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975|回复: 0

途中的风景(戴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3 17:5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途中的风景
                                     戴冰
  汽车在204国道和宁靖盐、沪宁高速公路上奔驰。一块块田野、一处处民居、一条条河流、一座座工厂,从眼前飞速掠过。车内静了下来。有人打起了呼噜,用酣甜的梦去连接他们心中的目的地。而我却睁大了眼睛,用目光将故乡和沿途的风景缝合在一起,心中充溢着审美的快感。
  也许是经济基础和传统文化的差异吧,长江之北与长江之南的民居风格大相径庭。江北,尤其是盐城以北,路旁的民居,大多红砖红瓦、青砖灰瓦,或是平顶的灰色小楼,三三两两错杂在一起。色彩的斑驳,形式的拘谨,风格的单一,很容易使人想到咱苏北农民的质朴,憨厚,大大咧咧,甚至不修边幅。进入姜堰、靖江境内,忽然有了变化。也许,这里毗邻长江,受江南文化的濡染,沿途的民居多是两层小楼,在建筑样式和风格上十分讲究。一律青砖灰瓦,或是绿色琉璃瓦,上有蓝玻璃封闭的阳台,下有整洁宽敞的门廊。每幢楼的西头或东头,总有上下两间向前凸出,整个小楼的外观成L形,一字形排列在河的岸边,使人觉得整齐、疏朗、大方、玲珑而雅致。而江南一带的民居,则又是一番景象。那些老房子,全是粉墙黛瓦,即使是新建的小楼,也是如此,素朴而美丽,娴静地立于绿野之中。由于江南多水,所以,这些民居总有清流环绕,绿树掩映,富有诗情画意。
  江南人为什么偏爱黑白二色?说到底还是他们传统的审美情趣。因为黑白乃色彩之中最原始最朴素的本色。江南人虽富庶,但不愿张扬,而是崇尚恬淡、朴素、雅致,一如他们的内心,他们的性格。江南民居大多为两层小楼,砖木结构,临河而居。所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是木材、青砖及少量的石材,屋面材料多用小青瓦,而极少用热烈张扬的红砖红瓦。这样,青砖灰瓦白墙,就自然形成江南民居独特的“灰”调文化。况且,灰色耐看、耐脏、耐久,高雅,朴素,是世界的永久色。色调其实是一种语言,一种标志,而不是一种颜色,甚至也不是一片颜色。旧日江南民居甚至城镇建筑的灰色的色调,凸显出富庶的恬淡与灵秀。而徽派建筑中,又加入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的黑顶白身的马头墙,在烟雨迷离中,更增添了江南民居水墨画般的意蕴,乃至成为江南的标记。
  我也曾驱车在山西、陕西一带的崇山峻岭中穿行。沿途的民居却又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致。只见不远的山脚下、山坡上,一孔一孔的窑洞,静静地张望着远方,使人自然想起电影中的革命圣地延安。这些窑洞,有些是单孔的,有些是成片的,还有上下多层地排列。窑洞门脸上拱下方,拱券、门窗的雕刻设计十分讲究。
  据考证,窑洞起源于古人的穴居,迄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窑洞的优点是冬暖夏凉,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内蒙等地约有4000多万人居住在窑洞。窑洞分为石窑、砖窑和土窑三种,一般进深较深,高3米,宽度不大。窑洞虽处黄土高原,但也有地势之别,所以出现不同的窑洞,大致分为靠崖式、独立式、下沉式三种。靠崖式窑洞主要在山坡、土塬的沟崖地带,在山崖或土坡上平着挖掘,前面是开阔的平地。如果在平地上挖出一个凹进去的大院子,再在院子四面墙上掏出窑洞,就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窑洞,是在地面上用砖砌的房子,券成窑洞式洞门,最典型的要数古城平遥中的一些人家。我曾参观他们窑洞式的民居,外面与其他房子几乎无异,只是大门和里面的房门都是拱券式,一间连着一间,转弯抹角,既美观,又宽敞,俨然一座座迷宫。这种独立式窑洞,是三种窑洞中最高级的一种形式,造价也最高。窑洞多分布在黄土高原,由于气候较为干燥、少雨,树木稀少而土质干硬,因此,人们便因地制宜,把窑洞作为居住的房屋。
  2002年12月,我因赴港探亲,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直飞深圳,在万米高空得以领略空中的奇观。那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啊!只见机翼上面,明净碧透,阳光灿烂;下面是厚薄有致的云层,恰如一片无边无垠的雪原。少顷,这些云层又幻化成我故乡的苏北灌溉总渠巍峨的大堤,堤脚下,流淌着清清的河水,水面上不时漂来青白色的冰凌。河的边上,是浅滩,平原,时起时伏的小丘,只是全然不见一丝绿色、褐色,一律是乳白。
  过了一段时间,机翼下的景象又发生了变化。原先的大堤、浅滩、平原不见了,只余下无际的河流。这时,仿佛“乍暖还寒”的早春时节,春潮涌动的蓝色河面上,懒散地漂浮着一块块大小不一的浮冰。远处,白云成簇,像雪山,似冰川……沐浴在金色的阳光里。
  一个多小时过后,飞机上方开始有了淡淡的云影。不久,飞机一下子冲入云海,只见云朵纷纷扑来,一时间,“黑云压城”,“乱云飞渡”。渐渐地,望见了下面积木似的楼群,火柴盒似的大船,白线似的纵横交错的道路,像蚂蚁般蠕动的汽车和人……15时10分,我们的飞机终于平安降落在深圳宝安机场,重回坚实而温馨的大地。
  美国作家安娜·昆德兰说:“学会欣赏身边的景色,你就永远不会失望。”我国著名作家铁凝也说:“梦想使我们不断出发,而路上的欢乐一定比目的地之后的满足更加结实。”是的,作为一个旅人,途中的风景往往要比目的地之所见丰富得多、斑斓得多,也深邃得多,然而常常在不经意间被我们忽略了,只把心放在远方。其实,过程常常比结果来得重要。生活是如此,人生也是如此。享受结果只能快乐一时,而品味过程却能受用终生。让我们在尽情享受到达的同时,不妨时常留意和回味我们走过的路,途中的风景也许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使我们的内心和审美更加丰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7-14 12:59 , Processed in 0.014787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