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738|回复: 2

[原创] 土豆的善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4 19: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土豆的善良
野泉
“某组织从贫困地区接来一批小学生在北京参观旅游,东道主热情的招待着这些第一次走出家门口的孩子们,想让他们眼睛里在装满大山以外景观的同时,也让他们多吃些好东西,鱼啊,肉啊,几菜几汤的。然而,令工作人员想不到也想不通的是,这些孩子每顿只是把菜中的土豆丝吃光,其他的菜有的连动都不动。厨师来了,同样心疼的问孩子们喜欢吃什么?孩子们说,喜欢吃土豆……” 看着,我就好像听到孩子们的声音。这声音中蕴涵着对土豆的感恩。土豆的善良深刻的留在人们心中由此可见一斑。 这是旧报上的一条消息。这条消息让我感慨万千。孩子们哪里知道,今天餐桌上被单纯认为可口好吃的土豆,在过去的艰苦岁月里对维持着人们的生命是何等的重要。 当然,我感慨的不仅仅是我上学的时候,书包里常常存有的那两个煮熟作干粮的土豆。那是我多时都舍不得吃留着的,要等到饿得实在忍不了的时候才拿出来咬上几口,还不敢一次吃光,生怕吃了这顿没下顿;也不是做学生的时候学校老师带着给生产队挖土豆,学农义务劳动,得到队里煮土豆的犒赏;而是一位老人对我的救命之恩。 那是1959年的秋天,我六岁。共产风把农民刮得一贫如洗,人们从食堂里走出,家家没了粮,连生产队的粮食也因公社为着浮夸“肉皮铺路”的荣誉而上缴。库房空了,粮食的分配也没了。人们从过去的短期饥饿向长期饥饿过度,从半饥饿向全饥饿发展。因为饥饿,与我同龄的或比我大比我小的小朋友在我那个生产队已经饿得上了天堂多个。有一天,我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六岁孩子出去玩,跑了几里地,想回家的时候却没了丝毫力气,走不动了,蹲在了路边。饿,是无情的。我饿得一阵阵冒汗。也不知在路边蹲了多久,一位老奶奶,她将两个圆形的土疙瘩一样的东西塞给了我,慈祥地对我说,孩子,吃吧,吃了就有劲回家了。那时,我什么也不管了,到手就啃了起来,泥也吃,饥饿着哪能管。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吃了那两个土豆,力量竟神奇的有了。后来听大人讲,若不是那两个土豆,我可能就倒在路边了。 我虽然没有韩信报一饭之恩的能力,但之后,我曾多次到那条路上寻找我的救命恩人。可怎么能找到呢,她是从那路过的。事隔近五十年了,每当看到或吃土豆时,就想起那位老奶奶,她对我这个陌路人,随手就将她的品性爽爽地捧出,让我至今口有余香。 我还想起不久前几个朋友的一次小聚。那天,作东的朋友说,今天为了让大家吃得开心,请每人点一个菜。他的话音刚落,我们六个知天命的人竟不约而同地喊道:土豆丝。 对于国人来说,土豆在好长一段时间都是抵御饥饿和餐桌上的必备食物,它养育了几代人。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们对土豆的难忘情结就不足为怪了。 是的,按照犹太伦理哲学家马格利特的观点,忘记与自己有亲密关系的人的不幸是伦理的背叛,忘记任何相助于自己的人或物是道德感的丧失。 土豆的善良不是花色,一眼灼人,却如梅花,暗香浮动;不是风雨,油然而来、沛然而去,却是高天,底色常青。土豆让世界充溢温情,让岁月多了牵挂。 中国有句名言,叫善有善报。联合国因其是穷人天然的口粮,特将2008年定为国际土豆年,也许这就是对土豆善良的最好回报。 通讯联系:江苏省淮安市健康东路8号温州花苑A1505室陶洪仁邮编:223001
发表于 2009-9-4 20: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14:4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的帖子

  谢谢,祝周末快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7-14 08:32 , Processed in 0.015123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