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276|回复: 4

[原创] 青城问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5 12: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不消说旅行社的宣传册,连开车载我们前往的的哥也是张口就来。 一心前来问道,路上并不曾多作想像。见一景,生一念,或许才符合道家思想。 山里山外皆是道 自山脚下看,青城山空翠四合,直插霄汉,仙风道骨已见端霓。相传东汉天师张道陵曾修道于此。公元126年,鹤发童颜的张道陵率弟子数人由龙虎山辗转至长安,翻越秦岭经古栈金牛道入蜀。张道陵尊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经典,创立“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被后世尊为张天师。张道陵起初传道收徒时,每人须交五斗米作为学费。东汉时期,五斗米的价值是不菲的,故而时人多不解。及至荒年,贫苦百姓没有饭吃,张道陵开仓赈灾,百姓方才醒悟,五斗米道也因此得名。 青城天下幽,果不虚名。身处山门外,已为眼前的厚重与堂皇所震憾。季节虽是初冬,却并不寒冷,只有微微凉意,整个青城山所见之处,也是深幽宁静,连翠入云。不由不心生向往。 问道青城山,至此处,体会得一个“为”字。 山门右手边,是建福宫。隐约看见,建福宫内一殿名曰:长生殿。当时心念一动,这殿名莫非与白乐天的“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有什么渊源?当时心念自己罪过,尘心太重,每遇一事,便生些浊念,一叹。 因急欲入山,一行几人在建福宫前匆匆留影便赶上了队伍。回来后查阅资料,方知欲问道青城,这建福宫,是不可不知晓的。建福宫原名丈人洞,在丈人峰下。丈人峰因黄帝时的制陶官员宁封而得名,宁封有驾御风云之术,他帮助黄帝打败蚩尤氏统一华夏,后被封为统领五岳的“五岳丈人”。 道教的十大洞天都有一位主治神仙,宁封便是青城山的主治神仙。而“长生殿”,供的则是晋代高道范长生。 想自己起初俗念,不由暗自汗颜。 清歌一曲动高寒 初冬午后问道青城,来的不是时候,却别有收获,真正得失唯心知,身未安处先安心。一入山门,唯见石阶山道,沉寂安妥,古树苍翠,静默不言。 行数百步,见清溪之畔有亭独立,名曰雨亭。据传唐上元2年,杜甫游青城山,曾避雨此处古楠下,于是后人在此修建茅亭,供游人避雨休息,兼缅怀一代大诗人杜甫。雨亭镌有摩诘句子“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道意如青天白云,原是举头可见,却又不能轻易触及。如此念想,求道之心甚切。 山道上随处可见小桥、野亭,一派淳朴。凝翠桥以水顺形,泠然亭就地取材,卧云亭因路精简,或以枯树为柱,古藤为饰,皆依山适林而建,与青城山浑然一体,如道家故事里大河之中的小水滴,信手即可拈来。尤记得“步虚廊”廊柱上的一副联:小驻片时生妙想,清歌一曲动高寒。时有筝曲《出水莲》隐约于山林之中,飘渺于青云之外。人便也痴了,连心思也如清莲出水,清澈宁和。颇有心意陶然,物我两忘之感。 再往前走,就是月城湖了。湖上有画舫来回引渡游人。行至水穷处,有舟可渡,窃以为乃浮生一大幸事,何况对岸,便是令人仰止的道教顶峰。 登上画舫,身心稍作安顿。倚着船边护栏侧身回望,不愧仙家圣地,画舫上句子也是不俗:放棹湖心荡俗情。于是依此言,尘世念想,一时将息。 问道青城山,此一刻,人稍倦,心底却渐觉消停,慢慢体会一个“无”字。 自有丹梯入青云 弃舟登上月城湖彼岸,离大道近了些,离红尘远了些。 坐上索道,沿途景致,转眼尽在脚下。青城山山体峭削,若由山路,只怕天黑也不能到达山顶。索道沿途也是别有情趣,真正的青城天下幽,由高向低望去,只见山幽水清,雾气飘渺,真个雾索云封,青城仙人界。想起问仙桥碑上文字:“欲问仙家何处?山里山外皆是,有问则有道,有路则有桥,登仙之路脚下始,六根清净时,清虚路上,自有丹梯入云。”所乘索道,不知道算是舟,还是桥,此刻已经无暇去深思,唯觉一片清净,仿佛纷繁浮生,尽数在此一刻了。 下了索道,人却一时回不了神。此时离顶峰更近。我的心情是虔诚而忐忑的。 拾级而上,便到久负盛名的上清宫景区。由景区介绍上看到,上清宫位于青城山第一峰、距峰顶约500米的半坡上。上清宫始建于晋代,现存庙宇为清朝同治年间所建,上有“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摩崖石刻。 上青宫山门前,有一面朱红照壁,上书一极大的“道”字。绕过照壁,宛如换了洞天,上清宫前仿佛一下子冒出许多人来,古乐声声,香烟袅袅,喧嚣如同俗世。并且周围与沿山一般,种有参天的松柏和金丝楠木,不可谓不堂皇繁盛,令人肃然起敬。 宫门“上清宫”三字,为蒋介石当年所题,同行有人便开玩笑,可知我脚下这块砖,是老蒋当年所立之处呢,众人但笑不语。百年后,显赫如老蒋,也不过剩得一抔黄土、一个名号而已。而你我各自百年身,终究又有什么不同? 上清宫景区依次为老君殿、三清殿、道德经堂、文武殿和玉皇殿。老君殿供奉太上老君、纯阳祖师和三丰祖师,即我们大家熟知的太上老君、吕洞宾和张三丰。三清殿供奉三清神像和三清弟子十二金仙,于三清道人,其实以前知之甚少,只是曾在书上见过殿前对联“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深得道家思想精髓,亦广为后世尊崇。道德堂有楠木板壁,上刻老子著名的《道德经》全文。再往后,依次应该是文武殿、玉皇殿,却是行来疲倦,记忆也虚渺起来。 天师洞两侧,分立两株高大银杏,据传为张天师手植,树龄已有两千余年,相比前年在镇江焦山所见,年岁更加久远,也更加苍劲古朴。 素来偏爱银杏,于是停下留影。道法自然,我没忍心拂了自己意愿。 折身返回,眼前是照壁背面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大道无为”,一看颇有康乾笔风,只是天色将晚,来不及去追溯书者到底是谁了。 “大道无为”,但不知这匆匆下山,匆匆结尾,可算得领会道家思想之分毫? 下山时,还是选择了步行。既然有心青城问道,到底不甘心匆匆赶来,又匆匆地去。 拾级下山,远不如来时那么轻松。登山索道便是890米,何况徒步。时间紧,加上劳累,下山过程,道不尽的艰辛。好在天插黑时终于赶到月城湖边。 远远听得船上有人高声呼唤:这是最后一班船,就等你们了。于是愧疚,也心生感激。俗世平庸,却温暖。 再登上画舫,不由叹息,再是仙山连云,尘世低微,到底还是回来了。 说到底,道本一法,人生二心。修为高低,看各人心思罢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5 12:5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的帖子

  

青城山

青城山
 楼主| 发表于 2010-1-5 13: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的帖子

  图片
发表于 2010-1-5 19:4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飞南好博学,也是好记性,如是我游过亦不会再记得什么宫什么殿了。
发表于 2010-1-6 15:24: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楼上的同感,走马观花,看到那里就丢到那里了,向飞南同志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7-15 10:06 , Processed in 0.014011 second(s), 13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