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89|回复: 2

【醉里飞花令.珍贵】一生一阙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27 13:3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三月丫头 于 2018-4-27 13:48 编辑

一生一阙歌
文/三月丫头

  那天应酬结束已经很晚了,客厅里的电视开着,先生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竟然没有发现我到家了。

  看什么呢,这么入神?一般这个点,他都休息了,我有点好奇。

  快来看,《经典咏流传》,中国首档大型诗词音乐文化节目,非常棒的节目。先生接过我手中的包,拉我在沙发上坐下。

  “苦乐多,衣衫薄,诗里摇清波。旅中人,途上客,一生一阙歌。他吟唱的诗啊,飘转千万家,一平一仄萦绕他,一山一江水,一笑一捧泪……”

  王铮亮,一个引领当代潮流的经典传唱人,演绎这曲自己改编的《长恨歌》,一股柔和、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这种融合现代唱法和古典唯美的旋律很快吸引了我。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春寒赐浴清华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电视画面转换成一个座椅上的老人和王铮亮隔空对唱,质朴干净的旋律带着浑然天成的意境,让人神往,更让人感动。我的泪一下子就涌了上来。电视画面上的评委和观众,都在默默擦拭着眼角的泪水。

  我的泪水怎么也止不住。老人的吟唱让我想起了父亲,父亲诵读古诗文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当时我并不懂得父亲这吟唱方式的宝贵,反而对那样的“唱读”不以为意。而今王之炀老人和王铮亮的隔世对唱犹如天籁,一下子就触动了我的灵魂。

  时间倒回到4年前。当时微博上流传着一个视频,一位重病的八旬老人,用颤抖得几乎不成调的声音,轻轻吟唱着早已失传的乐府曲调,白居易的《长恨歌》。

  这位老人叫王之炀,浙江平湖人。

  王之炀的外孙女顾盼回忆往事几度哽咽。“我外公是新中国第一批放射科医生,那个在网上流传的视频是2014年他第四次因癌症住院时拍下的,当时他哼的是小时候吟唱的诗文。《长恨歌》的曲调简谱,是外公躺在病床上,写在点餐纸上交给我的。他怕他走了以后,能用古曲调唱诗文的人就又少了一个。手稿后来被顾盼拍下照片后,也放在了微博上。字迹歪歪扭扭,可以想象当时执笔的外公,应该是费尽了全身的力气。有几个字我看不清楚,就一个个问他,他担心我不明白,还唱了出来。”讲到这里,顾盼的语速突然慢了下来,出现了短暂的沉默,她哭了。
那一次看望,让顾盼终于领悟到外公想要保存古曲调的心愿,回去后她就将吟唱的视频发到了微博上,求助翻唱圈的大神,能为外公翻唱一首《长恨歌》。

  当时的“求助”信息发布后,不少大V都加入到这场网络接力中,作家章诒、明星龚琳娜、姚晨等人都转发关注此事。短短三天里,顾盼就收到了几十个版本的录唱。一个月后,老人安详地离开了人世。顾盼说,“比起外公离开时的悲伤,更让我铭记的,是他在人生最后的时光里,收到的来自陌生人的满满善意。”她还记得外公听到各版本的歌曲时,写满笑意的脸庞。

  王之炀上中学的时候,教国文的老师都是些老先生,有两个还是清朝的秀才,都会吟唱古诗文。他听到一些,也记得一些,也因此学习了一些乐府诗词的曲调。2015年年底,王之炀老家所在的平湖市东湖小学,还在学校专设的国学课堂上,2700人一齐用平湖雅言集体吟唱《长恨歌》,以此纪念老人。顾盼也被邀请到了活动现场:外公离开前最惦记的,还是他年幼时学会的古诗文,而大家帮他完成了心愿。

  顾盼回忆年初来到节目录制现场,第一次听到《一生一阙歌》。“听到我外公的声音,我才知道这是专门为他而作的歌曲。”那一刻的顾盼,是边听边哭,边哭边听。除了这个“惊喜”,顾盼还见到了四位为她录歌的网友。“洪尘是第一个发完整版编曲给我的,他和鹿人巳一个编曲一个演唱。彭宇焱编的版本是带广播剧的,还加入了外公的声音。皓水的版本,是用京剧形式演唱的……”多年前的细节,顾盼依然铭记在心。

  节目播出后,顾盼在微博上收到了很多网友的留言和祝福。网友们告诉她,机缘巧合下曾经听过“爱心接力翻唱”中创作的《长恨歌》,非常喜欢这个曲调,也感谢王之炀老人把《木兰辞》、《滕王阁序》以及《长恨歌》等古诗文吟唱出来,让更多的人有机会知道。而这,也让顾盼十分高兴,因为对已经过世的外公来说,他想要让更多人了解、喜爱古诗文,喜爱古典文化的小小愿望,已经实现了。

  听完顾盼外公的故事,我才知道这首白居易的《长恨歌》,原来是王铮亮专门为王之炀老人制作的,也是他为千千万万喜爱诗词歌赋的人们制作的。

  如果父亲尚还健在,如果他此刻也端坐在屏前,他会是什么样的反应?想必一定是百感交集,一定会泪流满面。他是那么地热爱古诗文的一个人,犹记得每一个落雨的日子,他端坐在窗前摇头晃脑吟诵古诗文的情景。真后悔我当年的无知,对他的“唱读”是那么地不以为意,对这样一种厚重的传承持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十四年了,如果当年我不是那么懵懂无知,如果当年的自媒体有今天这样的便利,如果我也能给父亲留下一阕歌……

  《经典咏流传》的每一首经典传唱都是极致。和人一样,一首诗也自有他的命运,比如袁枚的这首小诗《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乡村支教教师梁俊和贵州大山里的孩子一起表演了小诗《苔》,孩子们朴质的天籁之声感染了无数人。非常庆幸有那么多像梁俊一样的年轻人喜欢并做着这些经典传承的事情,今后的人生中,我也愿像《苔》一样不怨不艾,坚强勇敢地做自己,并将自己淡淡的芳华奉献给这个美好的世界。

  经典传唱人,十三岁的00后赵珈婧云,演唱了王维的《使至塞上》,让你浮躁的心瞬间平静下来,有一种莫名的熨帖。赵珈婧云出身音乐世家,父亲赵麟是著名的音乐家、作曲家,是影片《芳华》的音乐总监。73岁的爷爷赵季平更是被张艺谋称之为“中国电影里程碑式的巨匠”,《水浒》《乔家大院》《红高粱》等等家喻户晓堪称经典的影视剧作品的音乐均出自他手。父亲给女儿伴奏,一曲终了,全场掌声雷动,祖孙三代人的音乐梦想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闪闪发光。让我一下子理解了经典传承的意义。

  经典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源远流长,它积淀着智慧的结晶,映射着理性的光辉,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里一颗灿烂的明珠。对于塑造青少年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演绎好自己的《一生一阙歌》,延续中华名族所有经典的美好传承,不负时光不负己。

发表于 2018-4-27 15: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节目看过几期,非常感人
 楼主| 发表于 2018-4-27 19: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慧妮 发表于 2018-4-27 15:16
这节目看过几期,非常感人

是的,我很少看电视,这节目也追了几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3-29 20:13 , Processed in 0.015917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