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279|回复: 6

[原创] 迷信与节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18 07: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弟打来电话,从数千里以外的家乡。他问我,你家的门牌号码是多少?快告诉我,不能弄错。 我问,要这干吗?他说,正在算命先生家里,是一个非常灵验的先生,算命的人都得挂号排队等着;老长的队伍,从里屋排到了院外。电话中,还传来吵嚷之声。二弟说,有两个人为排队的事争执了起来。我也来为你算一算,先生说,如果本人到不了,必须要有家里的门牌号码才好测算。 我哑然。 二弟生活在乡下,不识几个字,做小生意谋生,日子过得算是殷实。每年春节期间,他必定要请算命先生算上一卦,预测来年的运命。平日里如遇到什么要紧事,也是必定要求教于算命先生的。据说,由于人太多,神灵的代言人——算命先生,只能留给每人五分钟的时间。二弟却已满足,对于未知,神灵会给予他足够的启示。来年将发生的事,顺,还是不顺?一年下来后,若结果与年初的预言果然相符或相符一、二,求者就会更加佩服不己;若相差较大或完全不符,也不会有太多抱怨,只是责怪自己不够心诚或是命运不好。来年还是一如既往求助于算命先生。人生是如此坎坷维艰,未来云山雾罩,能捕点风,捉点影,总不是坏事。 从前,对于此类行为我一向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的。我理解这与二弟所受的教育程度有关。不管怎么说,我是受过多年教育的人。可是,世事的逆转往往令人难以置信:近些年来,我竟对二弟的所为深感理解,或者说,不再像先前那么讨厌了。 自从我陷入不可自拔也不能他拔的人生境遇,所有的亲人都为我暗自着急。先是我那年近七旬的父亲,一次又一次跌跌撞撞走了很远的路,去寻访传说中算命很灵验的先生。好运气像被谁悄悄隐藏起来的某件物品,父亲急于要找到并讨回它,还给自己的儿子。父亲晚年患着严重的腿疾,需要借助于拐杖的扶持。父亲去世后,我也开始了羁旅生涯。现在,二弟又接替父亲为我做同样的事。 但我从未听到他们告诉过我算命先生预测的结果。我猜测其中原因:一是怕我不接受他们的做法;二是因为预测的结果并不光明。于是,在沉默之中,他们一直等待并祈祷我命运的转机。 当母亲后来告诉我父亲所做的这一切时,我心中作痛。 我怎么能轻易责备亲人为我所做的这一切呢?此时,一个正漂泊于天寒地冻之中的人,不能不对这个世界生出许多暖意。 有人说,迷信是愚昧的产物。确确实实也有过许多因迷信而酿成的悲剧;但是,从另一方面说,所谓迷信,有时只是庸常人的一种抚慰;善良人的一个祈愿;苦难人的一根拐杖。 城市在公历中前行,乡村在农历中颠簸。同一条光阴的路上,它们坐了不同的车。公历中有许多节日,对城里人而言,意味着休闲,浪漫和享受;农历中同样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节日,对乡下人而言,更多地意味着农事、耕种和劳作。 打一出生始,我就象庄稼一样在农历中拔节。我不能说全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甚至闹出过将元宵、端午、中秋也划并其中的笑话。要知道,这是一个种田好把式必须掌握的常识之一。但父亲并没有责备我,他对我唯一的要求是——搭上以公历计程的车。 如果光阴是一棵大树,节日就是挂在树上的果实。没有孩子不喜欢过节,特别是那些有得吃有得玩的节日。端午节让我们闻到青青的粽子香,中秋节让我们尝到灿灿的月饼甜,春节更让我们像一群放归林中的小鸟。可是,诸多的节日中,我不能不提到“清明”、“七月半”、“过冬”和除夕,它对我的心灵产生了某些重要的影响。 传说这几个节日专为纪念故去的袓先而设。印象中,它总与跳动的火有关,与袅袅的烟相连,与庄重神圣密不可分。再艰难的日子,到了这一天,母亲总要想法烧几样小菜,盛放于堂屋的方桌上,点起一炷香,然后让我们依次跪下。一张又一张金色的纸钱叠起后再郑重投入到火光之中。看着纷飞如雪的纸灰,母亲喃喃自语:先人们来吃饭收钱吧,保佑一家老小平平安安,保佑风调雨顺,今年有个好收成。那时,烧纸被视作是“封资修”一类的行为;我也同样怀疑祖先们真的能在这一天收到我们敬的纸钱,吃上我们供的饭菜,因为那些被祖先“吃”过的饭菜并未见少,反而是实实在在让我们解了一次馋。母亲信佛,一辈子都在积善行德,她的虔诚,她的处世方式和怀念方式,让我不得不肃然起敬。 面对这些飘曳的烟火,我的内心变得圣洁安宁。我明白自己与历史和未来存在着一脉相承的联系;我懂得了如何尊敬过去,珍视现在。什么都可以阻隔,唯有血缘不断,亲情不绝。我想,在整个社会不被搞得乌烟瘴气的前提下,有这样几个节日实在并不算坏,至少,它为我提供了面对故者反思自身的机会。我的想法同样影响了我那城里出生成长的儿子,在这些带着淡淡烟火味的纪念日里,我总要讲给他我所知道的祖辈们的轶事和最朴素的做人的道理;我想:这并不防碍而是更有益于儿子在现代社会里健康成长。我甚至想:在我有一天也成为“祖先”之后,将来儿子的事业不管多么辉煌或是多么平凡,无论身在海角天涯,他都能记住这几个节日,让一切都沉静下来,至少在心中能燃起一簇火光,怀念一下他的故土,故土上长眠的那些亲人;并不仅仅是盼望“捷报飞来当纸钱”,更是期冀他能记住——你绝不是无缘无故地来到了这个世界;如果你是一片叶,你就属于一棵树,是树必有根;如果你是一滴水,你就属于一条河,是河必有源。
发表于 2008-2-18 14: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过年到这篇 发现先生对风土乡情的把握十分精妙,文字常有哲人般的闪光,揭示的朴素情亲如静湖投石有不断激荡的涟漪,我就在这里感受着如此熟悉的声音。看这类文字一般很累人 ,我常不能看完通篇,不过先生的文字却是一种自然的阅读,就象述说安静的述说。学习 问好并握
发表于 2008-2-20 13:2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起过年,我更喜欢这篇文章,觉得此文更为凝练,多处闪烁着思辨的光芒。比如: “从另一方面说,所谓迷信,有时只是庸常人的一种抚慰;善良人的一个祈愿;苦难人的一根拐杖。” “城市在公历中前行,乡村在农历中颠簸。同一条光阴的路上,它们坐了不同的车。公历中有许多节日,对城里人而言,意味着休闲,浪漫和享受;农历中同样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节日,对乡下人而言,更多地意味着农事、耕种和劳作。” “面对这些飘曳的烟火,我的内心变得圣洁安宁。我明白自己与历史和未来存在着一脉相承的联系;我懂得了如何尊敬过去,珍视现在。什么都可以阻隔,唯有血缘不断,亲情不绝。我想,在整个社会不被搞得乌烟瘴气的前提下,有这样几个节日实在并不算坏,至少,它为我提供了面对故者反思自身的机会。” “你绝不是无缘无故地来到了这个世界;如果你是一片叶,你就属于一棵树,是树必有根;如果你是一滴水,你就属于一条河,是河必有源。” 这篇文章让我部分改变了对迷信风俗的看法,但也只是部分。
发表于 2008-2-22 18: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过年到这篇 发现先生对风土乡情的把握十分精妙,文字常有哲人般的闪光,揭示的朴素情亲如静湖投石有不断激荡的涟漪,我就在这里感受着如此熟悉的声音。看这类文字一般很累人 ,我常不能看完通篇,不过先生的文字却 ... [/quote] 同意这种感觉。
发表于 2008-2-23 18: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宗先生文字中的人文思索。喜欢叙述的口气,贴近生活的语言。
发表于 2008-3-16 20: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民俗,更是传统,又是文化!
发表于 2008-3-18 21: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和迷信并没有关系,和人的心境有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6-11 17:08 , Processed in 0.031788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