后,撤往濛江境内的密营。这次,部队损失惨重,人员伤亡一半以上。
日军没有像以往一样在后面紧紧追赶,他们让两个被俘的抗联战士给杨靖宇带了一封信。
写信的日本军官是一个“中国通”,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深通中国历史地理,信写得半文半白,开头先是一番赞颂的话:“鄙人对阁下非常敬重,阁下深通兵法,常胜不败,鄙人佩服之极!”等等,然后分析眼下形势,“几十万东北军都未能挡住大日本皇军,阁下区区千人难成气候。贵国有句古语:识时务者为俊杰。如今阁下独木难支。本军从现在开始,十日之内不出兵,请阁下三思后,再做定夺。希望阁下早日幡然醒悟。”最后开出优厚的条件:“如果阁下肯放下武器,满州国军政部长一职将由阁下担任……到时候,阁下吃不尽的山珍海味,穿不尽的绫罗绸缎,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等等。
杨靖宇冷冷一笑,把信撕成碎片,随手一扬,漫天飞舞。
张敬在记得,那一年的雪特别大,林中的积雪有1米多厚,雪地行军特别困难,每走一步都十分吃力。有一次,  张敬在不小心掉到沟里,张念祖用一根长木棒把他拉上来。张敬在浑身上下全白了,冷风一吹,冻成铠甲,越走越沉,再累也不敢坐下来歇一下,他亲眼看见一个战友坐在树下休息,就再也没有站起来。
密营被端后,重伤员用担架抬着行军,轻伤员徒步行走。重、轻伤员共40多人。晚上宿营时,抬担架的士兵们个个都累得筋疲力尽。药品丢了,粮食吃完了,许多伤员在不断发出悲惨的呻吟声中死去。抗联官兵们每天都有人饿死、冻死,部队不断减员。
日军飞机整天在头顶上飞,看见抗联部队就扫射、投弹,给地面部队指示目标。张敬在和战友们渴了,抓把雪放嘴里;饿了,扒开厚厚的积雪找野菜、草根充饥。大多时候是空着肚子和日军打仗。
杨靖宇计算了一下,这里离濛江境内的密营还有3天的路程,必须搞点吃的,但派出去找粮食的士兵每次都是空手而归。日军为了切断抗联和老百姓的联系,采取“集团部落政策”,强迫小村的老百姓迁到由日伪军控制的大村,并在村庄外围拉起铁丝网。“怎么办呢?”杨靖宇心中暗暗着急起来。
走在队伍最后面的张敬在对杨靖宇说:“我老感到背后有人跟着,回头看时,什么也没有。”杨靖宇仔细询问:“你再想想,还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张敬在想了想说:“夜里,都听到狼的嗥叫声。那声音嘶哑、阴森、有力,还有点可怕。我和小曹围着火堆,子弹上膛,轮流休息。”杨靖宇眼前一亮:“粮食问题可以解决了。”
第二天,杨靖宇、张念祖、小曹、张敬在4人走在部队最后面,十几个身手敏捷的神枪手距离他们50米左右。
在一处山坳里,小曹到附近林子里解手,不到一分钟,张敬在听到林子里传来小曹凄厉的呼叫声:“救命啊!”张敬在跃到块岩石上抬头一看,小曹已被一只大灰狼扑倒在地,脖子上留着血。张敬在抬手一枪,大灰狼倒了下去,几乎同时,张敬在的身后传来几声枪响。他回头一看,两只大灰狼倒在离自己五六米的地方,是杨靖宇和张念祖开的枪。张念祖和杨靖宇听到这边有动静赶过来时,两只狼在张敬在的身后,正准备扑向张敬在,他们情急之下开了枪。枪声一响,十几只大灰狼把他们团团围住。突然,这些大灰狼的身后响起了一阵爆豆般的连发射击声,一只只大灰狼倒在地上。
现在张敬在才明白,这些天,一群大灰狼一直跟着他们。它们在寻找最佳出击的机会。想不到,最后栽在杨靖宇手里。杨靖宇让士兵们把狼皮剥下,剪出一张张长方形,在长方形的四周戳洞穿绳,然后脚踏狼皮,把绳子系紧,便做成了一双狼皮鞋。
杨靖宇的两个警卫分别飞奔两个山头,不过片刻,便已登上山顶,向四下张望聆听后,向杨靖宇打了个周围没有日军的手语。杨靖宇下令:“点火!”士兵们饱餐了一顿狼肉后,士气大振。杨靖宇的智慧又一次让这支部队绝处逢生。

1939年冬,日军组织“三省联合大讨伐”,一开始讨伐的重点是吉林省境内杨靖宇率领的抗联第一路军。日军拉网式清剿,出动飞机侦察,日伪军烧林搜山,大批特务化装成猎户、农民、生意人,密布山间森林及各交通路口。大批汽车上满载兵员,一旦接到情报,立即出动。面对日军的不断围剿,杨靖宇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一次次打破日伪军的围剿。
一个外号“猫头鹰”的汉奸给日本关东司令部头头出主意:“捉拿杨靖宇,除非收卖他内部的人,否则是不可能成功的。杨,非常厉害,他的铁杆成员爬山比猴子快,在雪地里奔跑像野狼,个个是神枪手,弹无虚发,连瞄准都不用,抬手就打,一枪一个准。他警卫排里的士兵更是了不得,据说有个警卫员曾徒手打死老虎。但他内部人员太杂,见利忘义大有人在。只要把堡垒从内部攻破,杨靖宇有天大的本领也没有用。”
日军马上动用大批汉奸,设法与抗联部队的士兵接触,广泛搜集调查关于杨靖宇的情报。密营一处处被发现,杨靖宇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小,最后被日军逼入通化县北边的无人区。
一次战斗中,张念祖的部队和杨靖宇分开。
张念祖的部队在日伪军的围追堵截中,很快处于失控状态,散成一个个小组各自为战。最后,张念祖的身边只剩下张敬在一个人了。
一天,张念祖和张敬在爬上一座山梁,山下是一座小县城。张敬在把手中的枪递给张念祖,说:“我去城里买点吃的回来。”
山下,一个老大爷挑着两筐蔬菜吃力地往前走,张敬在上前一步,说:“老大爷,我帮你挑!”“这怎么使得?”“没事,我正好顺路。”张敬在从老大爷肩上接过担子,见前面筐里有秤和砣,顺手拿出来放到老人手里:“这个你拿着。”两个一前一后,往城门口走。站岗的日军认识老人,张敬在就这样混进城里。
张敬在在一家小店吃了一碗面条,买了馒头,往城外走,见路边有人围着一张告示看。有一个青年人,看了告示后低着头匆匆走开了;有两个边走边悄悄地谈话。张敬在无意中听到“杨靖宇”3个字,他赶紧上前去看告示,告示上画着杨靖宇的头像,下边是“击毙恶匪杨靖宇”几个大字。
张敬在吃了一惊:“杨司令牺牲了?这样的人怎么会死呢?!”他眼前不断浮现起杨靖宇高大的身影,耳边响起杨靖宇亲切的话语:“小鬼,这草莓有毒,不能吃!”“你是抗联战士吗?”“怕死吗?”……墙上的告示在张敬在的眼前晃动起来,上面的一行行文字仿佛变成一朵朵血花……张敬在感到一阵目眩,热泪盈眶,禁不住要哭出声来。他把脸转开,骤然看到城里日军的太阳旗,心头一紧:“我不能在这里流露感情,赶快离开这里!”张敬在咬咬牙,强忍心中的悲伤,出了县城。
张念祖听到杨靖宇牺牲的消息,像突然遭到雷击,脸都变白了,眼睛久久地望着四周的山峰,一只大鹰从深谷间飞起,直冲苍穹,越飞越远……张念祖轻轻地自言自语:“抗联的部队离开了杨司令,以后在东北这样严酷的环境里怎么生存啊!?”
张敬在和张念祖在濛江境内,碰上一群日伪军搜山。日军看见他俩,朝他们开枪。俩人扭头就跑,结果走散。匆忙间,张敬在逃到“曹家屯”附近。张敬在想起以前的老房东赵响友。
     原房东赵响有看到张敬在吓了一跳,脱口而出:“你没死?”赵响友有点害怕,不敢留他,从屋里拿出两个馒头,想把他打发走。赵响友的妻子心好,对丈夫说:“这个小兄弟好不容易从虎口里逃出来,咱怎忍心再把他推出去送死。”转身对张敬在说,“快进屋!”
白天,张敬在躲在屋里不敢出来。晚上,张敬在到放柴禾的屋里过夜。躲了几天,张敬在想:“杨靖宇牺牲了,暂时找不到部队,在东北也呆不下去了,干脆先回江苏吧。”张敬在把想法告诉赵响友。赵响友的妻子听说了张敬在要走,出外转了一圈,回来对张敬在说:“这几天风声紧,你走不了。”回头对丈夫说:“咱救人救到底,再让他躲两天,避一避风头。”几天后,赵响友的妻子搞了一张路条给张敬在。
在村口,张敬在看见一个老大爷对着烂泥塘掉眼泪。那烂泥塘有六七米长,四五米宽,上面是一堆堆黑色的灰烬。一个过路的妇女告诉张敬在:“老大爷的儿子给抗联的部队带过路,前几天,被鬼子知道了,杀了老大爷儿子全家。那天,老大爷去女儿家,躲过了一劫。”路上,张敬在还听说,1940年2月,在濛江县境内,杨靖宇在无粮无援,冰天雪地中,单身与被大队日军鏖战5昼夜。一个个日军倒在他的枪下,最后被汉奸张奚若开枪击中。日军剖开杨靖宇的遗体,发现他胃里只有草根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连连叹道:“杨,大大的英雄!”杨靖宇牺牲后,各地日伪军开大会庆祝,日军用飞机发传单,大肆屠杀支持过抗联的老百姓。他们的口号是:“一人支持抗联,杀全家。”张敬在回想起自己在赵响友家的几天,赵响友夫妻消瘦了不少,他们承受多大的压力呀!
张敬在回丰县时,家乡已成立了伪政府。张敬在隐瞒了在东北参加抗联的那一段历史。

上世纪90年代,电视剧《赵尚志》真实再现民族英雄赵尚志,在1932年至1940年带领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的林海雪原中和日军浴血奋战的历史。每天晚上,张敬在就早早守住邻居家的电视机前,边看边流泪,尘封已久的往事历历在目,他想起杨靖宇、张念祖和一个个牺牲的战友;想起生死不顾救过他的赵响友夫妇……周围的邻居们才知道,他是一个抗联老兵。
2015年,丰县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发现张敬在的抗战事迹。以后,当地志愿者王帅、郝大瑞、徐晓搅等志愿者们经常去看张老,每月给张老送米、油等日用品。
有一次,志愿者带张老到饭店吃饭。张老看着一桌子的菜,心疼得要命,他说买一条鱼的钱,可以买好几颗子弹;一碗杂烩的钱,能买上一口袋馒头。当年怀里揣上几个馒头,感觉像过节一样。我的一个战友靠两个馒头,在雪地里和鬼子周旋了一天。
有一次,饭粒掉到桌上,张老用手去抓。志愿者说,不卫生,不要捡了。他不高兴了,说:“这是粮食,怎么能糟蹋?当年,我和杨司令天天吃树皮草根。杨司令遇难后,日军剖开他的肚腹,翻开杨司令的肠胃,没有发现一粒粮食,只有草根,树皮和棉絮……”志愿者们听了张老的话,一时无语,生出万分伤感。
张老的晚年过着朴素的生活,一张床,一扇破木门,一口土灶……但他生命的高度,常人无法企及。
发表于 2018-4-26 11:3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唐人 于 2018-4-26 18:04 编辑

       杨靖宇烈士为之奋斗的地方   现在仍然不富裕   是贫困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4-24 14:40 , Processed in 0.020841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