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松飚

[原创] 一枚精准的导弹让午夜安静下来(外二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3 13: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吴茂华


    谢谢你给予关注并加精。我们只是讨论诗观,并不针对任何人,请吴版主不要对号入座。 ...
松飚 发表于 2011-11-3 11:59



    松飚兄好!最近兄的驾临,无疑为诗歌版增添了一抹亮色。不管有什么争论,甚至不管真实动机如何,只要不是恶意地进行人身攻击人格侮辱,而事实又上造成了版面的活跃,这对论坛来说,就是好事情。辛苦了!

关于诗歌创作的观点之争,其实争论得再多,各自说的理论再权威,在创作上,也还是各行其是。由此看来,争论的价值也就微乎其微了。现代汉诗迄今所取得的成就,充其量,只是秋水不过三五尺,与古诗词的汗牛充栋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在这样的情况下,现代汉诗尤其应该百花齐放,有人愿意学习白居易,那是他的自由,尽可学习;而有人愿意仿效李商隐,愿意追随李贺,那也是他们的自由--------批评这二位诗人作品的自古就不乏其人,说晦涩难懂,用典过多什么什么的,但从未影响,未曾撼动过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甚至有人不得不承认,这二位在诗歌创作上显露出的才气,实在是高于同侪的。

文学欣赏文学创作的确应该是有层次之分的,是纵向的而非平行的。这从我们自小学到大学,语文书中选择的篇章的不同,从我们从易到难的文体写作学习上就可以看得出来。不否认,确有故弄玄虚的新诗作者存在,他们故作高深无病呻吟的伪诗歌使诗歌蒙羞,这些诗歌,必会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被毫不留情地抛弃。可也有一些技艺高超、貌似艰深的诗歌,有些人当时不一定能理解这些诗歌的妙处,而会在以后的时间里慢慢体悟懂得。同样是富有盛名的诗歌作品,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北岛的《回答》,其鉴赏层次和创作层次就大有差距。看不懂不要紧,先提高鉴赏能力,再回头欣赏作品。

有的人就是听通俗音乐顺耳,什么贝多芬莫扎特瓦格纳柴可夫斯基,那是绝对不堪入耳不知所云的,可是,因此,就能说上述几位没有市场没有听众,为人们无法接受了吗?
下里巴人和者无数;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和者二三,就能说明下里巴人的艺术价值更高吗?结论恰恰相反。

诗歌,是文学创作金字塔尖上的明珠。不可能是随随便便,会说两句大白话的人就会写的。全世界的人都能看懂,连文盲都能心领神会的东西又如何?难道那就是诗歌吗?可能吗?诗歌,最终还是以文本来接受时间的检验的。以作品说话。

问好你,朋友,祝秋安!
发表于 2011-11-3 13:3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11-3 14:5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老牛

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道理   

问候吴班   松飚兄

以文论文本无可厚非  过多的沉湎其中会变味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16: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松飚 于 2012-4-23 23:53 编辑

回复 21# 牛伯一


      牛版主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我赞同你的基本观点,但要补充一下(补充的与你的观点并不矛盾):语言风格是考量诗歌艺术品位的一个方面,并且好懂的未必就是“下里巴人”,不好懂的未必就是“引商刻羽,杂以流徵”。曲有源的白话诗太好懂了,但在同期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作品集中还获得了相对更高的评价。有的人主张诗中尽量少用“的、地、得”、“着、了、过”这些虚词,认为用上它们会使诗句有散文化的倾向,殊不知恰恰是它们不仅可以调节语言的节奏,而且可以比不用它们更显得意味深长。不举名人名作,就以拙作《老屋拆了》这首诗来说,你把每节最后一句中的“了”字去了,再读是不是味道就不一样了?语言风格还要看什么文体、什么内容、什么格调,相互和谐才相得益彰,如果把拙作《山水之爱》翻译成白话,那种味儿立刻就没了,你说是吧?一本正经地用古典名曲的格调去唱流行歌曲,与用流行歌曲的格调去弹奏古典名曲一样滑稽。哪一种语言风格都有它闪光的地方,关键要与所表达的内涵相称,没有高深的内涵而用玄奥的语言去包装,那就是故作高深、故弄玄虚,我批评的正是这种类型的所谓“诗歌”。若真有深刻的内涵,无论深入深出,还是深入浅出,都是好的作品,但同样深度的内涵在表达上深入浅出肯定比深入深出技高一筹。什么样的诗不好写?谁都能懂而又有味道的诗最难写;什么样的诗好写?谁都读不懂的诗最好写——正如鬼比人好画是一个道理。我(还有很多人)可以迅速地写一首谁也读不懂但自己可以“解读”的“诗”,有多少人能立马写一首谁都读得懂而又让大家感到有诗味的诗呢?好懂与不好懂不是判断诗歌品味的唯一标准,但必须有人懂而且是真懂却是可称为诗的必要前提,无人能懂或极少数人言懂非懂的“诗”肯定是“伪诗”。一家之言,仅供交流。谢谢牛版主真诚交流!祝好!
发表于 2011-11-3 17:4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牛伯一


      牛版主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我赞同你的基本观点,但要补充一下(补充的与你的观点 ...
松飚 发表于 2011-11-3 16:16


惭愧,枉我自以为饱读诗书,曲有源的名字竟然还是初次听说。我向来以为,正统的诗歌语言,本身就是和“口语”和“下半身”相左的。我本人虽然同时认为,口语诗,包括徐乡愁之辈,也可以在现代汉诗的殿堂里拥有一席之地,但它们的地位毕竟只是次要的,是“非主流”的,是一种多极化的“具体呈现”,而非终极价值取向。发明“梨花体”的赵丽华,和获得了什么奖的羊羔体的发明人,以及雷平阳的口语诗,他们所引来的,无不是诗歌界向下的震荡,甚至诗歌内在的道德滑坡。易写易懂,并不是诗歌的本色。曲高和寡,高处不胜寒,对于诗歌这样顶尖的艺术门类、文学体裁,寂寞是难免的。它不怕寂寞,怕的恰恰是从众!怕的恰恰是为某种势力某种气候服务,而被豢养了一般,得到块骨头一般的奖励!闹市中扔一块砖头,砸中了三个人,其中两个半是诗人。那正是诗歌的大不幸的时代的到来。实际上,要是非得写能让普罗大众都接受“读得懂”的所谓诗歌,是媚俗,最终会沦为郭沫若“天狗”式的嚎叫和未央田间式的哗众取宠昙花一现。惟有在寂寞中坚守,默默地燃烧,不为潮来潮往所左右,才能写出真正无愧于自己良心的诗歌。

在物欲横流的诗歌的没落年代,“诗人何为?”我屡屡引用荷尔德林说过的一句话:在神圣的黑夜,他走遍大地。这正是一场内心深处的自我搏斗。老牛不才,身无长物,百无一用,虽然不是诗人,惟自豪的一点,就在于,自从拿起了笔,就一直把自己的诗歌写作,上升到良心和操守的高度。

当然,说了这么多,对于松飚兄对口语诗歌的推崇与溢美,也承认,那自有你的道理。这些事情是见仁见智的,不妨求同存异,各自写出更好的作品,以作品说话。

希望继续与您坦诚交流。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17:5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 牛伯一


     不好意思,我把曲有源的白话诗说成了“口语诗”,实乃手误。他的诗所反映的诗人的良心和操守,一点也不比其他风格的诗少。你去读一读就知道了,我也只是读了部分。
    诗情存在于每个人心中,老农心中的诗情一点也不比诗人少,只不过他表达不出来。诗人的本事就是把诗意挖掘、呈现出来,并引起别人的共鸣、发现和升华,就像用火星点燃火种,照亮每个人心中的黑暗。
发表于 2011-11-3 18: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推荐,我找来读读。
发表于 2011-11-3 18: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论坛有个诗歌作者叫赵世平,自创八言章回体诗歌。和这位曲有源先生似乎可有一比。呵呵。我觉得相比之下,赵世平老师写得更雅致一些。个人看法哈。
发表于 2011-11-3 19:3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8# 牛伯一


    曲有源先生乃中国诗坛重量级人物也!

   吉林怀德人。1964年毕业于吉林省农机学院畜牧兽医专业。1964年参加工作,历任伊通镇高级兽医站技术员,《作家》杂志编辑,编审。1964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句号里的爱情》、《爱的变奏曲》、《爱的变奏》、《曲有源白话诗选》等。诗歌《关于入党动机》获全国1979年-1980年新诗优秀奖,《白话诗》获东三省文学奖,《元宵节》获《诗刊》奖,《远离天府以后》获《星星》郎酒杯奖。 获过鲁迅奖。

  不过现在老了。在十多年前开始演练的白话诗,如今已到了“绝句体白话诗”的阶段,那早已被摒弃的起承转合,居然在操作过程中,借“诗”还魂。它不是凭空设计的新诗格律,而是在实践里,与汉语内在规律的磨合,恰如齿轮散乱后的复位,如经典相声小品的打造,追求语言的水到渠成、精益求精。而相比之下,那些有起无承、有承无转、有转无合之作,似乎属于写作的初级程度。因此,它的出现所引起的失语状态,是不足为奇的。

   但他的白话诗有少部分好的,最终没有走出来。但此人语言精到,不是一般人可比。与赵同志有天壤之别也!
发表于 2011-11-3 19:3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牛伯一


    曲有源先生乃中国诗坛重量级人物也!

   吉林怀德人。1964年毕业于吉林省农机学 ...
吴茂华 发表于 2011-11-3 19:33


我觉得赵的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4-27 03:54 , Processed in 0.017666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