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829|回复: 14

[原创] 与 众 沙 有 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19 00:5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与




                            杨    


      诗人吴茂华对中国诗坛来说是陌生的。前几年,我偶尔在《星星》《青岛文学》《雨花》《北京日报》《大连日报》《青年报》《盐城晚报》等报刊上读过,留下一星半点的印象。那时,诗人的能见度是非常低的。去年在左岸,我陆续读了他的诗歌,眼睛一亮。再读,仍有余韵。莫非真应古人那句: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是经历大浪淘沙之后的一粒沙子,一粒幸存下来的沙子,虽远远不是金子,但与众沙有别。他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像喷泉里的水;像火山爆发出来的光泽;像满月之夜里的月光。他的诗歌不但有了内涵,更有了长度和力量的阵势。最早出现的一些短诗被评为精品。部分诗人的评语如下:

     读过后,只有一个感觉,这才是诗。左岸里风格各异,我欣赏这样的诗。(让爱举手)
     拜读了,喜欢你对海子的感觉,他是我们这个年龄写过诗的人心里不灭的灯。(至柔)
    诗人以诗明志,的确,瓦在高处时牺牲自己,但能为他人遮风挡雨;瓦,在低处是却容易被践踏、被攻击,以至破碎。(风临坡)
     诗让我连读了四遍,觉得能往人心里去。有些句子有陌生感”,还有的感喟分明是疼痛和爱的反光。(张大勇)
    虽属轻缓的表达,但里面却蕴藏着人生的无穷滋味。捡拾的都是几近被世人遗弃,但却闪烁着巨大的人性光芒的东西。整组诗在平凡中透着大气。诗者要写下不朽的诗篇,这里似乎能找到可资借鉴的一些重要元素。(泽润)

    《青海》是写给从沿海去青海流浪的文学道义上的朋友宗崇茂。宗的散文在国内外数家报刊出现,并被转载,还被几家报纸开了专栏。朋友内心的焦渴,天涯孤旅的寂寞,渴望亲情友情的文字深深打动了诗人,几乎是情不自禁中写出了像青海“花儿”一样优美清澈的诗篇,闭上眼睛,就能找到天堂了。《婚姻纪念日》《一本旧杂志》《理想》三首诗真如山东黔首的评价:我喜欢吴茂华诗歌从容不迫的方式,他在一种看似没有诗意的地方总能够发现诗歌的存在。总把强烈的个人感情隐藏在诗歌的背后,表面波澜不惊,诗内却充盈着无法遏制的悲悯。的确,这都是诗。它们与我们漫不经心的生活与情感血脉相连。诗人的命运是凄凉的。妻子已经离开人间十多年,孑然一身,唯有诗歌在最寒冷的冬天为他取暖。也许在许多凝着汗水与心血的文字背后,我们都可以隐约看到一颗不屈的心,而这样的心灵是像汗珠一样坚实而闪光的,它常常能照亮路行者的心灵。《破烂》《土豆的爱情》——“这个以叙事的形式出现,却在抒情诗的范畴里,属于抒情诗中情感较深的一种,不流于表象与俗滥,貌似简单,实则不易。”(北地)《这几年》《纺车》《风继续吹》《眺望》《醒来》《夜行记》里的怀旧,内敛,还有淡淡的惆怅。不动声色的叙述,需要反复品味的,蕴含丰富。像《破烂》《一本旧杂志》等看似平静,内涵却深远,时空跨度也不小,诗人已经驾轻就熟了。《理想》对诗歌现状简直是写绝了,是莫大的讽刺。融自白与日常生活于一体,以坦率的方式直陈自己当下的尴尬生活。卡夫卡把悲观看作是对人类处境的一种清醒认识。一代诗人有一代诗人的审美理想和生活状态。相信诗歌有能力把诗人的灵魂拯救上岸来。感动需要力量,这力量来自于情感。在大千世界,万事万物都有类同于人类的情感。麻木的人和物,是难以让人心泛起微波的。诗歌要让读者感动,要散发出一股力量来抓住读者,需要诗人在创作中极力关注情感的投入。诗人这样的作品不少,不列举了。短诗《贞》《比目鱼》显得平庸和无味了。这值得诗人反思和警惕。《后花园》,《长坝》把幽默带进了诗歌,这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讽刺诗。效果不怎么好。不过可以看出诗人驾驭多种题材多种写作方式的能力。使作品自觉走向成熟和稳定.。同时,表达方式或清新;或凝重;或幽逸;或灵动;或绵里藏针;或机警果敢……而《擦背工老张》《这几年》《一个水果批发商的早期生活》等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诗歌,尽管表面是写实的,但里面的诗歌元素仍然呈现诗人的写作意图。对于这样的写实倾向,应该抱有一定的怀疑态度。想到的永远大于看到的。一味的“素描”方式,思维和想象力就“打折”了。对诗人的惯性写作,工厂流水线的批量生产方式会把诗歌和诗人同时带进死胡同。写多了,看不出任何悲悯。如果说有,那也只是诗人的自恋自怜。同时以一种并不见得高尚的趣味把“妓女”一词拉进诗歌中进行调侃很为牵强和自以为是。弱者发怒向更弱者。有了一些自以为是的阅历和观察,就以为可以随意对别的生命进行诉说。这恐怕就是二流文人的自负。同样地也是在赋词强说愁的意味,无动于衷加上冷漠。

    “让诗歌重新回到抒情中去。是诗人的一贯主张。《夜歌》里面在缓缓的叙述中加浓了情感,迷散出强烈的抒情色彩。《夏天的片段》纯净而清新,随手拈来的句子,都是熟悉的风物,包涵着作者切身的体验,更是一种经验。从乡村的角度来说,把普通的身边事都诗意化了。
   
    从平庸的写作到成熟持续的写作需要耐力,更重要的是爆发力。《女朝圣者》是他写得情采飞扬神采飞扬荡气回肠的一首长诗。在世界诗坛,阿赫玛托娃是俄罗斯诗歌的月亮;在文艺官眼里,她却是荡妇兼修女。作为“白银时代”的代表性诗人,阿赫玛托娃在逝世后却迎来了世界性的声誉。 诗人用深情和睿智的笔墨诠释安娜·阿赫玛托娃的一生。作为另一个国度生活的诗人,同样有不幸的遭遇,诗路上的苦苦挣扎。当然应该认为,最终的文学写作意图,从哪里开始?在何时开始?都是平等的。在缪斯面前,起一定作用的是诗人的素养、才华、毅力、耐心……文学是人类精神生活的灯塔,诗人是守塔人。在这里,我有理由祝贺诗人了,更重要的是看他以后怎么写诗,是否还能感动明天的你我?



                                     写于南师大研究生楼6#502

                                                                                          07
624





[ 本帖最后由 杨易云 于 2010-6-19 00:57 编辑 ]
发表于 2010-6-19 18: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篇有份量的文章,值得细读。
发表于 2010-6-20 11: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南师大的小杨,听说你准备报考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博士。愿你成功!
发表于 2010-6-22 06: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谁主沉浮 于 2010-6-19 18:06 发表
这是一篇有份量的文章,值得细读。


对,的确有份量。

吴老师是小说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发表于 2010-6-23 11:5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文章写得很不错,标题也很好,学习了。
发表于 2010-6-23 17: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够写出高尚诗歌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灵
 楼主| 发表于 2010-6-26 09:0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华子 于 2010-6-23 17:39 发表
能够写出高尚诗歌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灵


我赞同华子朋友的观点!

问好!
发表于 2010-8-11 19:3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茂华的书上再读了一遍。将茂华定位成一粒与众沙有别的沙子,很好!
发表于 2011-10-5 09: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学习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9-23 23: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松飚

谢谢你能读这样的文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6-17 05:06 , Processed in 0.032481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