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圆蛋
◎肖大庆
元旦到了,单位忙着在大门口张灯结彩,张挂“庆祝元旦”大幅横招。但看大多数的家庭,似乎没什么动静,阳历年嘛,民间不是太注重。不过,我家有一“习俗”——元旦吃圆蛋。这一“习俗”,历史并不悠久,我清清楚楚记得,那是从“二简字”时代开始的。
所谓“二简字”,就是十年浩劫刚结束的1977年12月,由国务院明文下达的“第二批简化字”。当时出台了一个《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本来是“圆蛋”一个,由于“圆”简成了“元”,“蛋”化成了“旦”,于是乎,“圆蛋”摇身一变成为“元旦”。面对简化了的“元旦”,父亲一边大摇其头,一边顺水推舟,向全家宣布:“我们肖家的元旦从今以后定下吃圆蛋的规矩。”我们这伙“小兔崽子”自然求之不得,哈哈,多了一个大饱口福的机会,高兴!就这样,这圆蛋一吃就是30年,吃出了我家的第三代传人。
这“二简字”算来字数不足1000个,但弊端多多,尤其是滥用同音替代,在意义上混淆视听,带给人困惑。“二简字”时代,某一日,我接到单位领导托人带来的一张便条,上面写着“请付付付主任人民币二十元。”我看了老半天也没彻底明白其中的意思:怎么三个“付”字重叠于此?莫非领导遭遇劫匪,吓得说话结巴?后来见到他,才知是要我付给姓傅的副主任二十元现金。付、傅、副三字不分,全是简化惹的祸。国人在使用简化字的过程中还常常遭遇尴尬。有位叫王修道的老者,他的名字经“二简字”一折腾,“修”字被裁掉了左侧的 “单人”和中间的“短竖”,“道”简化成了“辺”。老先生自嘲:“修养之事从此就不再是人干的喽。”旋又装出一副杀气腾腾的样子:“我这个‘道’,刀起首落。想想看,人走在路上,碰上个提刀的主儿,你能不害怕么?”本来,我们的祖先在造字的时候,每个字都尽可能造得尽美尽善,可是到后来,文字改革只图简化,很多简化后的字显得就不那么“善”了。真是无奈啊!听说,当时曾有外媒报纸以《元旦成了圆蛋》为题,对我国的“二简字”予以讽刺和讥笑。
由于“二简字”存在诸多问题,海内外争议声此起彼伏。在试用不满9年后的1986年9月,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停止使用《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二简字”的时代遂宣告结束。
“圆蛋”恢复了其本来面目,但我家的“元旦吃圆蛋”的习俗始终没变。圆蛋其实大体上就是茶叶蛋(过去有些家庭不加入茶叶去煮,现在家家户户很少不放茶叶的了),我们这里的方言称之为“圆宝”。老妈学着“学究”老爸的腔调解释说:“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吃了圆宝,圆圆满满,招财进宝。”所以,元旦当然要吃圆蛋了,而且,听老妈的意思,要一直吃下去,子子孙孙。
通联:(341700)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桑园路91号
QQ:449221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