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196|回复: 3

[原创] 宁拙毋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29 10: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宁拙毋巧
野泉
不久前,杨振宁教授在重庆八中做演讲时,为中学生题词:“宁拙毋巧”。 并解释说,“现在投机取巧、欺骗之事甚多,学术亦是如此,这是中国发展中的一个大污点,非改过来不可。取巧无用,真正做学问要诚实,‘拙’,其实是最聪明的成功方法。” 杨振宁题词及解释,是有着特别意义的,那既可说是他的成功之道、经验之谈,更是对当今中国存在的种种问题的针砭或提醒。可以说,杨振宁教授的成功是靠笨办法笨功夫的,每天十几个小时,连续多少年如一日的泡在书本里,泡在实验室里。正因为有如此拙的努力,苦干,不投机取巧走捷径,才使得他最终与李政道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殊荣。 当今中国生产的东西在世界上卖得很多,可给全世界一个印象:中国的东西里头掺有水分。中国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巧人”,可谓比比皆是,从商界到学界,无其不有,甚至已经向未成年人群体蔓延,这是一切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忧虑的,作为一位守拙的爱国老人,能不忧心忡忡。 拙,虽然在当代辞典中的解释除了用于自谦的如拙笔、拙作、拙见等为褒义外,其余词条如拙劣、拙笨等却都是贬义。然而,在古代这个拙不是我们今天意义上认为的“笨拙”的“拙”,而是传统文化中的一种价值取向。“拙”与“巧”相对,“大巧若拙”是中国的先哲老子的话。这句话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思想,对中国文化、中国人的思维和艺术观念有很深影响,在文学作品、艺术创作上都有体现。《论语》里面也有5个“巧”字,除了一个借用《诗经》中描写美人笑容的句子,其他都带贬义。传统文化包括儒家在内一直都主张不要花言巧语,要“讷于言,敏于行”。 宁拙毋巧的“拙”,当然不是笨拙的拙,而是传统文化意义的那个价值取向的拙,指老老实实,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用汗水去换成果,走正途去求成功;而这个“巧”,却是《论语》中贬的那个巧,即投机取巧,歪门邪道,弄虚作假,偷工减料,巧言令色……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信息爆炸的社会,这样的社会现实容易导致人们浮躁心态的产生。因为浮躁,就会导致假、虚、刁、滑。平心而论,那些投机取巧者,也确有侥幸取得成功的,且确实比一般人投入少产出多,这就像那些耍小聪明的学生,他们只注重考试,通过各种小技巧,甚至不当的手段,开始的成绩往往会高于那些在平时扎实打基础的。但要知道,能够走得远,有大发展的却还是那些注重基础的。这就如大海里的小灰雀与海鸥那样,小灰雀总能迅速的起飞,甚至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天空了,而海鸥却显得很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用比小灰雀长得多时间,翅膀也要多拍打好多次。但谁都知道,真正能飞越大海,跨过大洋的却是显得笨拙的海鸥。 记得《史记》中记载老子对孔子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愚笨的背后,其实是一种宽厚无边的道德。孔子在向老子求教中,从老子的话感悟的“刚、毅、木、讷近仁”,正是对老子“君子盛德、容貌若愚”的最好解读。 没有品德支撑的聪明和精明只能是狡猾,不是智慧。时下,靠虚假广告骗人,靠假冒伪劣产品欺世的商家,固然也能一时赚得暴利,但终究露馅,早晚垮台,这已经被无数种事例证明,他们输就输在一个投机取巧的“巧”字上。靠投机取巧出大成就、干大事业的,古今中外从未耳闻。 文以拙进,道以拙成。守拙——“宁拙毋巧”,这是大智慧,更是高境界。 通讯联系:江苏省淮安市健康东路8号温州花苑A1—505室陶洪仁 邮编:223001
发表于 2009-10-29 18: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干点实在事很重要!
发表于 2009-10-29 21:5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务实,少一点追名逐利之心! 深有感慨!
发表于 2009-10-30 12:3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7-14 13:06 , Processed in 0.011957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