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576|回复: 27

[原创] 心灵的旗帜(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7 07: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心灵的旗帜 ——读张承志《心灵史》及其随笔 吴茂华 一 信仰的失落和精神生活的平庸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不可否认的事实。躲避崇高,让生命从俗,在后庭花的大合唱中,需要一种声音,那怕尖锐,那怕是异端,那怕偏激与固执——如果没有一个人能站出来慷慨悲歌,淬火呐喊,我们的民族也许就失去了希望。 在苏北的一个乡村小学里,在一个异常寒冷的冬夜里,我打开一本书,心中一片澄澈明净,之后便是热血沸腾,在我有限的读书经历中,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的体会了。 在没有读《心灵史》之前,我和王敦州先生连通数信,偏执地认为张承志最好的作品是《黑骏马》与《北方的河》。正是这两部中篇小说让我最先成为一个文学爱好者,之后变成一个纯文学的写手。八十年代初期,一个多么令人怀念的年代,令人神往的年代,许多作家在认真写作,作品里浓射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我承认:如今的物质生活是比以前好多了。可人的精神生活正以前所没有的速度在退化。当代人开始漠视历史,甚至忘却那些给民族带来耻辱的历史。正是在这种时候,我读到了《心灵史》,热血沸腾的瞬间是无法记录阅读过程中所经受的心灵撞击。是和一种久违的思想相遇了。那夜,风声渐紧,河水正在结冰,一本叫《心灵史》的书在为我取暖。 二 写出《黑骏马》和《北方的河》的张承志是拥有过一批读者的。是极少数始终坚守道义且有鲜明个性的作家之一。71年作为首批工农兵大学生学员进入北大历史系,78年考上研究生的张承志,被称为学者作家,住在海军大院,拿着俸薪,约稿信如雪花一般飞来。完全有理由像别的成名作家写些二三流文章谋取不薄的稿费。可他拒绝这样做,抛弃某些文字中温尔文雅的中和之音,别妻离子,身着旧裳,头戴小白帽,住马车店,挤长途车,去黄土高原,去蒙古大草原,去西海固,去日本,他花了十几年时间,为自己争到新的读者群。看到《心灵史》书里的近照,我的灵魂又一次被深深感动。倘若不为寻找那片净土去表现一个民族的历史,不惜生命代价长途奔走,张承志脸上的皱纹竟如此深密吗?照片上的他明显比他的实际年龄老了十多岁。我不止一次惊叹过某些作家的“年龄”,总是不老。我却在张承志的“老相”面前久久无语,内心不由地升起一股敬仰之情——这样的阅读是痛苦的,也不是每个读书人都能选择的。它容不下半点凡尘的私心杂念。以前,读鲁迅是这样;读巴金是这样;读《梵高传》是这样;读罗曼?罗兰是这样;现在读张承志也是这样。 三 经过长期跋涉,多年苦心积累,生活在我们同时代的张承志不断超越,不是某些玩文字者的“超越”与假想,去为下个世纪写作。可以断言,与张承志同时代的人爱读《心灵史》,到了下个世纪,仍然会有许多人对《心灵史》爱不释手。 回族,我们表面上的理解——这些头戴白帽的“异域人”不肯食猪肉而已。自称北方之子的张承志——这位回民的儿子,长期浪迹北部中国,从伊犁到松花江,他一步步体味着往昔年月里流放的艰辛。想写出雄浑壮丽的北方史诗的他,偶遇真正的哲合忍耶民众,他无法淡忘二百万回民的苦难,带着良知的笔开始为苦难和卑小的灵魂写作。我们大家都知道,回民的根在阿拉拍。八十年代中期的文坛,寻根热热得热火朝天。作为念过大学历史系和考古学研究生的张承志完全可以把笔伸向大西北,伸向阿拉伯大沙漠,完全能弄出一都杰作。但张承志没有这样做!因为回族人张承志明白,他同时也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他写哲合忍耶,写回民,实际上也影射出苦难中国的历史。 “辈辈举红旗,手提血衣撒手进天堂。”作为治学谨严的学者作家张承志以铁的事实否定了乾隆盛世与钦定史稿。哲合忍耶——留下居然在二百年时光牺牲至少五十万人的动人故事。哲合忍耶——被称为穷人的宗教,在中国最贫穷的土地上,缺粮断水,无时不遭到朝廷的赶尽杀绝,不畏牺牲,顽强地存活下来。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与犹太人的历史多么相似。《心灵史》如实录记下哲合忍耶教徒们的经历和情感。难怪他们把《心灵史》和《可兰经》都放在供桌上,在每天的清晨,教徒们无限虔诚地默念一小段。 四 “旗帜不追求成为石头砌造的墓碑,我总在想,旗帜的本质是飘扬过。不管飘扬得高不高,人们看见没看见,飘扬之后留下了什么——旗的追求是猎猎飘扬,激烈地抖着风,美丽的飘扬。”这是以笔为旗的张承志的铿锵誓言。 可就是这样一本书竟不事时宜,那些当初热情向张承志约稿的出版社却无人敢接。这是怪事迭出的文坛出现的又一桩咄咄怪事。 但我们有理由和机会为我们这个时代庆幸:感谢广州的花城出版社冒险出版了《《心灵史》,由开始的冷落,到现在的再版,检验真理需要时间的过滤,大浪淘沙,方见英雄本色。 我们惊喜地看到喜欢张承志的人不少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据说先锋作家苏童、余华等人聚会都言谈过《心灵史》,经过时间的煎熬,张承志重又成为读者们的焦点,其作品将超越时空,正在一步一步走向经典。 备注:此文写于1997年左右,数家报刊选发部分文字,不少退稿,《光明日报》韩小惠,《中国文化报》孙小宁等写来千字来信,表示惋惜。整理旧稿,8小段,还剩下6小段不到。先整理上部分出来示众。
发表于 2012-5-17 09: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道张承志当然是因为《黑骏马》。然而,关于张承志进入海军文化部创作室的事,我倒是有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值得一说。   1985年5月,我去北京参加《人民邮电》的35年庆典。行前,我让老同学徐军(吕恩谊的外甥)为我写了封推荐信,以便让我去采访响水籍画家吕恩谊(十大元帅像的作者),他时任海军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室主任。在京期间,我拜访、采访了吕恩谊,相谈甚欢,他很买我这个小老乡的账。他告诉我,他刚刚从济南参加全国美协的会议回来,会上他当先为中国美协理事。我向他表示了敬意和祝贺。北京之行回来后,我先后有三篇写吕恩谊及他家人的文章分别见于《盐阜大众报》、《现代家庭报》等。当时印象很深的是,吕恩谊家的套间比较大,好像是三室一厅的。   此后,我于1988年又去北京出差,期间再次拜访吕恩谊时,发现他家虽然还在公主坟的海军大院,但却搬了地方,比原来的房间小了许多,好像改成两室一厅的了。我很是惊讶,我问三舅(随徐军同学叫他三舅),人家房子越换越大,你怎么越换越小了?他告诉我,《黑骏马》的作者张承志让他给“挖”到海军来了,他赞叹道,人才呀。北京的住房紧张是人所共知的,从外地调入首先得考虑居住问题不是么?海军当时对张的住房很是为难。难道因为房子让一个人才流失了?吕恩谊是不甘心的。最后,为了解决张的住房,三舅把自己住的房子让给张承志了,自己由大的换成了小的!吕当时是张的领导,我看到了吕说到让房子给张时的那份坦然,他的夫人好像也十分理解,毫无怨言。可惜,那次我未能见到张承志。但我知道,张承志对于吕的让房肯定是心怀感激的:一个正师职的领导、著名画家,主动把住房让给一个作家,这在全国、全军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一例!也该是一则佳话了。   话题虽然与茂华的评论无关了,但却是与张承志有关的。茂华的评论或者说叫读后感,写得很到位,很精彩,看得出先生文字、文学的“内功”相当了得,也难怪这篇文章能让《光明日报》等大报的编辑惋惜。   
发表于 2012-5-17 12: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我们有理由和机会为我们这个时代庆幸:感谢广州的花城出版社冒险出版了《《心灵史》,由开始的冷落,到现在的再版,检验真理需要时间的过滤,大浪淘沙,方见英雄本色。 我们惊喜地看到喜欢张承志的人不少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据说先锋作家苏童、余华等人聚会都言谈过《心灵史》,经过时间的煎熬,张承志重又成为读者们的焦点,其作品将超越时空,正在一步一步走向经典。 向真正的作家致敬。真正的作家,是金子,大浪淘沙,方见英雄本色。 向关心优秀作家的你,致敬,正直之心,忧患意识。
发表于 2012-5-17 12: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灵 是最脆弱的东西
 楼主| 发表于 2012-5-17 18: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冬夜,书读得听到河水结冰声,我不知道还有谁有这样的文字记忆? 就在那样的状态里,我读到了许多好书。本地的《盐阜大众报》周末版“当代人”专版,有不少人抢着阅读!王墩洲、戎东贵、崔建军等几人从内心里拽出来的文字深深感染着我,作为呼应,我这个后来者,一个跟在他们后面窥视的人以《心灵的旗帜》、《记忆深处的风景》、《树老花更香》等作为作业而出现。作为编者的孙昕晨和现在华彩斐然的义海博士的文字优雅,散发出迷人的异质之光。那是一个地域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在醉里挑灯来谈发表,我那时在发表中提高自己,能持续保持对文学清醒的判断力。孙昕晨在与别人谈话里说了我的“坏话”,在那时,我的起点不低,应该早已走出去了。我明白“走”的含义。只到现在,我还是井底之蛙。 闻石先生出道比我要早,我表示敬意,也是敬意文字。 跟响水几位同道熟悉,是在一种“不客气”的状态里,也撕开了外地人以为我们是什么熟人的论断。 跟松飚“斗诗”;跟闻石斗“出书”;跟某才女斗拉她做挡箭牌—— 只有洪卫聪明,不接招,努力做。洪卫每次见我像兄弟一样!其实我们本身就是文学道义上的兄弟姐妹! 清高。淡定。低调。沉默。 这些,我不是不明白,但要装! 我非党,非官,非商,更没有飞黄腾达!我已经低了,还要低调什么?活了40多年,没能为党国和人民做更大的贡献,每思及此,总是惭愧不已! 与牛伯一也“斗”过几回,前几次是“观点之争”,这一次是“路线之争”。我们同为版主,也毫不客气。彼此读各自文字好几年,又有给彼此诗歌加精的权力!但我们一直珍惜用权,甚至鸡蛋里挑骨头。我想牛版会读到这段文字,作为兄弟,我的血沸腾过,但没有完全冷下来!
发表于 2012-5-17 19: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最后一句,我完全明白并理解你。
 楼主| 发表于 2012-5-17 19: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回复 吴茂华 看到最后一句,我完全明白并理解你。 明天,已经从苏州赶回来的李老先生,非常虔诚,要见你们建湖文学才俊。烦请你通知陶老,怎么也忘不掉的非著名节目主持人云梅一定要到场!还有小哥等。特别是把张群林也带过来!
发表于 2012-5-17 20: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评论很精彩!
 楼主| 发表于 2012-5-18 11:4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那一代人都进入一个新的读书高度!
 楼主| 发表于 2012-5-18 12:57: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去建湖,见一些人,可能谈到这样的事情。 文学是温馨的,同样带来的不一定是快乐的。 我们就这样往前走着,劳作着—— 握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3-29 10:38 , Processed in 0.025084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