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522|回复: 10

[原创]学疑思问,能如婴儿(之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31 10: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疑思问,能如婴儿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暑假就结束了。爸爸希望你在新的学期里,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呈现在爸爸妈妈、老师同学面前。今天我将在假期里谈话的部分内容收录于此,希望你好好地重温一遍,并以此对照你在新学期里的行动。   

记得在暑假第一天,爸爸跟你说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意思是:“养成一个将学到的知识,通过持之以恒的温习、质疑、思考、切磋并加以实践运用的良好习惯,这难道不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吗?”爸爸祝你在学习中快乐成长!在快乐中吸取知识!新学期开学后,希望每次见到你放学回来的时候,总是乐呵呵地对爸爸说:“今天我好快乐”!   

   

一、学与思   

1举一反三 这个典故,在课本上你已经学过,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如果一个学生不“愤”不“悱”,就没有“启发”的必要。在学习上,首先是自己要有这方面的主观能动性,要有强烈的求知欲,要有激愤的心情,带着一股近乎愤怒之气,对于不明白的道理要有不理清楚誓不罢休的决心。孔子提出举一反三是每个学生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即老师跟你讲了一个道理,你要通过自己的思考,联想到很多类似的道理,如果一个学生连这一点也做不到,那就令老师很失望了,他老人家着重强调的是“则不复!”,意思是否则再怎么教也没有什么希望,没有任何意义!   

在这里,“举一”是学的过程,“反三”是思的结果。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补充,这两者相互依存,不可或缺。学习与思考,就相当于人吃饭和消化,经过消化、吸收,所学知识才能化为己有。在学习上光下苦功而不思考不行,不思考,所学的知识就得不到深化理解,就不能由表及里,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就无法获得真知灼见,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只有学而思之,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做到举一反三。我们看看一个关于举一反三的小故事 从前一个小镇有两座寺庙,寺庙分别有一个小和尚,一个叫明心,另一个叫明悟,买菜自然也就成了小和尚的事。他们在菜场经常碰面,彼此成了好朋友,有一次,不知道什么原因他俩闹翻了脸,从此两个小和尚就不再和睦相处了,碰上面就难免有一番辨斗。   

一天他俩又碰面了,明悟问:“你到哪去?”明心答道“脚到哪里,我到那里”,明悟听他这样说,不知道如何接话,很是尴尬。回到庙里,就将这事告诉了老和尚,问老和尚该怎样回答。老和尚对他说:你再遇到他,还这样问,他如果还是这样说的话,你就说“如果没有脚,你能去哪里?”   

第二天,他们又碰上了,这次明悟满怀信心地问道“你到哪去?”明心说:“风往哪儿去,我就去那里,”明悟没想到他竟然换了一种说法,这下慌了,再次不知如何对答。回来后只好再次向老和尚求助,老和尚哭笑不得,对明悟说:“你就不会说‘如果没有风,你能去哪里’吗?这是一个道理呀!”明悟听了暗下决心,当晚请师兄准备了多个答案,以便明天决一高低,挽回面子。   

第三天,他遇到明心,自我感觉良好,觉得底气十足,笑眯眯地问:“你到哪去?”明心笑笑说:“到菜场买菜去”,明悟想不到明心会如此直截了当地回答,昨天准备好的答案没一个派上用场,不知道这“新题”又该如何回答,急得满头大汗,连脖子都红透了,就这样只好又败下阵来。回来后,老和尚听了感叹地说:“明悟呀明悟,真不知道你是怎么‘悟’的,举一反三的‘悟’才是真的‘悟’呀!”   

看过后,你是觉得小明悟是可笑呢,还是可怜可悲?明悟把自己搞得如此被动,到底错是哪里?在此我们不妨为明悟做个剖析。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明悟屡战屡败的原因就在于遇事不善思考,很显见的是——明心的回答看上去别出心裁挺有新意,其实他犯了一个主观意识上的错误:指挥他行为的不是大脑,而是脚或者是风!一个人如果听命于脚、从命于风,能不错误百出吗?明悟应该明白:风和脚既不能明辩也不会思考!这时小明悟如果稍微动动自己的脑子,明心的脚呀风的,还有反击之力吗?然而,就是这漏洞百出的回答,明悟不仅没看出破绽,还被弄得晕头转向。如果他平时养成一个爱思考的习惯,我想就不该出现那样的情形,比方说在回答“脚到哪里,我到那里”时,他也可以这样回答:前面是火海,你会跟着脚跨进去吗?前面是深渊,你也跟着脚朝下跳吗?比方说在回答“风往哪儿去,我就去那里,”时,也可以这样反击:风要撞墙了,你也跟着撞?风要过海了,你怎飘过去?   

我们再看一个与之截然相反的例子。   

这是你熟悉的一个故事。在一个炎热的夏季,有一位老师,为了调节一下沉闷的课堂气氛,给同学们出这了这样一道题:树上有10只小鸟,用枪打死1只,树上还有几只?准确地说,这不是一道数学题,而是脑筋急转弯之类的生活常识,那个“标准”答案谁都知道。课堂上立刻唧唧喳喳沸腾开了,这时有一个小学生举手发言,一连向老师提出十几个反问,弄得老师应接不暇,无言以对,什么那只被打死的鸟掉没掉下来、这鸟群中有没有鸟是聋子、里面有没有还不会起飞的雏鸟、打鸟是时候是白天还是黑夜、这些鸟是不是都分别装在笼子里吊在树上的、猎枪是不是无声枪支、枪声的音贝分有多高……最后这小孩还得出结论:环境保护法不允许打鸟,私人持有枪支的非法的!所以这道题不能成立。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第一次听说这个故事,是《知心姐姐》全国巡讲团在盐城演讲的时候,当时我的心情跟台上台下所有在场的人一   

样舒畅,为这小孩喝彩!喝彩过后,我又在《知心姐姐》杂志上看了几遍,越看心里越觉得不是滋味。   

无疑,这个小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发现了多种可能存在的答案,这一点是令人欣喜的,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这是在课堂之上,老师只是以此调节课堂沉闷的气氛,而不是真正考问学生,这学生一连串的发问,扰乱了课堂秩序,打破了老师的教学计划,影响了其他同学正常学习,是其一;第二,他这一连串近乎于发难的提问,无异于巧言令色,哗众取宠,仗着自己的“辩才”卖弄自己,跟公孙龙的“白马非马”简直是异曲同工;第三,特别是在老师面前没一点虚心的样子,更谈不上尊重老师了,诚然,在尊重真理和尊重老师间不得已做选择时,要选择尊重真理,他是迫不得已了吗?他所尊重的能算是“真理”吗?他的思考固然可贵,但这种思考用在学习上才更有价值。作为学生,只有虚心学习,思考才有基础,通过学习,使自己的知识不断丰富,不断充实,思考才有意义;反之,脱离了学习,思考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离开了有益学习,所谓的思考只能算是想入非非,甚至会误入歧途。(未完待续)   

发表于 2007-8-31 10: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
发表于 2007-8-31 10: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上善若水先生育儿方法敬佩之至!
发表于 2007-8-31 12: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真得好好学学了,面对一天天长大的儿子,总觉得教育方法不足啊,呵呵
发表于 2007-9-1 20: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山那边是海在2007-8-31 12:07:56的发言: 我真得好好学学了,面对一天天长大的儿子,总觉得教育方法不足啊,呵呵
 问好山海先生!
发表于 2007-9-1 20: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 、经典 ,学习感悟中……
发表于 2007-9-2 00: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学习,谢谢啦.[em23][em23][em23][em23][em23]
发表于 2007-9-2 11:35:35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没有用,学习才有用,而学习则是一个思而后用的过程。
发表于 2007-9-2 12: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的育儿教育确有一套,学习了
发表于 2007-9-2 12:5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6-10 22:54 , Processed in 0.029193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