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787|回复: 0

三秦大地听秦腔(陆天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4 17: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秦大地听秦腔
                                                                             陆天成
    但凡到古城西安旅游的人首先是拜谒秦皇陵,瞻仰兵马俑; 二是品尝西安的羊肉泡馍; 三是听三秦大地的秦腔。在听秦腔之前,等剧场人坐满了,大幕前来了个丑角,他数板似的把陕西民俗风情以及有名的“八大怪”告诉你,这“八大怪”是: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 油泼辣子一道菜;碗盘分不开;家家房顶半边盖;板凳不坐蹲起来;帕帕头上戴;秦腔吼起来。接下来,锣鼓喧天,音乐声响起,大幕拉开,字幕上跳出了剧名《战袍缘》,这是传统的剧目,剧中故事发生在唐代,一对青年男女新婚之夜,祸从天降,男的强征边关,女的被选为宫女,棒打鸳鸯,数十年后,白发翁妪因一件战袍得以重逢。由少年演到老年,演员贯穿全场,唱腔亦随之变化,一招一式恰到好处。此唱腔多为快板,激越高亢,嗓音破空而来,演员唱到悲切处,听者无不感动,唏嘘啜泣声四起……在西安,我们还听过光脚赤膊的老腔传人唱过,那嗓音就像从胸腔里冲出来似的,吼声如雷滚,抑扬顿挫,那酣畅淋漓的癫狂,如入无人之地的尽情挥洒,把我们唱得热血沸腾,泪流满面,这如吼的秦腔是来自三秦大地深处最为震撼的声音,苍凉而遒劲,嘶哑而雄浑,高亢而低沉,陕西男人的粗犷豪放,豪迈豁达,就像秦岭的黄土高原那样伟岸和高大。
  史料称,秦腔起源于秦代那首著名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据说荆轲刺秦王是极其悲壮的,如同飞蛾扑火。有个乐师叫高渐离作歌送荆轲,必是在豪饮之后,站在峁塬上,看着渐行渐远的荆轲消失在黄昏的原野上。荆轲是怀着必死的信念去刺杀暴君嬴政的,缭绕于耳畔的歌声如泣如诉,在空旷的原野上回荡,悲切之中充满了男人的豪气。那一次,高渐离吼劈了嗓子,秦腔讲究的就是这个“吼”字。其实呢,“吼”的唱法不止秦腔,信天游不也有吼的味道吗?只有“吼”才能表达关中百姓的胸襟和悲而不怆、哀而不伤的精神气质。信奉天命的老百姓面对苦难平静、淡然,追求内心的豁达与自由,因而关中人以坚忍著称,但“吼”不是简单地“喊”,秦腔在明朝万历年间就已经相当成熟了,六种唱腔,十三门角色,都有严格的规矩。到了清代,秦腔曾一度杀出关中,搅乱京华,与古老的昆曲相抗衡。
  陕西人吼秦腔就像我们淮剧之乡的老百姓,个个都能唱上几句老淮调一样。听当地人讲,秦腔不太适合在剧场内演出,而适合在室外搭台演唱,在夜色中,它高亢的曲调远远地回荡,演唱者的胸臆才会开阔,观众的遐想才会飞得更远。这样,你才能想像秦时明月汉时关以及西周礼乐盛唐的繁华,才更加生动,才真正觉得自己身体里流淌着是纯真的汉人的血。
  西安,十三朝帝王古都,三千年丝绸之路,五千年的风风雨雨,我们参观了雄伟壮观、规模宏大、举世无双的兵马俑,游览了尘封历史的古长城、钟鼓楼、大雁塔、长乐门、安定门、永宁门、安远门,我们领略了浩气千秋的秦砖汉瓦和八百里秦川,我们欣赏了激越高亢奇妙的秦腔和三秦大地的民俗风情,这一陵一俑一城一楼一塔一门一腔,都是古都的颜色和血脉,它飘逸着帝王的威武之仪,透逸着先贤的王者之气,尽管星转斗移,铅华洗尽,却洗不掉几代王朝的辉煌底色,褪不了几代王者的恢弘神韵,那是中国的底色,华夏的神韵,那是五千年中华灿烂文化和文明的最初记忆和写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7-15 10:10 , Processed in 0.012887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